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

決戰之前的最後這一天,朱樹人的突進速度可以說是很快很突然,這才讓多鐸幾乎生出了猝不及防之感。

事實上,但凡對着地圖稍微多看一眼,世人都會驚歎於朱樹人的雷厲風行、提速果決。

原本清軍哪怕一再被壓縮戰略騰挪空間,但好歹還控制着丹陽、金壇、武進三個縣的地盤呢,多鐸也正是因此,一開始誤判決戰不至於來得那麼快。

明軍總不能一兩天之內連落數縣、直接突破緩衝區,殺到多鐸面前吧?

但朱樹人偏偏做到了“半日光復丹陽”,而後又對武進繞而不攻,一天多就來到了多鐸面前。這其中,自然也是有些曲折的。

丹陽縣的光復,說到底還是一次攻心的奏效,讓當地清軍產生了內亂——臘月二十四一早,明軍就一改此前的圍三缺一,徹底困死丹陽,隨後發起總攻前的火力準備。

武力施壓的同時,朱樹人讓曹變蛟拿着劉良左的人頭,又到城外晃了一圈,還找了一堆用木質喇叭的罵陣手齊聲喊話,把“江北清軍援軍覆滅”的消息進一步添油加醋宣揚,各種製造守軍混亂。

城內滿人武將雖沒被蠱惑,但那些原明軍降卒卻出現了動搖。

另外,多鐸此前還把大量南京戰役時逾牆投敵的南明漢奸文官,留在了丹陽、武進二縣,這些人如今也發揮了不小的豬隊友作用。

畢竟王鐸、錢謙益等人年紀大了,體力不支持隨軍吃苦,多鐸也不覺得這些腐儒有參贊軍機的價值,就把他倆一個留在了武進,一個留在了丹陽,算是先養老安置,以後大清得了江南再另行拿來當個招撫人心的幌子。

過去這一個月,錢謙益實在是把腸子都悔青了。

尤其是他投敵當漢奸後第三天,就聽說了國姓爺帶着十幾萬湖廣勤王之師抵達南京、擊退了豫親王的圍攻南京兵馬。

每到夜深人靜,錢謙益都忍不住腦補“當初我要是相信史可法說的話,不多心覺得他是想騙大夥兒一起盡忠殉國,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如今咱也是中興閣臣之一了”。

這次遇到明軍終於圍城,還各種攻心宣揚韃子要完蛋了,錢謙益就動了心思。

利用他在那些漢人投降文武當中還有點面子,上躥下跳忙活了半天。一夥人抽空在午飯時分,請了一個滿人城門守備喝酒,然後偷偷殺了趁亂獻門。

明軍入城之後,朱樹人固然是意氣風發,親自擺拍露臉。

錢謙益也被人提熘着拎到他面前,丟在跟前十幾步外,而後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只是連聲求饒:

“國姓爺,罪臣豬油蒙了心,錯走一步,錯走一步啊!看在罪臣幡然悔悟,重新棄暗投明獻門的份上,饒罪臣一命吧!”

朱樹人還沒發話,他旁邊的曹變蛟就先氣不打一處來,啐了口唾沫:“呸!無恥老兒!”

錢謙益也不敢躲,他也不知道曹變蛟是不是幫朱樹人幹髒活,把朱樹人想出氣又不想髒了手的心思發泄出來。

對方都獻門了,確實不好殺,朱樹人想了想,沉聲宣判:“爾等小人,不過勢窮來投,本官沒總攻前,怎不見你主動獻門?最多留你一命,等着流放大員吧!”

朱樹人也就隨口一說,如今大員當然還在荷蘭人手上,兩年前荷蘭人剛剛從大員北上,把西班牙人佔據的雞籠也攻下了,控制了全島。

等朱樹人將來騰出手料理掉,自然能把大員作爲新的罪官流放地。

朱樹人說完後,他身邊也有個別幕僚覺得是不是稍微重了點。

顧炎武便說:“咱倒不是爲錢謙益開脫,只是天下未定,不給降人以利,將來不利於招降。”

朱樹人澹然道:“誰說我不給降人以利了?對於武將,我很寬容。只是對這些文學之臣不寬容罷了。

一個王朝到了沉痾已極時,最不缺的就是他們。宋明皆科舉兩三百年,填詞作文之人車載斗量。哪怕犯了一次錯就永不敘用,剩下想填補上來的人都用不完。”

稀缺型、專業型人才,才需要給機會改過自新。

那種用一個扔十個都扔不完的,還用給機會?後世公務員考試怎麼不用給犯罪紀錄的人機會?

