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開府遼東

,陽西下。飲馬潢河,寶外的草原分外的沫

潢河河畔,幾名侍衛正在河水中給“疾風”洗澡,而鄧浩楠則坐在河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望着對面的長城發呆。

長城?

蒙古大草原中還有長城?

是的!沒錯!

活生生的擺在鄧浩楠眼前,雖然殘破不堪,長滿了高高的草木花朵,但是其中的城磚,以及下面寬大的青石,依然見證着這裡曾經是宏偉壯觀的長城一段。

雖然在鄧浩楠的心中,長城已經變成了民族芶安一隅的象徵,但是當他看到這裡突然多了一道長城的古蹟時。心中卻是多了一份嘆息和落寞。

長城在後世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史詩?儘管經歲月錄蝕,已成爲永遠的古蹟,而它作爲精神化了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於每個炎黃子孫的身上。

馬戛爾尼拜見乾隆帝時,也像中國人一樣,“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長城,目睹這一世界奇觀。

他把長城這一“無可比擬的建築物”當成了中華帝國強大與英明的標誌。

佩雷菲特說,長城“更多是制止了出逃而不是制止了入侵。今天,從中國出來還是比進去更難。長城更多是一種精神狀態,而不是一種軍事防禦物

他犯了嚴重錯誤,至少長城是爲了制止入侵,但他說得對,長城已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狀態,而不再是地理分界線。

長城,“中華魂”的另一種稱呼。

明代長城的修建及其雄偉的規模,是空前絕後的。秦始皇修了十三年,便因此而被推翻,但是明朝呢?明朝修了兩百多年,可見國力大部分都消耗在邊患上了。

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蒙古族退回漠北老家,但是它的實力仍比較強大,因而還不斷侵擾明朝內地。加之,這一時期東北的女真族也逐步發展壯大,並南下威脅着政權的統治。爲此。明政府爲了保護政權的鞏固,開始修復和興建長城。企圖阻擋蠻野民族於塞外。

明朝初年,幾次對蒙古族用兵,並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從而使邊疆較爲穩固。雖然如此,明朝也沒有忽視對長城的修絡和加固工作。瑰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將軍除達修築居庸關等地邊牆。後來,又多次召集內地民工和士兵合力修築長城,使其加厚“上貯五月”使人看起來偉岸而堅固。修繕的這段長城主要在今河北宣化以北迤西至山西大同以北的外邊長城。

這一時期,明政府還調動人力和物力在山西沿邊建立烽火臺 並且在關外各個隘口築起要塞。經過幾十年的修繕工作,明朝主要在魏齊長城的基礎上,增建了許多煙墩、烽堆、屯堡、關城、灤塹等,從而使長城發展成爲一道更爲完備的防禦體系。

至明代中期,由於不斷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擾,特別是“土木之變”。使明廷深復地感到解決北方邊境的安全問題刻不容緩,於是,修建了兩條長城,一條從寧夏至陝北“由黃甫”西至定邊營本二百餘里,墩堡相望,根截套口;內復塹山理谷,曰夾道,東抵偏頭,西終寧固按黃甫川發源於內蒙古伊克昭盟的東部,以由陝西東北隅的黃甫注入黃河;定邊營在今陝西北端的定邊縣、偏頭即山西的偏關縣,寧固則指當時寧夏的銀川、固原二鎮。這一條長城正是橫亙於今陝西北部全境,達到黃河,並以夾道東連偏關,西接寧、固。

另一條長城在今蒙古南山西北部至河北宣化,這段長城儘管史載“大邊牆千餘里,烽堆三百六十三所”但是基本被毀壞,現在已不存在。

這條被歷史湮沒的長城,如今就在那浩楠的眼前。

明朝的北方邊疆國境線改了十幾次,大規模的有三次,每次都是長城被蒙古破壞,明朝選擇收縮,讓出土地之後,再修長城,然後再被破,再修。

這樣下來,就知道同樣都是輝煌時行,西班牙的輝煌消耗在了糜爛的奢侈生活上,而大明的輝煌則消耗在了邊疆的長城防禦戰上。

之前,鄧浩楠只看到了大明帝國的骨頭硬,從不屈服的一面,如今卻是看出了另一面,那就是大明帝國其實是打了兩百多年戰爭的帝國。衆所周知,戰爭纔是最費錢的,也是白白消耗國力的,可以想象一下,大明帝國打了兩百多年戰爭是個什麼概念?

