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

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

大概是尼德把我背上平臺上的。我們大口呼吸着海風送來的清爽的空氣!康塞爾說:“有氧真好!可以盡情呼吸了。”

尼德張開大嘴,好像燃燒的火爐在那裡“抽氣”。

我們很快就恢復了氣力,平臺上只有我們三人,不見尼摩船長和一個船員。我向兩個同伴表示感激,是他們延續了我的生命。

尼德說:“不值得稱讚,您的生命比我們有價值。”

“不,尼德,”我回答:“沒有什麼能比善良仁愛的人更有價值,你們正是這種人!”

“說實話,我一見您暈過去,我就一點不想呼吸了……”康塞爾說。

我情緒激動地說:“我們永遠在一起,你們永遠有權利處置我……”

“我要用這權利拉您一同離開這地獄。”尼德說。

但是,我怕船長要完成海底環球旅行,而把我們帶到亞洲和美洲海岸的浩瀚海洋去。要是我們遠離人居住的地方,尼德的計劃就泡湯了。

不久答案就有了。船頭指着合恩角飛快地航行,不久就過了南極圈,3月31日晚上7點,我們抵達了美洲大陸的岬角。

還是不見尼摩船長。只有副手照例記錄方位。我們是沿大西洋回北方去了。我把結果告訴了同伴。

“好消息!”尼摩說,“船長不會到過南極後,再到北極去冒險吧?我們只能在這之前來個不辭而別了!”

康塞爾說:“尼德船長是一個傑出人物,我們絕不後悔認識他。”

“特別是離開他之後!”尼德說。

4月1日,中午前不久,船浮上水面。我們在西面看見了陸地。那是火地島,早期的航海家望見島上土人的茅屋升起無數

煙火,給它起了這個名稱。這是一個的島羣,長30海里,寬80海里。這個海岸很低,但遠方高峰矗立。我好像望見了2700米的薩爾眠圖峰,峰頂很尖,一座金字塔形的頁岩山。

尼德說這裡的人們根據山是否被雲霧所遮,就能預見天氣的好壞。這時,山峰清楚地顯露出來,是好天氣的預告。

船在水底沿岸走了幾海里。從玻璃上,我看見長長的海藤及巨大的黑角藻,有的長300米,比大拇指還粗,堅韌的能當船纜來用。南極未封住的海中還有一些帶球海藻品種。另外一種叫維爾普的海草,葉長4英尺,沾滿珊瑚的分泌物,生長在海底。它是無數甲殼和軟體動物的窩巢和食物。船迅速駛過這物產豐富的海底。晚上駛近馬洛因羣島,第二天就看見了羣島的陡峭山峰。

在這一帶,我們打到各種美麗的海帶,特別是一種墨角藻,根上滿是貽貝。又打到十來只海鵝和海鴨,送進廚房。魚類主要是蝦虎魚屬的骨魚,尤其是長20釐米、身上佈滿斑點的布爾羅魚。還有馬洛因海中特有的無數美麗的水母,有的半球形,像光滑的一把傘,上面有紅褐色的條紋,周圍12朵規則的花點綴着。有時又像一個翻過來的花籃,散出大片紅色的葉和細枝。它靠搖動四隻葉狀胳膊,讓觸鬚飄搖四散而遊行。

馬洛因羣島也消失在水平線上了,“鸚鵡螺”號潛到25米深的海中,沿着美洲海岸行駛。尼摩船長還是沒露面。

從出發的第一天到現在,我們走了16000裡。4月4日上午11點,我們走過弗里奧岬海面。4月9日晚上,我們已經可以望見了南美洲最東面的聖羅克角海岬。“鸚鵡螺”號又潛到了海底深處,去尋找位於聖羅克角和非洲海岸塞拉里昂之間的一個海底峽谷。這峽谷在安德

列斯羣島附近開始分岔,一直向北延伸到9000米深的大窪地。在這裡,大西洋的地質剖面一直延伸到小安德列斯羣島,形成一個長6公里的陡峭懸崖,在佛得角附近,另有一道峭壁。這座大峽谷的底部矗立着幾座海底山峰,景象旖旎。這些海底地形,我主要是根據尼摩船長收藏的幾幅手繪圖來描述的。

