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節 開幕

24年元月一日,進攻馬里亞納羣島的第一槍打響。當日早晨,機動到了亞松森島西北方向上的第三特混艦隊的六艘戰列艦,八艘重巡洋艦上的重炮一起開火,打出了拉開戰役的第一排炮彈。

奉命攻佔亞松森島的兩個陸戰隊營在炮擊三個小時之後搭乘登陸艇上了岸。亞松森島是美軍在馬里亞納羣島的前哨站,上面只部署了一個連,不到一百名陸戰隊官兵,這個陸戰隊連的任務是負責守住島上的那座雷達站。

戰鬥打到中午的時候就結束了,在傷亡了三十多人之後,其餘的美軍升起了白旗,放下武器,走出了隱蔽的戰壕,向包圍了他們的唐帝國陸戰隊指揮官投降了。當天傍晚,一支由十二艘運輸船(主要是大型駁船)組成的運輸船隊到達了亞松森島,這支船隊送來了一批極爲重要的物資與設備。而當天登上亞松森島的帝國陸戰隊官兵已經達到了1200名,其中有600名工程兵。從當天晚上開始,陸戰隊就在島上修建一座簡易野戰機場,以供海航的戰鬥機與戰術轟炸機起降。

陸戰隊與第三特混艦隊的進攻非常犀利,而且其大膽程度超過了談仁皓的預料。第三特混艦隊沒有去做陸戰隊的屏障,而是直接靠近了亞松森島,爲陸戰隊提供了全程火力支援。結果,當天在這座島嶼的上空,唐帝國與美國海軍航空兵之間還爆發了數次大規模空戰。

第一輪空戰是在第三特混艦隊開始炮擊後一個小時四十分爆發的。一羣由三十多架轟炸機(全爲B-17重型轟炸機)組成的機羣襲擊了第三特混艦隊。這批轟炸機大部分都沒有能夠成功投下炸彈,因爲在第三特混艦隊開始炮擊之前,就已經有一箇中隊的“隼”式戰鬥機在其上空巡邏,另外一箇中隊的“隼”式戰鬥機正在趕來。爲了確保第三特混艦隊的安全,部署在硫黃島,小笠原羣島上的帝國海航戰鬥機部隊調動了六個中隊的“隼”式戰鬥機,輪番爲第三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在戰鬥機的猛烈攻擊下,八架B-17被擊落,六架帶傷返航。最後在艦隊上空投下炸彈地只有七架B-17。這些轟炸機是在5500米高度上投彈的,結果上百枚炸彈無一命中!

中午之前,一批美國海航的F4F掩護掛着魚雷與炸彈的轟炸機再次殺了過來。這次,美國轟炸機要打擊的不僅僅是第三特混艦隊,還有那些停在海面上的登陸艦,以及已經上岸的帝國陸戰隊。同樣的,此時參加防空作戰地“隼”式戰鬥機已經增加到了兩個中隊。雙方的戰鬥機首先交火,“隼”的性能比F4F超出不少(F4F的性能介於“食雀鷹”與“禿鷲”之間。比“禿鷲”要略差一點)36架“隼”很快就將40多架“野貓”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攔截轟炸機的另外一個“隼”式戰鬥機中隊也很快就殺了上去。空戰打得很激烈,雖然大部分轟炸機都在投彈之間被擊落,或者是慌忙丟下了炸彈與魚雷逃跑了,但是還有一部分轟炸機趁亂突破了戰鬥機的攔截,攻擊了海面上的戰艦。第三特混艦隊的防空炮火併不比其他的特混艦隊差(特別是那些新服役的戰列艦,在其建造的時候就加強了防空火力,其防空能力遠超當時地“李靖”級大型防空巡洋艦,是帝國海軍中防空火力最兇猛的戰艦)結果大部分殺向第三特混艦隊的轟炸機都被擊落。而沒有被擊落地轟炸機也沒有威脅到第三特混艦隊的戰艦。在損失了近50架戰機之後,美國機羣落荒而逃,而換來的戰果僅僅只有兩艘登陸艇被炸沉。另外還有一枚落在島上的炸彈炸死了幾名陸戰隊的官兵。

