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長腿戰機

重新恢復戰略轟炸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解決護航戰鬥機的問題。從十月三日,羅雲衝下令暫時停止戰略轟炸之後,部署在古巴的海航戰術航空兵對佛羅里達地區的美軍基地,機場等進行了大範圍的轟炸。

當時,戰術航空兵採取的最多的戰術是“自由獵殺”。即出動戰鬥機到佛羅里達進行戰鬥巡邏,襲擊一切遭遇的美軍戰機,打擊地面目標。這種戰術在對日戰略轟炸的時候,海航就開始採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換個角度看,這也是護航戰術的一種,通過主動襲擊敵人的機場,高射炮陣地,並且壓制敵人的航空兵,從而奪取制空權,以確保轟炸的安全。後來在對英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時候,唐帝國與德國的戰鬥機也採用了這一戰術,有效的壓制了皇家空軍,爲戰略轟炸機提供了掩護。

“自由獵殺”代替不了直接護航,這一點也早就在戰爭中得到了證實。首先是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都需要保留足夠多的戰鬥用油,其作戰半徑相當有限,難以襲擊敵縱深地區的目標。其次是“自由獵殺”存在很大的靈活性,往往是由幾架,最多一個小隊的戰鬥機一起行動,因此就難以確保徹底壓制敵人的航空作戰力量。最後,“自由獵殺”主要打擊的是地面目標,而不是敵人的戰鬥機,往往會在與敵人的戰鬥機遭遇後選擇撤退。這三點都決定了“自由獵殺”戰術只能作爲一種補充手段,而不是保護轟炸機羣的主要手段。

當時,陸航與海航的戰鬥機在執行護航任務時的最大作戰半徑也就400到450海里,而且考慮到空戰用油的話,那麼還要適當的縮小作戰半徑,以保證戰鬥機在執行完護航任務之後,有足夠的燃料返回基地。這樣一來,即使是當時航程最遠的“遊隼”在執行護航作戰任務的時候,也最多隻能掩護轟炸機400海里。而“鵬”式轟炸機地基本作戰半徑就達到了1400海里,“狼鳩”也超過了800海里,“遊隼”根本就無法爲這些轟炸機提供有效的掩護。就算將戰鬥機部署到巴哈馬羣島的機場上去,轟炸機羣也只能在轟炸美國東南部地區的時候可以得到戰鬥機的直接掩護,如果深入美國腹地的話,就不可能得到戰鬥機的保護了。

因爲歷史的原因,美國東南部地區地人口不少,可是工業並不集中。美國工業最集中的是以五大湖地區。以及東北沿海地區爲核心的東北部地區。五大湖地區是美國鋼鐵,車輛製造,飛機制造,以及小型戰艦製造業的中心區,而東北地區是美國的造船業,航空業等重要軍事工業的核心區。如果要通過轟炸來摧毀美國,迫使美國投降的話,就必須得摧毀美國的工業基礎,轟炸機就必須得飛到美國的東北部地區。就算艦隊與陸戰隊隨後打下了百慕大羣島,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必須要達到750到800海里才能夠滿足護航地基本需求。而當時世界上是沒有任何一種單髮式輕型戰鬥機能夠飛這麼遠地。

解決護航問題有兩個辦法。一是研製新的戰鬥機,這一點帝國的飛機廠已經開始了,而且同時啓動地研製項目有好幾個。即有艦載戰鬥機,也有陸航用的岸基戰鬥機,還有雙發大型夜間戰鬥機,而這些新研製的戰鬥機的首要性能指標就是作戰半徑至少750海里,爭取達到1000海里,也就是1860公里,而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世界上最好的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也沒有這麼遠呢!

除了研製新的戰鬥機之外,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改進現有的戰鬥機,在儘量保證戰鬥機原有的性能地前提下。儘可能的延長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當然,這種改進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畢竟要延長作戰半徑,就要增加攜帶的燃料,而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受到限制的,在多帶燃料的情況下就得減少其他設備的重量,從而影響到戰鬥機地性能。實際上,不管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嚴格要求不能降低其他性能。只要降低的程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就行了。

當時,海軍主要着手改進的就是“遊隼”式戰鬥機。除了在部分二線部隊還有“金鷹”在繼續服役之外,海軍航空兵就只裝備了“遊隼”這一種戰鬥機。而根據使用方式,已經使用環境的不同,“遊隼”有十幾種不同的型號,且各型號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比如主要在熱帶地區使用的“遊隼”就加大了散熱器的面積,以保證發動機能夠正常工作。而當時出口給波斯帝國的“遊隼”因爲主要部署在沙漠地區,還額外增加了一個進氣過濾裝置,以避免沙塵進入發動機。最重要的是,“遊隼”是當時陸海兩軍中作戰半徑最大,而且改進餘地最大的戰鬥機,因此,能否延長“遊隼”的作戰半徑,成爲了羅雲衝能否在短期內獲得護航戰鬥機的主要希望。

