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鵬汽車和中航汽車可聯合開發AT變速箱

當然這種變速器的問題就是,它只能適用於那些小排量的車型,因爲它承受不了太大的扭矩,否則鋼帶就會打滑,甚至燒掉變速箱。

CVT在平順性最好的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沒有爆發力,如果想得到駕駛樂趣就不要選CVT的車了,這一類的車提速都是比較慢的。

三種自動變速器,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也一直在爭論不休,到底發展哪一種變速器呢?

所以在二零零八年底,這個問題的爭論就結束了,中發聯公司成立了,它的成立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與M國博格華納合資,聯合開發DCT,也就是雙離合自動變速器。

只不過作爲一名重生者,林鵬知道這注定是一次失敗的聯合。因爲過了十年,聯合研發DCT也是沒有的事情。

各大車企都是選擇了自主研發,或者是尋求新的合作伙伴。

當然DCT變速器倒是在自主品牌車企中遍地開花了,2017年9家自主品牌車企已形成約230萬臺的DCT產能,但裝車銷售量大約只有35萬臺,約佔自主品牌自動擋車型銷量的百分之四。

這個結果說明了什麼,很顯然DCT在中國並不受歡迎。

中國消費者接受大中汽車的雙離合,只是因爲車標信仰,而一旦沒有那個車標了,有多少消費者願意接受雙離合呢?如果有選擇,他們肯定願意選擇6AT,8AT的車。

相反的,僅僅是一個愛信6AT在中國大幅擴張,產能增長到240萬臺,並且供不應求,有望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給DCT造成較大沖擊。

雖然國內也有兩家企業研發成功了6AT和8AT變速箱,但是由於性能不及國外品牌,所以只有少量應用於二三線的自主品牌車型上。

這在林鵬看來,一切都是因爲中國自主的AT變速箱開發成功得太晚了,如果能夠在二零一零年左右開發成功,中國自主的6AT變速箱,那麼前景就是非常好的。

儘管很多自主品牌都開發了雙離合變速箱,但是都嚴重信賴於博格華納或者是格特拉克這些外國公司。

DCT的雙離合器模塊、液壓控制模塊及TCU主要由博格華納等外資企業把控,這三大件約佔百分之七十的成本,中國雙離合變速箱廠完全只是一個組裝廠,加工廠罷了。

中國車企同樣受制於人,連議價能力都沒有。說白了,還是在給博格華納等一衆的外資企業打工,錢都讓外資企業賺走了。

所以林鵬知道,雙離合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只有開發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T變速箱纔是最正確的技術路線。

一旦開發成功,並且大面積的推廣使開來,6AT變速箱的成本就會降下來。外購愛信,派沃泰等國外的AT變速箱之所以成本高,那就是因爲受制於人,如果有了自己的6AT,也會給國內其他車企帶來好處,哪怕就是不買中國自己的6AT,在購買愛信這些國外6AT時,也有了討價還價的地位,自然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

儘管後來很多自主品牌都開發了自己的雙離合變速箱,但是除了核心技術在外資手裡以外,更重要的是整個汽車行業留給自動變速器的時間不多了。因爲再往後,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新能源,世界上的汽車巨頭都在開發新能源汽車,燃油車的潛力已經挖掘的差不多了,各種變速箱也很難再前進多少。

特別是對於自主品牌來說,他們開發的DCT時間短,技術不足,嚴重依靠外資企業,所以可靠性問題更多,就比如說比雅弟,在二零一五年就只能用延長保修時間到十年,或十六萬公里的措施,來應對其雙離合變速箱質量投訴過多的問題。

但即便是這樣,仍然無法挽回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不斷下滑,很多消費者都爲這樣的雙離合變速箱傷透了心。大概比雅弟銷量後來一路下滑,也跟其開發的雙離合不無關係吧。

當然大家都知道6AT好,可是沒有那個實力開發6AT啊!

