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1節 倉促迎戰

bookmark

第三特混艦隊戰艦上的雷達是在兩點到兩點過十分之間陸續啓動的,當時,第三特混艦隊的雷達裝備可以說是衆多特混艦隊裡面最好的了。

五艘戰列艦在接受維修的時候,都換上了最新型號的雷達,而且,戰艦上有兩部雷達,一部是用來對空搜索的,而另外一部新安裝的是專門負責對海搜索的雷達。這是帝國海軍最新裝備的對海搜索雷達,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專用對海搜索雷達。唐帝國海軍也是第一個將雷達功能細化的國家。

雷達在執行對海搜索與對空搜索時要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相對而言,對空搜索要簡單得多,這也是爲什麼所有國家最先研製出來的都是對空搜索雷達(實際上,也正是因爲對空探測與監視的需要,纔開發出了雷達)。雷達在對空搜索的時候,遇到的干擾,以及所產生的雜波是相對較少的,特別是在搜索高空目標,以及天氣情況不太惡劣的時候,幾乎是不需要考慮干擾問題的。相反,在執行對還搜索任務的時候,就得考慮干擾所產生的問題,以及對雷達性能的影響了。

海面本身就可以反射電磁波,特別是在海況比較惡劣的情況下,當海浪的高度超過了三米時,對雷達產生的干擾是相當嚴重的。這也是爲什麼第一批艦用雷達的對海探測能力相當糟糕的原因。而隨着海戰的發展,雷達對海上炮戰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研製專用對海搜索雷達的要求也就自然產生了。

最初地對海搜索雷達不是裝備在戰艦上的,而是裝備在反潛飛機上的,而且最先被用在了尋找潛艇上。接着。開始大規模裝備夜間偵察機,好讓偵察機在夜間也能夠發現海面上地戰艦。也正是這些實戰應用。讓工程師逐步總結出了在對海搜索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對海搜索雷達應該具有什麼樣地性能等。

25年初,帝國海軍就提出了研製專用對海搜索雷達的要求,任務很快就被下達到了幾個電子研究所。而當時潘澤康上校所在的廣州物理電子研究所也承擔了相關的研究任務。到25年中期的時候,第一部實驗型地對海搜索雷達誕生。並且立即開始進行性能測試,並且通過廣泛的實驗解決了在最初設計時所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到25年10月份的時候,實驗工作結束,並且通過了海軍的驗收,海軍對新雷達的性能也很滿意,並且立即就下達了訂購合同。當第一批雷達生產出來的時候,首先就提供給了第三特混艦隊的那五艘戰列艦。在爲戰列艦安裝這批雷達的時候,工程師還將雷達與戰艦的火控系統整合到了一起,因此,新雷達還具有火控能力。這要比以往通過拼裝方式構建地雷達火控系統先進很多。這也算得上是第三特混艦隊的一個秘密武器吧。…

除了這五艘戰列艦上有專用對海搜索雷達之外,當時並沒有其他的戰艦安裝專用地對海搜索雷達。

不過,第三特混艦隊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有三分之一的驅逐艦上也安裝了雷達,這可算得上是當時各國海軍中的一個先例了。

其實,最早提出要在驅逐艦上安裝雷達的不是帝國海軍,而是波斯海軍。波斯海軍在向帝國訂購第一批“城市”級大型驅逐艦的時候。

就明確提出,要在這些驅逐艦上安裝雷達,這樣不但可以爲波斯海軍的艦隊增加雷達探測能力,而且還避免了讓主力艦會船廠改造的麻煩。當時帝國海軍也滿足了波斯的要求,並且在出售給波斯的一部分驅逐艦上安裝了雷達。不過,當時安裝在這寫外售型驅逐艦上的雷達都是簡化型的,其性能要比唐帝國海軍自己使用的同型號雷達差很多。

