第84章 渺茫的希望

真正讓魯拉卑怕尼最揪心的問題,是印度錯綜複雜的國悅”舊

魯拉賈帕尼上臺執政的時候。印度剛剛經歷了第四次印巴戰爭的慘敗。在民族主義情緒的‘激’勵下,印度國內矛盾反而有所降低。隨着魯拉賈帕尼推行“開放政策”極力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改善關係。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公共福利、改變社會結構。印度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國內矛盾得到緩解。佔年的努力,比不上件的破壞。藏南衝突之後,隨着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利益集團大舉進軍印度市場,與印度傳統勢力狼狽爲‘奸’,大肆打擊新興勢力,壓榨印度百姓,印度的國內矛盾迅速‘激’化,再次成爲了阻礙印度前進的頭號問題。

戰爭爆發前,與權力勾結的高度壟斷的市場化經營體制,成爲了印度社會的毒瘤。

用部分還有點良心的西方經濟學者、以及西方新聞媒體的話來說,在印度採取單一經貿政策、全面倒向西方國家集團之後,西方企業獲得了驚人的利潤、印度統治集團獲得了鉅額外匯、印度民族資本家獲得了工廠,而印度平民只獲得了餬口的收入。雖然這番話並不完全是貶義,但是深入分析就能發現,問題就出在印度的政治與社會結構上,最大受害者就是無權無錢的印度平民。

據不完全統計,碼打手 年到虹年的4年間,西方企業在印度市場上獲利超過舊萬億美元,其中流出印度的資產高達飛四億美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在此期間,印度總共吸引國際投資刃州乙美元,外匯收入8旭億美元。也就是說,印度的實際收入是負數,並未從開放市場中獲得任何好處。

與之相對應的是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極彬七。按照民間機構的調查結果,力刃年,倪的印度人控制騙的社會財富,‘奶’4年達到獼,戰爭爆發前,肯定超過概。

根據西方調查機構的估計,印度最大的勸個家族,控制了4以上的社會財富。在掌握了國家權力的統治集團斂聚社會財富的同時,成千上萬的平民跌入赤貧階層。按照印度政fǔ公佈的調查數據,2凹年。印度赤貧人口超嘶億,而國外機構的估計至少有口億印度人生活在聯合國公佈的赤貧線以下,而在四隻,這個數字只有引億。換句話說。在儒的印度人控制溉以上的社會財富時,超過溉的印度人只佔有不到倪的社會財富。如果不是印度有着隱忍的傳統文化,如此懸殊的貧富差距早已引發社會動‘亂’了。

即便在印度政fǔ高調宣揚的工業化進程方面,印度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資本。雖然按照印度政fǔ的政策,外資企業在進入印度市場時。必須與印度國內的企業合作,帶動印度工業發展。但是實際情況是,印度僅僅獲得了工廠,以及提供給貧苦大衆的勞動機會,沒有獲得與工業化進程有關的關鍵技術。在印度的勁強企業中,除了少數幾家國家壘斷經營的企業之外,另外‘奶’家企業都是合資與外資企業。按照印度政fǔ公佈的數據,力碧年,在經個領域的勸種商品中,外資品派與外資企業的產品已經在其中的醜個領域8口種商品中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小到牙膏、大到汽車,幾乎所有與民生有關的市場都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

對超過剛乙的印度貧民來說。所能得到的,只有勉強維持生計的工作。雖然按照印度政fǔ公佈的數據,從田年到出弘年,印度的平均工資以每年打手 鰓的經濟增長率,以及印度政fǔ公佈的跳以上的通貨膨脹相比,印度工人的實際工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以每年院以上的速度降低。實際情況是,出刃年印度社會總工資佔凹的邊淤,到了力碧年,這一比例降低到了2強。如果按照西方調查機構的統計結果,印度在出刃年到刀弘年間的年均通貨膨脹超過餾,與凹增長率持平,扣除通貨膨脹、人口增長等因素,印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下降幅度超過蹦。再往細處看,田年,一個印度工人基本上能夠保證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而到了出碧年,一個印度工人只能勉強保證兩個人的最低生活需求。

印度的情況是否似曾相識?