那浩楠聽高峰說起,隆慶、萬曆之際,蒙古族俺答部與明王朝議和互市,北方邊境稍安,邊患主要來自東北的女真族。萬曆時期,遼東鎮總兵李成樑拓邊建寬奠、孤山六堡,繼而重修遼東邊牆,自綿州迤東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舊遼陽。

萬曆中興,張居正改革固然是一個因素,但那時沒有了北方邊患,因此國力不用消耗方纔得以恢復。而張居正死了之後,正好趕上了女真崛起,因此國力都被更加厲害的女真消耗了。這樣一來,給後人的感覺就是,張居正很有本事。

此時想通了其中關節,在鄧浩楠的心中,只能

那浩楠的思緒亂飛,這時在河中洗澡的“疾風”已經洗夠了。頓時抖了抖身,水珠飛濺到旁邊的幾個侍衛身上,惹得他們一頓笑罵聲不斷。

“疾風”跑上岸後,立即溜到了鄧浩楠身邊,啃着附近的青草。鄧浩楠坐在高石上,網好可以摸到“疾風”幾個侍衛本想着調教一下“疾風”不料它竟然跑到那浩楠身邊避難去了,只能苦笑着作罷。

輕撫這疾風,那浩楠滿眼的微笑,在他的眼豐,坐騎是有靈性的,尤其是萬里挑一的千里馬。

這時,哨騎回報,丁大牛得知後,急忙過來向鄧浩楠報告情況。

原來,在東北方向,隔着鄧浩楠的營地十二里遠,有幾戶放牧的蒙古牧民,以及一支漢人商隊被洗劫了,死了一百多人。馬匹都被搶了,但牛羊都留了下來。丁大牛吩咐人牽了過來,準備今夜烤肉。

“看來馬賊不是來瞄我們的!”

丁大牛道:“我總覺得高峰眼神怪怪的,莫不是他見財起意,想借馬賊的手奪了咱們的財物?”

那浩楠點點頭,這個推測並非沒有道理。那浩楠攜帶了大量的黃金。否則馬賊也不敢來踩那浩楠的盤子。

“那高峰可能有這個心思,不過他也是抱着試試的想法。成則大賺一筆,不成也沒有什麼損失!”

大牛憤憤的道:“這混蛋竟然敢出賣咱們,枉您給了他那麼多銀子。這次事成之後,回去定然要修理他一番!”

那治楠微微一笑,道:“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這不過是高峰本能的反映,當他看到我們強大的實力之後,以後就不敢了。這種人一旦怕了咱們,以後便會死心塌地的爲我所用!”

那浩楠的話已經很明顯,這個高峰還是有用的。

大牛於是道:“若讓我再發現他有二心,先宰了他!”

那浩楠無奈的搖搖頭,淡淡一笑。

忽然,“疾風”衝着河流中央一陣嘶鳴,鄧浩楠跟大牛幾人警覺,望向河水中間。

只見潢河中,一舉屍體順河流下。

“大驚小怪的!不就是一具屍體麼!”

幾個侍衛還在爲剛纔被疾風抖了一身水而抱怨着。

“不!看上面!”丁大牛眼神好,突然指着上游不遠處,又流下一具屍體,接着是兩具、四具,,

邸浩楠取出千里目,眺望河流上游,不過昏黃的陽光正好擋住了邸浩楠的視線,看不太遠,但是卻見到了更多的屍體順流漂下來。

幾個侍衛騎馬進入河水中,鉤住一具屍體拖到岸邊,然後檢查。

“死了有幾個時辰了!”

“奇怪!怎麼都沒穿外衣呢?”

“被人扒掉了!”

那浩楠望着順流漂下的屍體,少說也有幾百具,叫來高峰和滿都拉圖。

“能判斷他們是牧民還是馬賊嗎?”

高峰搖搖頭,表示不清楚。滿都拉圖仔細檢查了一下屍體的屁股,發現上面烙着印記,然後又找來幾具屍體檢查,那浩楠等人正納悶的時候,卻見,其中幾具屍體的屁股上面同樣被打上了相同的烙印。

“烙印不是印在臉上的嗎?怎麼印到屁股上了?”

“普通漢奴

”滿都拉圖網說出口,頓時見到鄧浩楠等人皆是一皺眉,頓時想起了鄧浩楠也是漢人,於是急忙改口,道:“那個??”

“說下去!”

那浩楠淡淡的點點頭,讓滿都拉冉不寒而慄,卻又不敢不說。

“普通漢??普通奴隸一般主人不固定,因此經常交易。若是烙在臉上,多次交易之後,人臉恐怖無比,讓人看起來噁心,更擔心嚇到貴族女眷和孩子們,因此自明土木堡大敗後,爲了羞辱漢人,奴隸像戰馬一樣,都改爲烙在屁股上一??”

