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節 三架馬車

斯普魯恩斯沒有恢復對勝利的信心,可他恢復了狀態,堅定了繼續戰鬥下去的決心。也許這種改變並沒有讓他看到希望,可至少讓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在此之前,斯普魯恩斯是在爲勝利而戰,而現在,他是在爲能夠讓更多的同胞活着看到戰爭結束而戰。

當時,第五艦隊的問題多如牛毛,而且每一個問題都非常嚴重,都直接影響着艦隊的戰鬥力。面對這堆積如山的問題,斯普魯恩斯很快就理清了輕重關係,並且開始着手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素質,艦隊官兵以及航空部隊官兵的素質。幾乎從25年底,這就一直是美國海軍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雖然在24年初,也就是美國才參戰的時候,相對於唐帝國軍隊,美軍仍然缺乏足夠的作戰經驗,但是官兵的素質並不低,特別是飛行員的素質,是值得美國海軍驕傲的。當時,美國海軍中有一半以上的官兵服役了兩年以上。另外,大批之前以志願者前往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作戰的飛行員回到了海軍,這些飛行員都有着充足的戰鬥經驗,這也正是美國海軍在前兩年裡能夠抗衡唐帝國海軍,並且在幾次艦隊決戰中能夠跟唐帝國海軍打得不相上下,甚至還數次迫使唐帝國海軍修改戰略計劃的主要原因。可戰爭打到現在,美國海軍中真正的老資格飛行員恐怕也就只有那麼一兩百名吧,而真正有經驗的艦隊官兵更是不到總兵力的一成。這樣的官兵隊伍素質能夠高到哪裡去?

在無法通過實戰來鍛鍊部隊,而且也經受不住戰鬥的損失的情況下,提高官兵素質的唯一辦法就是訓練,瘋狂的訓練。這也正是斯普魯恩斯採取的辦法。本來,他已經訓練出了一批官兵,而且這批官兵在前面地戰鬥中已經積累下了一定的作戰經驗,可哪想到,幾次戰鬥下來。這些官兵中的一部分已經黯然離去,有的是戰死在了戰場上,有的則是因傷殘廢,而不得不退役。最大的損失莫過於飛行員了,這也正是斯普魯恩斯最爲痛心了。如果當時他手裡還有一支24年那樣的飛行員隊伍的話,也許他還不至於如此的悲觀絕望。

第二個問題就是艦隊的人員編制。在尼華島的戰鬥結束後,斯普魯恩斯手裡只剩下了三艘航母,護航戰艦也勉強可以組成三支航母戰鬥羣。另外。當時他還讓一批傷愈官兵歸隊,基本上湊足了這三支航母戰鬥羣的艦隊官兵。通過從陸戰隊的航空部隊挑選一批飛行員,這也讓他湊齊了三支航空聯隊所需要的飛行員。這支官兵隊伍的素質應該還是不低的,至少相對於當時美國海軍的總體素質而言,這肯定算得上是一支精兵隊伍了,可問題是,隨着大批新服役的戰艦到達,斯普魯恩斯手裡地“精兵”數量就明顯不夠了。

當時,新服役的戰艦上都有配套的官兵,這些官兵是在東海岸的諾福克海軍基地接受訓練的。當時,美國海軍要求每艘戰艦都有兩套官兵。可問題是,培訓新兵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能夠保證每艘戰艦都有足夠的兵員就不錯了。這些官兵都只接受過最基本的訓練。能夠駕駛戰艦航行,能夠操作火炮,可真要上戰場,那他們的技術還差遠了。艦載航空兵的飛行員也差不多,很多都是從新奧爾良附近的海軍航空站裡才完成了訓練後分配而來的,雖然能夠駕駛戰機在航母上起飛與降落,可其作戰技術那就根本無法滿足要求,甚至連怎麼將魚雷安全的投下去都不知道呢!