在魯拉賈帕尼調整國家政策。打出“以市場換技術”的經妥牌時。部分有良心的西方經濟學家就直言不諱的指出,印度必須吸取中國改革前刃年的經驗,不要低估西方財團的貪婪,更不要認爲市場能夠換來技術。如果印度不能在覈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改革開放政策只能使印度走上衰亡的道路。

走到這一步,錯的不是魯拉賈帕尼。

按照他的設想,印度將沿着穩健的道路前進,雖然無法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無法在短短數年之內完成工業化進程,但是能夠給印度的民族企業提供更多的時間,爲印度的科技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爲最終掌握尖端技術,成爲發達國家創造機會。

魯拉賈帕尼沒有後悔,作爲政治人物,他不會後悔。

戰爭爆差距導致的階級矛盾。

換句話說,如果魯拉賈帕尼不能給貧苦大衆一個‘交’代,貧苦大衆就不會接受政fǔ領導。

雖然具有法律強制效力的徵召行動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兵員短缺的問題,但是在民衆不願意爲政fǔ、爲統治集團、爲既得利益者打仗的情況下,招募再多的兵員,也不可能解決部隊戰鬥力低下、士氣渙散的問題。

要想讓貧苦大衆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就等讓貧苦大衆知道,他們不是在保護奴役他們的政fǔ,而是在保護屬於他們的東西。換句話說。要讓貧苦大衆奮起抗戰,就的讓貧苦大衆找到值得用生命去捍衛的個人利益。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就不難看出,發動貧苦大衆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給予貧苦大衆足夠大的社會利益。

外界並不知道,魯拉賈帕尼爲這一天準備了口年。

作爲印度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理,在婆羅‘門’貴族再次掌控國民議會的時候,魯拉賈帕尼就意識到。印度必將面臨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在戰爭中能夠依靠的不是篡取社會利益、壓榨貧苦大衆的貴族,而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民。

和平時期,魯拉賈帕尼拿那些國家的蛀蟲、民族的敗類沒有多少辦法。

戰爭時期,在獲愕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之後,魯拉賈帕尼才能採取

爲此,魯拉賈帕尼用許時間進行準備。

可以說,在此之前,魯拉賈帕尼毫無保留的向傳統勢力妥協,甚至充當傳統勢力壓榨百姓的幫兇,就是爲了得到傳統勢力的信任,獲得戰時大權。

當國民議會通過戰爭法案,授予總理戰時大權的時候,魯拉賈帕尼就開始行動了。

除了宣佈進行戰爭動員之外。魯拉賈帕尼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讓絕對忠誠的首都衛戍部隊控制所有高級將領的家人。並且按照戰爭動員令,徵召高級將領的子嗣服役。

控制了軍隊高層之後,魯拉賈帕尼走出了第二步。

在工業部長庫里亞還沒有來得及拿出詳細的工業搬遷方案時,魯拉賈帕尼就的總理的身份公佈了工業轉移計刑,且全部針對由傳統勢力當國外企業控制的重工業與軍事工業。並且宣佈在戰爭期間,所有工業企業必須聽從政fǔ的統一指揮。

換句話說,魯拉賈帕尼以最直接的方式實現了工業的國有化。

因爲戰爭法案授予總理調動一切國家資源的權力,所以魯拉賈帕尼沒有違法,甚至不需要提‘交’國民議會的戰爭委員會審議。

控制了工業之後,魯拉賈帕尼還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日上午,魯拉賈帕尼簽署了第醜衛號戰時行政令。

雖然這份戰時行政令只有個代號,但是意義非同凡響,其主要內容就是根據國家戰爭需要,在“三有”有秩序、有針對、有必要與“三無。無條件、無責任、無義務的情況下,徵繳個人與團體的資源。

不得不說,這道行政令太狠了。

因爲將徵繳範圍定爲個人與團體。所以包括公民、企業、社團、乃至家族在內的,印度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在徵繳的範圍之內。因爲徵繳對象爲“資源”所以涵蓋包括資金、原材料、人力、設備、基礎設施在內的所有社會財富。

由此可見,魯拉賈帕尼向印度的利益集團開刀了。

該戰時行政令公佈之後,立即引起悍然大‘波’。只是外界並不知道,同時公佈的還有另外一份戰時行政令。

按照第烈比跳號戰時行政令。印度中央政fǔ與各級地方政fǔ,按照戰爭法案授予的權力,從及時對全國範圍內的所有社會資源進行統一徵管,以戰時配給制度的方式發放給國家公民,由軍隊與各地方武裝力量機構協助執行。

