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最後的努力

bookmark

…識年初……在歐盟的強烈要求與積極聯絡下。“國際腆峰會。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召開。

與大會的名稱一樣,這就是一次專門商討金融問題的國家首腦會議。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根本沒人相信,已經在爲戰爭做準備的共和國與美國會響應歐盟的號召,重新國際金融的遊戲規則,但是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以歐盟爲首的衆力。

峰會召開前,共和國猛 財年度與美國殤,到財年度的國防預算早已出臺,而且兩國在曰財年度與田到猛,財年度的實際國防開支也已覈算完畢,如同外界所猜測的那樣,共和國猛,財年度國防預算的增長幅度再次超過,甥。而且是在田財年度實際國防開支的基礎上超出,美國的情況也相差不大,筋,到力口財年度的國防預算比上一年度增長了舊筋。更重要的是,兩國實際國防開支均超過預算,而且超支幅度在糊左右,遠遠超過外界預測。如此一來,在猛,財年度美國是猛,到短財年度,共和國與美國的國防預算佔到了中央政府美國是聯邦政府預算總支出的瑞左右,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超過,傻。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到殤年的時候,共和國的國防開支將佔到中央財政預算的溉,國民生產總值的礎。美國的情況差不多。如此一來,最遲在歷年,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就會因爲龐大的國防開支而透不過氣來,到時候雙方都會想方設法的向外轉嫁矛盾。

在此情況下,誰也不會指望共和國與美國懸崖勒馬。

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增加國防開支容易,削減國防開支卻不容易。

所有軍事項目都是長期投入、長期回報的項目,即便是陸軍的裝備發展項目,從立項到正式裝備部隊,也需要舊年左右的時間。如此一來,除非共和國與美國能夠忍受國防力量嚴重降低帶來的影響,不然兩國均不可能像增加國防預算那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削減國防預算。要知道,美蘇冷戰結束之後,因爲有大量在冷戰期間立項的軍事項目。所以美國花了大約力年才緩過氣來,結束或者終止了所有在冷戰期間立項的軍事項目,針對新的國際威脅來發展國防軍事力量。與美蘇冷戰時的情況一樣,在中美冷戰中。雙方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後退就意味着被動、意味着落後、意味着失敗。

如果在的年代前。問齒也許沒有這麼嚴重。

不管怎麼說,在年的中東戰爭前,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以間接對抗爲主,雖然雙方都明白,只要一方不肯放棄霸權、另外一方又不肯放棄對霸權的追求,正面衝突遲早都會爆發,區別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但是在此之前。雙方都有所顧忌。對能否在一場全面戰爭中擊敗對手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雙方都不希望把間接對抗發展成直接對抗,也就不希望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與對一場全面戰爭。

巾東戰爭後,這一情況發生了十分微妙的變化。

雖然在外界看來,美國支持的以色列與土耳其頂住了共和國軍隊的猛攻,即便土耳其丟掉了其東南部的庫爾德斯坦地區,美以土也是勝利者。要知道,在此之前力多年間。共和國還沒有在一場沒有獲得全面勝利的戰爭中與對手簽署停戰協議。但是對共和國與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完全不在誰控制了庫爾德斯坦。對共和國來說,這場戰爭證明,美國的的實際軍事實力要比起外在表現差得多,特別是陸軍與空軍。戰鬥力遠沒有對外宣傳的那麼強大。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也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共和國的實際戰爭承受能力絕對沒有外界認爲的那麼強大,不然共和國不會僅投入舊多萬地面部隊。當然,雙方的領導人還認識到了一個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超級大國間的正面對抗,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雖然根據後來解密的一些資料,在中東戰爭期間,美國與共和國的軍事機構都制訂了使用核武器打擊對方的戰術與戰略計劃,甚至爲戰爭失去控制引發核戰爭做好了準備,但是在整個戰爭期間,雙方的領導人都沒有考慮使用核武器,更沒有想過要用核武器對對方本土進行戰略打擊。事實上,雙方軍隊的高級將領也非常理智。整個戰爭期間,杜奇威與裴承毅都沒有使用核武器的想法,甚至都在避免使用大威力武器。

