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

天啓七年十一月,遼東都督府一切準備妥當,“D”計劃和“E”計劃同時開始執行。

十一月三日,太平洋艦隊第四戰隊護送援朝大軍駛抵朝鮮仁川港碼頭,朝鮮使臣韓媛前往漢城王宮覲見朝鮮國王李宗。

王宮大殿內,朝鮮國王李宗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這叫什麼事兒嗎?”左議政姜躊頓時不滿的說道:“殿下,明廷這分明是故意的,後金國大舉來犯時,他們不援手,如今我們跟皇太極達成議和協議了,他們再來,這叫什麼事兒啊!”

臣下叫國王殿下,而國王李宗之所以不稱皇帝而稱國王,是由於李氏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在1896年獨立之前,稱謂方面嚴格遵循中國禮制,從不僭越。

朝鮮君主稱國王,尊稱爲“殿下”或“主上殿下”,自稱爲“寡人”。國王的正妻相當於中國的皇后,但是稱爲王妃,尊稱爲“中宮殿”或“中殿娘娘”。

基本上,相當於宋朝時期,大理國跟北宋的關係,稱謂也基本相同。

李朝的官職仿照中國,分爲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爲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爲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爲參下官。可見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一個職份高下的分水嶺。

在國王下面,有最高輔佐機關——議政府,其長官爲“領議政”,相當於中國的內閣首輔。領議政之下爲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爲正一品。再下爲從一品左右贊成、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舍人等職官。

議政府之下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其首長稱判書,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尚書。檢察諫議機構爲司憲府和司諫院(兩府)。此外還有承政院,爲國王起草旨意。

宗親、忠勳機構有宗親府、忠勳府、儀賓府、敦寧府等。國學爲成均館。其他機構有奎章閣、經筵廳、弘文館、藝文館等。

右議政樸雴說道:“明擺着是想要讓我們跟皇太極相互消耗,等到消耗的差不多了的時候,方纔出來幫忙。這樣既可以達到安撫我們的目的,又可以同時消耗我們和皇太極的實力,可謂一箭三雕。”

左議政姜躊怒斥韓媛道:“你是怎麼辦差的,現在才把援兵弄來,黃瓜菜都涼了!”

兩位議政如此說了,地下的文武百官也不敢多說些什麼,只是唯唯諾諾的點頭符喝。

韓媛作爲朝鮮國王派往大明求援的使臣,在國內的職務是從一品的禮部參贊。他聽到兩位議政大人這樣說,分明就是否定了他此行的功勞。

於是說道:“啓稟殿下,事情並非這樣!臣在明朝理藩院時,曾經聽大明的官員們說過,大明天啓皇帝重病初愈,無法理朝政。而明廷剛剛平定了魏忠賢閹黨忤逆一案,國內混亂不堪。因此纔會對援手我國之事有所耽誤。同時,臣走時,殿下和諸位大人明白說的是給臣三個月時間,可是臣離開不到一個月,殿下便跟皇太極議和,這如何能說臣辦事不力?”

姜躊頓時啞語,國王李棕頓時臉色不好看,這明擺着就是說他不講信用。不過他心中同樣苦楚,他自然誇下海口抵抗三個月,不成想朝鮮軍隊太爛,不到半個月就被人家打垮了,這也怪不得他。

“算了!”李棕說道:“事情都過去了,就不要再說了!還是議議眼下的事情吧!上國援軍已經到了,我們該如何去答覆他們啊!”

“啓稟殿下!”姜躊說道:“既然我們已經打發了皇太極,那麼大明援軍就毋須再留在我們這裡了,就請他們回去便是!”

樸雴搖搖頭,說道:“讓他們回去固然是好!可是人家千里迢迢的過來,這犒賞可是免不了的,只是國庫空虛,如何去犒賞他們啊!”

李棕問道:“韓媛,上朝來了多少兵馬?”

“回稟殿下!”韓媛回答道:“上朝派遼東都督府出兵相援,大軍七八萬人!”

李棕點點頭,說道:“右議政認爲該如何犒賞啊!”

樸雴回答道:“須五十萬兩銀子!”