改進“遊隼”的工作是由哈飛直接負責的,因爲海軍催得很急,當時正在參與別的項目的“遊隼”的主要設計師都參加了改進設計,另外,爲了能夠儘快讓前線部隊獲得航程更遠的“遊隼”,哈飛還安排了幾十名工程師到前線部隊去搞清楚部隊的實際需要,與部隊的工程師一起進行研究。隨即,還專門安排船隻向巴拿馬運送了一批設備,只要改進方案確定下來之後,就直接在前線改進第一批“遊隼”,交給部隊使用,而更大規模的改進將在哈飛的工廠裡進行。

這批工程師在十月中旬就到達了巴拿馬,是由黃曉天負責接待他們的,而且當時羅雲衝將改進“遊隼”的工作全部交給了黃曉天去處理。黃曉天本來就是航空兵出身,與郝東覺一樣,對飛機的結構是比較瞭解的,而且“遊隼”本來就是海軍的戰鬥機,黃曉天自然非常熟悉這種戰鬥機的優點與缺點了。

黃曉天沒有單幹,他還從海航,以及艦載航空兵抽調了一部分飛行員。航空勤務人員配合工程師進行改進。當時,工程師與部隊的官兵提出了幾種改進方式。

一是爲製造更大的副油箱,這樣就可以在不改動戰鬥機的結構的前提下增加燃料的攜帶量。可這也只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且實施起來的難度並不小。當時,“遊隼”用來掛副油箱的主要就是機腹上的炸彈掛架,最大的承載力是250公斤,也就是說,掛地副油箱的重量也不能超過250公斤。除掉油箱本身的重量,所攜帶的燃料就相當有限了。而要提高掛載能力,那就得加強炸彈的掛架,從而加強機身結構強度。這並不是很難,早就有人提出應該讓“遊隼”具備攜帶500公斤炸彈的能力。可問題是,飛機在地面上的時候,機腹距離地面的距離是有限的,副油箱的尺寸受到了限制。就算沒有這個麻煩,如果副油箱做得太大了,還會影響到飛機的穩定性。降低飛機的飛行速度,增加巡航飛行時的耗油量,也許還得不償失呢!

綜合考慮後,工程師認爲沒有辦法在機腹上掛更大的副油箱。只能在機翼內側地炸彈掛架上增加一根輸油管道,這樣就可以在機翼下多掛兩具副油箱,可這仍然解決不了問題,畢竟機翼下的掛架的承受能力更低。當時,有人提出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在不影響飛機氣動性能的前提下,在飛機座艙後方兩側增加外部油箱。

這個想法看似很瘋狂,可是很快就證實,這是有效的辦法之一。外部油箱可以按照機身的形狀設計,以確保儘量不破壞飛機的氣動佈局。從而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能。可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首先是外部油箱無法在空中拋棄,也就是沒有辦法像副油箱那樣在空戰的時候丟掉。其次,外部油箱沒有辦法加裝裝甲,就算採用了自封閉結構,也很容易損壞。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外部油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飛機的氣動佈局不受破壞,可是其重量卻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也就是說。如果使用外部油箱的話,那就得對“遊隼”減重,讓其能夠飛起來。

確定了這個方案後,工程師立即着手爲“遊隼”減重。首先被拆掉的就是除了座艙與發動機艙以外的所有的裝甲。可是這最多就減少了350公斤的重量,而要達到航程上地要求,外部油箱至少需要裝上800公斤的汽油。也就是說,還得減少450公斤的重量。隨後,工程師將機翼外側的兩挺20毫米機關炮換成了口徑12毫米的重機槍,這減少了120公斤的重量。可是仍然達不到要求。不得已之下,工程師在徵求了當時參加改進工作的飛行員的意見之後,通過削減航炮與機槍的備彈量又減少了200公斤的重量。到此,當時能夠減的都減了,可仍然只減重了670公斤,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在沒有別的減重辦法的情況下,工程師首先改裝了兩架“遊隼”。而當時設計的外部油箱的結構重量達到了150公斤,因此只能攜帶520公斤的汽油。在帶上了所有的副油箱之後,“遊隼”的作戰半徑提高到了650海里。這已經算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前線完成,包括換上機關槍。外部油箱也可以在前線用普通的機牀設備製造,只是產能不會太高而已。

羅雲衝立即批准了改進計劃,要求工程師在十月份至少改裝5箇中隊的“遊隼”。而且要儘快拿出幾架樣機,讓飛行員進行適應性訓練,並且在訓練中提出近一步改進的要求。

當時,部隊對改進後的“遊隼”的反應還算不錯,而最受到非議的不是那兩個在座艙後面鼓起來,如同兩個長條麪包似的外部油箱,而是減少的裝甲,以及弱得多的火力與備彈數量。

以前“遊隼”一直以堅固而聞名,當時甚至有很多陸航的戰鬥機飛行員嘲笑他們的戰鬥機是紙糊的,建議陸航直接採購“遊隼”,以確保戰鬥機飛行員的安全。在實戰中,曾經有一架“遊隼”在捱了十多發機關炮炮彈,以及上百發機槍子彈之後,仍然堅持着返回了機場,而且飛行員只受了輕傷。要是換了別的任何一種戰鬥機,恐怕早就完蛋了!飛機的裝甲被削弱了之後,飛行員首先就感到不安全,這就會導致飛行員在作戰的時候更加的小心謹慎,當時甚至有人認爲這會影響到飛行員的發揮。