當天下午三點發生的戰鬥空戰最爲激烈。美軍在知道唐帝國正在向亞松森島上部署更多的陸戰隊,而且還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前往亞松森島之後,就猜到唐帝國準備將亞松森到建成前線進攻基地。而亞松森島距離關島大概350海里,距離塞班島大概250海里,如果唐帝國在亞松森島上部署戰鬥機,那麼這些戰鬥機可以在關島上空執行一個半小時的戰鬥巡邏,可以在塞班島上空執行兩個小時的戰鬥巡邏。這實際上就等同於讓唐帝國在不出動航母艦隊地情況下,獲取了馬里亞納羣島的制空權。隨後,唐帝國的炮擊艦隊可以自由進出馬里亞納羣島附近海域,而唐帝國的陸戰隊更可以從這裡出發。一路南下,攻城拔寨,最終登上關島,把美軍徹底趕出馬里亞納羣島。

亞松森島的爭奪戰直接關係到了整個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的結局。美軍指揮官也不是笨蛋,雖然當時美軍沒有能力派遣陸戰隊去與唐帝國陸戰隊爭奪這座島嶼,但是可以拖延時間,可以通過轟炸來迫使唐帝國艦隊後撤,然後再送陸戰隊過去。因此,當天中午。也就在第二批美軍轟炸機正在與唐帝國的戰鬥機激戰的時候,美軍指揮官集中了120架轟炸機,近80架戰鬥機,準備向唐帝國第三特混艦隊,以及那支正在向島上運送物資的船隊發動一次致命地打擊。

這輪轟炸的重點是運輸船隊,而不是第三特混艦隊。嚴師琪也在此時預料到美軍會瘋狂打擊運輸船隊,因此,在中午的激戰之後,第三特混艦隊進一步南移,到達了距離亞松森島大概五海里的海面上,他還特別派出了四艘重巡洋艦前去保護運輸船隻。當然,嚴師琪沒有忘記最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呼叫海航的岸基戰鬥機部隊,讓海航必須保證在艦隊上空有兩個戰鬥機中隊在執行作戰巡邏任務,另外還要有一箇中隊正在趕來的途中(距離在80海里範圍之內)結果,當美國轟炸機羣殺到的時候,他們要面對的不是兩個中隊的“隼”式戰鬥機,而是三個中隊!

三點過五分,第一批美軍機羣被一艘掩護運輸船隊的重巡洋艦上的雷達發現。五分鐘之後,接到召喚殺來的第一個中隊的“隼”式戰鬥機與兩個中隊(美軍的中隊編制一般只有24架)F4F遭遇了。戰鬥立即展開,雙方規模相差不大,“隼”式戰鬥機的性能。以及唐帝國戰鬥機飛行員的素質再次主宰了天空,“野貓”甚至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F4F的極限速度比“隼”低了近55節)十五分鐘之後,美軍轟炸機羣與另外一個半中隊的F4F趕到,而此時負責艦隊防空的另外兩個“隼”式中隊也已經到達了。也許在這場戰鬥中最應該佩服的不是美國機羣地數量,而是美國飛行員的勇氣。在面對強敵(強了不只一點半點)而且戰機性能差距巨大的情況下,大部分美軍飛行員都表現出了作爲一名軍人最需要的勇氣。但勇氣不是決定勝負的最關鍵因素,在實力差距太巨大的時候。勇氣往往帶來的是死亡,而不是勝利。