此話一出,羣臣頓時嗡嗡亂作一團。

五十萬兩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以前還好一些,國庫還有個七八十萬兩銀子。這幾年爲了抗擊皇太極,支援毛文龍消耗不少,前線軍隊更是消耗掉一大半的國庫銀子。加上這次朝鮮軍隊被皇太極的八旗軍打的稀里嘩啦,撫卹、休整更是消耗巨大,而偏偏還要向後金納貢一百萬兩,這下子國庫一下子從盈餘,變成了鉅額的虧空,哪裡還能拿出來五十萬兩銀子了。

戶部參贊出列說道:“啓稟殿下,戶部存銀只有兩萬兩!內幣倒是還有十幾萬兩銀子。”

李棕聞言頓時翹起了鬍子,滿臉的不高興。

“混賬!”樸雴急忙呵斥,道:“殿下的銀子都拿出來了,難道讓殿下喝西北風啊!”

“微臣知罪!”戶部參贊急忙叩罪。

李棕擺擺手,又不是第一次了,饒恕了戶部參贊的冒犯。

“那怎麼辦?”

樸雴想了想,道:“天朝大軍不能怠慢,這樣好了,先讓他們就地駐紮,戶部先將明年的夏稅收上來,以解燃眉之急。”

其他大臣也沒有什麼辦法,李棕點點頭,道:“那就這麼辦吧!韓媛你先安排他們就地駐紮,先穩住他們!”

“臣遵旨!”韓媛領命。

韓媛返回,跟陸軍部長劉虎,以及謝逸、李翰等人商議過後,希望遼東軍暫時留在兵艦上。

不過,這顯然不行。

遼東軍的真正目的是來控制朝鮮的,眼下不過是打着援手朝鮮的藉口登陸而已。如果留在兵艦上,那還怎麼做到出其不意啊!

於是,劉虎跟謝逸、李翰等人商議過後,要求現將大軍屯紮在陸地上,因爲戰馬不適合長時間呆在兵艦上。

韓媛無奈,也並沒有想太多,因此同意了謝逸跟李翰等人的要求。

於是,遼東軍重騎兵和騎炮兵紛紛在仁川港登陸,在朝鮮京畿道右道安山一座大營屯紮,而原本這裡的朝鮮軍隊則撤往京畿道左道的坡州屯紮。

與此同時,太平洋艦隊第四戰隊二十艘護衛艦霸佔了仁川港。第五戰隊和第六戰隊開赴朝鮮南面蔚山一帶遊弋,理由是監視皇太極派出的哨船,實際上是將一萬黑甲精騎運抵海參崴要塞,準備從背後牽制皇太極,防止遼東軍控制朝鮮時,皇太極會引兵來援。同時,蔚山南面的泗川港是朝鮮水師的主力駐紮之地,對面的濟州島則是朝鮮王室最後的避難所。

因此第五戰隊和第六戰隊的任務就是準備消滅朝鮮水軍主力,同時將濟州島作爲連接駐倭國平戶的一處貿易中轉站,也作爲一處海軍補給站來使用。

安山軍營,東征朝鮮司令部內,陸軍部長劉虎召集陸戰師、騎炮軍、騎兵軍、艦隊本部、後勤本部等主要將官集中到了一起開會。

劉虎開門見山的說道:“原本我們還準備強攻漢城,不過聽韓媛說,朝鮮國王三天後將會親自到這裡來宴請我們,這是一個機會!”

李翰點點頭,道:“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我們就省去了不少力氣!”

謝逸笑道:“那這次豈不是你們騎兵和騎炮兵,甚至艦隊都用不上了,只要朝鮮國王李棕進入大營,我們陸戰師就直接把他拿下了!”

“……”

赤裸裸的炫耀!

詹曾勇笑道:“你小子就這點兒出息,不大動干戈豈不是更好?”

“就是!”李翰說道:“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用最少的兵取得最大的戰果纔是最重要的!”

幾人明顯酸溜溜的,劉峰說道:“誰讓你們沒次都是打頭陣來着,我們陸戰師在最後面上去打掃戰場!”

“好了好了!”劉虎笑道:“不用爭!我們必須要做好萬全準備,能夠扣押朝鮮國王李棕,未必能夠撬開整個朝鮮。武力是難免的,再說皇太極不會坐視不理,即便不跟朝鮮對上,也會對上韃子。”

“最好讓他們的文武百官全來!”

李翰說道:“如果全來的話,我們既控制了朝鮮國王,又控制了朝鮮文武百官,那麼拿下整個朝鮮就更加容易了!”

詹曾勇說道:“看起來應該沒問題!沒來朝鮮不知道,沒有想到朝鮮王室對於朝廷的忌憚和恭順已經到了極點,這樣倒是讓人不忍心奪他的基業了!”