這就如同在26年上半年的時候一樣,雖然獲得了六支新的航母戰鬥羣,但是沒有任何的實戰能力。有等於無。訓練顯然是要進行的,可是訓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半年前,斯普魯恩斯有充足的時間來訓練艦隊,現在,他卻沒有多少時間來強化訓練了。問題很明顯,如果讓那兩支新編的特混艦隊投入戰鬥的話,唯一的作用就是給唐帝國海軍增添戰果,用幾艘航母。幾十艘護航戰艦,幾萬名官兵去換掉唐帝國海軍的幾十架,最多幾百架轟炸機,以及同樣數量的炸彈與魚雷,這有什麼意義?

當時斯普魯恩斯所想到地辦法,或者唯一的辦法就是對艦隊官兵重新編組,提拔一批有經驗的官兵,並且將其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負責領導更多的新兵。這樣,不但能夠提高訓練的效率,而且在作戰時,那些已經在戰場上走了一圈的官兵就能夠起到鎮定軍心的作用,同時在關鍵時刻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來。這個辦法並不難,很容易想到,關鍵的問題是,九支航母戰鬥羣的官兵總數近八萬人,而要徹底改變人員編制,那就要涉及到幾乎每一個官兵,這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巨大的任務。

斯普魯恩斯把這件事情交給了特納去完成,特納本來就是第五艦隊參謀長,對艦隊的情況比較瞭解,而且這是一項比較細緻,繁雜的工作,斯普魯恩斯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也就只能讓特納負責了。

除了人員編制,還有艦隊戰艦的編制也要確定下來。這也是斯普魯恩斯唯一覺得比較容易解決的,或者說還算不上麻煩的問題。之前,第五艦隊一直缺乏強大的護航戰艦,特別是爲航母提供防空掩護的護航戰艦。現在問題一次性的解決了,4艘戰列艦,12艘大型巡洋艦(美國海軍實際上一直沒有采用“大型防空巡洋艦”這個艦種名稱),16艘重巡洋艦,這足夠爲每艘航母提供三艘,或者是四艘主力防空戰艦了。另外,還有衆多的驅逐艦,這也能夠提高艦隊的反潛能力,避免像上次那樣,在航母負傷之後遭到潛艇的偷襲,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三支特混艦隊的編制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衡,斯普魯恩斯也沒有這麼想過。實際上,當時他擁有的巡洋艦就足以爲航母提供防空掩護,而戰列艦可以編成一支獨立的艦隊。至少斯普魯恩斯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唐帝國海軍的第三特混艦隊也出現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的話,那麼他就得考慮有一支戰列艦艦隊去對付第三特混艦隊。

艦隊戰艦的編制工作進展得很順利,這是由斯普魯恩斯自己來做的,實際上這也正是一項大權,斯普魯恩斯沒有讓別人代勞。

第四個大問題就是情報,這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是軍隊效率低下,斯普魯恩斯可以想辦法解決,提高效率。可是情報機構效率低下,他就只能抱怨,除了抱怨,他也只能繼續等待。另外,情報還涉及到與別的部門,特別是一些斯普魯恩斯比較討厭的政府部門打交道,所以他將這件事交給了米切爾去負責。怎麼說,米切爾都是戰區參謀長,名義上職權在斯普魯恩斯之上,而且戰區參謀長肯定得負責情報工作。這也是米切爾分內地工作。由他出面與情報機構交涉,要比斯普魯恩斯直接與情報機構交涉好得多。

最後一個大問題必須得斯普魯恩斯自己解決,別人都幫不上忙。那就是再安排一個特混艦隊司令官。可問題是,現在他能夠找到的合適的司令官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能夠讓他感到滿意。

一般的情況下,美國海軍新任司令官都是直接從部隊內提拔起來的,而任命司令官的標準很多,其中以閱歷,以及在戰鬥中的實際表現最爲重要。很多參謀的閱歷不是問題,斯普魯恩斯手下就有一批30到40歲的參謀。可問題是,這些參謀在戰鬥中的實際表現,還有參加地作戰行動都不多。要把他們提拔起來擔任司令官,這顯然有點勉爲其難,而且也不可能有很好地表現的。