說道後面,滿都拉圖明顯感到氣氛不對,殺氣騰騰的。

他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到後面幾乎他自己都聽不到了。

邸浩楠拳頭緊握,嘎嘣直響,但隨着他對這個時代的不斷認知和適應,心態已經漸漸平穩,喜怒哀樂也大爲內斂,更添了幾分上位者的穩重。

“他們都是漢人是吧!”

滿都拉圖小心的點點頭,接着又搖搖頭,道:“不全是,那些沒有印記的是蒙古人!”

了大豐問道:“起內訌了?”

滿都拉圖搖搖頭,道:“如果是起內訌的話,應該都是漢人才對!但屍體中還有蒙古人,且都一樣被拔掉了外衣,說明他們是一個部落的,被集體屠殺了!”

那浩楠問道:“是哪個部落的?”

滿都拉圖思索了一下,道:“看這種印記,應該是嫩科爾沁部的!”

丁大牛冷哼一聲,道:“嫩科爾沁部已經暗中投靠了建州輪子,死有餘辜!”

邸浩楠亦是沒有反對,點點頭,道:“跟我們沒關係!我們準備烤肉去!”

滿都拉圖突然道:“大人請慢!”

那浩楠轉身回來,問道:“你有話要說?”

滿都拉圖點點頭,回答道:“這些人死了幾口一一其罕更多,說明殺他們的人很多。我們判定他們死 時辰,但因爲他們在河水中漂下,體溫肯定降的快!”

那浩楠眼神一緊,頓時明白了滿都拉圖的話中之意。

“你是說,這羣人離着我們很近!”

宣旨太監抵達金州要塞,結果沒有見到邸浩楠。

秘書長林風謊稱那浩楠去南邊整頓南洋水師去了,這宣旨太監自然不想大老遠的跑到南京去宣旨,加上林風以一萬兩銀子相賄賠,這宣旨太監哪見過一萬兩銀子,頓時樂呵呵的讓林風代鄧浩楠接旨,草草了事。

“賜爵一等忠勇伯超品,食封三千戶,賜封號徵北大將軍,欽受五軍都督府右都督正一品,加太子太保從一品,領兵部左侍郎銜正三品,實受遼東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正二品,實受南洋水師都督從二品,準開遼東都督府,賜建徵北大將軍府,賜鄧浩楠之妻楊婉淑爲誥命夫人,另賜蟒袍、玉帶、御墊、御馬、絲綢、瓷器云云

前面的賜爵、食封、賜號、欽受、加銜、領銜一大堆,但都不過是個名頭而已,大明的官員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堆沒用的頭銜,但實權卻是很少。

皇帝給官員一大堆的頭銜,不過是照顧官員的情緒,讓他們有份榮譽感而已。

一等忠勇伯也是終身制,並非世襲。只有後面的實受,對鄧浩楠纔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實受遼東都指揮使,相當於遼東戰區二號軍事長官,一號爲遼東經略。但是明朝後期,文官集團實力膨脹,薩爾滸大敗之後,武官成了替罪羊,地位和實權一落千丈,因此明廷推出的巡撫制度漸漸對戰區權利進行侵蝕。也就是說,袁崇煥的遼東巡撫,也是正二品,名義上沒有鄧浩楠的官大,但實際上依然掣肘遼東都指揮使司。因此這個官職雖然是實受,比平遼將軍高出了兩級,但依然受制於人。

不過,朝廷準邸浩楠開遼東都督府,這纔是讓邸浩楠成爲名正言順的軍閥割據勢力的關鍵。

遼東都督府,隸屬中央五軍都督府,不歸袁崇煥管。而袁崇煥領兵部右侍郎頭銜,比邸浩楠的兵部左侍郎頭銜略微低,袁崇煥食封一千戶,而鄧浩楠是一等忠勇伯,這樣不論名頭還是實受,鄧浩楠都不再受到袁崇煥的節制。

至於賜建徵北將軍府,還不是鄧浩楠自己掏錢修?賜楊婉淑的誥命夫人也是個名頭。

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衆叫誥。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劫。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不過,對於那浩楠集團來說,所有的頭銜都是虛名,朝廷準鄧浩楠開府就是不給鄧浩楠軍餉了,因此若論實實在在的東西的話,那麼只有賞賜的官服以及另賜的蟒袍、玉帶、御墊、御馬、絲綢、瓷器等東西了。