國內開發6AT的兩家企業,分別是東安汽發,以及東山成瑞,只不過東安6AT上市也是非常晚了,花費六年時間研發,到二零一七年才正式上市,彼時就連其母公司長鞍汽車都不用自家的6AT而是採購愛信6AT。

東安6AT項目研發與生產線建設總投資2.3億元,生產線由原有的4AT升級改造而成,同時具備生產4AT和6AT的能力。

當然要追根的話,其實東安4AT技術也是源於東安三林4AT,在自動變速箱方向的選擇上,大部分車企都繞過了AT變速箱,選擇了DCT雙離合或者CVT,原因是AT變速箱的難度最高,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是條艱難且危險的路。

但東安有三林4AT的可以借鑑,自然就有這個底氣了。

東山成瑞呢,則是直接跨越到了8AT,不得不說成瑞這樣一傢俬營企業,它開發的8AT變速箱後來竟然獲得了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了。

要知道在航空工業當中,能夠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機型也不多,比如強五這樣的一代名機,殲八當然也獲得過。但是在汽車製造行業,能夠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就真的太難了。

有了8AT,並且發展到了第二代,成瑞才又開發出6AT,並且開始向13AT發起挑戰。

像這樣的企業,不管怎麼樣,也許它的第一代8AT可以不是太好,但第二代就變得好了很多,敢於做大多數車企不敢做的事情,這樣的企業都是值得尊敬的。

當然無論是東安6AT或者是成瑞8AT都來得晚了一些,林鵬現在就希望改變這個現狀,有成熟的技術資料,他相信在一兩年之內,大鵬汽車和中航汽車聯合開發,一定可以拿出一款可用的6AT變速箱來。

再用兩三年時間,逐步完善這個6AT變速箱,林鵬相信中國的6AT雖然不一定能夠比得上愛信,但怎麼也不會比現代派沃太差吧?

解決了自主6AT的問題,中國汽車製造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因爲自動變速器,是汽車行業技術含量及單車配套價值最高的零部件之一,市場規模高達千億!