劉虎點點頭,道:“大人交代了,我們不過是要將朝鮮變爲殖民地,統治朝鮮的任務還是歸還朝鮮國王李棕,我們不過是要把持朝鮮軍權,收刮這裡的財富纔是我們的目的。”

謝逸突然道:“我看朝鮮也沒啥東西!出了北部出產人蔘鹿茸等山珍外,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了!”

劉虎說道:“我們主要是採伐長白山上的優質木材造船,另一側在女真的控制下,不方便我們動手。同時,朝鮮的縱深要比金州長的多,方便我們直接突襲女真大後方,戰略價值不容忽視。”

“說的也是!”詹曾勇點頭道:“如果控制了朝鮮,咱們遼東都督府就可以將海參崴、奴兒干和遼東全部連接到一起,將整個北方沿海控制,那時候韃子真就沒有鹽吃了!”

“不論人畜,三天不吃鹽定然沒力氣!”李翰笑道:“那時候皇太極估計會不顧一切的對我們發動攻擊!”

劉虎點點頭,道:“沒錯!韃子縱橫草原,我們想要消滅他們談何容易,不過如果引誘他們主動來攻的話,那麼我們只需要將大炮和火槍架好,縱然幾十萬韃子,也沒轍!”

衆人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三天後,朝鮮國王李棕終於在漢城周邊收颳了一番,湊夠了五十萬兩銀子後,率領文武百官出漢城,親自前往安山大營勞軍。

劉虎率領將官們出營寨迎接,並組織了一個儀仗隊,在朝鮮國王李棕和他的文武百官面前展示一番,以作炫耀武力和恫嚇。

果然,朝鮮文武百官們見到衣甲鮮明,氣勢磅礴的遼東軍軍容後,頓時爲之感慨讚歎不已。

一番客套,劉虎代表朝廷感謝朝鮮國王的犒軍,接着請朝鮮國王李棕和文武百官入營飲酒。

對此,李棕等人並未懷疑。

李棕帶來了一千多禁軍,被劉虎安排到了一處飲酒吃肉。這些軍士對遼東軍大感興趣,尤其是對遼東軍的武器裝備更是愛不釋手,很快在遼東軍的刻意安排下,他們跟着遼東軍一起飲酒作樂,相距甚歡。

自從李棕等文武百官一起進入大營,對付李棕就已經變得十分的容易。

劉虎下令,全軍將士儘管喝酒吃肉,除了埋伏好了的刀斧手之外,一切都相當的平靜。

中軍大帳內,左側是朝鮮國王李棕以及主要文武大臣,右側是劉虎以及遼東都督府主要將官。雙方因爲語言障礙的關係,只有劉虎跟李棕對話,中間是翻譯韓媛,其他大臣則是隻顧着自己吃喝。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很快,李棕說道:“寡人不勝酒力,今次就回宮了!感謝劉將軍帶兵來援手,只是如今我們朝鮮已經平靜,就毋須在興刀兵了!所以,寡人想要問一聲,不知道劉將軍何時帶兵回國啊!”

提到正題上了!

劉虎暗自一笑,請神容易送神難,老子豈是那麼好打發的!

“殿下!”劉虎說道:“本官有一件事不明白,還望殿下給本官解惑!”

李棕笑道:“劉將軍但說無妨!”

劉虎說道:“我們大老遠的跑來援救你們是因爲你們是大明朝廷的番邦,作爲宗主國,大明朝廷有義務來救援你們。可是如今你們跟大明朝廷的敵人後金建奴議和,可有此事!”

李棕不明所以,不知道劉虎是何意,於是問道:“卻有此事!想我朝鮮小國,根本無力抵擋天聰汗皇太極的大軍,因此爲了黎民百姓們的安危,寡人不得不委屈求和!”

劉虎說道:“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你們竟然不經過我們的允許,私自向賊酋皇太極進貢,並且稱臣,這如何解釋!”

李棕暗道:這是來興師問罪的!

於是說道:“如果我們不答應,現在就不用跟劉將軍同席相飲了!還望劉將軍海涵,體量小國的難處!”

“本官這裡自然沒有什麼?”劉虎說道:“只是朝廷那裡已經動怒,你們作爲大明的番邦,給大明的敵人稱臣納貢這是不允許的。”

“那上使的意思是!”

“很簡單!”劉虎說道:“不允許議和,廢除已經議和的條約!同時,爲了平息朝廷的憤怒,您必須親自到京城北京向朝廷謝罪,這裡的軍政要務暫時交給我們代管。”

“什麼?”

