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8節 天使與惡魔

bookmark

在收到了首相的命令後,當的時間十五日上午八點半,羅雲衝安排了六架氣象偵察機飛往三個由首相確認的三個轟炸目標,分別是:費城,哈里斯堡,以及波茨菲爾德。

這個目標順序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手癬目標是美國東北部地區唯一沒有遭到過大規模戰略轟炸的大城市費城,如果費城的天氣情況不理想,不適合轟炸的話。那麼就將轟炸哈里斯堡,如果哈里斯堡的天氣也不理想的話。就將轟炸波茨菲爾德。以美國東北部地區往年八月中旬的天氣情況來看,三個目標都出現惡劣天氣的概率不到倪,只要有一個目標上空沒有積雲。那麼就可以在當的時間十五日這天投下原子彈。

爲了保險期間,每個目標都安排了兩架氣象偵察機。實際上,所謂的氣象偵察機就是“鵬”式轟炸機改裝而來的,上面增添了一些簡單的氣象觀察與蒐集設備。爲了確保這些飛機的安全,朱榮哲將安排戰鬥機爲其護航,同時出動艦載航空兵壓制附近的區的美軍軍事基地,清除掉該空域內的美軍戰鬥機。

這些偵察機都是飛直線的,此時美國東部海岸地區基本上已經沒有防空能力了。在艦載航空兵的壓制下,美國航空兵已經喪失了本土東部沿海地區的制空權。雖然艦載航空兵受到航程的限制,暫時還無法飛到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去執行奪取制空權地作戰任務。但是在整個美國東部沿海地區。就沒有美軍航空兵可以活動的地方。

按照偵察機的飛行速度,最快也要在下午兩點才能發回天氣報告,而攜帶原子彈的轟炸機在下午兩點出發的話。轟炸機飛到費城至少都需要五個半小時。飛到波茨菲爾德需要六個半小時。那麼就只能在夜間轟炸。而命令中是明確要求在白天轟炸,而不能在夜間轟炸的,因爲還有很多觀察轟炸結果的飛機將伴隨前往。而在夜間很難準確地記錄下轟炸結果。

九點半,羅雲衝當機立斷。命令第1152中隊在十一點之前起飛。跟隨氣象偵察機飛往目標,這樣。只要氣象偵察機確定了目標上空的天氣情況,轟炸機就能直接進入,節約了三個小時的時間,爭取在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之間投下原子彈!

第1152中隊是一個很普通地部隊番號,可這支轟炸機中隊卻絕不普通。該中隊的中隊長就是已經升爲了上校的吳林糠。

與其他中隊一樣,第1152中隊也有12架“鵬”式轟炸機,不過卻絕不是12架普通地轟炸機。在此之前,吳林糠並不知道他們這支特殊中隊的任務是什麼。因爲在前期的戰略轟炸行動中。他們一直駐紮在關島的安德森機場,從來沒有去前線參加過轟炸行動!

從五月份開始,該中隊裡的四架轟炸機就在反覆執行一個任務,那就是從安德森機場起飛之後,到北面不遠處的薩里甘島上空,米,8000米,以及8500米的高度上投下一枚長接近3米,直徑超過了70釐米,重量達到了4500公斤地巨型炸彈。吳林糠知道,當時他們投下的只是模擬炸彈,因爲沒有任何一枚炸彈在落地後爆炸,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一枚什麼樣的炸彈。

負責安排任務的是一名吳林糠根本就不認識的准將,他甚至懷疑這名准將不是陸軍戰略航空兵的將軍。因爲就那麼幾個將軍。吳林糠都認識。這名准將給吳林糠他們下達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三種不同的高度上,都能夠將炸彈投到籃球場的範圍之內,絕不能有任何誤差。

一共有四架“鵬”式轟炸機在進行投彈訓練,而且這四架轟炸機都安裝了一套新的轟炸瞄準儀,投彈手還專門進行了幾次學習。另外八架轟炸機都沒有參加投彈訓練。卻每次都會伴隨吳林糠他們出發。當時吳林糠只知道這八架轟炸機都進行過特別的改進,實際上,進行投彈訓練的那四架轟炸機也進行過特別的改進。問題是,吳林糠他們從來沒有接近過那八架轟炸機,甚至不允許與那八架轟炸機的機組成員見面。

這些奇怪的命令,安排,任務都讓吳林糠等人感到很是驚奇,可是當初他們在加入了尖子飛行部隊的時候,羅雲衝就明確告知,他們將是一支特別的隊伍,一支絕對精銳的隊伍,一支很有可能將要執行重大行動的隊伍,特別是在轟炸了新奧爾良的攔河大壩後。吳林糠等人更是堅信不疑。

最讓吳林糠無法忍受的是,他們與家人的通信聯絡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甚至不準往家裡寫信,而且收到的家書都要在檢查過之後才能交到他們的手裡。其他飛行員還能忍受,可當時吳林糠的妻子已經身懷六甲。吳林糠即將要當父親了,卻不讓他給家裡寫信,爲此,他還跟那名准將鬧過兩次呢,可是最後的結果仍然一樣,要麼離開,要麼就遵守紀律,沒有第三項選擇。

