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幾乎在同一時間,兩個不同地點發生的海戰被成爲“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唐帝國的稱法)從戰果上統計的話,唐帝國海軍是毫無疑問的勝利者。從戰役與戰略意義上講,唐帝國海軍仍然是勝利者。除非美國海軍派遣其戰列艦艦隊前來,不然就無法再支持馬里亞納羣島上的美軍。唐帝國海軍仍然牢牢的掌握着戰場的制海權與制空權,掌握着戰役的主動權,戰役也正在朝着對唐帝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是唐帝國與美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海軍在戰爭中的第一次正面交手。“菲律賓海戰”是美國艦隊偷襲,唐帝國艦隊幾乎沒有發動有效的攻擊,因此對雙方海軍實力對比的參考價值並不大。“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作爲雙方艦隊第一次正面作戰(其中仍然有不少的偷襲成分)雙方集中了所有能夠調動的航母,而且派出的都是最優秀的航母指揮官,談仁皓與哈爾西都因爲不同的原因錯過了“菲律賓海戰”雖然兩人並沒有在戰場上正面交手,但是兩人的表現都可以用“卓越”來形容,而且這也直接決定着海戰的最後意義。
談仁皓以及第一特混艦隊官兵在戰鬥中的表現幾近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唯一的缺陷就是低估了美軍岸基航空兵的打擊能力,這一點對戰役並無決定性影響。在己方無一戰艦遭到重創的情況下,用不到三十架戰機(犧牲飛行員三十多名,其中在保衛艦隊中犧牲的戰鬥機飛行員就有22人)的代價幾乎全殲第17特混艦隊,擊沉敵航母兩艘(“列剋星敦”這個戰果後來還是算到了第一特混艦隊的頭上)其他各類主力戰艦(指驅逐艦及其以上的大型戰艦)八艘,消滅敵官兵4000餘人。僅這些戰果都足以決定未來數個月之內太平洋戰場上雙方的實力對比了。
哈爾西指揮的第16特混艦隊雖然遭到了重創,兩艘航母在數個月之內無法參戰,艦隊損失了大量的官兵(特別是飛行員)但是這並不是哈爾西地過錯。美軍裝備的戰機性能落後。飛行員素質差(相對唐帝國海航的飛行員)第16特混艦隊總體實力不如對手,以及戰場條件並不有利等等,都是導致第16特混艦隊遭受重創的重要原因。哈爾西本人的表現並不差,完全可以用“優秀”來形容。在這麼多不利因素下,如果換了別人,比如弗萊徹,第16特混艦隊恐怕不但無法重創第二特混艦隊。讓唐帝國最大的特混艦隊回去養傷,恐怕連第16特混艦隊本身也將全軍覆沒吧!
這場海戰給帶來的不僅僅是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的未來發展,更重要地是,這讓雙方的海軍對對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直接影響到了整個太平洋戰爭,讓雙方的最高統帥在決定未來的戰爭發展時都更爲慎重,更爲小心。
在此戰役之前,唐帝國海軍是不太看得起大洋對岸的那個強大的對手的。雖然沒有人會否認美國的戰爭潛力,但是在唐帝國海軍中,特別是在“菲律賓海戰”之前。幾乎沒有人認爲美國海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當唐帝國海軍從逆境中走出來。一步一步地擊敗了日本這個頑強地敵人,獲得了西太平洋上的霸權地位時,驕傲。輕敵的氣氛也蔓延開了(這實際上是“菲律賓海戰”慘敗地一個重要原因)幾乎所有的唐帝國海軍官兵都認爲,美國海軍沒有實戰經驗,而且裝備落後,戰術落後,官兵的素質,心理狀態等等都不如自己,因此可以很快擊敗美國。
如果說“菲律賓海戰”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的話,那麼“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就是一瓢冷水。第二特混艦隊作爲帝國海軍最強大,紀律最嚴明,官兵素質最優秀。裝備最先進的艦隊,在全副武裝,而且是在作戰狀態下遭到美國艦隊的重創,還是一支實力小得多,素質差得多,裝備落後得多的美國艦隊的沉痛打擊。僅次一點,就足以讓很多還處於震驚,自大,或者是其他什麼感情下的唐帝國海軍官兵驚醒過來了。
美國這個對手絕不能小看。更不能輕視。在如此情況下都能夠讓唐帝國最強大的特混艦隊癱瘓,如果條件相當的話,那第二特混艦隊恐怕連一條火艇(用於大型戰艦之間交通與聯絡的小型動力艇)都回不來!
