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節 盟友

到談仁皓摸清楚了這三個主要問題之後,已經是七月晨了。看到還有幾個小時就要天亮,談仁皓去沙發上睡了一覺。六點半剛過,他就醒了過來,匆匆吃了早點後,談仁皓就叫上杜興去了海軍司令部。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甘永興比他來得還要早。

“校長四個小時前纔回來,現在在家裡睡覺。”甘永興顯得很精神,昨天晚上睡得肯定很香。“我纔打了電話,他的副官告訴我,校長十點準時到辦公室,讓我們先做好準備,到時候直接過去。”

“看來,校長也累壞了。”

“是啊,與那些盟友協商聯合作戰的事情,加上校長那麼大把年紀了,不累纔是怪事。”甘永興給談仁皓端來了茶杯,然後從辦公桌上拿來了一份文件,丟給了談仁皓。“這是校長帶回來的,今天一大早就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了,大概是校長派人送過來的吧。我只大概翻了一下,你看看就知道,這次校長在德黑蘭遇到的麻煩有多大。”

談仁皓遲疑了一下,這才翻開了文件。在看到了首頁上的標題後,談仁皓就知道,爲什麼這次要校長親自去德黑蘭,以及參謀長爲什麼說校長在德黑蘭那邊的日子不好過了。可以說,前段時間在德黑蘭進行的那次會議,不但直接關係到了戰爭最後階段的發展,同時也直接關係到了同盟國集團的內部關係。

這本來是一次同盟國參謀長會議,從24年開始,同盟國|:.的軍種參謀長每年都會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而會議地點並不固定。會議的主要目地是協調各國的軍事行動,並且確定次年度的主要軍事行動。以往。都是由甘永興去參加會議的,而且每次也就大概五到八天的時間,會議不會持續太久,而且很多問題實際上都是由各國派遣的專門人員進行磋商地,參謀長只是去負責碰個頭,確定一下會議的主體。以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後就在會議舉辦地點休息幾天,如果是在哪個國家的首都地話,說不定還會得到該國元首的接見。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比如,25那次就是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與會者不但與芬蘭總統吃了頓晚飯,而且各國的參謀長還都得到了一枚芬蘭軍隊地最高榮譽勳章呢。而26年那次在柏林舉行。德國首相還專門安排了幾十名交際花去接待各國的參謀長,當時搞的幾次宴會的規模很大,連甘永興都在感嘆,一向嚴肅的德國人在搞社交活動方面確實有那麼一手。

27年地會議是在曼谷召開的,當時就確定28的會議地點在德黑蘭。而且會議時間暫定在年初。到了27年底,會議時間被延遲到了3月,而到了28年2底,會議時間又被延遲到了5,這主要的是因爲當時唐帝國與德國在歐洲產生了分歧與矛盾。到了5,就在甘永興準備去德黑蘭的時候,接到了會議升級,並且將舉辦時間延遲到了6月的通知。結果,人鳳不得不在六月中旬離開了舟山。飛往德黑蘭,去參加同盟國司令官大會。而這次參加會議的全是同盟國的各軍種司令官。與會者超過了2000人,其中司令官就團不久的巴西等國地軍種司令官也來參加了會議。而已經戰敗投降的英,西,法,意等國則派來了觀摩代表。

可以說,這算得上是戰爭期間同盟國集團最高級別地軍事首腦會議了,帝國的主要代表是聶人鳳與嚴定宇,另外廖漢翔以帝國海軍航空兵司令的身份參加了會議。本來,應該由羅雲衝去的,不過羅雲衝的資歷太淺,而且當時他正在忙着陸航的事情,抽不出時間來,就由廖漢翔去應付那些同盟國的空軍司令了。

提出讓會議升級的是德國,當時唐帝國與德國的關係已經有所改善,本着相互信任,精誠合作的原則,將參謀長會議升級爲司令官會議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國家的同意。當然,會議升級的原因絕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從各國希望在這次會議上實現的目標來看,也許只有讓各國的首腦來參加會議才比較合適,而僅僅是軍隊首腦是不可能解決很多實質性問題的。也正是因爲會議上需要討論的問題過於深入,而且各國希望達到的目的過高,導致會議持續了十幾天,而且到最後,也沒有能夠達成多少協議與共識。

在戰爭後期舉行這樣的高級會議,其用意是非常明顯的。到28年初,勝利距離同盟國集團而言已經不再遙遠了。特別是在會議開始之前,英國已經戰敗,就只有美國還在繼續頑抗,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認爲,戰爭最遲都將在29年結束。在經歷了數年的鏖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同盟國集團各成員國自然希望能夠從勝利中撈到更多的好處,其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有就是說,這是一次分割利益的會議,是一次爲同盟國各國元首最終確定戰後世界格局進行準備的會議。

可問題是,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而且毫無疑問的,帝國將是戰爭中出力最多的,也必然是獲得好處最多的,其他的成員國都希望從帝國這裡撈到更多的好處,而不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被排擠到一邊。就連巴西等幾個才參戰的國家都想抓住這次機會撈點好處,就更別說其他的國家了。另外,以旁觀者身份參加會議的幾個戰敗國也肯定希望能夠從三巨頭這裡獲得一定的好處,以保證戰後的地位。