吳林糠沒有選擇離開,他只能留下。枯燥的,近乎苛刻的訓練一直持續到了八月初。當時。四個機組都已經達到了訓練要求,不管是在4500米,還是在6000米,或者是在8500米的高度上,都能夠將炸彈投到那個只有籃球場大小的目標之內。四日。吳林糠等人接到了命令,做好轉場飛行的準備工作。

八月五日,機羣離開了安德森機場,途徑瓦胡島。最後降落到了聖佩德羅蘇拉附近的機場。機組成員還沒有離開轟炸機。一羣憲兵就把轟炸機圍了起來。隨即吳林糠等四個機組的成員就被接到了四棟單獨的房屋裡,而那四架轟炸機也被積極拖到了機庫裡面進行全面檢查。在過了一個不那麼舒服地夜晚之後,次日。吳林糠他們再次架機起飛,而這次的目的地是聖地亞哥附近的一座大型正規機場。

到達聖地亞哥地機場後,從八月十日開始。吳林糠他們執行了幾次飛行任務。每次,轟炸機都要帶上5噸的配重。然後在古巴東部的海面上空來回飛行十多個小時。這類任務對吳林糠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閉着眼睛都能完成。直到八月十一日。也就是在帝國首相薛希嶽向美國發出了最後通牒的時候。吳林糠等人才意識到,他們將要執行一次非常重大的任務,這就是他們這支部隊存在的原因。

當天晚上,四個機組地成員被集中了起來。一名上校參謀軍官給他們做了任務介紹。也就是到這個時候,吳林糠等人才知道,他們要投下的炸彈是“原子彈”炸彈被稱爲“雪茄”同一天晚上,那隻由“金沙江”號巡洋艦送到聖地亞哥港的板條箱被運送到了機場,迅即就被送進了一個看管極爲嚴密地機庫裡面。

這天晚上還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吳林糠收到了一封家書,他的女兒已經在八月八日的時候降生了,信中還附帶了女兒出生時的照片,妻子在信裡要吳林糠給女兒取名字。當時,吳林糠根本就不能向外面發信,結果興奮得他一晚上都沒有睡着,就在想着女兒的名字。第二天一早。吳林糠就在他的那架轟炸機地機頭左側塗上了一個展翅飛翔的天使,以此來祝願自己的女兒能夠健康成長。

八月十二日,一大羣技術人員對四架轟炸機進行了全面檢查,最後挑選出了兩架狀態最好的轟炸機爲投彈轟炸機。這其中就有吳林糠的“天使”號。從同一天開始。吳林糠等兩個機組成員的行動受到了嚴格的控制,他們只有三個地方可以活動,宿舍,廚房,以及飛行員娛樂中心,甚至連機庫都不能去。

十三日沒有什麼事,吳林糠只是在遠處看到,一羣技術人員正在搬弄他那架轟炸機。十四日。吳林糠等人被帶到了機庫,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第一次見到了“雪茄”的真正模樣。

原子彈的外形與他們之前在訓練中投下的炸彈很相似,只是多了一個減速傘的傘包,當時還有很多人在對原子彈進行檢測,而且看樣子都是高級工程師。當時吳林糠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枚很特殊的炸彈,只是到底有多特殊。他心裡還沒有底。

當天,吳林糠等兩個機組的成員接受了一次培訓,一名上校軍官向他們講解了投彈的過程,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投彈之前必須戴上特製的墨鏡,同時。在丟下炸彈之後,轟炸機要以最快的速度轉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原來的航線飛回來。按照這名上校軍官的講解。他們大概有2到3分鐘的時間,而在這2到3分鐘內,轟炸機必須完成轉向,同時飛行至少15公里。

爲什麼要飛上15公里?吳林糠沒有問,可是他知道,這是生死攸關的15公里。轟炸機全速轉向的話,大概需要40到45秒的時間,而轟炸機在8500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是每小時45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一分鐘大概能飛行75公里。而除掉了轉向的時間,實際上沒有2分鐘的時間讓他們飛出15公里。最後,吳林糠等人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要以最大飛行速度投彈,並且至少需要3分鐘的撤出時間。

根據飛行員提出的意見,工程師對原子彈上的定高引爆裝置進行了最後的調試。當天晚上,吳林糠又沒有睡上一個安穩覺,他已經感覺到,關鍵的時刻就要到來了。次日上午,就在吳林糠等人起牀進行鍛鍊的時候。美國總統在白宮發表了最強硬的宣言。隨即。吳林糠等人被緊急叫到了航空中心。

最後一個問題。由誰來投下原子彈?當時候選轟炸機有兩架,也就是這個時候,最終的結果確定了下來,因爲另外一架轟炸機的主輪出現了漏氣的問題,“天使”號將承擔轟炸任務,也就是說。吳林糠這個機組最終負責投下原子彈。

