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直接彙報

叩軍突然越討印尼邊境,兵酒馬亭德拉鈉格,絕對不是譁一川事

收到確切消息後,裴承毅立馬斷定,決定攻打馬亨德拉鈉格的不是印軍,而是遠在地球另外一邊的杜奇威。在裴承毅聯繫項鋌輝。希望總參謀長想辦法把巫軍從尼泊爾派過來的時候,印軍沒有攻打尼泊爾的意圖,駐紮印尼西部邊境地區的印軍沒有異常舉動。短短數個小時之後。共和國政府還沒來得及聯繫尼泊爾政府,調防命令還沒有從總參謀部下達到鰓軍,印軍就越過邊境線。炮轟馬亨德拉鈉格。如果是大舉進攻。裴承毅也就認了。問題走進犯尼泊爾的印軍只有打手?個步兵師。這麼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打下馬亨德拉鈉格,甚至對駐紮在附近的尼泊爾軍隊都沒有多大威脅。

印軍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攻打尼泊爾是假,牽制巫軍是真。

現問題容易,解決問題就沒那麼容易了。

裴承毅再次給項鋌輝打電話的時候,收到的答覆是讓他立取返回總參謀部,準備向國家領導人彙報戰爭進展情況。

這讓裴承毅多少覺得有點以外。不過他知道,需要彙報的不是戰爭進展情況。

按照規矩,裴承毅每天都會向總參謀部遞交一份戰鬥報告,對戰場局勢與當天變化做概要說明。每個方向上的大規模作戰行動結束之後。前線指揮部還會向總參謀部與元府遞交一份戰役總結報告,詳細說明戰役過程與戰役得失。雖然戰役總結報告不由裴承毅親自起草,而是由東方聞率領的幾名參謀負責。但是需要裴承毅過目與簽名,纔算的上是前線指揮部的正式報告。不管是項鋌輝還是王元慶,都對戰爭進展情況瞭如指掌,不需要裴承毅千里迢迢趕回去當面做報告。

給袁晨皓交代了工作。裴承毅搭乘空軍接待要員的專機離開了沃濟拉巴德。

元想知道的不是已經生的事情,而是即將生的事情。

雖然王元慶並非軍人出身,甚至沒有參軍服役的經歷趙潤東是軍人出身。紀佑國則在年輕的時候當過兵。但並不表示王元慶對軍事一竅不通。作爲政治家。對戰略夫方向的判斷與把握能力不但不比軍人差。還比軍人出色得多。

裴承毅心裡很明白,元非常瞭解戰爭。

半島戰爭後期,在包括趙潤東在內的大部分人都認爲不應該越過三八線,更不應該幫助朝鮮完成統一的情況下,王元慶卻堅決主張打到底。以統一朝鮮半島爲最終目的。當時連裴承毅都不太明白王元慶爲什麼要替朝鮮“謀福利在他看來,幫助朝鮮完成統一,等於讓扛萬朝鮮人統治化四萬韓國人,承認了朝鮮政權的先進性。戰後,裴承毅擔心的事情並沒生,在重新建立的民主政治的基礎上,朝鮮順利實現民族統一,並沒出現誰統治誰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朝鮮的金氏獨裁政權在戰爭中一去不復返,而新生民主政權成爲了共和國在周邊地區建立的典範。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甚至能夠看出,王元慶主張出兵幫助朝鮮實現民族統一,與他後來在共和國推行的政治改革有內在聯繫。用一些第三方新聞媒體的評價來說,通過在朝鮮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王元慶獲得了很多經驗。爲後來在共和國推行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礎。說得直接一點。朝鮮的民主政治建設成爲了共和國政治改革的試驗場,也堅定了王元慶在共和國推行政治改革的決心。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王元慶都是一位非常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

