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行我素

與本張的輿論宣傳相比。外交作顯得平淡無奇。系少熙目刁的外交活動遠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波瀾壯闊。

按照早已訂下的行程安排,裴承毅到達巴黎之後,首先與法國總統、以及德意兩國的總理特使進行了非正式會晤,並且參加了由法國總統在愛麗捨宮爲他舉行的國宴,隨後就趕往布魯塞爾,對歐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

在布魯塞爾的3天中,裝承毅參加了3次重大活動,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不是在歐盟理事會上做的演講,而走到歐洲集體安全組織大會上回答各個成員國的問題,着重闡述中歐友好關係對歐州安全產生的積極影響。

要知道,這不是演講,而是現場回答各成員縣代表提出的問題。

雖然所有問題都是事先準備好的,就連提問順序都是準備好的,但是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有的時候甚至是故意刁難,仍然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更需要精明的頭腦與豐富的經驗。萬牽的是,裴承毅用實際行動證明,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國家領導人,還是經得起考驗的鬥士。在持續近3個小時的問答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歐安組”各成員國代表提出的問題,而是裴承毅展現出來的大國領袖的風範。用法新社的評論來說,在裴承毅指點江山的氣魄面前,歐洲各國的質疑聲既顯得渺又顯得短視。

可以說,這次“答辯會。將裴承毅的歐洲之行推向了高潮。

離開布魯塞爾之前,裴承毅以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身份與專程前來的法國總統、德國總理、意大利總理、荷蘭首相、丹麥首相、西班牙首相等等歐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進行了第一次集體會商。也就在這個時候,裴承毅第一次提出將“中歐安全合作關係”擴大升級。除了在非傳統領域進行合作之外。還將在傳統領武,也就是軍事安全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爲此。裴承毅還提前做出承諾。只要能夠達成協議,共和國當局就將積極推動雙方軍事交流正常化。說直接一點。就是在建立起軍事交流與合作基礎之後,共和國將向歐洲出售先進軍事技術。

母庸置疑,這絕對是特大新聞。

要知道,歐盟在集體安全問題上反覆無常,就是因爲法德意等積極倡導建立集體安全機制的國家無法切實保證歐洲的防務安全,而做不到這一點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德意等國沒有掌握先進軍事技術。前面提到過。法德意在與共和國的安全合作上做文章。就是希望藉此機會讓美國提供先進軍事技術,而美國爲了穩住歐州盟國,也不得不在技術管制上做出全面讓步,向潛在的競爭對手提供先進軍事技術。隨着共和國答應提供先進軍事技術,美國的承諾與讓步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這一提議。不但讓法德意等國枰然心動,還讓那些之前在安全合作問題上有所保留的歐安組成員國開始動如西班牙首相就在會議上提到。如果能夠從共和國獲得先進軍事技術,能夠以此改善歐洲的安全環境,與共和國擴大安全合作範圍也未嘗不可。要知道,西班牙是典型的親美國家。一直認爲應該通過與美國的全面合作來加強歐洲的安全基礎。

這個時候,最坐不住的就是美國了。

如果說,共和國借俄羅斯問題拉攏歐盟,美國還能忍受,那麼共和國與歐盟真向飾結同盟條約努力,美國絕對無法忍受。

裴承毅在集體會晤上表態的當天下午,也就是短短數個小時之後,白宮新聞發言人就公開表示,北大西洋地區不存在安全問題,那些試圖改變該地區局勢的行爲纔是真正的安全問題,美國有責任、也有義務採取行動,維護北大西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妥,消除對美國與盟國構成威脅的安全隱患。

按照往常慣例,白宮表態之後,總統特使就該啓程前往歐洲毛

只不過,美國當局並沒按慣例行動。當天晚上離開新大陸的不是代表美國總統杜奇威的特使,而是代表美國軍事力量的航母戰鬥羣。在得到總統批准之後,當天晚上。駐紮在諾福克海軍基地的“里根”號航母戰鬥羣就起鈷離港,前往大西洋對岸的撲茨茅斯,加強美國在歐洲地區的軍事存在。當然。這不是軍事威脅。按照五角大樓公佈的消息。“里根”號航母戰鬥羣應英國皇家海軍邀請,前去參加“冰山曰”北大西洋聯合軍事演習,並且在演習前後順道訪問英國等歐洲盟國。