也就是說,這道戰時行政令是具體的行動方案。

邁出這一步,魯拉賈帕尼已經站到了貧苦大衆一方,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受這兩道戰時行政令的影響。在當天上午召開的戰時會議上,幾乎所有內閣成員都保持了沉默,反而是軍隊將領比較積極。

有點良心的將領都知道,只有這麼做,才能發動貧苦大衆,印度纔有希望。

只是,嚴重不利的戰局對這次改變印度命運的會議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內閣官員不願意就戰時行政令表態,甚至帶有牴觸情緒的情況下。軍隊將領受到戰局的影響,也沒有過多的發表意見。

對參會人員來講,如何堅持到8月力日,讓第一批動員部隊參戰,纔是頭等大事。

因爲沒有人願意討論國家的戰爭動員行動,所以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戰局上。

雖然魯拉賈帕尼不是軍人,但是他也知道戰局的嚴峻‘性’。

拉合爾方向上的進攻已經失敗,巴軍在卡蘇爾方向上發起反擊、進入印度境內,查模方向上的進攻駐足不前、離失敗也不遠了,而至關重要的斯利那加方向上的戰鬥、印軍離失敗只有一步之遙。

4個方向上的進攻都遭遇慘敗,印度西北地區即將遭到戰火荼毒。

討論的重點不是如何擊敗巴基斯仁。而是卑沒有辦法在8月力日之前守住新德里

與戰爭動員一樣,政fǔ官員與軍隊將領的態度截然相反。

包括外長、國防部長、工業部長在內的衆多官員都認爲,應該做好遷都準備,如果無法守住新德里。就得做長遠打算,儘快把首都遷移到南方。工業部長庫里亞還直接提出,應該在博帕爾建立中央政fǔ的臨時辦公地點。

與部長的態度不一樣,幾乎所有將軍都認爲應該死守新德里,絕不能遷都。按照費爾南德斯的說法。如果中央政fǔ轉移到博帕爾。將對軍心士氣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就算能夠在8月力日完成動員,投入更多的作戰部隊,也守不住新德里。

事實是,魯拉賈帕尼根本沒有考慮遷都的問題。

因爲軍政兩派人員意見分歧太大。所以魯拉賈帕尼沒有深入討論遷都的事情。

會議結束後,魯拉賈帕尼將史塔克請了過來。

比起印度將軍,魯拉賈帕尼似乎更加信任史塔克。

“如果我是政治家,我會建議政fǔ遷都;如果我是軍人,我會請求總理留下來。”史塔克直言不諱的說出了他的想法。“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戰局繼續惡化,遲早都的遷都。也許有人認爲,中國軍隊會在佔領新德里之後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征服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可是從中國的軍事部署來看,其最終目的不是佔領新德里,而是推翻印度政權。”

魯拉賈帕尼微微皺了下眉頭,不動聲‘色’的聽史塔克繼續說下去。

“如果中國的目的只是佔領新德里,不但不應該在東線戰場上投入太多的兵力,甚至不應該首先在東線戰場上發起軍事行動。吉申根傑距離新德里太遠了,不管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厲害,要從東線打到新德里,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根本辦不到。”史塔克苦笑着嘆了口氣。說道,“中國首先在東線開戰,目的很清楚,那就是策動巴基斯坦以外的周邊國家參加這場戰爭,聯合整個南亞地區打擊印度。我們有足夠的情報證明,中國政fǔ與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國進行過秘密接觸,甚至承諾在戰後解決這些國家與印度的領土領海糾紛。從我們掌握的軍事情報來看。除了巴基斯坦正在擴大動員規模之外。周邊其他國家也在爲戰爭做準備。只要中國軍隊能夠在東線戰場上獲得一次重大勝利,甚至只要中國軍隊能夠順利攻佔印度東部地區。孟加拉國與緬甸就會參戰。中國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開始在孟加拉灣執行戰鬥任務之後,斯里蘭卡就會參戰。冗泊爾將在中國軍隊在西線戰場上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後參戰。由此可以推斷,中國正想方設法解決佔領印度本土後的問題,也就不會在佔領了新德里之後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

魯拉賈帕尼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照你的說法,我們該怎麼做?”