戰爭爆前,王元慶力排衆議,不但把裴承毅從巴基斯坦調了回來。還讓裴承毅負責制訂總體戰爭計劃。按理說,關係到國家根本利益與國家基本政策的戰略計利。至少應該由總參謀長負責,如果是趙潤東與紀佑國,肯定會親手把關。王元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了一名6軍中將,就足以讓人覺得震驚了。7Z小說?當裴承毅提出“先東後西”。從東線包抄印度戰略大後方,以全面擊敗印度爲根本目的的戰爭計劃時。王元慶再次力挺裴承毅,全盤採納了這份戰爭計劃。要知道。當時連項鋌輝都認爲目標過於遠大,應該把重點放在西線,通過佔領新德里迫使印度投降。然後與印度簽訂一份打手?不平等條約。”以維護共和國國家利益、控制南亞地區爲戰爭的主要目的。支持項鋌輝的人並不少,包括顧衛民、葉致勝、閻尚隆等國家領導人與中央政府高層官員。在此情況下,王元慶仍然絲毫沒有動搖,堅決支持裴承毅的戰爭計劃。雖然戰爭還沒結束。但是打到這個時候,已經證明裴承毅的計比項鋌輝的想法更加符合現實

從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王元慶不但有軍拳頭腦,而且比很多將軍還要厲害。

隨着博帕爾集團軍全軍覆沒。東線決戰迎來了第二個轉折點。如果從整場戰爭的角度看,下一階段的進攻行動將決定戰爭的展方向。

身爲前線總指揮,裴承毅很清楚接下來的選擇。

“???收劇回去彙報戰況的命令時。裴承毅就知道,元也看出凡“九的展方向,而且與裴承毅一樣。對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也就是戰爭的具體展方向很有想法,不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讓前線總指揮趕回去。

到達都郊區的空軍基地後。前來迎接裴承毅的參謀軍官沒有把他送往總參謀部,而是帶他去了元府。

項鋌輝先到一步,正在與王元慶商討事情。

讓秘書替裴承毅準備了一杯綠茶後,王元慶只把項鋌輝與糞承毅留了下來。

“時間寶貴,我就不多羅嗦了。

。王元慶幕裴承毅點了點頭,開門見山的說道,“聽項總說。你要求調遣張軍入印作戰?”

裴承毅點了點頭,說道:“恕軍是現在唯一能夠調動,唯一具有完備戰鬥力的部隊

打手?目的是什麼?。王元慶確實沒有羅嗦,問得很乾脆。

“殲滅博帕爾集團軍後。我軍獲得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裴承毅稍微停頓一下,說道”這斤。機會到底有多寶貴呢?如果按照最初制訂的戰爭計劃按部就班的打下去,我軍大概能在明年年底完成大規模作戰行動,即便在強軍與刃軍提前南下之後。最快也只能提前到明年下半年。如果能夠抓住眼前的機會。我有很大的把握讓參戰的將士在明年春節的時候陪着家人看春節晚會。”

王元慶的眉頭跳了幾下。顯得有點動心。

項鋌輝則顯得有點驚訝。因爲裴承毅沒有在電話中告訴他這些話。

“按照最初的戰爭計劃,東線決戰結束之後有主次兩套行動方案。主方案是起西線決戰,以佔領新德里爲戰役目的;次方案是迅南下,以掃蕩印度半島爲戰役目的。因爲沒人能夠在幾個月前猜出東線決戰會打成什麼樣子,所以到底採用哪套方案,由東線決戰的最終結果決定。毫無疑問。東線決戰的收穫比我們預料的大得多。”裴承毅拿上抽了兩口。說道。“戰役打到這斤,時候,我們不但控制了印度東部與東北地區還將戰線推進到了恆河平原腹地。最西面的軍隊距離新德里僅有四百多千米。從戰略上講。除了新德里西南方向。我軍已經對新德里實現了戰略包圍。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印度肯定會遷都,甚至已經開始爲遷都做準備。”

“你的判斷確實沒有錯。軍情局已經收到確切情報,魯拉賈的尼批准了遷都提議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因爲他沒卑收到這份的情報。

“這是網剛收到的情報,當時你已經在飛機上了,所以沒有通知你。”王元慶看出了裴承毅的心思。說道”關鍵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必要佔領新德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佔領新德里

“肯定有佔領新德里的必要,那是印度都項鋌輝插了一句。

裴承毅遲疑了一下,說道:“我贊同項總的看法,確實有必要佔領新德里,但是我並不贊成爲了新德里使戰爭延長半年以上。”