在戰爭初期,因爲受到雷達產量,性能(主要是體積龐大,耗電量巨大),以及大批戰艦戰損等因素的影響,唐帝國,美國海軍中,都只有巡洋艦以上級別的戰艦纔會安裝雷達,而且當時大部分驅逐艦上都沒有安裝雷達的空間。而隨着雷達產量的提高,性能的增強(新雷達的體積縮小了很多),以及大量新的驅逐艦服役(唐帝國的“城市”級驅逐艦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在未來加裝雷達的需求),所以唐帝國也開始考慮在驅逐艦上安裝雷達了。而當時就有一批驅逐艦安裝了雷達,提供給了幾支主力特混艦隊。

在驅逐艦上安裝雷達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艦隊可以更靈活的擴大防空範圍(不是用來反潛的,驅逐艦上的雷達在反潛方面的用途並不明顯)。以往,都是由安裝了雷達的重巡洋艦執行前出防空警戒任務的。

可由重巡洋艦執行這一任務的弊端肯定非常多,比如重巡洋艦的數量有限,而重巡洋艦又是艦隊防空的主力,如果將其分派出去執行警戒任務,必然會削弱艦隊的防空力量。因此,由驅逐艦來執行防空警戒任務顯然是最爲合適的,這也是唐帝國海軍首先在驅逐艦上安裝雷達的主要原因。當然,驅逐艦上安裝的雷達也有對海探測能力,不但可以執行對空警戒任務,而且還可以執行對海警戒與搜索任務!

當時,首先發現目標的正是跑在艦隊最前面的一艘驅逐艦。五分鐘後,“南寧”號上的對海搜索雷達也發現了南面的艦隊,此時戰鬥警報已經響了起來。常薦新先是有點不敢相信敵艦隊竟然這麼快就出現了,接着,他就下令艦隊立即加速,同時左轉,戰列艦與其他戰艦也迅速分開。

此時,英國遠征艦隊距離第三特混艦隊的前出驅逐艦大概20海里,距離第三特混艦隊的戰列艦編隊大概30海里。也就在“南寧”號上的雷達發現了英國遠征艦隊裡地戰列艦的時候,坎寧安的旗艦“英王喬治五世”號上地雷達也探測到了那艘前出的驅逐艦。最初。坎寧安還沒有想到第三特混艦隊的戰列艦就在北面不遠處,而當第三特混艦隊開始轉向,戰列艦的寬大正面朝向了英國遠征艦隊。並且距離近一步縮短到了25海里的時候,“英王喬治五世”號上的雷達才發現了北面的戰列艦編隊。這下坎寧安不敢有絲毫懷疑了。他也立即下達了右轉命令,並且拉響了戰鬥警報。

突然遭遇,讓兩位艦隊指揮官都驚訝不已,常薦新沒有忘記把消息發給談仁皓,警告第一特混艦隊不要靠得太近。並且做好轟炸敵艦隊的準備工作。可接下來,到底是迎上去打,還是儘量與敵人周旋?常薦新只知道南面是一支強大的艦隊,可卻並不知道,那只是英國遠征艦隊,法國遠征艦隊正在返回開普敦呢!而他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離天亮還有四個小時,如果對手有十一艘主力艦的話,這四個小時就足夠葬送掉第三特混艦隊了,說不定還能夠逮住後面的第一特混艦隊。因此。常薦新做出的第一反應是,儘量拖住時間,延遲與敵艦隊交火的時間。爲第一特混艦隊出動轟炸機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在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常薦新就下令艦隊轉入與敵艦隊前來的垂直航向,並且讓讓驅逐艦編隊與巡洋艦編隊拉開了距離,必要時。他甚至得出動驅逐艦編隊去纏住對方,同時用巡洋艦編隊去擋住對方地驅逐艦。反正,常薦新當時的第一考慮就是,拖延時間,等待黎明到達。

南面坎寧安受到的震驚不比常薦新小,而且他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唐帝國艦隊指揮官給他設的全套。北面那支艦隊明顯是第三特混艦隊,雷達所探測到的五個大型目標就是第三特混艦隊裡的五艘戰列艦。