第一百四十一章 和砂特人談判第一百三十二章 用無源還是有源相控陣(跪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唐總師的接班人(第五更,求訂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渦扇25B發動機試飛成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殲轟八驚現新原型機第五百一十七章 中航工業集團的公務車要用中航造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持續火爆中的LX3轎跑SUV第七百零六章 專家們盛讚FC31優秀的設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一一的隱身外貿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六百三十九章 對標漢蘭達的LX5中型SUV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國際國內熱議c929寬體客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隱身武器繭包亮相引起轟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誰纔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互聯網汽車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一代隱身戰轟-殲轟八第七百二十七章 執行絕密任務的女飛行員第六百九十五章 互聯網汽車時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這待遇不低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唐總師的接班人(第五更,求訂閱)第十一章 渦扇九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首架C929-300寬體客機交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遭遇不明隱身戰鬥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產版圖160轟炸機第八百一十章 C929寬體客機快要下線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自動變速器哪種才適合中國車第七百三十九章 轟20迎來史上最嚴詳細設計評審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體驗C929客機首航第八百二十九章 外媒熱議中國C929寬體客機第一百二十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六十九章 製造驚喜計劃實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毛子的MS21客機也是個坑貨啊第二百八十五章 葉子的年底大考覈第一百六十四章 FBC-1A飛機項目總師助理第九百一十九章 預警機從未被擊落的歷史被改寫第一百二十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三百一十三章 打造中國的世界戰鬥機第一千零九十章 超越XB70的轟20戰略轟炸機快下線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鬧了一個誤會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高新九號反潛巡邏機下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這個驚喜真的夠大第九百六十章 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試車第九百零六章 競爭對手們很強第七百三十九章 轟20迎來史上最嚴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新飛豹亮相巴黎航展第七百一十九章 殲15裝上矢量發動機會怎樣第八百零八章 確定總體研製目標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嶺改進型發動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運13首飛成功第一千零一章 隱身梟龍戰鬥機最後一次試飛第三百五十四章 C929客機的優勢在哪裡第三百九十三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即將首飛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鵬航空要搞空中三蹦子第三百五十章 誰纔是戰鬥轟炸機中的王者第九百八十九章 武直十九取得測試第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開發大鵬汽車首款車型第一百七十章 局座點評新飛豹:優雅,漂亮,帥氣,好看!第二百四十二章 航空工業最年輕的專家委員第九百一十八章 隱身梟龍竟“幹掉”了E737預警機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蜜月結束迎接新的挑戰第三百零五章 中國商飛成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順利進入大鵬通用航空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海車展落幕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一千一十七章殲轟八隱身戰機太MAN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國航空研究院專家委員聘書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四百七十三章 殲轟七B雙機編隊表演第九百八十五章 媲美虎式武裝直升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爭取力壓蘇27SMK的風頭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殲20和LX7都是中國的驕傲第五百一十一章 榮富大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第三章 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場雪第五百二十章 中航汽車不會綁架國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標CH-53K重直第七百八十四章 波音787和C929誰更優秀第四百二十三章 用寶馬車懟豐田車第八百三十八章 普惠公司欲伸來橄欖枝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轟20能成爲空天母艦?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七百零八章 北所無人機三劍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副主任設計師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李鐵的第二個春天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六百五十一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小道消息滿天飛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運十五是同級別最先進的第六百四十章 中航汽車的走量車型第四十四章 艱難起飛的“翔鳳”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到時候買架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一千一百章 殲轟8與轟油6海上空中加油第二百三十二章 曙光女神和脈衝爆震發動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專家們心裡面也有一個環球霸王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大車企紛紛涌入SVU市場第一千一十四章 榮立一等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
第一百四十一章 和砂特人談判第一百三十二章 用無源還是有源相控陣(跪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唐總師的接班人(第五更,求訂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渦扇25B發動機試飛成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殲轟八驚現新原型機第五百一十七章 中航工業集團的公務車要用中航造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持續火爆中的LX3轎跑SUV第七百零六章 專家們盛讚FC31優秀的設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一一的隱身外貿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六百三十九章 對標漢蘭達的LX5中型SUV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國際國內熱議c929寬體客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隱身武器繭包亮相引起轟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誰纔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互聯網汽車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一代隱身戰轟-殲轟八第七百二十七章 執行絕密任務的女飛行員第六百九十五章 互聯網汽車時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這待遇不低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唐總師的接班人(第五更,求訂閱)第十一章 渦扇九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三章 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首架C929-300寬體客機交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遭遇不明隱身戰鬥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產版圖160轟炸機第八百一十章 C929寬體客機快要下線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自動變速器哪種才適合中國車第七百三十九章 轟20迎來史上最嚴詳細設計評審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體驗C929客機首航第八百二十九章 外媒熱議中國C929寬體客機第一百二十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六十九章 製造驚喜計劃實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毛子的MS21客機也是個坑貨啊第二百八十五章 葉子的年底大考覈第一百六十四章 FBC-1A飛機項目總師助理第九百一十九章 預警機從未被擊落的歷史被改寫第一百二十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三百一十三章 打造中國的世界戰鬥機第一千零九十章 超越XB70的轟20戰略轟炸機快下線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鬧了一個誤會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高新九號反潛巡邏機下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這個驚喜真的夠大第九百六十章 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試車第九百零六章 競爭對手們很強第七百三十九章 轟20迎來史上最嚴詳細設計評審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新飛豹亮相巴黎航展第七百一十九章 殲15裝上矢量發動機會怎樣第八百零八章 確定總體研製目標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嶺改進型發動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運13首飛成功第一千零一章 隱身梟龍戰鬥機最後一次試飛第三百五十四章 C929客機的優勢在哪裡第三百九十三章 運九中型戰術運輸機即將首飛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鵬航空要搞空中三蹦子第三百五十章 誰纔是戰鬥轟炸機中的王者第九百八十九章 武直十九取得測試第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開發大鵬汽車首款車型第一百七十章 局座點評新飛豹:優雅,漂亮,帥氣,好看!第二百四十二章 航空工業最年輕的專家委員第九百一十八章 隱身梟龍竟“幹掉”了E737預警機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蜜月結束迎接新的挑戰第三百零五章 中國商飛成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順利進入大鵬通用航空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海車展落幕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一千一十七章殲轟八隱身戰機太MAN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國航空研究院專家委員聘書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四百七十三章 殲轟七B雙機編隊表演第九百八十五章 媲美虎式武裝直升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爭取力壓蘇27SMK的風頭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殲20和LX7都是中國的驕傲第五百一十一章 榮富大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第三章 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場雪第五百二十章 中航汽車不會綁架國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標CH-53K重直第七百八十四章 波音787和C929誰更優秀第四百二十三章 用寶馬車懟豐田車第八百三十八章 普惠公司欲伸來橄欖枝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轟20能成爲空天母艦?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七百零八章 北所無人機三劍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副主任設計師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李鐵的第二個春天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六百五十一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小道消息滿天飛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運十五是同級別最先進的第六百四十章 中航汽車的走量車型第四十四章 艱難起飛的“翔鳳”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到時候買架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一千一百章 殲轟8與轟油6海上空中加油第二百三十二章 曙光女神和脈衝爆震發動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專家們心裡面也有一個環球霸王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大車企紛紛涌入SVU市場第一千一十四章 榮立一等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