無奈之下,斯普魯恩斯想尼米茲提出,讓米切爾兼任特混艦隊司令官。當時米切爾也是唯一比較優秀的合適人選了。之前,米切爾擔任過第32特混艦隊司令官,後來還繼哈爾西之後擔任過第三艦隊司令官。從經驗上講,米切爾比當時除斯普魯恩斯,特納之外地其他所有將領都要多。另外,米切爾在戰場上表現也不差。在“珊瑚海大海戰”中,米切爾的第32特混艦隊還首先發現了第四特混艦隊,只是最後的結局已經超過了他的控制範圍,也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

最大的問題是,米切爾當時是戰區參謀長,讓他兼任特混艦隊司令官的話,他就得離開珍珠港了。兼任多項職務在美國海軍中並不是大的問題,之前就多次出現過,比如在戰爭初期,尼米茲就同時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以及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當時還沒有成立西南太平洋戰區。到現在,尼米茲也同時任這兩個職務。可問題是,作爲戰區參謀長,米切爾就得留在珍珠港協助尼米茲,而作爲特混艦隊司令,他就得隨同艦隊作戰,而無法留在珍珠港,這兩者明顯是有區別的。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無法在同一個地點做擔任兩份職責的話,那就不能兼任這兩個職責。

當時,尼米茲並沒有立即答應斯普魯恩斯的這個要求,不是米切爾同意不同意的問題,而是當時尼米茲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米切爾出任戰區參謀長的人選。斯普魯恩斯知道尼米茲沒有選擇的餘地。特混艦隊司令官只能由海軍,而且是海軍艦隊裡的將領擔任。戰區參謀長不一定需要由海軍將領出任,陸戰隊,航空兵,甚至是陸軍將領都可以出任戰區參謀長。也就是說,特混艦隊司令官的位置只能讓米切爾來坐,而戰區參謀長的位置卻可以找別地將領來坐,甚至有不少的將領都有資格與能力成爲戰區參謀長。

後來也確實如此,尼米茲在找到了新的戰區參謀長之後就批准了這個人事變動,米切爾出任第53特混艦隊司令官。

至此,第五艦隊的大部分問題已經解決,或者是正在解決之中。雖然艦隊的狀態,官兵的素質,以及實際的戰鬥力都讓斯普魯恩斯非常不滿意,但這總算是一支完整的,而且可以拉出去作戰的艦隊吧。

艦隊的人員整編工作在二月中旬完成,米切爾也在二月底的時候到第五艦隊正式上任了,三支特混艦隊也在當時正式宣佈成立,只有訓練工作還在持續進行。到了二月底的時候,新提供的F4U取代了在戰鬥中表現不佳的F6F,成爲了艦隊的主力戰鬥機。之前的老式F4U的外號叫“海盜”,而爲了區別兩種外形上差別不大,而且編號一樣的F4U,海軍給這種戰鬥機取了個新的外號:“超級海盜”。

三支特混艦隊的訓練工作是分別進行的,基本上是輪番出港訓練。當時斯普魯恩斯還沒有把對抗訓練的任務安排下去,主要是三支特混艦隊的官兵素質都沒有達到進行對抗訓練的水平。僅初期的訓練就至少要持續到三月底,而斯普魯恩斯很清楚,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了,因此,他只能提高訓練強度,爭取在三月中旬的時候就讓艦隊進行對抗訓練,通過模擬實戰的訓練讓那些新兵熟悉戰鬥時的感覺,就算仍然不可能取代實戰,也不可能讓官兵從此獲得實戰經驗,這也要比普通的訓練有效得多。