也正是從這次海戰之後,唐帝國海軍上下都開始重視這個對手,並且將其百到了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這纔是一種正確的對敵態度。也正是唐帝國海軍上下這種及時的,正確的認識,才避免了更多的災難。
同樣的,“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對美國海軍,乃至美國上下地衝擊也非同小可。
“菲律賓海戰”之後,美國海軍上下的態度與唐帝國海軍有點類似,真正能夠認清唐帝國海軍戰鬥力的人沒有幾個(尼米茲,哈爾西等優秀將領就是這少數人的代表)巨大的勝利甚至讓很多美國人(主要是政客)認爲,對唐帝國的戰爭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勝利是屬於美國的。美國國內還出現了“速勝派”的論調,這最終就造成了“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的慘敗(當時,決定反擊亞松森島的決定不是尼米茲本人做出的,而是由上面施加壓力而產生的)當兩支特混艦隊一亡一傷的消息傳回了美國國內後,連美國總統都驚得連夜(當時是華盛頓時間四日凌晨)召開了最高政府官員會議。消息立即被封鎖,爲了穩定國內的情況,美國政府宣佈獲得了大勝(擊沉唐帝國航母三艘,重創兩艘)戰局正在朝着對美國有利的方向轉變。而實際上,美國軍隊內部則是另外一番樣子。
尼米茲在第二天就召開了太平洋戰區(艦隊)高級將領會議,此時負傷的弗萊徹與哈爾西都還沒有被送回珍珠港呢。接着,尼米茲宣佈了新的調動命令,讓珍珠港內的八艘戰列艦,以及其他戰艦都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當然,這些軍事上的調動是次要的。慘敗帶來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美國官員與將士對這場戰爭的認識。美國總統在當月就修改了24年度(唐歷)的經濟與工業生產計劃。軍費增加了258(其中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海軍)新建造的戰艦(特別是航母)的速度加快,新研製的戰機也將提前裝備部隊。而調往太平洋戰區的軍隊,分配給太平洋戰區的物資也增加了很多。爲此,美國甚至減少了部分輸往歐洲盟國地物資,把向歐洲戰場派軍的計劃延遲了三個月(極爲重要)而向歐洲盟國提供的戰機(特別是先進的戰鬥機,以及重型轟炸機)減少了至少三成。正是這次戰役促使美國將重點放到了太平洋戰場上來。而美國在當年制定的“先西后東”的戰略計劃也受到了這次戰役的影響。
在美軍中,提高官兵的素質(特別是飛行員)儘快完成新式武器的裝備與訓練工作(特別是艦載戰機,雷達,新式高射炮,新式戰艦等)整頓軍隊的紀律(第17特混艦隊慘痛地教訓)提高部隊的戰備率,加強各作戰部隊的聯繫等等行動都很快展開。
從動員上來看,美國比唐帝國做得更徹底。這是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決定地。與唐帝國不一樣。美國無須爲本土的安全擔心。雖然歐洲戰場很重要,但這並不會威脅到美國本土。在這次戰役之後,美國上下都認識到了一點。那就是擊敗唐帝國是整場戰爭的關鍵。只要擊敗了唐帝國,那麼波斯帝國,德意志帝國都不可能是美國的對手,獲得勝利只是遲早的事情(這實際上正是美國製定出“先西后東”戰略的基礎,爲此,美國甚至可以放棄歐洲大陸上的盟友)相反,如果被唐帝國擊敗,那麼就一切都完了。