當然,誰也不能忽視中東戰爭的侷限性。

雖然共和國與美國都對中東地區志在必得,而且絕對無法容忍對方的存在。但是雙方都知道,在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工作之前,中東地區的衝突與戰爭絕對不會成爲世界大

正是如此,在中東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與美國都對全球戰略做了調整。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知道,世界大戰已經無法避免,誰能首先做好戰爭準備。誰就能在戰爭中搶得先機,從而掌握更大的勝算。事實上,力口年之後,共和國與美國的國內政局多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比如顏靖宇在冶年順利當上了共和國國家元首。美國共和黨則在力解年與海年的大選中相繼獲勝,從而獲得了引世紀以來最長的連續執政週期。這一跡象足以證明,雙方的決策者都知道,絕對不能在戰爭爆發前自亂陣腳。

更重要的是,還得打亂對方的陣腳。

這就是雙方在曰年擴大國防開支,在樓 年大搞金融風波的主要原因。

雖然受大蕭條與國際勢力變化影響,到引世紀刃年代中期。也就是印度戰爭結束之後,以美國爲主的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體系就分崩離析,地區性經濟共同體與區域性自由貿易區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以美國爲主導的西約集團、以及以共和國爲主導的集約集團是新的國際金融與貿易秩序的典型代表。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或者其他希望問鼎霸主地位的國家與集團,均與競爭對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以美元爲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與以人民幣爲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以及以歐元爲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並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根據聯合國在2餾年做的一次調杏,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共同體與自由貿易區,即共和國主導的集約集團與美國主導的西約集團的交往程度在4出左右。即兩大貿易區之間的經濟往來相當於其內部流通的艦。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指標。如果算是由法德意領導的歐盟主導的“歐非集團”即歐盟與北非經濟安全集團、由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由巴西主導的“拉美自由貿易區由南非主導的“非盟由埃及主導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實際影響並不大,全球各主耍經濟共同體與自由貿易區的交往程度在溉以上,世界經濟仍然具有足夠高的流動性。

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知道,在金融上下狠手,肯定會給對方造成影響。

事實上,在進入田年代之前,共和國與美國都在避免製造金融動盪。要知道。在多方爭霸的時候,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足以主導整個國際金融秩序,也就不可能採取獨霸政策來打壓與錄削其他國家。實際情況也是如此,除了共和國、美國與歐盟之外,包括俄羅斯這種準大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了相對靈活的對外金融政策。拿埃及來說。在馮年的時候,埃及持有的外匯中,人民幣佔4院,美元佔礎、歐元佔引,埃及央行會根據三種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來調整所佔比例。如此一來,如果人民幣貶值,埃及央行就拋掉人民幣,換進美元或者歐元。如果美元貶值,則換進人民幣或者歐元。

因爲共和國與美國的政策往往相互對立,而且國際金融市場也會根據共和國與美國的政策發生波動,所以人民幣貶值往往意味着美元升值。而美元貶值則往往等同於人民幣升值。如此一來,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不會輕易讓貨幣貶值,因爲這會讓地方獲得好處。

可以說,這也正是歷年之後的舊多年間,在兩強相爭的情況下,國際金融市場能夠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事實上,這也正是冷戰的一大特點。在美蘇冷戰期間。雙方貨幣的幣值也相對穩定,爲了使貨幣匯率保持穩定,雙方甚至會犧牲部分國家利益。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經濟就出了問題,美元就應該貶值,但是直到刃年代中期,即阿拉伯國家發起針對西方世界的石油戰爭,引發了經濟危機之後,美元才大幅度貶值,而在此之前,關國政府一直在維護美元的幣值。