斯普魯恩斯,特納,米切爾是第五艦隊的三名主要指揮官,他們也是第五艦隊的“三架馬車”,這個外號是一羣水兵在私下裡取的,很快就傳開了。這還算是客氣的了,至少那些水兵還沒有看過大仲馬的書,不然就會叫他們“三個火槍手”了。至於斯普魯恩斯會不會在意這個外號,恐怕就沒有人知道了。

終章硝煙散盡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48節 臨界點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45節 混亂的空戰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50節 老將雄心第13節 烽火再起第36節 曙光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上)第9節 末日瘋狂第45節 船隊進港第4節 第五艦隊(下)第21節 魂飛魄散第17節 臨時任務第51節 鳴金收兵第5節 敵人的速度第3節 是戰是和?(上)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7節 示範區第15節 主次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36節 幕後兇手第11節 軍費預算第9節 靜觀其變第40節 內部平衡第76節 臨機應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73節 “蚊子艇”第49節 飛矢第38節 晝間轟炸第1節 艱鉅工程第70節 夜間阻擊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49節 戰鬥警報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6節 海軍雄心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54節 勝利嗎?第71節 關門打狗第39節 下滑投彈第50節 以牙還牙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74節 斷敵退路第8節 敏感技術第32節 艦隊南下第35節 燃燒的夜晚第22節 頭號猛將第7節 敵人出動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28節 魚雷攻擊第16節 爭功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2節 左手第15節 穩重的弗萊徹第22節 兜圈子第70節 迷霧中的艦隊第28節 風雲突變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73節 小角色的舞臺第28節 雨過天晴第45節 船隊進港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31節 秘密任務第12節 爭論第43節 黑夜天使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41節 追殲第12節 座談第35節 迎風起飛第73節 混亂戰場第81節 果斷出擊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40節 闖禍第8節 琉球島捷報第7節 踏上征途第17節 蠻牛不蠻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18節 防空新銳第44節 當機立斷第8節 帝國恩怨(下)第16節 兵行險招第14節 年輕人的建議第61節 空中絞殺第40節 誘敵出擊第18節 最後威脅第42節 特別任務第1節 載譽而歸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38節 紙上練兵第17節 不可爲而爲之
終章硝煙散盡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48節 臨界點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45節 混亂的空戰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50節 老將雄心第13節 烽火再起第36節 曙光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上)第9節 末日瘋狂第45節 船隊進港第4節 第五艦隊(下)第21節 魂飛魄散第17節 臨時任務第51節 鳴金收兵第5節 敵人的速度第3節 是戰是和?(上)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7節 示範區第15節 主次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36節 幕後兇手第11節 軍費預算第9節 靜觀其變第40節 內部平衡第76節 臨機應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73節 “蚊子艇”第49節 飛矢第38節 晝間轟炸第1節 艱鉅工程第70節 夜間阻擊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49節 戰鬥警報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6節 海軍雄心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54節 勝利嗎?第71節 關門打狗第39節 下滑投彈第50節 以牙還牙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74節 斷敵退路第8節 敏感技術第32節 艦隊南下第35節 燃燒的夜晚第22節 頭號猛將第7節 敵人出動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28節 魚雷攻擊第16節 爭功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2節 左手第15節 穩重的弗萊徹第22節 兜圈子第70節 迷霧中的艦隊第28節 風雲突變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73節 小角色的舞臺第28節 雨過天晴第45節 船隊進港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31節 秘密任務第12節 爭論第43節 黑夜天使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41節 追殲第12節 座談第35節 迎風起飛第73節 混亂戰場第81節 果斷出擊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40節 闖禍第8節 琉球島捷報第7節 踏上征途第17節 蠻牛不蠻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18節 防空新銳第44節 當機立斷第8節 帝國恩怨(下)第16節 兵行險招第14節 年輕人的建議第61節 空中絞殺第40節 誘敵出擊第18節 最後威脅第42節 特別任務第1節 載譽而歸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38節 紙上練兵第17節 不可爲而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