這場空戰從三點打到了三點五十分,很多美軍飛行員都放棄了返航的機會(激戰近五十分鐘,大部分美軍戰機都沒有足夠的燃料返航了)很多美軍轟炸機飛行員都頑強的完成了衝擊,俯衝(水平急飛)投彈(投雷)的過程。唐帝國的戰艦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有兩艘重巡洋艦爲了掩護運輸船,被魚雷擊中,遭到了重創(一艘是主動用艦體去攔截魚雷地)另外還有一艘驅逐艦被炸沉。戰列艦“成都”號捱了一枚250公斤炸彈。幸好炸彈是在艦面上爆炸的。而不是鑽入艦體爆炸的。一艘運輸船被炸澈,上面運載的一千多噸彈藥殉爆,運輸船上的三十多名水手(屬於海軍預備役)全部犧牲。

相對來說。美軍的損失更巨大。出擊的近200架戰機被擊落了82架,帶傷返航的達到了54架,至少有130名飛行員陣亡,或者是被俘。後來,駐馬里亞納羣島的美軍航空兵再也無力組織起如此大規模的轟炸了。而唐帝國艦隊與陸戰隊地損失並沒有影響到後面的作戰行動。雖然在損失比上,美軍獲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從整個戰役層面上來看,美軍的這次轟炸帶來的意義並不大。

當天傍晚,一支由24架B-17組成的重型轟炸機羣再次“光臨”了登陸場,投下了一批炸彈。但大部分炸彈都掉進了海里,沒有對陸戰隊與艦隊構成多大的威脅。晚上十點左右,美軍的重型轟炸機羣還發動了當天的第五次轟炸,結果仍然沒有多少收穫,而且還有數架轟炸機被戰艦上地高射炮擊落。

二日一早,陸戰隊已經將運輸船上的物資全部卸了下來,而且一支大概三百人的工程部隊正在搶建臨時碼頭,準備迎接第二支運輸船隊(計劃當天傍晚到達)在島上趕建機場的陸戰隊工程兵的速度更快,到當天中午的時候。就已經整理出了一快長800米,寬50米的平整地面(鋪設簡易跑道前的必須工作)並且開始將那些簡易跑道備件連接起來,計劃最遲於三日完成這座野戰機場的建設工作,迎接第一批進駐的戰鬥機部隊。

二日一早,亞松森島上空的防空戰鬥機中隊已經增加到了三個,第三特混艦隊也在此時撤出了戰鬥(留下了兩艘重巡洋艦繼續掩護登陸場,另外還扮演着雷達警戒艦的角色,爲防空戰鬥機提供目標引導)陸戰隊仍然在繼續向島上增派部隊(特別是工程部隊)戰役的第一仗基本上結束,陸戰隊在馬里亞納羣島上獲得了第一個據點。美軍的反擊也在繼續之中,雖然已經無法再對進攻的唐帝國軍隊構成致命威脅,但美軍的轟炸機並沒有放棄反擊,仍然會每過幾個小時發動一次突然襲擊。

這兩天之中,談仁皓也連續不斷的收到了由海軍司令部轉發來的戰報。陸戰隊與第三特混艦隊拉開了進攻的序幕,戰役已經打響了,而第一特混艦隊官兵的神經也緊張了起來。

“現在,第三特混艦隊正繞過毛格羣島,向亞松森島東北方向機動。”

郝東覺恐怕是現在艦隊裡最忙碌的一個人。“與你的猜測完全一樣,在陸戰隊修好了機場之後,第三特混艦隊將扮演‘屏障’這個角色,同時繼續爲陸戰隊的下一輪進攻提供支援。”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第三特混艦隊大概什麼時候機動到位?”

“至少要到明天傍晚。”

郝東覺在海圖上描出了第三特混艦隊的航線,這是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中提到過的。“他們首先將在毛格羣島北面與補給船隊會合,主要是補充彈藥,並且獲取一批備件,將受損的戰艦修復。”

“現在第二特混艦隊在幹嘛?”

