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驅逐艦艦長

bookmark

“根河”號重巡洋艦的艦長是蔣海龍中校,他原本是第四特混艦隊裡的一名驅逐艦艦長,在嚴宇龍調任第四特混艦隊參謀長的那天,他被調到了這艘巡洋艦上來,擔任了巡洋艦艦長,這算得上是一次中規中矩的晉升,是蔣海龍在一年半內獲得的第一次晉升。

從軍銜晉升的速度,以及晉升途徑上來講,蔣海龍更像是一名傳統的帝國海軍軍官,而不是“暴發戶”般的那些航空部隊,以及艦隊司令部的參謀那樣的軍官。因爲蔣海龍在當上驅逐艦艦長的時候已經32歲了,而在他剛過了34歲生日的時候,才成爲了巡洋艦艦長,這個晉升速度比起當時第四特混艦隊裡飛黃騰達的其他衆多軍官來講,簡直就像是烏龜在爬一樣,差距非常的明顯。而這也證明第四特混艦隊仍然是帝國海軍艦隊,黃曉天這名航空兵出身的艦隊司令官還沒能完全改變海軍中的規矩。

蔣海龍是談仁皓的校友,比談仁皓高5級,是第188期畢業的學員。這是一個非常正統的出身,可以說,當時帝國海軍中絕大部分艦長都是談仁皓的校友,也是蔣海龍的校友,帝國海軍軍官學院作爲帝國海軍“將領的搖籃”這個稱號可不是隨便就能戴上去的。

在學校裡的時候,蔣海龍學的是最有前途的航海專業,而航海有炮術這兩個專業畢業的學員是最有可能獲得晉升的,而在一戰前後出現的輪機專業也是一個新的熱門專業。離開了學校後,蔣海龍有幸進入了當時的第一艦隊,這可是每一個學員擠破了腦袋都想鑽進去的“黃金艦隊”,是今後事業飛黃騰達的基礎。可事實遠不是這樣的,就如同現在的第一特混艦隊一樣,因爲集中了太多地人才,反而讓很多軍官沒有受到重用的機會,沒有發展的空間。宇文崔雷就算得上是一個典型了。蔣海龍在第一艦隊時的遭遇與宇文崔雷有點相似。可又不能相互比較,因爲蔣海龍遇到的不是能力很出色的競爭對手,而是帝國海軍的那些豪門子弟,是一羣出身顯赫,可又不學無術的混蛋。

這個情況完全可以理解,戰爭爆發前,誰都知道第一艦隊是帝國地“御用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而帝國海軍又有着數百年的歷史。有着大大小小數十個大家族,雖然大部分的豪門家族已經沒落了,但是在和平時期,要想在帝國海軍裡有一個好的前程,出身,關係,有的時候甚至是姓氏都將成爲重要因素。蔣海龍不過是平民出身,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外科醫生,母親當過幾年的小學老師,後來就成爲家庭主婦了。而蔣家數代人之中。唯一排得上號的只有蔣海龍地一名遠方堂爺曾經是海軍上尉。而且是在退役的時候才成爲上尉軍官的。從這點上來看,蔣海龍的出身與談仁皓一樣,只是平頭百姓而已。

在第一艦隊混了五年。蔣海龍才成爲了驅逐艦上地大副。他在航海長的位置上幹了上來,然後返回軍校,在軍校裡深造了輪機與炮術兩門專業課程,然後回到艦隊,在二副的位置上幹了一年,然後才成爲了大副。顯然,蔣海龍只是帝國海軍數千個同類軍官中極爲普通的一員,恐怕還是最爲不起眼的一員。

在戰爭爆發前半年,他獲得新的晉升機會,如果能夠戰勝另外兩名競爭對手的話。他就能成爲一名光榮的帝國海軍驅逐艦艦長,並且晉升爲上尉,這可是蔣家數十代人中最高級別的海軍軍官,平了他那個遠方堂爺用一輩子才創造的“紀錄”。可問題是,他的兩個競爭對手都有一定的背景,其中一個還剛剛從軍校畢業不到兩年,只是因爲有家族背景,所以跳過了二副,在戰艦上實習了一年。就成爲了大副,然後又盯着艦長的位置了。

競爭的結果可想而知,當蔣海龍從那名文質彬彬的軍官收裡接到了通知書的時候,他把一切都看透了,把第一艦隊也看透了。說白了,他沒有任何機會成爲艦長,他只是擺出了做做樣子,告訴別的人,帝國海軍是按照能力錄用人才的,而且海軍內部有很激烈的競爭,可他永遠不可能成爲競爭地勝利者!