九點半,羅雲衝的命令發了過來,各項準備工作迅速展開。

勤務人員與技術人員對轟炸機。以及原子彈做了最後一次檢查。隨即裝滿了航空汽油的“天使”號被拖到了一處專門用來裝載原子彈的地方,實際上,就是在機腹下的地面上有一條巨大的凹槽,因爲原子彈與裝載車的高度超過了機腹距離地面的高度。所以必須要先將原子彈運送到四槽之內,然後再裝進彈艙裡面。

掛彈工作只持續了大概半個小時,在此期間。吳林糠他們聽取了任務簡報,轟炸目標有三個,費城。哈里斯堡,波茨菲爾德。將根據前方的偵察機發回的報告,最終確定轟炸哪個目標,而在此之前,轟炸機將在新澤西州東面海域上空待命。

十點半,飛行員進行了起飛前的最後準備工作,吳林糠等人都領到了一副很特別的眼鏡,而且他們發現,飛行夾克也換成了新的。當時已經沒有時間讓吳林糠他們去細想了。在檢查了各種隨身攜帶的裝備後,十點四十五分。機組成員登機,吳林糠與副駕駛花了大概五分鐘的時間調試四臺發動機,確認發動機工作正常,隨即其他機組成員也陸續報告飛機各部件工作正常。

十點五十五分,“天使”號滑行到了跑道旁邊,吳林糠開始加大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十點五十七分,機場的航空指揮塔臺發來了“一路順風”的信號,這是可以起飛的信號,兩分鐘後,四臺發動機都平穩的達到了最大輸出功率,吳林糠鬆開了剎車,“天使”號在跑道上足足滑行了2100米,最後升入了天空。

在“天使”號後面,另外八架沒有攜帶炸彈的轟炸機也陸續起飛了。這八架轟炸機上都帶着用來採集與蒐集爆炸數據與信息的各種設備。五分鐘後,遠在聖地亞哥戰略航空兵司令部的羅雲衝收到了“貨物已經送出”的信號,震驚全世界,改變人類歷史的一刻就將到來了。

第22節 報復性轟炸第45節 合理冒險第26節 鼴鼠第50節 砧板上的肉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12節 空中獵殺第37節 夜間登陸第13節 圍攻“赤城”(上)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52節 震撼性打擊第36節 攻擊!攻擊!第25節 膽大包天第36節 攻勢護航第18節 防空新銳第18節 形勢逼人第35節 雙重任務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1節 兩月第4節 承前啓後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73節 烈火焚城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42節 穿梭轟炸第31節 龍出大海(上)第25節 遺憾第39節 夜間搶位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33節 掃蕩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下)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56節 殊榮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0節 情報第7節 駛向未知海域第33節 百萬墓碑第38節 遮斷轟炸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31節 搶時間第48節 人事變動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13節 海軍計劃第8節 敏感技術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5節 南風第30節 合作?第37節 臨危決斷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上)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63節 島嶼絞肉機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6節 經濟枷鎖第30節 守候獵物第63節 跨海奔襲第66節 毫無懸念第50節 空中截擊第10節 折中方案第22節 連環重拳(上)第15節 風口第5節 北上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5節 戰略部隊第5節 帝國首相第11節 集中轟炸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72節 雙管齊下第46節 接力打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39節 擴大勝利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17節 臨時任務第10節 新戰術第21節 魂飛魄散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33節 回防第20節 叫戰第11節 阻擊戰第65節 狗運當頭第31節 倉促迎戰第75節 救兵第26節 鼴鼠第56節 絕途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1節 由海到陸第7節 戰爭動機第5節 回家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1節 單程機票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上)第59節 局勢逆轉第60節 告別艦隊
第22節 報復性轟炸第45節 合理冒險第26節 鼴鼠第50節 砧板上的肉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12節 空中獵殺第37節 夜間登陸第13節 圍攻“赤城”(上)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52節 震撼性打擊第36節 攻擊!攻擊!第25節 膽大包天第36節 攻勢護航第18節 防空新銳第18節 形勢逼人第35節 雙重任務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1節 兩月第4節 承前啓後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73節 烈火焚城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15節 不成熟的戰艦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42節 穿梭轟炸第31節 龍出大海(上)第25節 遺憾第39節 夜間搶位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33節 掃蕩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下)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56節 殊榮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0節 情報第7節 駛向未知海域第33節 百萬墓碑第38節 遮斷轟炸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31節 搶時間第48節 人事變動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13節 海軍計劃第8節 敏感技術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5節 南風第30節 合作?第37節 臨危決斷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上)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63節 島嶼絞肉機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6節 經濟枷鎖第30節 守候獵物第63節 跨海奔襲第66節 毫無懸念第50節 空中截擊第10節 折中方案第22節 連環重拳(上)第15節 風口第5節 北上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5節 戰略部隊第5節 帝國首相第11節 集中轟炸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72節 雙管齊下第46節 接力打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39節 擴大勝利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17節 臨時任務第10節 新戰術第21節 魂飛魄散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33節 回防第20節 叫戰第11節 阻擊戰第65節 狗運當頭第31節 倉促迎戰第75節 救兵第26節 鼴鼠第56節 絕途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1節 由海到陸第7節 戰爭動機第5節 回家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1節 單程機票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上)第59節 局勢逆轉第60節 告別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