正是如此,當美國與共和國先後在金融上做文章的時候,纔會有人認爲世界大戰即將爆發。換句話說。只有在爲世界大戰做準備的情況下,兩國纔會在金融領域展開廝殺。要知道。只要美元與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即便雙方改變初衷,不再認爲戰爭能夠解決問題,希望避免戰爭,也無法挽回金融上的損失。也就是說,走到這一步,不管雙方是否願意。別說後退,即便停止前進,都將輸得一乾二淨。

由此可見,歐盟確實在爲阻止戰爭做最後的努力,而且找對了方向。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與共和國當局有避免戰爭的想法。只要能夠挽回雙方在金融領域的損失,就有可能讓雙方回心轉意,不再把戰爭當成打垮對手的唯一方法。而具有這個能力的也就只有歐盟。

二介卜,歐彧輪值豐席意大利總理明確表示。歐彧願總淵撰心任何國家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問題就在這裡,共和國與美國當局有避免戰爭的想法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簡單,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之前,共和國與美國的領導人都不會把希望寄託在歐盟身上,也就不會想到歐盟會出面阻止戰爭。也就不可能在已經啓動了戰爭計劃的情況下,或者說在達到希望通過戰爭達到的目的之前,雙方不會接受歐盟調停。

正是如此,在到達布魯塞爾之前,共和國國家元首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的時候表示,人民幣大幅度貶值是應對美元霸權地位的唯一辦法,而要改變現狀、阻止國際金融市場惡化,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美元主動交出霸權地位,建立更能體現共和國、以及其他國家利益的國際金融秩序。

這番話,並不表示共和國的最終目的是讓美元完蛋。

因爲美元一直是美國掠奪其他國家的工具,所以美元也成爲了維持美國繁榮,特別是維持浪費型美國社會的支柱。用共和國社科院院士、金融學家林泰升的話來說,如果沒有由美元支撐起來的金融霸權。美國不但不可能稱霸全世界。占人類總量不到鰓的美國人也不可能消耗掉近溉的資源。要知道,直到田年。共和國的人均資源消耗量仍然不到美國的一半,總消耗量也僅與美國持平。由此可見。所謂的“美國式生活方式實際上就是建立在霸權基礎上的,以掠奪、奴役其他國家建立起來的高消費生活方式,絕對不是值得推廣的生活方式。

美元完蛋,實際上就是美國淪落爲二流國家的主要標誌。

這一點,英國就是美國的前車之鑑。在“日不落帝國”時期,英銷是全球最強勢的主流貨幣,而且是流通最廣泛的貨幣。隨着英國國力衰微,淪落爲二流國家,英稽的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最終成爲了歷史。

從這個角度看,也不可能通過打垮美元來打到美國。

準確的說,應該是美國淪落爲二流國家之後,美元的霸權地位自然就會煙消雲散。

如此一來,共和國肯定不可能接受歐盟的調解。

當然,美國的態度也差不多。

雖然礙於與歐洲國家的傳統關係,在從華盛頓飛往布魯塞爾的途中。美國總統並沒有像共和國元首那麼直接,只是委婉表示,美國已經爲維持美元的幣值付出了巨大代價,美元適度貶值既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但是從這番話就看得出來,美國總統對歐盟的提議沒有任何興趣,不會因爲歐盟而停止金融戰。

受此影響,布魯塞爾峰會的成果非常有限。

在持續了。天的首腦會晤後。共和國與美國僅接受了意大利總理的一個提議,即共同發表一便旨在維護國際金融秩序的聲明,沒有簽署任何具有約束力,特別是強制約束力的國際金融協議。

顯然,這樣的結局改變不了什麼。

事實上,也沒有多少人對布魯塞爾峰會抱希望。

在峰會結束之前,幾乎所有新聞媒體都認爲,即便共和國與美國在布魯塞爾採納了歐盟的建議,就國際金融秩序達成了新的協議,也不可能是具有強制約束力,而且是具有實際可行性的協議。也就是說。這樣的協議,最終肯定會變成一紙空文。