不待李棕反映過來,附近的幾個文武大臣們便激動了起來。

這不是欺負人嗎?

朝鮮國王進京謝罪,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番邦國王給宗主國皇帝謝罪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將朝鮮的軍政要務交給劉虎他們這可是萬萬不行的,哪怕只是暫時代管也不行。

李棕比較軟弱,面對劉虎的話,他不知如何是好,轉向旁邊的左議政姜躊。

姜躊頓時語氣不善的說道:“沒錯!我們私下裡跟皇太極議和,向女真稱臣納貢是不對!可是,我們那是事出有因,皇太極大軍兵臨城下,朝鮮要亡國了,而你們的人卻沒見到,難道還不允許我們議和,以爲緩兵之計嗎?”

緩兵之計?

劉虎等人聞言頓時一愣,沒有想到這老傢伙竟然還能這樣解釋。

“我們沒說這樣不行!”劉虎說道:“只是你們國王要前往北京給我們皇上一個解釋,而你們國內沒有國王,我們擔心會鬧出亂子,因此纔會接管朝鮮軍政。”

“上使放心!”?姜躊說道:“即使國王不在,我們這裡也不會出亂子!”

這話什麼意思?李棕頓時不悅。

劉虎說道:“你們這裡沒有國王怎麼會不出亂子?除非國王是個擺設!”轉向李棕說道:“殿下以爲我說的對嗎?”

李棕雖然對劉虎這樣說不高興,但是他現在更加氣憤姜躊說的話,明擺着沒有他這個國王,朝鮮只要有他姜躊就不會亂。

劉虎乘機道:“殿下,爲了保證您的權利穩定,朝鮮還是李家的,我希望您能夠將朝鮮軍政大權交給我們保管。天朝上國沃野千里,是不會要您的朝鮮的,反而如果交給了別人,別說您不放心,就連我們也不放心啊!”

李棕顯然被劉虎的話打動,比起大明朝廷來說,他更相信姜躊對朝鮮有企圖。

“劉將軍!”李棕說道:“我自然是相信天朝和劉將軍的,只是去北京請罪之事,非得要寡人親自去嗎?”

“當然!”劉虎說道:“您私自向皇太極稱臣納貢,朝廷異常震怒,如果不是看在李家一直對大明朝廷忠心耿耿的份上,根本不會給你這個機會!”

“你的意思是——”

“實不相瞞!”劉虎說道:“如果不是我們家大人看在跟你們朝鮮貿易的份上,不會給你求情。朝廷原本打算命令我們進攻朝鮮,廢掉你。不過我們家大人希望繼續跟殿下合作,因此求情。皇上開恩,只要你立刻進京去請罪,這朝鮮還是你們李家的!”

李棕聞言頓時跌坐一旁,愣了老半天。

劉虎趁機說道:“殿下你也看到了!我們的大軍比起皇太極的大軍如何?”

“自然更盛十倍!”李棕急忙回答。

“努爾哈赤一生所向無敵,卻被我們一年內打垮兩次,最後飲恨沙場!”劉虎笑道:“皇太極小兒難道還比他父親強嗎?”

“當然當然!”李棕說道:“上使說的是!寡人現在就回去擬旨,按照將軍說的做!”

“不必了!”劉虎說道:“就在這裡擬旨吧!”

“這——”李棕聞言頓時愣住。

這時,劉虎拍拍手,一百多刀斧手進來,紛紛站到朝鮮文武大臣們的身後,一時間氣氛緊張無比。

瀋陽

後金天聰大汗皇太極正在跟羣臣議事,征服了朝鮮,掠奪了大批的物資,並且迫使朝鮮稱臣納貢,開市等巨大的戰果令所有人爲之欣喜。

尤其是跟朝鮮開市,使得後金可以得到來自朝鮮的物資,尤其是至關重要的鹽,緩解了後金控制區內鹽價高漲的巨大壓力。

皇太極論功行賞,阿敏、阿濟格當屬首功,而謀臣范文程同樣功不可沒,其他牽制遼西袁崇煥所部和遼東毛文龍所部的將領們也一一賞賜。

不過,東征朝鮮僅僅是皇太極宏圖偉略中的第一步,接下來他便將矛頭對準了毛文龍和漠南蒙古各部。

“諸位愛卿!”皇太極說道:“此次東征朝鮮成功,實乃我大金國頭等喜事,然而我們並不能高興的太早。遼東還有毛文龍和遼東都督府,遼西還有袁崇煥,還有很多蒙古的林丹汗的殘餘支持者,我們已然是危險重重,不容大意。”

皇太極發話,羣臣頓時一番符喝。

大貝勒代善說道:“大汗,眼下東面的朝鮮平定,國內物價很快就會回落,相信國力定然很快回升到全盛。只是,如今後方已經平定,下一步是不是西征大明!”