不就是因爲做官是最容易的事情,排着隊能做的多了去了,再掐尖挑挑揀揀不把人當人都不怕選不到人。

……

朱樹人破丹陽,一路前行,中間穩紮穩打休息了一夜,次日上午,終於抵達了武進縣和江陰縣之間的決戰戰場。

多鐸也已經提前整軍前移,把部隊往西回撤了二十多里路,離開了江陰城外的低窪地帶,挪到相對適合野戰決戰的戰場上。

此前閻應元爲了守城,大量開挖運河放水阻敵迂迴空間,導致江陰城外的地形非常不利於大兵團作戰。多鐸早已對此苦不堪言,決戰時當然不能留在那種地方。

而這最終的戰場,便大致在後世的常州市區和江陰縣城之間的大片無名荒郊野外。

這片戰場,其實也還不是非常適合騎兵大兵團穿插,但已經是附近百里相對最好的了。

戰場上依然有水網縱橫,北塘河、橫塘河兩條常州府境內與運河連通的天然小河,把戰場分割成了三部分。

戰場南端,還有宋劍湖爲主的一大片沼澤溼地,讓雙方在南線都沒法實現迂迴。

一個湖泊溼地加兩條河,這樣的地形,雙方的騎兵實在是很難大範圍迂迴衝起來,最多也就是搞點兒正面硬碰的騎兵衝鋒,絕不可能玩出弓騎兵放風箏的帕提亞戰術。

但受限於雙方兵力實在是太多,再小一點的戰場根本擺不下,也就只能容忍這種橫跨兩河的大戰場了。

隨着天色漸亮、兩軍對峙,雙方的兵力規模,也逐漸透明起來。雙方主將都裝備瞭望遠鏡,登高眺望一下,就能大致估算出對面的人數。

最終的決戰,多鐸帶來了五萬狀態還行的可戰之兵——此前他移攻江陰時,便號稱還有“六七萬可戰之兵”,但這半個月的消耗下來,又有一兩萬失去了戰鬥力。

倒不是說清軍攻江陰便死了那麼多,這裡面還有傷病。

多鐸考慮到後方還要人守營,還要留一點總的戰略預備隊以防不測,也要提防閻應元突然殺出城來,跟明軍主力前後夾擊,所以他把大部分傷病員都留着守營,還留了一兩個甲喇督戰,剩下的全部拉到正面,勉強夠五萬人。

朱樹人這邊,他原本從湖廣帶來的援軍足有十萬之衆,但此前的戰鬥也略有消耗,加上他帶來的水師沒法參加決戰,還得一直在側翼的長江江面上巡邏封堵。

所以,哪怕把南京城內最精銳的李輔明部也補充到決戰部隊中,朱樹人帶來的野戰兵力,也就是九萬人左右——戰損、分兵、巡江一共去掉不到兩萬,李輔明補給他大幾千,一來一去十萬大軍剛好剩九萬。

後方南京城、句容縣、丹陽縣當然還各有後軍預備隊,都是南直隸地區原本史可法麾下的武裝。

但那些都是老式明軍,武器沒升級,戰力也不行,只能拿來守城,朱樹人怕帶上他們野戰反而添亂、動搖友軍陣腳,索性就不帶了。

朱樹人執掌南直隸兵權,也就是最近一個月的事兒,眼前這一戰打完,戰後消化整合戰果的休整期,他纔有精力把這些舊軍隊也加以整編改造、徹查清理空餉缺額。

另一方面,也是戰場確實狹小,明軍這邊九萬,清軍五萬,加起來十四萬人堆疊在這麼一片南北寬三十里地的戰場上,已經比較擁擠了。朱樹人兵力再多,也只能作爲預備隊,沒法直接投入。

三十里的寬度,按正面兩個士兵佔一丈寬度,那都只能站一萬個人。實際上還有大段大段沿河和低窪溼地、矮樹叢林蘆葦蕩沒法部兵。

……

兵種構成方面,多鐸的五萬人中,滿八旗的比例還是挺高的,他帶過江兩萬多滿人騎兵,此前歷次血戰,雖然也有雙重鐵甲的滿人死士帶隊先登,死傷慘重,但那畢竟是少數。

三場攻城戰,死傷最慘的是僕從軍,漢軍旗,誰讓這部分部隊步兵比例高,適合攻堅呢,再下來纔是蒙軍旗。

如今,多鐸依然能湊出大約一萬五千人的滿人騎兵,這也是他最大的倚仗了。

除去滿人騎兵外,剩下三萬五千,大約一萬多的蒙軍,最後兩萬三四千步兵,都是漢軍旗和僕從軍。

朱樹人那邊,九萬明軍當中,騎兵總數倒是不比多鐸多,也就是曹變蛟爲主的湖廣四川明軍騎兵主力,滿打滿算兩萬人。

所以純對比騎兵,明軍騎兵還是比清軍騎兵少了將近一萬人。不過明軍騎兵有其中兩千人裝備了馬上火槍,包括轉輪手槍和後裝雙管噴子。

甲胃方面也頗爲精良,至少裝備了水力鍛錘鍛造的整片式鍛鋼胸甲和鋼盔。那些精銳的馬上火槍手還有更精良的其他部位強化甲胃。

清軍騎兵雖然過江時也有普遍鐵札棉甲,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但三場攻城戰,清軍凡是讓滿八旗死士套雙重鐵甲、三重鐵甲先登攻城,都會導致大量鐵甲遺落在城下,被打掃戰場的守城明軍繳獲。