談仁皓長出了口氣,第二特混艦隊還留在戰場之外呢。

“第二特混艦隊也在轉移活動海域,與我們猜測的有所不同。”

郝東覺將第二特混艦隊的活動範圍標了出來,“他們將更靠近亞松森島,參謀長這麼安排,大概是考慮到美國艦隊有可能從東面殺出來,這樣來的話,第二艦隊就必須要肩負起主戰的重擔,讓他們更靠東一些,這樣就可以迅速的穿過羣島,與第三特混艦隊會合,迎戰美國艦隊。”

在海圖上看了一陣之後,談仁皓突然笑了起來。“看樣子,參謀長已經把我們與第二特混艦隊的位置對調了一下。如果美國艦隊出現在南面的話,那麼所有的重擔就都落在我們的身上了。”

郝東覺也笑了起來。“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嗎?”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在機會到來的同時,危險也在接近,而把握機會,避開危險才能獲得勝利!

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41節 百密一疏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29節 夜間突襲第10節 新戰術第82節 見好就收第10節 秘密調令第14節 死神的慫恿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35節 勝利第18節 天使與惡魔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31節 單程機票第42節 致命缺陷第10節 三架馬車第31節 接觸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6節 獨力艦隊第21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45節 全力防禦第27節 集中炮擊第53節 慌不擇路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1節 掃除蛛網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12節 奇襲方案第9節 迎戰(上)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31節 颱風登陸第36節 後發制人第19節 巷戰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24節 “火炬”戰役第10節 日本艦隊的動向第21節 後悔已晚第16節 關門打狗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34節 後臺力量第3節 三大問題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1節 大局已定第61節 長途奔襲第52節 自我犧牲第59節 遲到的炸彈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33節 臨時政委第26節 捷報?第15節 全力以赴第21節 後悔已晚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27節 白晝艦隊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31節 搶時間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26節 鼴鼠第20節 凱旋第9節 變革第10節 戰火重燃第8節 帝國恩怨(下)第41節 風紀問題第39節 下滑投彈第42節 特別任務第3節 新制度第11節 英倫定局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24節 “火炬”戰役第33節 轉向迎敵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29節 以守代攻第66節 再起波瀾第10節 禍根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節 十萬噸第45節 逼敵決戰第64節 截擊!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5節 戰爭宣言(上)第39節 艦隊分配第25節 耐心第37節 協議第35節 迎風起飛第43節 左右爲難第22節 暴風雨第17節 圍殲強敵第38節 先敵暴露第40節 當頭棒喝第19節 擦肩而過第3節 踢門行動第31節 開路先鋒第18節 關鍵點
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41節 百密一疏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29節 夜間突襲第10節 新戰術第82節 見好就收第10節 秘密調令第14節 死神的慫恿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35節 勝利第18節 天使與惡魔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31節 單程機票第42節 致命缺陷第10節 三架馬車第31節 接觸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6節 獨力艦隊第21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45節 全力防禦第27節 集中炮擊第53節 慌不擇路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1節 掃除蛛網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12節 奇襲方案第9節 迎戰(上)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31節 颱風登陸第36節 後發制人第19節 巷戰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24節 “火炬”戰役第10節 日本艦隊的動向第21節 後悔已晚第16節 關門打狗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34節 後臺力量第3節 三大問題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1節 大局已定第61節 長途奔襲第52節 自我犧牲第59節 遲到的炸彈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33節 臨時政委第26節 捷報?第15節 全力以赴第21節 後悔已晚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27節 白晝艦隊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31節 搶時間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26節 鼴鼠第20節 凱旋第9節 變革第10節 戰火重燃第8節 帝國恩怨(下)第41節 風紀問題第39節 下滑投彈第42節 特別任務第3節 新制度第11節 英倫定局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24節 “火炬”戰役第33節 轉向迎敵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29節 以守代攻第66節 再起波瀾第10節 禍根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43節 明修棧道第1節 十萬噸第45節 逼敵決戰第64節 截擊!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5節 戰爭宣言(上)第39節 艦隊分配第25節 耐心第37節 協議第35節 迎風起飛第43節 左右爲難第22節 暴風雨第17節 圍殲強敵第38節 先敵暴露第40節 當頭棒喝第19節 擦肩而過第3節 踢門行動第31節 開路先鋒第18節 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