代善明顯就是跟大明耗上了,每個人心中都明白,代善始終不能忘記當初被遼東都督府俘虜押解大明問斬的事情,因此代善最關係的就是何時往攻大明,報仇雪恨。

多爾袞說道:“大貝勒所言甚是!如今既然平定了朝鮮,毛文龍所部被堵在了蓋州,有他擋着遼東都督府大軍,倒是給我們省去了一個巨大的威脅。眼下大汗跟袁崇煥定下了合約,袁崇煥定然沒有防備,不如趁機跨越遼河,一舉拿下錦州、寧遠。”

多爾袞毫不掩飾的討好代善,令代善很滿意。

莽古爾泰同樣如此,說道:“聽說袁崇煥將大批的火器囤積在了錦州,如果我們能夠拿下錦州,就等於掌握了大明軍隊的火器,也就不用在苦苦等着俄羅斯帝國的火炮了。”

錦州城內袁崇煥佈置了大量的火器作坊和火藥廠,由於上次寧遠大捷中,鄧浩楠用的地圓座標定位打擊方法十分有用,將火炮的命中率提高了十幾倍,使得火器的威力得以發揮。如今,袁崇煥幾乎將遼西的軍費全部都花在了火器和火藥上面,準備將錦州防禦的固若金湯。長此以往,一旦袁崇煥將錦州防禦的跟金州一樣堅固,那真就不好對付了。

皇太極自然希望奪得錦州城內的火器和作坊,只是眼下他還有更深遠的看法。

羣臣都希望往攻遼西,皇太極沒辦法,只好將目光投向了范文程,希望他來解圍。

范文程點點頭,出班說道:“啓稟大汗!我們剛剛跟袁崇煥定了合約,如果立刻反悔,那麼日後想要再靠着這種方法去穩住袁崇煥就不靈了。”

“愛卿說的是!”皇太極急忙找了個臺階下,問道:“那愛卿可有別的計策?”

范文程想了想,說道:“大汗可記得上次在蒙古大漠追擊鄧浩楠的那件事?”

“當然記得!”一想起鄧浩楠,皇太極便怒火暴漲,咬牙切齒的道:“本汗恨不得扒他的皮,抽他的筋,喝他的血,這個該死的傢伙,着實還得我們大金國不輕。”

衆人同樣如此,一提起鄧浩楠,他們都會想起自寧遠大敗以來的一系列苦楚,幾乎每個苦楚都是直接或者間接跟鄧浩楠有關係。

於是乎,羣臣紛紛怒罵鄧浩楠,一時間朝堂成爲了菜市場一般的熱鬧。

皇太極揮揮手,示意大家安靜。

范文程說道:“大汗可曾想起鄧浩楠是怎麼從長城逃回去的?”

長城?

皇太極猛然間想起,說道:“他當時是從長城水關逃走的!本汗還記得那水關已經被洪水沖垮!”

“大汗當時就說明廷將重點都集中到了遼東一段長城上,對於其他地區的長城已經很久都沒有維修過了,尤其是水關,連年被洪水沖垮,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修過!”

皇太極向范文程投去了感激的目光,這話可不是他說的,而是范文程告訴他的。如今范文程將這件事推給自己,明擺着就是讓他皇太極在羣臣面前樹立威信,展露才華以服衆。

皇太極很是高興的道:“愛卿這麼一說,本汗倒是想起來了!”

於是,皇太極便將事情始末跟羣臣們講了一遍,又將大明長城防禦的漏洞說了出來,頓時令羣臣激動不已。

“大汗英明!”代善有些激動的道:“如果真的那樣的話,那麼我們繞到蒙古,直接從大明長城的水關破關而入,便可以直逼大明京城。”

阿濟格同樣興奮的道:“是啊!如果我們突然襲擊,大明京師毫無防備之下,定然會被我們攻破。”

“無數的金銀財寶,無數的美貌女子!”莽古爾泰搓搓手,興奮的道:“最好弄幾個大明皇帝的妃子來幹,咩哈哈!”