“如舟講?。王元慶也點上了香菸。

“如同項總所說,新德里是印度的都佔領新德里的政治意義非常重大。更重要的是。除非做好付出幾個萬軍人的心理準備。打算在戰後長期佔領印度。不然我們就要佔領新德里,扶持一個友善的印度政權。”裴承毅滅掉菸頭,說道”僅僅扶持政權還不夠。還得爲該政權武裝一支足夠控制整個印度、維持印度社會穩定、擊敗流亡政權的軍隊。從社會層面看,還得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通過改善民衆生活、促進經濟展、調整財富分配等等手段化解印度人對我們的仇恨與偏見。這需要努力十幾年。甚至幾個年。雖然代價很大,但是收穫同樣很大。關鍵就是。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後,我軍必須儘快撤離印度。讓印度人決定印度的未來,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能像照顧嬰兒一樣的照顧印度。只有積極主動的扶持政策加上開明親善的軍事政策,才能讓大部分印度人相信,我們不但不是侵略者,還是整個印度的解放者。戰爭會帶來創傷。但是戰爭過去之後。我們會做出補償,以實際行動,讓那些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印度人、特別是社會最底層的印度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不僅僅是一句愛國口號。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重蹈覆轍,纔不會像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那樣,既拼了命,又落下個臭名聲,最後還不得不灰溜溜的撤軍

這番言論,讓項鋌輝對裴承毅舌打手?目相看。

王元慶沒有半點驚訝神色,似乎早就料到裴承毅會說這些話。

“毫無疑問,印軍肯定會死守新德里,至少魯拉賈帕尼會做出死守新德里的決定裴承毅點上了第二根香菸,說道,“如果我是魯拉賈帕尼,我也會這麼做。用一座都換來一個國家,絕對是非常划算的買賣。換句話說,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印軍死守新德里。迫使我們像攻打加爾各答那樣攻打新德里。就

”?巾竹7打下了新德里。獲勝的也不是我們而是印度政府。…

“怎麼可能,新德里”

王元慶壓了壓住了項鋌輝的話,示意裴承毅繼續說下去。

“如同北京在共和國公民心目中的地位一樣,在印度人心裡,新德里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裴承毅長出口氣,說道,“我們在新德里打得越狠,印度人的反抗情緒越強烈。而印度政府需要的,正是民衆的反抗情緒。東線決戰打到現在,印度都沒有采用游擊戰術,除了當地的民族成分問題之外,民衆的不抵抗情緒最爲關鍵。如果連民衆都沒有反抗的意志,就算印度政府動員再多的軍隊。也不可能擊敗我們。魯拉賈帕尼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只是沒有能力解決,或者說暫時沒有解決。從印度的戰爭動員來看,魯拉賈帕尼一直在設法激民衆的抵撫意志。不然也不會沒收那麼多由大家族控制的私營企業。只不過這些年來。特別是最近這幾年,魯拉賈帕尼受國內與國際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傾向於大家族與壟斷企業,在民衆心目中的威望降到了谷底。收繳大家族與國際財團的資產,只能讓民衆認爲他是爲了戰爭而集中國家生產力,無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以目前的戰爭局勢來看,如果還無法讓民衆自起來抵抗,印度就沒有任何希望了。血戰新德里是魯拉賈帕尼最後的選擇,也是最無奈的選擇。毫無疑問,強攻新德里。打得越慘烈,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大。雖然暫時不能排除印度政府遷都之後。新德里守軍集體投降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能冒這個險,更不能把希望放在對手身上。”

“也就是說。我們最好繞過新德里?”

裴承毅點了點頭,說道;“眼前就有這樣一個機會。魯拉賈帕尼已經意識到守不住新德里。不然不會同意遷都計哉打手?。毫無疑問,印度只能向南遷都,有資格成爲陪都的城市就那麼幾座,全在印度半島南部地區。按照我的判斷。海得巴拉與班加羅爾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又以海的巴拉的可能性最大,因爲就算逃往班加羅爾,只要丟掉海得巴拉,也最多再芶延殘喘幾天。”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你的意思是,先打下博帕爾,再決定是否攻打新德里?”