顯然,歐盟阻止戰爭的努力失敗了。

布魯塞爾峰會結束之後,共和國與美國先後在集約集團與西約集團內部召開了部長級會議,專門商討金融問題。也就是說,共和國與美國均把重點放在了集團內,不會承擔全球金融的責任。

對兩大集團的成員國來說。也沒有其他選擇。

事實上,作爲超級大國的盟國,兩大集團的成員國都獲得了安全保證,也獲得了足夠多的好處。拿巴基斯坦來說,作爲集約集團的創始國之一。也是共和國最早的盟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僅用了力年就完成了國家現代化建設,成爲了第一個擁有完善工業體系的伊斯蘭國家,並且在印度戰爭之後不到年就成爲了伊斯蘭世界唯個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到田年的時候吧基斯坦已經是南亞地區最發達的國家,綜合國力仍然在印度之上。

有收穫,就得有貢獻。

在戰爭即將到來的時候。兩大集團的成員國必須做出貢獻。

根據後來披露的一些資料,在。年上半年,共和國與美國先後通過集約集團與西約集團。與所有盟國簽署了新的同盟協議、或者做出了新的承諾。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兩個超級大國下一步耍做的,就是爭取更多盟國!

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5章 軍情局長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72章 歸宿第18章 鋼鐵雄心第43章 蛛絲馬跡第42章 兩難處境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44章 改寫命運的情報第19章 高層會晤第51章 和平解放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50章 粉墨登場第80章 輕重緩急第37章 打草驚蛇第47章 兔死狗烹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108章 鬥爭第34章 亂局第38章 第一槍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1章 和平解放第183章 分蛋糕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88章 地面戰鬥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90章 未來第10章 秘密逮捕第53章 巔峰之作第94章 空中決鬥第112章 行刑第5章 軍火貿易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56章 盛極而衰第38章 大禍臨頭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26章 搭臺唱戲第90章 自掘墳墓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24章 出山第75章 地面戰鬥第62章 溝通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0章 未來戰士序三獅羣圍獵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8章 鬥爭第41章 明爭暗鬥第48章 說服工作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90章 爆炸效應第38章 第一槍第3章 集團化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0章 暗中交手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序六暴走海狼第9章 針對性第77章 三方角逐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章 赤子之心第23章 找準目標第88章 虎將虎軍第72章 歸宿第108章 選擇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8章 以假亂真第82章 堅持路線第51章 堅守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2章 新老組合第25章 邁向戰爭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87章 艦隊北上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21章 重大遺漏
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5章 軍情局長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72章 歸宿第18章 鋼鐵雄心第43章 蛛絲馬跡第42章 兩難處境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44章 改寫命運的情報第19章 高層會晤第51章 和平解放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50章 粉墨登場第80章 輕重緩急第37章 打草驚蛇第47章 兔死狗烹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108章 鬥爭第34章 亂局第38章 第一槍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1章 和平解放第183章 分蛋糕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88章 地面戰鬥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90章 未來第10章 秘密逮捕第53章 巔峰之作第94章 空中決鬥第112章 行刑第5章 軍火貿易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56章 盛極而衰第38章 大禍臨頭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26章 搭臺唱戲第90章 自掘墳墓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24章 出山第75章 地面戰鬥第62章 溝通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0章 未來戰士序三獅羣圍獵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8章 鬥爭第41章 明爭暗鬥第48章 說服工作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90章 爆炸效應第38章 第一槍第3章 集團化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0章 暗中交手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序六暴走海狼第9章 針對性第77章 三方角逐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章 赤子之心第23章 找準目標第88章 虎將虎軍第72章 歸宿第108章 選擇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8章 以假亂真第82章 堅持路線第51章 堅守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2章 新老組合第25章 邁向戰爭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87章 艦隊北上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21章 重大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