“……”

看着莽古爾泰的淫笑,上至皇太極,下至殿前武士,紛紛投去了既羨慕又鄙視的目光。

羨慕的是,所有人心中都是那麼想的,卻是不敢說出來。鄙視的是,要顯示自己的偉大情操,就必須去鄙視莽古爾泰,這樣才能顯得他們是文明人的形象。

皇太極輕咳了一聲,訓斥道:“注意形象!”

“嗻!”

莽古爾泰頓時閉口,心中卻是在罵,一個個的裝純情,骨子裡搞不好比老子還淫蕩。

蒙古正黃旗統領古魯思轄布說道:“大汗所言甚是!奴才聽大汗的話後,也想起了這件事!自從大明朝廷跟蒙古和解開市後,對於長城的防禦已經鬆懈了很多。先汗努爾哈赤起兵後,明廷便將重點轉移到了遼東,不論兵力還是資金都優先供給遼東。原本大明朝廷有的是錢,揮金如土的修里長城,可是這十來年期間,大明國內天災不斷,國庫年年空虛,使得長城九鎮各個缺兵缺餉,最近聽說很多衛所已經沒錢開支了,有譁變的跡象。”

阿濟格說道:“太好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只需要再給他們來次火上澆油,不愁長城不破!”

范文程這時說道:“大汗只需派出一支軍隊牽制袁崇煥,然後大軍悄悄借道蒙古,破關而入指日可待。就算打不下北京城,這一番搶掠足夠大金運作幾年的經費了!”

皇太極點點頭,高興的道:“愛卿所言甚是!只是我們大軍繞到蒙古,大明未必沒有消息。畢竟長城附近的蒙古部落還是向着大明的,如果他們通風報信,讓明軍有所防備那就不妙了!”

范文程笑道:“這樣好辦!大汗和諸位大人不是都在議論是攻擊大明還是攻擊蒙古殘部嗎?我們先掃平蒙古殘部,這樣下次就可以突然襲擊大明瞭!”

繞了半圈,范文程最後還是幫着皇太極將計劃給搬了回來。皇太極本就想着先掃平蒙古,然後在對付大明。不過代善等人顯然想着先攻擊大明,皇太極權利不穩定,因此不得不遷就他們。如今范文程的話,頓時堵住了代善等人的嘴巴,將主動權收歸皇太極。

皇太極於是說道:“我們定然是要征伐大明的,不過爲了萬無一失,我們先征伐蒙古,諸位愛卿還有意見嗎?”

代善等人被范文程給繞了進去,如今自然不能反對,於是點頭齊聲道:“臣等謹遵大汗令諭!”

皇太極哈哈一笑,看向范文程,滿意的點點頭。而後者只是躬身淡淡一笑,低調行事向來是范文程的座右銘。

皇太極調集人馬,準備親自統領女真八旗、蒙古四旗十萬大軍掃蕩蒙古殘部。不過在出兵前,皇太極應范文程的意思,向蒙古各部發去了會盟命令。如果主動來會盟的蒙古部落則不在征伐之列,反之則要武力迫使其屈服了。

就在皇太極準備掃蕩蒙古,統一北方的時候,東面的朝鮮卻被遼東都督府控制住了。

李棕當天在遼東軍的大營內,面對大明外部的武力威脅,以及內部左議政姜躊等人的反骨暴露,使得軟弱無能的李棕最終選擇了倒向遼東都督府。

當然,劉虎向他保證,朝鮮依然是他李家的朝鮮之後,李棕才點頭同意的。

十一月七日,遼東軍開進漢城,接管了漢城防務,一萬多朝鮮軍隊被下了兵器,集中關押在城外大營內。

接管了漢城防務之後,劉虎纔將文武百官釋放,讓他們繼續行駛行政權利。不過一個個的都被嚴格控制在自己家和朝堂兩點一線之間,不讓他們有任何機會相互勾結洽談。

而朝鮮國王李棕則在安山軍營中籤發了幾十道命令,發往京畿道周邊各府縣,以及咸鏡道、平安道、黃海道、江原道、忠明道、慶尚道、全羅道等朝鮮各地都護府,通知他們暫時將軍權全部交明軍管理,政務上由明軍監督。