而在他收到地諜報人員發來的第一封電報裡,第三特混艦隊的戰艦是受了損傷的,就算第三特混艦隊沒有返回科倫坡,那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在大科摩羅島南面100多海里外吧。因此,這隻可能是對手給他設置的圈套,而且,第一特混艦隊就在北面不遠處,距離在150到250海里之間,也許就在大科摩羅島附近某個海域,並且已經接到了消息,正在給轟炸機掛上炸彈與魚雷,等到天一亮,第一特混艦隊裡的轟炸機就將飛過來了!

當坎寧安推測出這一結論後,他首先想到的也不是與第三特混艦隊決戰,更不可能想到在幹掉了第三特混艦隊之後,衝上去幹掉第一特混艦隊。因此,在他下達了艦隊右轉向後,又命令艦隊持續右轉向。換句話說,坎寧安想到的是逃命,英國遠征艦隊已經開始加速,而且其最快速度不會比第三特混艦隊慢多少。雙方還有20多海里的距離,這完全在艦炮的射程之外,躲過第三特混艦隊的炮擊並不難,難的是,必須得趕在天亮之前逃出第一特混艦隊的航空打擊範圍!

三點過,常薦新就首先發現不對勁了,敵艦隊沒有迎上來,也沒有任何要拉近距離的意圖,而是正在繼續轉向,且正在加速,航向已經朝向南面了。這下,常薦新有點疑惑了,坎寧安跑到海峽北面來,難道就是要在第三特混艦隊跟前顯擺一下,表示他的存在?還是說,是專門跑來示威的?除非坎寧安腦子出了問題,不然的話,他專程北上,總不能見到第三特混艦隊,就如同是耗子見了貓一樣,掉頭就跑吧!

常薦新的耐心也到了極限,第三特混艦隊已經是第二次與敵艦隊遭遇了,雙方圍繞着馬達加斯加島周旋了這麼多天,爲的不就是一次決戰嘛!三點十五分,常薦新下達了追擊命令,驅逐艦編隊首先殺了上去,接着,戰列艦編隊開始右轉向,並且逐漸分散成了橫向編隊,開始全速向南追擊,而緊跟在戰列艦編隊後面的巡洋艦編隊也開始加速了。在艦隊完成轉向,重新編隊的時候,常薦新將新的情況發給了談仁皓,並且重點說明,第三特混艦隊開始南下追擊敵艦隊。

談仁皓收到電報後首先與常薦新有了同樣的感覺,坎寧安的反應也太奇怪了。可接着,他就感到了危險,第三特混艦隊全速南下,會不會是坎寧安需要達到的目的呢?在之前,坎寧安就用英國遠征艦隊圍攻開普敦,迫使第五特混艦隊馳援開普敦,結果第五特混艦隊一頭撞進了法國遠征艦隊的伏擊圈裡,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而這次,坎寧安會不會故伎重演?如果是,那麼法國遠征艦隊也許就在附近哪個地方,而等到第三特混艦隊與第一特混艦隊拉開了距離,而第一特混艦隊又疏於防備的時候,就將遭到法國遠征艦隊的突然打擊,到時候,兩艘航母要面對法國人的四艘戰列艦,這可不是個好事情!

談仁皓沒有去阻止第三特混艦隊的行動,如果能夠纏住敵艦隊的話,那麼天亮時,第一特混艦隊就可以讓轟炸機出動了。可他同時也沒有讓第一特混艦隊繼續南下,而是轉向朝莫羅尼方向而去。接着,他就讓艦隊裡雷達性能最好的兩艘“瑞獸”級巡洋艦上的雷達啓動,並且把這兩艘巡洋艦放在了艦隊東西兩側各十五海里外,由其負責對還警戒。

如果法國遠征艦隊就在附近的話,那麼,他就得準備逃命了。

當時,談仁皓的行動也是可以理解的。南面的敵艦隊距離第一特混艦隊大概100海里左右,就算雙方的相對速度達到了50節,在天亮時,這個距離也在300海里範圍之內,完全在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談仁皓並不擔心距離擴大的問題,他需要擔心的是第一特混艦隊自身的安危問題!