一連兩天,船都利用縱斜機板潛入水中。4月11日,船忽然浮出海面,我們在亞馬遜河的河口看到陸地,這是個寬闊的河口灣,水量很大,把好幾裡內的海水都沖淡了。

4月11日、12日這兩天白天,“鸚鵡螺”號一直待在海面上,拖網打到很多的植形動物、魚類和爬蟲類動物。

這一帶海域的魚類主要有軟骨魚類的普里卡石斑魚,是種鰻魚,長十五英寸,頭淡青,鰭紫紅,灰色的脊背,腹部佈滿銀白紅褐的斑點,眼周圍金黃色,是亞馬遜河水把它們帶到這裡來的;還有尖嘴的多結節鰩魚,尾巴細長,身上長着一根齒形長刺;一米長的小角鯊,顏色灰白,牙齒排成數行,頂端向後彎曲,俗稱拖鞋魚;有半米長的形狀像三角形的紅色魚蝙蝠鯪魚,胸鰭長在突出的肉上,像蝙蝠,鼻孔邊有角質的觸角,因此又叫海麒麟。

當時,我們的漁網拖上來一條身體扁平的鰩魚,重二十多公斤,如果把它的尾巴割去就像一個圓盤,身上佈滿了深藍的大圓點,魚皮光滑,尾鰭分爲兩片。這條扁鰩被放在平臺上,極力掙扎着,想翻身,使勁一躍居然差點蹦進海里了。康塞爾立即撲了上去,雙手抓住了那條魚。

康塞爾立馬被擊翻在地,四腳朝天喊:“啊,快來幫幫我。”

我跑去扶起他,給他按摩時,他還不忘唸唸有詞:“軟骨綱,軟鰭固定鰓目,鰩魚科,電鰩屬!”

(本章完)

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下部_十五 意外還是事故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六 出擊下部_十三 冰山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七 鯨魚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下部_十三 冰山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上部_二十一 陸地上的幾天上部_一 暗礁下部_三 價值千萬的珍珠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上部_二十 託雷斯海峽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八 維哥灣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下部_四 紅海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下部_十 海底煤礦下部_五 海底地道上部_二 選擇上部_二 選擇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下部_十三 冰山上部_二十三 強逼睡眠上部_一 暗礁下部_八 維哥灣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下部_十 海底煤礦上部_二 選擇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下部_一 印度洋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下部_十八 章魚下部_二十二 尼摩船長的最後一句話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上部_七 鯨魚上部_十三 數字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上部_二十三 強逼睡眠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下部_十四 南極下部_四 紅海下部_二十一 大屠殺上部_十三 數字上部_二十二 尼摩船長的雷電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上部_十 水中人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十 水中人上部_二十一 陸地上的幾天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上部_十一 “鸚鵡螺”號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上部_十二 一切都用電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上部_二 選擇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下部_四 紅海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十五 意外還是事故下部_一 印度洋下部_十九 大西洋暖流上部_一 暗礁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上部_一 暗礁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下部_五 海底地道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十九 大西洋暖流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十一 “鸚鵡螺”號
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下部_十五 意外還是事故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六 出擊下部_十三 冰山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七 鯨魚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下部_十三 冰山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上部_二十一 陸地上的幾天上部_一 暗礁下部_三 價值千萬的珍珠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上部_二十 託雷斯海峽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八 維哥灣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下部_四 紅海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下部_十 海底煤礦下部_五 海底地道上部_二 選擇上部_二 選擇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下部_十三 冰山上部_二十三 強逼睡眠上部_一 暗礁下部_八 維哥灣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下部_十 海底煤礦上部_二 選擇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下部_一 印度洋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下部_十八 章魚下部_二十二 尼摩船長的最後一句話下部_二 船長的新提議上部_八 動中之動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上部_七 鯨魚上部_十三 數字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上部_二十三 強逼睡眠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下部_十四 南極下部_四 紅海下部_二十一 大屠殺上部_十三 數字上部_二十二 尼摩船長的雷電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九 沉沒的大陸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下部_二十 北緯47°24′,西經17°28′上部_十 水中人上部_四 捕鯨大王上部_十 水中人上部_二十一 陸地上的幾天上部_十四 黑潮暖流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上部_十一 “鸚鵡螺”號下部_七 地中海48小時上部_十二 一切都用電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十九 瓦尼科羅羣島上部_二 選擇下部_十一 薩爾加斯海下部_四 紅海下部_十六 缺少空氣下部_十五 意外還是事故下部_一 印度洋下部_十九 大西洋暖流上部_一 暗礁下部_十七 合恩角到亞馬遜河上部_一 暗礁上部_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裡上部_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下部_五 海底地道下部_六 希臘羣島下部_十九 大西洋暖流上部_十五 邀請書上部_十一 “鸚鵡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