這些命令一出,頓時引起了譁然大波。京畿道周圍還好一些,在王城附近,知道明軍抵達,朝鮮國王進京請罪的事情。可是在遠處的各地督護府卻是並不清楚漢城的事情。

好在朝鮮地方不太大,幾天後,各地都護府的官員都紛紛派人趕來漢城詢問,結果得知整個中央朝廷都已經被明軍控制了,國王更是已經登船前往大明京城請罪,方纔知道事情了始末。

wωw ⊙Tтkan ⊙C ○

雖然各地都護府官員們都表示憤怒,但是他們卻沒有任何的力量反抗。看着黑壓壓的遼東軍重騎兵,遠比後金韃子的騎兵要威武多了,他們可是不敢對抗。反正國王和滿朝文武大臣們都點頭同意了,他們於是紛紛照辦,將各道都護府的軍權交給了遼東都督府。

於是,劉虎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朝鮮。佔領朝鮮之後,遼東軍迅速將朝鮮的各道駐紮軍隊集合到了一起,全部開赴鴨綠江外平安道,集中在寧邊都護府。

朝鮮本來擁有騎兵兩萬多人,不過被後金阿敏所部打殘了,如今只剩下了六千四百人左右。步兵也不多,整個朝鮮各道步兵集合到一起後,纔不到五萬人,可見朝鮮軍力的弱小了。不過,朝鮮水師倒是不弱。

壬辰衛國戰爭的勝利,使得朝鮮水師一度在李舜臣的治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中屯紮在泗川港的朝鮮水軍擁有龜船四十艘,板屋船兩百七十餘艘,實力還是很可觀的。

也正是因爲朝鮮水軍實力可觀,面對遼東軍接管朝鮮軍政,迫使朝鮮國王李棕前往北京謝罪,使得泗川水軍都督李芳感到了強烈的不滿。李芳是李舜臣的侄子,在軍中地位極高,朝鮮泗川水師拒絕被明軍接管。以保護國王家眷唯由,趁着遼東軍還未趕到泗川接管水師防務的當口,李芳帶領水師全部撤出,感到了仁川外覺華島附近駐紮,理由是護送朝鮮國王進京。實際上是不想被遼東軍接管。

顯然,這支朝鮮水軍是遼東都督府的一大隱患,劉虎當即命令太平洋艦隊第四、第五、第六戰隊集結在覺華島外海,嚴密監控朝鮮水師動向,並且命令朝鮮國王李棕下令讓李芳服從。

李棕三次下令讓李芳交出水師,但是李芳全部都給拒絕了,並做好了跟太平洋艦隊作戰的準備。

劉虎見李芳頑固,於是命令劉劍迅速集合護衛艦隊,準備作戰。

劉劍得到命令後,立刻調集三支護衛艦隊,六十艘護衛艦紛紛做好戰鬥準備,同時,劉劍跟文三九等海軍軍官們則研究李芳的龜船艦隊,做到知己知彼。

最古老的鐵甲船之一的龜船是公元16世紀朝鮮王朝爲抵抗日本豐臣秀吉的侵略而製造的。龜船形似烏龜,故其名爲龜船。

公元1591年,朝鮮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李舜臣將軍帶領士兵和工匠製造的。龜船長35米,寬爲11.8米,高爲5.2米。船左右各有10個櫓,桅杆可以豎起或倒下。龜船上有70多個空洞,可以放槍、炮或射箭,船艙有房艙、倉庫等26個船艙,鐵甲上有很密的刀子和錐子形鐵籤子。船頭是烏龜狀,從嘴上噴吐出像霧氣一樣,燒硫黃和焰硝等毒氣使敵人慌作一團。

龜船結構輕巧、簡易而堅固,船速快,火力大,是當時亞洲較爲先進的軍艦。朝鮮在戰爭期間服役的龜船有許多種版本,不過它們一般長約30至37米,且其底層結構與板屋船極端類似。技術上來說龜船就是在板屋船之上搭起一層船殼,再加上一具巨大無比的錨懸掛在船前。在船首豎立的龍頭能散發出如霧般的硫磺氣體,有效的擾亂敵人的艦隊陣型,以及在接近與穿梭在敵艦之間時掩蔽船隻自身。同時龍頭也足夠容納一門火炮。船前有一具巨大的錨,錨下繪有一張“臉”,被當作是一種撞擊工具。與標準的板屋船相同,龜船有兩支桅和一對帆。另一個相同點是龜船也利用了槳來加快速度。

劉劍看着龜船的情報,說道:“龜船可以使用船槳作爲動力,就地旋轉角度。這就意味着,他們可以在靈活機動,遠勝我們的戰艦!我們不得不小心!”