“到底該怎麼做,首先得知道中國害怕什麼。”史塔克點上了香菸。說道,“從中國在近二十年來參加的戰爭來看,中國高層最重視的就是戰爭傷亡。日本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沒有登陸日本本土。就是擔心出現慘重傷亡。要想擋住中國軍隊的前進步伐,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戰場上給中國軍隊製造足夠大的傷亡。爲此,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東線戰場上投入足夠多的兵力,與中國軍隊面對面的打上一場。如果東線戰敗,就得死守新德里,不惜一切代價的在新德里城外,乃至在新德里的街頭巷尾阻擊中國軍隊。只有當中國軍隊的傷亡數字突破中國領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後,中國軍隊纔會停止前進,至少將在短期內停止前進,印度也就獲得了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給中國軍隊製造更大傷亡,迫使中國領導人結束戰爭行動的機會。”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西線戰場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的情況下,在東線發起進攻。”

“實際上,我們在西線戰場上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

魯拉賈帕尼立即皺起了眉頭。似乎沒有搞清楚史塔克的意思。

“雖然中國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在西線戰場上獲得了勝利,但是照高前的局勢發展下去,中國軍隊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巴軍在沒有中國軍隊協助的情況下,搶先攻打新德里。換句話說,如果巴軍佔領了新德里,中國就無法控制巴基斯坦。甚至會失去這場戰爭的主導權。顯然,王元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爲此,中國軍隊必須提前在西線戰場上投入更多的兵力。如果我的杵斷沒有錯,二十四小時之內,裴承毅就會向西線增派第一支空降部隊,參加斯利那加方向上的戰鬥,並且爲南下攻打新德里做準備。在此情況下,中國軍隊很難在東線戰場上投入足夠的作戰部隊,也就不大可能按照原先的作戰計戈”及時殲滅東部地區的印軍。”

“二十四小時之內?”

“對,二十四小時之內就有結果。”

魯拉賈帕尼長出了口氣,也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如果史塔克的推斷沒有錯,印度還有一線希望!

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2章 大殺器第81章 因勢利導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69章 人質第49章 場鬧劇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8章 民間力量第25章 權力交接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32章 大殺器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4章 別無選擇第87章 強力佯攻第99章 火急火燎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75章 戰爭爆發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32章 考察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0章 第一軍第44章 豪賭第58章 地面戰爭第88章 開門紅第95章 火山爆發第88章 開門紅第5章 權衡利弊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6章 搭臺唱戲第67章 關鍵時刻第88章 開門紅第12章 平衡外交第48章 兩片天第82章 外交戰第9章 頭號盟友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38章 定位第27章 新總統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40章 難題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78章 針鋒相對第126章 進攻號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75章 內外並重第4章 倫敦條約第5章 線索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37章 新世界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1章 愛國者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8章 戰術調整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15章 突變第33章 劇變第4章 停戰談判第53章 高起點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15章 攻堅戰第23章 說客第29章 野心家第1章 強國夢第9章 熱點時局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133章 文明時代的戰爭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86章 空中夾擊第67章 不得不做第61章 未來陸軍第44章 機械戰士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15章 攻堅戰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74章 開盤第3章 集團化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35章 有備而來第42章 秘密部隊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8章 最終目的第96章 突圍
第33章 各有所需第42章 大殺器第81章 因勢利導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69章 人質第49章 場鬧劇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8章 民間力量第25章 權力交接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32章 大殺器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4章 別無選擇第87章 強力佯攻第99章 火急火燎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75章 戰爭爆發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32章 考察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10章 第一軍第44章 豪賭第58章 地面戰爭第88章 開門紅第95章 火山爆發第88章 開門紅第5章 權衡利弊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6章 搭臺唱戲第67章 關鍵時刻第88章 開門紅第12章 平衡外交第48章 兩片天第82章 外交戰第9章 頭號盟友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38章 定位第27章 新總統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40章 難題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78章 針鋒相對第126章 進攻號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75章 內外並重第4章 倫敦條約第5章 線索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37章 新世界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1章 愛國者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8章 戰術調整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15章 突變第33章 劇變第4章 停戰談判第53章 高起點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15章 攻堅戰第23章 說客第29章 野心家第1章 強國夢第9章 熱點時局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133章 文明時代的戰爭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86章 空中夾擊第67章 不得不做第61章 未來陸軍第44章 機械戰士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15章 攻堅戰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74章 開盤第3章 集團化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64章 一錘子買賣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35章 有備而來第42章 秘密部隊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8章 最終目的第96章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