第二天,蔣海龍就遞交了調職申請書,他的上級在說了一句虛僞的挽留話之後,就簽署了他的調職申請。很快,蔣海龍就知道自己的決定很愚蠢。他在離開了第一艦隊後,去了第二艦隊,第三艦隊,第四艦隊,甚至還有當時的獨立艦隊,可結果都被人拒絕了,原因很簡單,離開第一艦隊的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另外幾支艦隊可不是垃圾站。可以說,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裡,蔣海龍幾乎快要失去他的信念,快要爲被逼上絕路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無意中聽說,才成立不久的第五艦隊正在招兵買馬,而且第五艦隊司令官廖漢翔將軍不是傳統的海軍將領,更讓他感到激動的是,廖漢翔已經提拔了一大批的年輕軍官,甚至有比他晚五年畢業的校友都在那邊受到了重用。

希望之火再次被點燃,蔣海龍收拾起簡單的行李,直接坐上了前往琉球島的渡輪,在四等艙裡睡了兩個難以入眠的夜晚之後,蔣海龍登上了那霸港的碼頭,接着就乘坐一輛海軍的免費巴士,去了第五艦隊的司令部。在招待所住了一個晚上後,第二天一大早,司令部的軍官才上班的時候,他就將自己的履歷表送了過去,這次他沒有把他的上司寫的那封不怎麼樣的介紹信加進去,他覺得沒有多少用途。

因爲帝國海軍一直鼓勵內部競爭,鼓勵軍官自由擇業,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軍官的主觀能動性,所以蔣海龍就像是在職場應聘一樣到第五艦隊來“應聘”。在遞交了履歷表之後,他就在第五艦隊的招待所住了下來,等待第五艦隊的回答。而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第一次見到了談仁皓,常薦新,郝東覺等人。後來還見到了剛剛,“出爐”的黃曉天,當時,蔣海龍可不會想到這幾個比他年輕好幾歲的軍官是他未來的司令官,不然的話,蔣海龍肯定會跟談仁皓他們套近乎,反正在等待回覆的時候,他也沒有其他的事可做。

這一等就是半個月,又差點讓蔣海龍絕望。他幾乎每天都去問結果。而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廖漢翔外出公幹,伍顯昱也沒有在那霸的答覆。結果,搞得第五艦隊人事處的那幾個文職軍人都有點不耐煩了。幸好廖漢翔很快就趕了回來,不然蔣海龍肯定得想辦法搞筆生活費,他帶來的錢就要花光了!

在廖漢翔回來的第二天,蔣海龍就收到了一封由廖漢翔親自簽名的任命書,他被第五艦隊錄用了。雖然他還是到一艘驅逐艦上去當大副,但是蔣海龍看到了希望。而且當時廖漢翔還對新招募地這批軍官承諾,只要他們幹出成績來,在第五艦隊擴編的時候。將優先考慮任命他們爲新的艦長。這有點像是空頭支票。後來也確實成爲了一張空頭支票,可這總比在第一艦隊時連空頭支票都拿不到要好得多吧!

在蔣海龍看來,這次培訓讓他再次錯過了成爲驅逐艦艦長的機會,而且培訓的主要科目是航空作戰理論,防空作戰戰術,而這些對蔣海龍來說都非常的陌生,結果,畢業時,他的成績是那批培訓軍官中的倒數第三名!這個成績差點就毀了蔣海龍的前程,因爲這個培訓班的目的是爲第一特混艦隊以及第二特混艦隊培養參謀軍官。結果,姜仲民指揮的第一特混艦隊沒有要蔣海龍。要不是蔣海龍手裡有廖漢翔的那封招募信的話,恐怕當時負責挑選人員的常薦新也不會讓蔣海龍編入第二特混艦隊,因爲那期培訓班中有十多名軍官被分配到了預備役部隊去,也就是與作戰部隊無緣了。

說白了,蔣海龍不是幹艦隊參謀的料,而且他也沒有成爲參謀,只是航海部門下地一名軍官而已,連參謀的頭銜都沒有。蔣海龍自己也知道,他不是那種在圖紙上就能指揮戰鬥的人,他一直夢想着成爲一名“光榮”的帝國海軍驅逐艦艦長。結果命運卻把他安排到了參謀軍官的位置上,真可以說是命運弄人了。可命運沒有拋棄蔣海龍,因爲蔣海龍一直沒有放棄過他的“夢想”。改變他的命運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第四特混艦隊成立的時候,從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乃至第三特混艦隊抽調了一批軍官去組成艦隊的骨幹力量。很明顯,任何一支艦隊都不會把最優秀的軍官派到第四特混艦隊去,被抽調去的都是一些平庸的,或者說是表現不怎麼樣的軍官。蔣海龍自然也在第二特混艦隊的抽調人員之中。

到達廣州的時候,他再次見到黃曉天,僅僅幾年的時間,兩人的變化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當然,黃曉天並不知道蔣海龍就是當初那個天天跑到第五艦隊人事部去找別人麻煩的軍官。當時,黃曉天親自在負責第四特混艦隊組建的工作,而合理安排軍官的位置是最爲重要的,因此黃曉天詳細詢問了每一個到第四特混艦隊前來報道的軍官的特長,以及最希望擔任的職務。這次,蔣海龍沒有錯過機會,他做了最正確的回答。特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確表示希望成爲一名驅逐艦的艦長,而不是成爲艦隊的參謀軍官。

也許還真沒有幾個人像蔣海龍那樣,直接開口要當驅逐艦艦長,不是說蔣海龍的要求高,而是他的要求太低了,低得給黃曉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爲當時,大部分軍官都希望留在艦隊司令部了,就算想去當艦長的,那也首先是航母的艦長,其次是巡洋艦的艦長,主動要求成爲驅逐艦艦長的,還真只有蔣海龍一個人!