宣旨太監受到了林風的鉅額賄賠,自然拿人家的手短,便將他此行的目的跟林風一一說了出來。

原來魏忠賢自然不放心鄧浩楠的事情,派他來宣旨的同時,順便試探那浩楠的政治傾向。

顯然,如果鄧浩楠不跟魏忠賢站到一起的話,那麼就會遭到魏忠賢的打壓,眼前獲得的名頭,搞不好魏忠賢一句話就給擄了。

魏忠賢權勢詣天,林風自然不敢表露任何的不滿態度,稱鄧浩楠一真想要巴結九千歲,正準備給魏忠賢立祠堂供奉。

宣旨公公聞言大喜,連忙告訴林風有這個祠堂便可以了,九千歲定然當那浩南爲自己人。

接着提起雕龍金暮子的問題,鄧浩楠早有準備,命錢順打造了三十個各式各樣的精美雕龍金薦子,其中還仿造了一個十字花頭的薦子,只不過上面的齒紋卻是不同,準備用來對付魏忠賢。此時提起,林風直接將這三十個金薦子交給宣旨公公,帶給魏忠賢。

陪同宣旨公公一起來的,還有北洋水師都督、魯幫的幫主李德海派來的“特派員”。

對於魯幫來說,朝廷對於那浩楠的恩典,只能羨慕一下,時於他們這些給閣老大臣們打工的人來說,卻是沒有任何的關係。李德海唯一關注的就是鄧浩楠在旅順建設的海軍基地,以及對朝鮮和琉球的貿易。

旅順海軍基地就在登州北洋水師的對面,鄧浩楠作爲南洋水師提督,不在南邊建造基地,卻是跑到北面來。自然令北洋水師不滿。

如今朝廷允許邸浩楠開府遼東,這種不滿也無處發泄了,只能怪朝廷大臣們盡幹些荒唐事情了。

無法阻止鄧浩楠在旅順建設海軍基地,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求跟鄧浩楠的合作了。

感謝書飛石投出的寶貴月票!,

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447章 大陰謀第7章 李府賀壽第310章 海獅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296章 潘多拉魔盒第4章 黑衣女子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289章 湯兔的土丘第167章 南下剿匪第227章 江華島海戰第362章 印度洋艦隊第69章 因嫉外調第27章 山人妙計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342章 鴉片貿易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24章 絕對服從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445章 蓄力(二)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39章 送禮笑話第273章 芝麻開門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48章 國家博弈——要“流氓”一些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419章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425章 暹羅灣海戰(一)第29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4章 屋漏逢雨第52章 龍威大炮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182章 強敵荷蘭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28章 殖民巴布亞第15章 賭坊鬥智第104章 A計劃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24章 寧遠大戰(二)第81章 計奪荷艦(下)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第445章 蓄力(二)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253章 H計劃第260章 九鎮鉅變第8章 觥籌較勁第74章 炮擊荷艦第186章 反荷蘭同盟第193章 琉球府T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下)第214章 刑部殺威棒第97章 冤家路窄第324章 新法典第70章 揚帆遠行第363章 怒海爭鋒——阿爾沃蘭海戰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53章 羣雄聚會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43章 滿載而歸第199章 推倒之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6章 小試身手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345章 十字架圈地的時代第329章 功夫熊貓第241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中)第16章 爾虞我詐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427章 暹羅灣海戰(三)第140章 以戰養戰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60章 縱論形勢第7章 李府賀壽第434章 暹羅灣海戰(十)第412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下)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7章 山人妙計第396章 整肅朝綱(下)第390章 好吧,咱也有傳教士了!第262章
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447章 大陰謀第7章 李府賀壽第310章 海獅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296章 潘多拉魔盒第4章 黑衣女子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289章 湯兔的土丘第167章 南下剿匪第227章 江華島海戰第362章 印度洋艦隊第69章 因嫉外調第27章 山人妙計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342章 鴉片貿易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24章 絕對服從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445章 蓄力(二)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39章 送禮笑話第273章 芝麻開門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48章 國家博弈——要“流氓”一些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419章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425章 暹羅灣海戰(一)第29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4章 屋漏逢雨第52章 龍威大炮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182章 強敵荷蘭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28章 殖民巴布亞第15章 賭坊鬥智第104章 A計劃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24章 寧遠大戰(二)第81章 計奪荷艦(下)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第445章 蓄力(二)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253章 H計劃第260章 九鎮鉅變第8章 觥籌較勁第74章 炮擊荷艦第186章 反荷蘭同盟第193章 琉球府T第175章 黑水洋海戰(上)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下)第214章 刑部殺威棒第97章 冤家路窄第324章 新法典第70章 揚帆遠行第363章 怒海爭鋒——阿爾沃蘭海戰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53章 羣雄聚會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43章 滿載而歸第199章 推倒之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6章 小試身手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345章 十字架圈地的時代第329章 功夫熊貓第241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中)第16章 爾虞我詐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427章 暹羅灣海戰(三)第140章 以戰養戰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60章 縱論形勢第7章 李府賀壽第434章 暹羅灣海戰(十)第412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下)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7章 山人妙計第396章 整肅朝綱(下)第390章 好吧,咱也有傳教士了!第2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