火力與備彈量也是個大問題。4門20毫米機關炮是海軍戰鬥機的標準配製,而且實戰證明這要比美軍使用的50機關槍厲害得多,就連美軍的重型轟炸機都很難承受住20毫米機關炮炮彈的猛烈打擊。而現在少了兩門,雖然多了兩挺12毫米的機關槍,可是重機槍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沒有幾個飛行員心裡有底,至少很多飛行員以前就嘗試過美軍重機槍的威力,可是卻安全返回了機場或者是航母。減少的備彈量更讓飛行員不滿,以前海航的戰鬥機就存在備彈量少的問題,“遊隼”在設計的時候就專門提到了這項要求,現在又減少了備彈量,最多隻能打12次短點射,這讓很多飛行員都無法接受。

不滿歸不滿,飛行員還是得去適應新的戰鬥機。而且後來的實戰證明,減少了裝甲後,“遊隼”的防禦仍然是足夠的,畢竟最關鍵的兩個部位的裝甲並沒有減少。12毫米重機槍的威力也不低,而且還有兩門保存下來的20毫米機關炮,火力並不弱。最重要的是,備彈量並不少,本來執行護航任務就不是與敵人的戰鬥機格鬥,開火的機會不會很多,12次短點射的彈藥已經足夠絕大部分戰鬥機完成護航任務了。

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46節 選秀第14節 真假圈套第15節 跟蹤攔截第25節 膽大包天第30節 共榮共辱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5節 東進與南下第47節 排座次第4節 共勉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21節 定策第63節 撲朔迷離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52節 自我犧牲第22節 頭號猛將第33節 戀愛(上)第20節 奇遇(上)第27節 堅強盾牌第3節 各奔前程(上)第10節 對等競爭第13節 復仇的第70節 保命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9節 尾跡第24節 敢死隊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13節 刀鋒槍口第18節 炸彈在舞蹈第34節 自救第72節 功勳飛行員第47節 絕不放棄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68節 認輸第13節 前哨戰第40節 步兵防線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31節 颱風登陸第81節 果斷出擊第19節 擦肩而過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25節 據理力爭第12節 完美轟炸(上)第31節 搶時間第44節 重點清除第63節 跨海奔襲第15節 野心第50節 老將雄心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30節 舉棋不定第55節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27節 侍機而動第66節 硝煙散盡第72節 拼死抵抗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38節 關鍵因素第2節 裝甲鐵騎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21節 定策第26節 糾纏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31節 新的嘗試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72節 倉促出擊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節 嚴重分歧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36節 幫兇(上)第21節 圍追第22節 簡單任務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41節 折返第77節 正面戰鬥第67節 艦隊迴歸第27節 倒行逆施(上)第30節 舉棋不定第36節 曙光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30節 舉棋不定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29節 以守代攻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43節 後方英雄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6節 生存妥協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13節 夜間混戰第55節 消失的遠征艦隊第6節 生存妥協第34節 即興的訂婚禮第53節 規避第36節 排兵佈陣第31節 倉促迎戰
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46節 選秀第14節 真假圈套第15節 跟蹤攔截第25節 膽大包天第30節 共榮共辱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5節 東進與南下第47節 排座次第4節 共勉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21節 定策第63節 撲朔迷離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52節 自我犧牲第22節 頭號猛將第33節 戀愛(上)第20節 奇遇(上)第27節 堅強盾牌第3節 各奔前程(上)第10節 對等競爭第13節 復仇的第70節 保命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9節 尾跡第24節 敢死隊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13節 刀鋒槍口第18節 炸彈在舞蹈第34節 自救第72節 功勳飛行員第47節 絕不放棄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68節 認輸第13節 前哨戰第40節 步兵防線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31節 颱風登陸第81節 果斷出擊第19節 擦肩而過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25節 據理力爭第12節 完美轟炸(上)第31節 搶時間第44節 重點清除第63節 跨海奔襲第15節 野心第50節 老將雄心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30節 舉棋不定第55節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27節 侍機而動第66節 硝煙散盡第72節 拼死抵抗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38節 關鍵因素第2節 裝甲鐵騎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21節 定策第26節 糾纏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31節 新的嘗試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72節 倉促出擊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節 嚴重分歧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36節 幫兇(上)第21節 圍追第22節 簡單任務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41節 折返第77節 正面戰鬥第67節 艦隊迴歸第27節 倒行逆施(上)第30節 舉棋不定第36節 曙光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30節 舉棋不定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29節 以守代攻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43節 後方英雄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6節 生存妥協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13節 夜間混戰第55節 消失的遠征艦隊第6節 生存妥協第34節 即興的訂婚禮第53節 規避第36節 排兵佈陣第31節 倉促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