反正,當時幾乎所有的與會者都認爲這是一次分享勝利的會議。也正是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聶人鳳與嚴定宇在到達了德黑蘭當天,就向前來採訪的各國記者申明,這不是一個分享勝利果實的會議,而是一個爲獲得最終勝利而努力的會議。有了這兩個重量級人物的發言,其他的與會者也都認識到,唐帝國不會這麼早就來切分勝利的蛋糕,可以說,只要戰爭沒有結束,唐帝國就不會考慮向別的國家提供非軍事援助,更不可能討論戰後利益。人鳳與嚴定宇的話也就代表了唐帝國政府的意I況下,會議的主體很快就確定了下來,那就是,要怎麼樣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戰勝最後一個敵人!

這個主要議題並沒有成爲會議上最受關注的議題,因爲直到這個時候,仍然只有唐帝國,以及墨西哥等幾個弱小的盟國參加了對美作戰行動,而德國,波斯帝國等強有力的盟國並沒有參與到美洲地區的戰鬥中去。在很多人看來,怎麼擊敗美國,這是唐帝國的事,而不是整個同盟國集團的事,而這絕對是帝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1c209a

當時,其他盟國在會議上提得最多的還是唐帝國將怎麼幫助他們恢復與擴大軍事實力。畢竟這是軍隊首腦會議,經濟問題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能提的也就只有軍事問題了。人鳳與嚴定宇都在極力迴避這些問題,說白了,沒有投入,哪有回報?

會議的第三天,聶人鳳與嚴定宇都認識到,如果不擺明立場,那麼會議就將在一些次要問題上糾纏不休,也就不可能討論主要問題。當天,兩人在請示了薛希嶽首相之後,在下午的會議上擺明了立場,那就是,軍事援助與對美戰爭的投入直接掛鉤。換句話說,任何國家想從唐帝國這裡獲得軍事援助,那麼就必須得參加對美作戰,而且投入的力量將直接決定所能夠獲得的軍事援助的分量。

到此,會議也纔算是進入了正式議題。可問題是,當各個成員國都認識到唐帝國的態度之後,全體會議反而成爲了次要的,從當天晚上開始。各國代表就陸續單獨拜訪人鳳與嚴定宇,想通過雙邊協議地方式來獲得更多的好處。這可把人鳳與嚴定宇這兩個老頭給累壞了。而且嚴定宇的身體本來就不怎麼好,到了六月二十三日,嚴定宇就以身體不適返回了帝國,幾乎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聶人鳳一個人的身上。如果不是當時有廖漢翔的協助地話,恐怕聶人鳳也早就回國了。

相對而言。這種雙邊磋商對帝國是比較有利的,這樣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政策。按照帝國地一貫策略,這也是控制同盟國集團的有效辦法。比如,當時帝國對待朝鮮王國與泰王國這兩個盟友的態度就比較和緩。沒有提出太高的要求。而對待芬蘭地態度就要嚴厲得多,畢竟芬蘭是德國的親密盟友,而且一直在暗中支持德國,帝國是沒有任何理由給予芬蘭太多的援助的。

在幾十次雙邊會談中。最重要的還是與德國,波斯代表地兩次會談。當時,唐帝國正在爲是否登陸美國本土而猶豫不決,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在美國本土的地面戰爭中承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導致國力嚴重衰退。讓德國與波斯揀了便宜。另外,帝國對德國不主動參與對美作戰,而波斯只說不動的態度都非常不滿。因此,在德國與波斯的海軍司令都表達出了希望從唐帝國採購更多的戰艦的意願時,聶人鳳根本就沒有做任何的讓步,並且直言,如果德國與波斯在戰爭中沒有更大的貢獻,唐帝國地造船廠就只能爲自己的海軍生產更多地戰艦去擊敗美國,而沒有空餘的造船能力來滿足德國與波斯的需要。這話有點客氣。而說直接點,就是隻要德國與波斯不出力。就別想從唐帝國這裡得到軍事援助!

可以說,當時聶人鳳的態度異常強硬,特別是在對德軍事援助上,他一點都沒有讓步。當時,雷德爾提出儘快爲德國修復三艘受到了重創的戰列艦(這三艘戰列艦一直停在基爾港,因爲缺乏必要的設施,以及配件,德國船廠根本就無法將其修復),聶人鳳立即就以帝國的造船廠的船位都已經安排滿了,沒有多餘的船塢接收那三艘出售給德國的戰列艦。而在雷德爾提出從唐帝國購買相關的配套零備件,自行修復這三艘戰列艦的時候,聶人鳳則以帝國海軍已經停止了“新省會”級的建造,相關零備件的生產線已經關閉爲由拒絕了雷德爾的要求。最後,雷德爾提出購買唐帝國海軍儲備的零備件時,聶人鳳又以帝國海軍的幾艘戰列艦也受了傷,儲備的零備件已經消耗掉了爲由再次拒絕了雷德爾的要求。