當然,這不是軍事威脅纔怪。

用拍林觀察家網絡通信社的評論來說:因爲一支航母戰鬥羣的威脅非常有限,不足以對歐州地區的軍事安全產生影響,所以美國此舉的真正意圖是在告訴歐洲國家,美利堅合衆國就在大西洋對岸,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能在3天之內到達歐洲。將任何針對美國的潛在威脅把殺在搖籃之中。

不管這一評論是否過於偏激,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在美國表明強硬立場、口,歐明與歐安組都將與其和國擴大安今合作領域的事情帆… 盡來,沒再進行深入討論。

事實上,這也在共和國當局的預料之中,不然不會裴承毅不會在離開布魯塞爾的頭一天與歐州國家領導人討論這個話題。換個角度看。這甚至可以看成是共和國當局在試探美國的底氣,即便美國不做出積極迴應、不採取果斷行動,共和國當局也很難立即在安全合作問題上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因爲能否與歐盟擴大安全合作範圍,也就是能不能向歐洲國家出售先進軍事技術,元首說了不算,得由全體代表大會表決。

正是如此,半島電視臺這樣的舉不是爲了挖美國的牆角,而是爲了表達一種態度,即共和國非常重視與歐洲的合作關係。並且希望加強與保持這種合作關係。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更能明白裴承毅訪問歐洲的重大意義。

當然,離開布魯塞爾之後。也就是再次前往巴黎的時候,裴承毅的歐洲之行纔算正式開始。

月 8日,裴承毅在巴黎的國泰酒店與法國總統進行正式會晤。

因爲是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正式會晤。而且由裴承毅“做東”所以安排爲閉門會晤,沒有向記者開放。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巴黎不是共和國新都,保守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會晤之後。共和國與法國當局都沒有發表官方公告,參與會晤的雙方官員也守口如瓶,甚至沒有向兩國的安方新聞媒體透露任何消息,只是以會商事宜還未確定爲由,讓心急如焚的記者等待確切消息。

當然,共和國與法國當局不可能什麼也不提,畢竟元首國事訪問不是鬧着玩的。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訪問巴黎期間。兩國的官方新聞媒體重點報道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比如隨同裴承毅到達巴黎的共和國商貿代表團與法國企業簽署了總價值數千億元的數十份商業合同,其中包括上海航空設備製造公司與空中客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即上飛將以技術投資的方式,與空中客車公司在法國尼斯建造歐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大型民航客機總裝工廠,並且利用空客公司的歐洲營銷網絡進行銷售。雖然看上去,這份協議等於向共和國的航空企業開放市場,讓上飛獲得了歐洲的准入證,但是作爲合作方,早已江河日下、依靠歐洲各國政府財政補貼倖存下來的空中客車公司能夠獲得製造大型民航客機的關鍵技術。從而獲得起死回生的希望。因爲開放市場是相對的,即共和國的航空市場也將向空客開放,所以空客還能以價格優勢進入共和國,從而在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上獲得一席之的。爲全面復興打下基礎。

必須承認,這些商業合同很有震撼性。

就拿上飛與空客達成的協議來說。對於一貫以保護國內市場與國內製造業爲己任的歐洲各國政府來說。能夠在航空製造業領域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不但承受了巨大的風險,還頂住了巨大的壓力。用倫敦金融時報的評論來說,空客與上飛簽署的市場換技術協議是歐陸經濟進入半殖民地時代的標誌,也是“歐陸製造”在強大的外力下喪失獨立性的標誌,更是歐陸沉淪的標誌。

在這篇社論中,金融時報還大膽預測,如果歐陸各國不能及時糾正錯誤的經濟政策,抵抗經濟入侵。切實保護本土企業,不出十年,歐陸就將成爲全球代工廠,淪落爲二流、甚至三流勢力。對此,撰寫該評論的英國經濟學家聯合會公開呼籲。英國當局必須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以保護本土企業爲己任。