“正是如此,打下博帕爾,再看情況做出下一步決定。”裴承毅回答得很直接,“打下博帕爾之後。我軍可以沿着納爾莫達河北岸向西推進,完成對印度的戰略切割。然後派遣部隊沿阿拉伯海東岸向南推進。與正東面的強軍與刃軍遙相呼應,對印度南部地區起鉗形攻勢。按照我的推測,只要我軍佔領了博帕爾,印度就會遷都,主動放棄納爾莫達河以北地區,集中兵力死守南方防線。打到這個時候,要不要攻打新德里已經不重要了,即便要佔領新德里,也可以通過長期圍困、逐步蠶食的方法,穩步推進,打垮印軍的鬥志,最終以和平方式進軍新德里。當然,在此之前,需要扶持新政府,讓新德里守軍向新政府投降。而不走向我們投降。”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聽出了裴承毅最後那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是印度的敵對國,讓印度軍人向敵人投降。不是不可能,而是有很多現實困難。如果投降的對象不是敵人,而是同民族的另外一斤。政府,哪怕是共和國扶持的政府,也更容易被軍人接受。

“如果不調動巫軍,有沒有能力打下博怕爾?”

“打下博帕爾不是問題,只是從長遠考慮,這麼做的代價太大了。”

“什麼意思?”王元慶有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樣子。

“打下博帕爾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準確的說,博帕爾是戰略要地,是我軍通往阿拉伯海沿岸地區的必經之路,也是最便捷的一條路。攻佔博帕爾之後,我軍肯定要趁機擴大戰果。儘快完成戰略切割。實際情況是,我軍的各主力野戰軍都已疲憊不堪,急需休整,在彌軍攻打博帕爾的時候,各軍就能逐漸恢復戰鬥力。換句話說,等到努軍佔領博怕爾,我軍就能起新的進攻,不給印度喘息機會。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在明年春節前結束大規模作戰行動。”

王元慶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元”項鋌輝當然會支持裴承毅。

“調動碧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得好好考慮一下。”

“益聳不益遲,印軍半定會趁機加強博帕爾的防禦,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恐怕我們就要在博帕爾付出更大的代價。”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明天給你答覆,總不能讓我現在就做出決定吧。”

見到元做出保證,裴承毅也沒再多說什麼。

印度肯定會加強博帕爾的防禦力量,能不能順利完成作戰行動,就的看誰的動作快了。

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51章 輪迴第90章 天羅地網第18章 軍長大會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章 利益之爭第106章 選擇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8章 複雜化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3章 亮底牌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31章 合縱連橫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9章 安全基石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78章 主力艦第110章 決戰部署序七死亡遊戲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戰略封鎖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章 血淚史第62章 溝通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序十東方醒獅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3章 日印結盟第48章 偷襲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65章 擴大化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37章 變策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43章 坦誠交流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4章 金融風波第91章 來勢洶洶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4章 偷襲得手第54章 第一人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28章 準備計劃序十東方醒獅第16章 迎難而上第84章 內訌第33章 劇變第56章 由海向陸第5章 權衡利弊第146章 墊腳石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章 激活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序九死裡逃生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60章 戰役穿插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31章 合縱連橫第80章 死亡之路第34章 團隊第75章 坐等第57章 偷襲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91章 契機第120章 初嘗甜頭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3章 不宣而戰第47章 明哲保身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83章 中東攻略第8章 利益之爭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83章 分蛋糕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7章 動員機制第70章 明爭暗鬥第188章 摧枯拉朽
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51章 輪迴第90章 天羅地網第18章 軍長大會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章 利益之爭第106章 選擇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70章 眼中釘肉中刺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8章 複雜化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3章 亮底牌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31章 合縱連橫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9章 安全基石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78章 主力艦第110章 決戰部署序七死亡遊戲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戰略封鎖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章 血淚史第62章 溝通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序十東方醒獅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68章 自釀苦果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3章 日印結盟第48章 偷襲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65章 擴大化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37章 變策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43章 坦誠交流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4章 金融風波第91章 來勢洶洶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7章 高原槍聲第34章 偷襲得手第54章 第一人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28章 準備計劃序十東方醒獅第16章 迎難而上第84章 內訌第33章 劇變第56章 由海向陸第5章 權衡利弊第146章 墊腳石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章 激活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序九死裡逃生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60章 戰役穿插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31章 合縱連橫第80章 死亡之路第34章 團隊第75章 坐等第57章 偷襲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91章 契機第120章 初嘗甜頭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3章 不宣而戰第47章 明哲保身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83章 中東攻略第8章 利益之爭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83章 分蛋糕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7章 動員機制第70章 明爭暗鬥第188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