第10節 禍根第2節 論功行賞第68節 認輸第11節 假象第54節 天網第61節 力所不及第9節 工業束縛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4節 軍事報復第7節 踏上征途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5節 海峽風雲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上)第25節 據理力爭第2節 潛規則(上)第10節 戰爭因素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5節 內相復出第40節 當頭棒喝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50節 以牙還牙第11節 法國淪陷第6節 秘密任務第26節 反撲中途島第9節 敵人的行動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2節 不是復仇第18節 猛擊第24節 “火炬”戰役第74節 斷敵退路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6節 生存妥協第68節 奪路而逃第51節 悔之晚矣第42節 致命缺陷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18節 海狼第9節 敵人的選擇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8節 猛擊第86節 啓動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51節 艦炮殺戮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65節 戰略空運第5節 公與私第13節 超級艦隊第11節 假象第18節 防空新銳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20節 戰役準備第31節 突然打擊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30節 拍板第3節 新威脅第59節 桂冠上的珍珠第14節 內部鬥爭(下)第16節 關門打狗第16節 黃昏出擊第17節 心中的悲痛(上)第17節 捷足先登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下)第6節 門戶之見第29節 戰爭號角第18節 最後威脅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40節 步兵防線第21節 兩份情報(上)第16節 美軍反擊第4節 海軍轉型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3節 百萬墓碑第13節 臨時司令官第24節 死亡名單第49節 釋疑第2節 新面貌第74節 癱瘓作戰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59節 局勢逆轉第5節 戰略部隊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41節 風紀問題第12節 高手博弈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35節 飛向黎明第3節 搶地盤第47節 徘徊第49節 釋疑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24節 日本艦隊偷襲第23節 滿身傷痕第51節 麻煩纏身第57節 大戰“沉船灣”
第10節 禍根第2節 論功行賞第68節 認輸第11節 假象第54節 天網第61節 力所不及第9節 工業束縛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4節 軍事報復第7節 踏上征途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5節 海峽風雲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上)第25節 據理力爭第2節 潛規則(上)第10節 戰爭因素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5節 內相復出第40節 當頭棒喝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50節 以牙還牙第11節 法國淪陷第6節 秘密任務第26節 反撲中途島第9節 敵人的行動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2節 不是復仇第18節 猛擊第24節 “火炬”戰役第74節 斷敵退路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6節 生存妥協第68節 奪路而逃第51節 悔之晚矣第42節 致命缺陷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18節 海狼第9節 敵人的選擇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8節 猛擊第86節 啓動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51節 艦炮殺戮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65節 戰略空運第5節 公與私第13節 超級艦隊第11節 假象第18節 防空新銳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20節 戰役準備第31節 突然打擊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30節 拍板第3節 新威脅第59節 桂冠上的珍珠第14節 內部鬥爭(下)第16節 關門打狗第16節 黃昏出擊第17節 心中的悲痛(上)第17節 捷足先登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下)第6節 門戶之見第29節 戰爭號角第18節 最後威脅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40節 步兵防線第21節 兩份情報(上)第16節 美軍反擊第4節 海軍轉型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3節 百萬墓碑第13節 臨時司令官第24節 死亡名單第49節 釋疑第2節 新面貌第74節 癱瘓作戰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59節 局勢逆轉第5節 戰略部隊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41節 風紀問題第12節 高手博弈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35節 飛向黎明第3節 搶地盤第47節 徘徊第49節 釋疑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24節 日本艦隊偷襲第23節 滿身傷痕第51節 麻煩纏身第57節 大戰“沉船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