從這點小事上就能看出,當時帝國對德國人隔岸觀火的行徑有多麼的不滿了。而且,人鳳的態度不是代表的帝國海軍的態度,而是代表帝國首相的態度。如果僅從海軍的角度看,聶人鳳肯定想幫助雷德爾修復那三艘戰列艦,這樣德國海軍也能在戰爭中出點力吧。可是在薛希嶽點頭之前,聶人鳳是不可能做出讓步的。

也正因爲帝國的強硬態度,波斯最先做出了讓步,表示將兌現承諾之後與帝國的代表進行了更深入的雙邊談判,並且在七月底就簽署了一份內容詳細的雙邊軍事合作協議。按照該協議,波斯帝國將派遣海軍與陸軍將分階段的派遣軍隊參加對美作戰,而唐帝國也將分階段的向波斯帝國提供軍事援助,包括爲其設計建造新的航母,出售更多的戰列艦,並且協助波斯帝國建造一條新式戰鬥機生產線,向波斯帝國出售新式戰機,坦克等裝備的生產技術,並且在一些新興技術的研究方面進行更爲深入的合作。

德國人也很快就做出了讓步,畢竟隔岸觀火的態度已經違背了同盟國集團的根本原則。因爲德國是同盟國中實力僅次於唐帝國的二號強國,所以在德國參加對美作戰的問題上將更加的複雜,談判工作也就更加的艱難。再加上當時唐帝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略矛盾,所以這也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

隨着各方面的雙邊談判逐漸展開,聶人鳳這纔在七月初返回了帝國。可以說,他這次行動只是拉開了一個序幕而已,真正的談判是在他離開了德黑蘭之後,又各國的代表去完成的,而這也是同盟國集團內部最後一次大範圍的軍事合作。

第27節 穩步推進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31節 正面對捍第42節 驚魂未定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18節 矛盾再起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27節 大小姐(下)第16節 誰是第一?第22節 盤古計劃第28節 機會第58節 重點報復第30節 春季軍演(上)第22節 簡單任務第51節 起因第2節 特混艦隊(下)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20節 情報第32節 巨炮怒吼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29節 利益同盟第4節 海軍的壓力第44節 戰術推論第2節 潛規則(上)第29節 翻天倒海第29節 翻天倒海第18節 選擇目標第73節 “蚊子艇”第57節 英雄?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55節 等待天亮第47節 再接再厲第14節 影子殺手第5節 預測第32節 首要任務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6節 爭功第57節 危險與安全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4節 火速掃蕩第45節 暗度陳倉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10節 戰場迷霧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47節 排座次第27節 間諜案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54節 完美配合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1節 軍費預算第15節 理性思考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38節 輕重有別第85節 搶先轟炸第58節 鉅艦末日第13節 勤勞的短工第2節 慘痛的勝利第14節 影子殺手第16節 點撥第11節 幸運潛艇第36節 主角登場第26節 局勢突變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7節 擊敵要害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58節 於事無補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46節 兩敗俱傷第1節 歸來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32節 艦隊南下第60節 告別艦隊第8節 盡其所能第33節 鉅艦對陣第23節 義無返顧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39節 將錯就錯第31節 避重就輕第22節 艦隊出發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43節 緊急軍情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74節 癱瘓作戰第1節 兩月第42節 大敵來臨第7節 敵人出動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7節 敵人出動第35節 軍港末日第26節 危急判斷第15節 橫掃千軍第25節 意外的對決
第27節 穩步推進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31節 正面對捍第42節 驚魂未定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18節 矛盾再起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27節 大小姐(下)第16節 誰是第一?第22節 盤古計劃第28節 機會第58節 重點報復第30節 春季軍演(上)第22節 簡單任務第51節 起因第2節 特混艦隊(下)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20節 情報第32節 巨炮怒吼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29節 利益同盟第4節 海軍的壓力第44節 戰術推論第2節 潛規則(上)第29節 翻天倒海第29節 翻天倒海第18節 選擇目標第73節 “蚊子艇”第57節 英雄?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55節 等待天亮第47節 再接再厲第14節 影子殺手第5節 預測第32節 首要任務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6節 爭功第57節 危險與安全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4節 火速掃蕩第45節 暗度陳倉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10節 戰場迷霧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47節 排座次第27節 間諜案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54節 完美配合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1節 軍費預算第15節 理性思考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38節 輕重有別第85節 搶先轟炸第58節 鉅艦末日第13節 勤勞的短工第2節 慘痛的勝利第14節 影子殺手第16節 點撥第11節 幸運潛艇第36節 主角登場第26節 局勢突變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7節 擊敵要害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58節 於事無補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46節 兩敗俱傷第1節 歸來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32節 艦隊南下第60節 告別艦隊第8節 盡其所能第33節 鉅艦對陣第23節 義無返顧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39節 將錯就錯第31節 避重就輕第22節 艦隊出發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43節 緊急軍情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74節 癱瘓作戰第1節 兩月第42節 大敵來臨第7節 敵人出動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7節 敵人出動第35節 軍港末日第26節 危急判斷第15節 橫掃千軍第25節 意外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