問題是,與當時備受關注的安全問題相比,這些經濟上的話題根本沒有吸引力。

月引日,裴承毅結束了爲期3天的巴黎之行,搭乘大陸軌道交通運輸公司的“歐洲之星”超高速碰懸浮列車前往拍林,對德國進行正式並問。

因爲裴承毅的法國之行非常“低調”記者沒能在巴黎獲得多少有價值的新聞,所以在裴承毅動身離開巴黎之前,絕大部分記者都提前趕往拍林,準備在德國首都大幹一番。搶先報道最新消息。

實際情況是,在到達德國之前,裴承毅的拍林之行就開始了。

雖然德國政府早就宣佈,總理將在拍林車站迎接到訪的共和國元首。並且陪同共和國元首檢閱德國警察部隊的儀仗隊,但是德國總理在參加了歐盟理事會的活動之後,沒有返回拍林,而是去了巴黎,並且在口月引日以德國外交部接待人員的身份秘密登上了運送裴承毅前往拍林的列車。

當然,德國當局沒有對外公佈這件事情。

列車到達拍林車站的時候,裴承毅晚了半個小時下車,而一同到達的德國總理已經恢復本來身份,並且出現在了站臺上。

受此影響,在訪問拍林期間。裴承毅仍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舉。

與在巴黎的活動一澗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閱讀好去外,在拍林期間隨同裴承毅到訪的共和國商貿代表團與衆守偕口企業簽署了商嶇合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肯定是吉祥汽車公司與德國聯合汽車集團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德國聯合汽車集團是由梅塞得斯戴姆勒公司、大衆公司、眺…等數家德國汽車公司合併而來,爲歐淵聯合汽車集團下獨立運作的子公司,也是德國唯一的汽車產業集團。吉祥汽車公司就不用多說了,在田年之前就超越上海汽車公司,成爲共和國頭號汽車生產企業。兩家公司並沒像上飛與空客那樣,在歐洲合資建廠,畢竟歐洲汽車廠的產能早就超過了銷量,處於嚴重過剩狀態,再建新廠的意義並不大。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吉祥汽車公司將以“技術換渠道”的方式,獲得德國聯合汽車集團旗下的營銷渠道,而德國聯合汽車集團得到的則是即將大規模投入使用的新式複合蓄電池的生產技術。因爲涉及共和國的技術出口管制協議,所以德國企業只能獲得組裝技術,作爲核心的舊級複合蓄電池則由共和國企業提供成品。當然。德國聯合汽車集團最需要的還不是車用複合蓄電池,而是磁懸浮推進技術。

因爲德國是歐洲汽車產業的大本營,法國的口旺集團即擁有雷諾、雪鐵龍與標誌等汽車公司的法國汽車工業集團早已敗下陣來,所以德國聯合汽車集團此舉,等同於向共和國企業打開了進入歐洲市場的大門。

結果可想而知,英國等國新聞媒體的口誅筆伐肯定不會遲到。

問題是,最讓歐洲新聞媒體不解的是,裴承毅再次悄無聲息的結束了對德國的訪問。

月出日,存意大利當局的安排下。裴承毅與數位隨訪官員搭乘由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設計生產的切刪高速商務專機從拍林出發,飛赴羅馬。

這次,意大利總理沒有遮遮掩掩,借出席歐盟首腦會晤順道回國的名義,親自去拍林迎接裴承毅,並且與裴承毅搭乘同一架飛機返回羅馬。爲了避免引起國人反感,意大利當局在公佈此消息的時候宣稱,這麼做,是爲了讓共和國國家元首相信意大利製造的商務飛機的安全性。

也許有人會問,裴承毅放在好端端的元首專機不坐,坐安全性不高的商務飛機幹嘛?

原因很簡單,共和國的中航集團早就以認購的方式成爲阿古斯塔公司的最大股東,並且以此打入歐洲商務飛機市場,向歐洲企業與富豪推銷高性能商務飛機,而。田就是專門針對歐洲市場開發的一種高性能商務飛機,也是在歐洲市場上賣的最貴的商務飛機,如果能夠得到共和國元首的信任,自然能夠得到歐洲富豪的信任。換句話說,裴承毅是在爲中航集團推銷產品。當然,外界並不知道,送裴承毅去羅馬的那架。曰是由中航集團在國內工廠專門生產的,而不是在意大利生產的。可以說,除了外表之外,其他地方與量產型都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原因很簡單,針對歐洲市場的比田做了很多簡化,甚至連基本平臺都沿用了前一代產品,而不是最新開發的。這也無可厚非,先賣落後產品,幾年之後再以升級換代的名義推行最新產品,才能賺到最多的利潤。事實上,刃年前,歐洲的汽車公司,特別是最先進入共和國的大衆公司何嘗又不是這麼做的呢?用中航集團董事長的話來說,要怪也只能怪歐洲的航空製造企嶇,如果能夠生產出比毖歷歐版更加先進、更加出色的商務飛機,中航集團也不可能以次充好。