此前南京攻城戰,多鐸就損失了至少五千副鐵札棉甲,江陰之戰也不下於此數。好多死士都是臨時從戰友那兒借調多餘的鐵甲衝陣登城,死了幾千死士,卻折了一萬多鐵甲。

最終導致滿八旗騎兵鐵甲不夠用,只好去侵奪剝蒙軍旗的甲胃。如今多鐸麾下的蒙古騎兵,基本上都沒有鐵甲了,都被更大爺的友軍勻走了,漢軍旗步兵更是缺乏重甲。

就這樣,多鐸才保證了一萬五千滿人騎兵,依然有齊裝滿員的鐵札棉甲。

如此紙面數據看下來,雙方的騎兵規模、裝備戰力差不多是一個水平。而明軍的步兵部隊,明顯要強得多了。

朱樹人剩下的七萬部隊,都是步兵,對面清軍卻纔兩萬三四千人的步兵,足足差了三倍。

朱樹人的七萬人馬中,有大約五千人裝備了今年新出的“武昌造”新式火槍,還有一萬多前些年朱樹人軍自造的鳥銃、魯密銃、斑鳩銃,外加數千南直隸明軍的庫存鳥銃。

加起來一共是兩萬火槍兵,一萬弓弩手,四萬近戰步兵。

這個比例也能比較完美地契合西班牙方陣遠近結合的需要,後期的西班牙方陣基本上能做到長槍兵和火槍兵一比一,朱樹人現在則是遠近比例三比四。

未來軍功產能進一步走上正軌、整個南方朝廷的資源都可以由朱樹人調度,火槍率自然還能快速攀升。

“數年不見,南蠻子的新軍,火銃手居然如此之多了。怕是步軍當中的弓弩火銃能佔到一半了,久聞蠻子朝廷積貧積弱,朱樹人哪來的那麼多銀子打造火器?”

在望遠鏡裡看清敵情後,多鐸也是第一次生出了忐忑,他難得對大清騎兵野戰無敵的信念,生出了一絲動搖。

但箭在弦上,他早已沒法回頭。如今兩軍之間也就間隔最後兩三裡地了,兩翼有些比較衝動突前的部位,甚至都遠程交上火了。

多鐸也只能硬着頭皮,指揮各部有序接敵。

“讓蒙軍旗的騎兵儘量往北迂迴,看看能不能撈到痛擊明軍側翼的機會。南線的新附軍步卒,沿着橫塘河死守即可,不要讓明軍衝過來。

中央的漢軍旗步兵穩紮穩打推進,我八旗騎兵隨時準備策應,要是明軍騎兵敢對我漢軍旗步兵衝陣,就讓我八旗騎兵反衝!”

多鐸評估了戰場形勢,意識到南邊有宋劍湖沼澤,橫塘河一直注入宋劍湖,就讓他麾下最弱的新降軍堵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可。

蒙古騎兵被他剝削了大部分鐵甲,如今是輕騎兵爲主,硬衝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把最繞遠路的迂迴任務交給他們。

雖然整個戰場也就南北三十里,就算繞到長江邊,明軍也未必會給他留空檔迂迴,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清軍各部很快按多鐸的戰場指揮調動起來,最南線的明軍步兵和清軍的新降漢奸,也很快隔着橫塘河對射起來。

戰場上這幾條小河都不寬,最多幾十步,所以兩岸都是在火槍弓弩射程內的,隔河對射也能給敵人造成明顯的傷亡。

剛一交手,清軍缺乏火器的短板就暴露了出來,橫塘河東岸的新降漢奸軍步兵,只能拿着弓箭拋射,而西岸的明軍湖廣火槍兵卻能拿精良鳥銃和魯密銃射擊。

多鐸麾下的漢奸步軍立刻就意識到“直接拒敵於灘頭”是個錯誤,明軍的火力完全可以讓頂着圓盾穿着札甲的士兵都無法在河沿立足,領兵軍官們也就不得不讓部下從河沿退後數十步。

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5章 雙線操作第98章 虛實相濟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80章 塔山血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94章 一波又起第44章 初到黃州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90章 全勝而歸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
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5章 雙線操作第98章 虛實相濟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80章 塔山血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94章 一波又起第44章 初到黃州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90章 全勝而歸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