蔣海龍這最基本的要求得到了黃曉天的滿足,他終於成爲了夢想中的,“光榮”的帝國海軍驅逐艦艦長了,可他仍然是上尉軍官。當時,其他艦隊的驅逐艦艦長几乎都是少校了,而且大部分是因功晉升的。而第四特混艦隊才成立,沒有誰有戰功,就只能獲得基本的對等軍銜。

蔣海龍不是很重視軍銜的問題,雖然少校軍官每個月的津貼要比上尉多出30%,這就意味着他一年能多收入一萬多塊呢。但是蔣海龍並不缺錢,他沒有生活負擔,父母都能自理,錢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成爲了艦長,成爲了他在這數年中一直在努力成爲的驅逐艦艦長!

顯然,蔣海龍不是“暴發戶”,他是一個很普通的軍官,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軍官,這場戰爭也正是由成千上萬過普通的帝國軍人組成的,他們纔是戰爭中最偉大的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帝國海軍的勝利!

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21節 定策第29節 利益同盟第12節 陰差陽錯第73節 小角色的舞臺第44節 當機立斷第36節 火焰羣島第19節 接戰?第35節 迎風起飛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勇猛將軍第20節 “隼”擊長空第42節 大敵來臨第48節 多手準備第50節 分工合作第6節 小試牛刀第41節 大洋第34節 巔峰對決第37節 成長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43節 敲門磚第19節 嘲弄(下)第14節 “金龍盾”第14節 舞臺絕唱第27節 關鍵點第8節 盡其所能第34節 進與退第11節 咽喉第11節 原始社會第23節 義無返顧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36節 幕後兇手第66節 狂轟亂炸第78節 恐怖的對手第4節 快如迅雷第41節 返航第73節 混亂戰場第30節 胸懷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上)第10節 歐洲上空的鷹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23節 誰的空當?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12節 新生中將第50節 海狼第50節 驅逐艦突擊第47節 再接再厲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4節 風波平息(上)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32節 逃竄之敵第15節 真正的對手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25節 重拳出擊第27節 集中炮擊第7節 敵人出動第3節 海軍的驕傲第35節 關鍵因素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9節 嘲弄(上)第41節 追殲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68節 絕途第16節 國內壓力第14節 新模式第43節 黑夜天使第7節 不一樣的軍旅生活(下)第26節 火鳥第11節 開幕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38節 遮斷轟炸第28節 雨過天晴第52節 登陸硫黃島第22節 艦隊出發第37節 援軍第12節 友好演習(上)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9節 戰鬥警報第2節 小發明第34節 軍隊民主第24節 復出第38節 遮斷轟炸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6節 父子情(下)第5節 挺進西南第8節 指揮條令第31節 特種作戰第16節 誰是第一?第68節 認輸第43節 敲門磚第55節 夜間攔截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5節 調解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20節 秘密會晤第31節 跳島進
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21節 定策第29節 利益同盟第12節 陰差陽錯第73節 小角色的舞臺第44節 當機立斷第36節 火焰羣島第19節 接戰?第35節 迎風起飛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1節 勇猛將軍第20節 “隼”擊長空第42節 大敵來臨第48節 多手準備第50節 分工合作第6節 小試牛刀第41節 大洋第34節 巔峰對決第37節 成長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43節 敲門磚第19節 嘲弄(下)第14節 “金龍盾”第14節 舞臺絕唱第27節 關鍵點第8節 盡其所能第34節 進與退第11節 咽喉第11節 原始社會第23節 義無返顧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36節 幕後兇手第66節 狂轟亂炸第78節 恐怖的對手第4節 快如迅雷第41節 返航第73節 混亂戰場第30節 胸懷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上)第10節 歐洲上空的鷹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23節 誰的空當?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12節 新生中將第50節 海狼第50節 驅逐艦突擊第47節 再接再厲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4節 風波平息(上)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32節 逃竄之敵第15節 真正的對手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25節 重拳出擊第27節 集中炮擊第7節 敵人出動第3節 海軍的驕傲第35節 關鍵因素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9節 嘲弄(上)第41節 追殲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68節 絕途第16節 國內壓力第14節 新模式第43節 黑夜天使第7節 不一樣的軍旅生活(下)第26節 火鳥第11節 開幕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38節 遮斷轟炸第28節 雨過天晴第52節 登陸硫黃島第22節 艦隊出發第37節 援軍第12節 友好演習(上)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9節 戰鬥警報第2節 小發明第34節 軍隊民主第24節 復出第38節 遮斷轟炸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6節 父子情(下)第5節 挺進西南第8節 指揮條令第31節 特種作戰第16節 誰是第一?第68節 認輸第43節 敲門磚第55節 夜間攔截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5節 調解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20節 秘密會晤第31節 跳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