當然,賣幾架商務飛機算不上什麼大事。

直到這個時候,那些想方設法想挖出點新聞的記者才意識到 裴承毅在正式訪問行程之外與受訪國領導人進行了會晤,並且達成了秘密協議,因此正式訪問活動與正式會晤不會有多少有價值的新聞。

問題是,商務飛機就那麼幾個坐位。而且就算有多餘的位置,也輪不到新聞記有

可以說,在裴承毅前往羅馬的時候。那些追了他好幾天的記者都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受此影響,口月出日這天,很多新聞媒體都對共和國當局的某些私下行爲表示了憤慨與不滿,並且在報道中反覆聲明,只有光明正大的交往。才能使歐洲民衆認同與接受共和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任何灰色交易都會使共和國的形象受到影響,從而對共和國與歐洲的關係產生影響。

因爲料到裴承毅在到達羅馬前就與意大利總理談了大事,所以那些從巴黎追到拍林的記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租用高速商務飛機,一路追到羅馬,半數以上的記者都取消了羅馬之行,甚至退掉了預訂好的航班機票。

當然,這些記者並沒料到,羅馬之行,將是裴承毅訪歐的第二個高潮。澗書曬加凹姍不一樣的體蛤,閱讀好去外

第5章 軍火貿易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40章 空軍出動序一利劍出鞘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09章 打招呼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5章 後知後覺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56章 前方第98章 最後一擊第90章 爆炸效應第2章 新老組合第3章 惡鄰第48章 兩片天第59章 未來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08章 選擇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77章 遷都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章 誘惑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28章 高層接觸第38章 戰爭跡象第51章 堅守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5章 變革時代第97章 虛張聲勢第55章 點悟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24章 領跑者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48章 轉折契機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33章 假投降第5章 旋風戰爭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37章 打草驚蛇第71章 一大步第8章 一箭三雕第81章 全面撤退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09章 留任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48章 偷襲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1章 戰爭到來第97章 窮途末路第55章 包餃子第96章 現實利益第77章 退守固本第99章 繳械投降第72章 金融戰第34章 不眠夜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54章 大時代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7章 民族之翼第51章 積極備戰第23章 手到擒來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0章 負資本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51章 待價而沽第53章 強強對話第60章 軍事變革第32章 推心置腹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18章 奪權第37章 登陸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82章 新境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3章 找準目標第21章 易筋伐髓第40章 窗戶紙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32章 穩住朝鮮第35章 軍售交易第29章 野心家第116章 大國舞臺
第5章 軍火貿易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40章 空軍出動序一利劍出鞘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109章 打招呼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5章 後知後覺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56章 前方第98章 最後一擊第90章 爆炸效應第2章 新老組合第3章 惡鄰第48章 兩片天第59章 未來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08章 選擇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77章 遷都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章 誘惑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28章 高層接觸第38章 戰爭跡象第51章 堅守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5章 變革時代第97章 虛張聲勢第55章 點悟第26章 戰爭威脅第124章 領跑者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48章 轉折契機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33章 假投降第5章 旋風戰爭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37章 打草驚蛇第71章 一大步第8章 一箭三雕第81章 全面撤退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09章 留任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48章 偷襲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1章 戰爭到來第97章 窮途末路第55章 包餃子第96章 現實利益第77章 退守固本第99章 繳械投降第72章 金融戰第34章 不眠夜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54章 大時代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7章 民族之翼第51章 積極備戰第23章 手到擒來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0章 負資本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51章 待價而沽第53章 強強對話第60章 軍事變革第32章 推心置腹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18章 奪權第37章 登陸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82章 新境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23章 找準目標第21章 易筋伐髓第40章 窗戶紙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32章 穩住朝鮮第35章 軍售交易第29章 野心家第116章 大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