文三九點點頭,想了想,說道:“這個龜船就好比是一個長滿了刺兒的刺蝟!”

劉劍笑了笑,說道:“而且是一隻會咬人的刺蝟!”

“長滿了刺兒!我們跳幫肉搏是不可能的了!”文三九說道:“龜船與標準的板屋船一樣,能夠搭載大約30門火炮。兩邊各有11座炮門,前後各有2座。各種不同型號的龜船搭載了24至36門火炮。龜船的龍口中也能裝設一門火炮。由於龜船的四面八方都有炮口,它可以向任何方位射擊。龜船搭載了天、地、玄、黃以及勝字銃筒。勝字銃筒是最輕型的火炮,射程約200米,而最重的天字銃筒射程爲600米。玄字與黃字銃筒是中型的火炮,通常發射火矢而非炮彈。”

劉劍點點頭,道:“這樣看來,龜船的單艦火力也很猛,我們的護衛艦不過才二十門火炮!而且首尾沒有火炮,有射擊盲點!而他們的龜船卻沒有!”

文三九想了想,說道:“看來我們需要研究一下李舜臣當年是如何用龜船作戰的方法了,我們只能從戰術上下手了!”

第88章 假冒欽差第229章 范文程佈局遼東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348章 國家博弈——要“流氓”一些第164章 鄭和寶藏之瑞士錢莊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126章 寧遠大戰(四)第198章 定遠第321章 中華帝國第89章 綁票和勒索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77章 懸殊決戰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34章 七洲洋海戰T第411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中)第21章 碼頭單挑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153章 一等忠勇伯第235章 七洲洋海戰(下)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0章 粗衣濃情第24章 絕對服從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167章 南下剿匪第69章 因嫉外調第313章 大興銀行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06章 勤王(中)第114章 太監帝國第443章 歐盟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94章 掌控朝野第418章 百慕大之戰(中)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47章 嚴酷考驗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78章 暗夜脫險第73章 厄弗仙號第360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第49章 狗鎖火槍第131章 平遼將軍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420章 黃金城第438章 獨霸亞東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31章 扯後腿的藝術(上)第52章 龍威大炮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74章 炮擊荷艦第432章 暹羅灣海戰(八)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188章 花嶼海戰第14章 義救四狗第10章 粗衣濃情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13章 結黨營私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168章 犒賞三軍第31章 極限逃生第246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四)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84章 海盜的生存法則第356章 民兵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432章 暹羅灣海戰(八)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370章 黑壓雲域——德里之戰第358章 普拉亞斯之戰(下)第329章 功夫熊貓第105章 搶掠北港商幫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444章 蓄力第133章 佳人有約第307章 多國聯合艦隊第55章 大打出手第158章 麻煩上身第194章 引入西方戰馬T第420章 黃金城第316章 攻略南洋笫269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
第88章 假冒欽差第229章 范文程佈局遼東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348章 國家博弈——要“流氓”一些第164章 鄭和寶藏之瑞士錢莊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126章 寧遠大戰(四)第198章 定遠第321章 中華帝國第89章 綁票和勒索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77章 懸殊決戰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34章 七洲洋海戰T第411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中)第21章 碼頭單挑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153章 一等忠勇伯第235章 七洲洋海戰(下)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0章 粗衣濃情第24章 絕對服從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167章 南下剿匪第69章 因嫉外調第313章 大興銀行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06章 勤王(中)第114章 太監帝國第443章 歐盟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94章 掌控朝野第418章 百慕大之戰(中)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47章 嚴酷考驗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78章 暗夜脫險第73章 厄弗仙號第360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第49章 狗鎖火槍第131章 平遼將軍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420章 黃金城第438章 獨霸亞東第127章 寧遠大戰(五)第231章 扯後腿的藝術(上)第52章 龍威大炮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74章 炮擊荷艦第432章 暹羅灣海戰(八)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188章 花嶼海戰第14章 義救四狗第10章 粗衣濃情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13章 結黨營私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168章 犒賞三軍第31章 極限逃生第246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四)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84章 海盜的生存法則第356章 民兵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432章 暹羅灣海戰(八)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370章 黑壓雲域——德里之戰第358章 普拉亞斯之戰(下)第329章 功夫熊貓第105章 搶掠北港商幫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444章 蓄力第133章 佳人有約第307章 多國聯合艦隊第55章 大打出手第158章 麻煩上身第194章 引入西方戰馬T第420章 黃金城第316章 攻略南洋笫269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