相反,唐帝國卻沒有條件如同美國這樣,孤注一擲的將所有力量都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來。原因也很簡單,唐帝國不具備美國的地理條件。大陸上的威脅是唐帝國必須得考慮地。而且德意志帝國這個盟友的成敗也將直接關係到唐帝國的命運,唐帝國不可能拋棄德意志帝國,單獨與所有的敵人作戰。因此,唐帝國必須要在大陸戰場上投入很大的力量(甚至是大部分的力量)而這實際上就限制了唐帝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投入。
從這些方面來講,“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可以說是太平洋“血戰”的開幕式。這場海戰也預示着,在未來的戰鬥中,兩個世界上最強大地國家都不會輕易的退卻。更不會很快的失敗,而決定戰爭的除了軍隊的素質,裝備的性能,官兵的士氣與鬥志,指揮官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實力。這是一個由實力來決定勝負的戰場,一個必須要付出大量的鮮血,聲明才能獲得勝利的戰場!
作爲第一特混艦隊的司令官,談仁皓不會考慮這麼多,他能想到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獲得勝利,幫雷少卿一把,同時也是幫自己一把。當然,談仁皓也絲毫不敢小看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更多的時候是美國海軍的那些優秀指揮官)勝利的喜悅並沒有讓談仁皓興奮的忘記了他還身處在戰場上,更不會讓他忘記敵人還有足夠的力量。
艦隊的補給工作進行得並不快,在作戰行動中,艦隊很多時候都是高速航行(超過18節的標準巡航速度)燃料消耗得非常快,大量的偵察行動,以及決定性的攻擊行動,讓航母攜帶的航空汽油也快要用完了。彈藥也消耗了很多,而且接下來主要是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所以需要攜帶更多的對地打擊彈藥,而不是對付戰艦的彈藥。補給工作從天亮前一直持續到了傍晚纔算勉強結束。隨後,第一特混艦隊與補給船隊,一支開赴戰場,一支返回後方的港口。
七日一早,艦隊就返回了預定作戰海域。天亮的時候,從硫黃島轉移而來的補充戰機降落到了兩艘航母上。這些戰機大部分都是從後方調來的。本來談仁皓申請得到第二特混艦隊的優秀飛行員,海軍司令部並沒有批准,因爲這些飛行員都要回去接受調查(這是海軍新的規定)然後才能返回部隊。
八點,在郝東覺將頭天收到的目標清單發下去之後,艦隊派出了第一批轟炸機前去轟炸阿格里漢島上的美軍防禦工事,另外還派遣了兩個小隊的戰鬥機到阿格里漢島上空執行作戰巡邏任務,以對付美軍的轟炸機。第一特混艦隊開始執行新的任務了。
當天下午的時候,談仁皓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具體任務計劃。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將在支援陸戰隊登陸作戰的行動中分別擔負白天與夜晚的打擊行動。在陸戰隊登陸的當天,兩支艦隊將集中力量爲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隨後,第一特混艦隊將在夜間接手一次戰場緊急補給(指在戰場上獲得補給,這是很危險的,如非特別原因,絕不能冒險)並且在天亮之後負責支援陸戰隊作戰,而第三特混艦隊仍然將執行夜間支援任務。
換句話說,第一特混艦隊就是在白天用轟炸機爲陸戰隊“運送”炸彈,充當超遠程炮擊艦隊使用。這是談仁皓最惱火的任務,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參謀長批准了他的另外一個請求,將原本屬於第二特混艦隊的三艘大型防空巡洋艦,四艘重巡洋艦,以及八艘驅逐艦暫時劃給第一特混艦隊指揮。當然,第一特混艦隊得用這些戰艦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