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來府一趟

次日殿議。

王安石又精神抖擻地返回廟堂上,向官家陳奏《方田均稅法》。

此刻文彥博,吳充,馮京,王珪,蔡挺諸相對王安石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換了誰經過昨日那麼狼狽的打擊,都要意志消沉個十天半個月,玻璃心一點的被氣個一病不起,甚至直接嗝屁的。

但王安石完全沒有這般,昨天被唐坰在百官面前折辱,今日便又重新站在廟堂上聲音洪亮地與文彥博等官員辯論起新法,其邏輯條理之清晰,思維之縝密,與往日沒什麼兩樣。

任誰也不由佩服此公意志之強,鬥志之堅,真是無人可及。

在場自文彥博以下都是自愧不如。

甚至被彈劾之後王安石如何也要裝模作樣地辭個相,爭取一下朝野上下輿論支持和同情,等官家再下幾道聖旨起復你的時候再出山。

王安石連裝也懶得裝,今日就要在廟堂上推動方田均稅法,昨日還在廟堂上所言辭相的話簡直如…

這哪裡是辭相的樣子?忘得太快了。

越遭打擊越是堅韌,天下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撓此公推行變法之決心。

幸災樂禍還沒一個晚上的文彥博等人,身不由己地在官家面前與王安石爭論這方田均稅法。

王安石言:“方田均稅法,分爲二者,一爲方田,即以四十一傾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爲一方,地分五等,以止隱匿之田。”

“一爲均稅,各州縣糾察田畝隱匿的情況,免去有田無賦和無田有賦之情。先由京東路行之再推行至各路!”

文彥博則道:“方田均稅法並非新法,臣記得在景祐,慶曆,皇佑,嘉祐都曾推行過。不過此法推行下去,阻力很大,曾是數試數罷。歐陽永叔當年曾大力推行過,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官家問道:“此法之弊在何處?”

文彥博道:“多稅少稅倒尚在其次,最大的難處,就是將田產公之於朝廷。”

“一旦清查之後,以後似宗室,外戚,官員一共有多少田畝,地方官府知之,然後朝廷亦知之,以往隱匿寄名之法皆無用了。”

王安石道:“兼併之戶催之不足惜。”

文彥博道:“不僅是兼併之戶,連地方二三等戶也不安心,自家雖有仨瓜倆棗,但也怕從此被官府惦記上了。”

“這天下十之七八的田畝,誰敢將其來路告訴給官府呢?”

“故而方田均稅法數行數廢?難處也在於此。”

王安石道:“若是此法不行,天下之人多營不正之財,蠅營狗苟之輩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千載暗室,一燈即明!”

文彥博搖了搖頭。

吳充道:“臣以爲能查出多少是多少。”

馮京則道:“臣擔心是豪強之戶無從下手,反是有田產中下戶反成了官府的替罪之羊。”

……

方田均稅議一段落,官家言道:“浙江役錢多有上戶出六百貫者,若如此多取之無妨,唯五等戶錢不多,免去如何?”

王安石聽了心底一凜。

他與韓絳的政治分歧就在於要不要徵收助役法的下戶免役錢。

並且吳充,章越都是支持韓絳這一觀點的。

但王安石堅持一定要徵收下戶免役錢,官家如今支持免稅這個觀點,難道有啓用韓絳這一派的意思嗎?

王安石出言反對道:“一等戶出六百貫錢並非情願,然而爲了催兼併當如此,當然或許也有情願者出六百貫的。至於大多數人出錢,並非吝嗇錢財,而是擔心遭到朝廷的刑罰。”

“第五等戶出錢或許不多,但這是在如今寬年之下,如果遇災年,要募民役興修水利等不足。臣以爲只要陛下不將此錢用作池苑侈服之享,多取則不爲虐也。”

“如今豐年尚且不取,若遇凶年難道強迫百姓們取之?”

官家道:“可是即便豐年之時,地方官府亦有強取五等戶錢。”

王安石道:“這是因爲地方朝廷未有役錢之故,只要朝廷財用日漸豐足即是,助役法即爲便民,只要實行久了,百姓自樂輸不怨。官家生此意可是聽外人閒言閒語之故?”

官家聽了大爲不悅差一點道,朕已經爲你貶走了一個李評,焉還有另一個李評嗎?難道朕就沒有一點主張嗎?

可是王安石已是覺察到官家的不悅之色,從問浙江五等戶役錢之事看出,官家已有偏向韓絳,章越之意。

藉着此事來問自己。

顯然昨日唐坰的上奏,已令官家心底生出了嫌隙,這章越爲何九辭學士,一定要請郡地方呢?他是不是第二個李評呢?

官家問道:“王韶在西北經營如何?”

王安石心底一凜正要言語,一旁吳充已是言道:“啓稟陛下,臣聽聞王韶在西北與景思立不和,又與高遵裕不和,之前分兵去取岷州均未與二人商議。”

“如今岷州平而復叛,牽扯不少兵馬。”

王安石一聽頓時懷疑吳充已經得到踏白城丟失的消息。

一旁蔡挺道:“如今熙河未靖,但是湖南,廣南之處,章惇,沈起二人卻各引兵馬征討,契丹尚且虎視在側,一旦有所失,則生成大患。”

官家點了點頭。

吳充,蔡挺先後陳詞西北,但以往一向能言善辯的王安石對此卻一聲不吭,此舉實在是十分的反常。

文彥博何等人物,最擅長查探人心的他立即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其後蔡挺,王珪也是反應過來。

文彥博出言笑着道:“我聽聞朝野裡近來有傳聞說西北之役都是王韶之功,章越不過借其功也,此話不知是不是空穴來風?”

吳充亦非常湊趣地笑道:“是啊,我也聽聞了,也不知是從何而起呢?”

有些東西不能擺到檯面上,但旁敲側擊都是可以的。

文彥博,吳充說完看向王安石的臉色。

官家亦問道:“真有此說嗎?”

王安石沉默片刻後道:“似王韶着實是有大功於朝廷,但奪取熙河五州首功還是在章越。”

文彥博大笑,王珪等宰相等紛紛道:“此至論也!”

官家也是欣然地點了點頭,王安石這話還是說得客觀的。其他的官員不知道內情,但宰執們能不知道嗎?

熙河首功在於章越,這是之前官家與宰相們的一致意見。

退了朝後,王安石對元隨吩咐道:“讓章度之到我府上來一趟!”

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955章 憨叟第189章 相人第748章 補償第217章 拜訪第814章 閱兵第408章 改變第30章 用六第188章 詩集第752章 人性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987章 盜書第750章 商量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262章 官家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06章 讀漢書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366章 先生第332章 雪泥鴻爪請假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183章 二三事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912章 返程第766章 齊家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774章 喂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226章 盡心第72章 食店第827章 空城計第367章 懲罰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請假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274章 議親第809章 度之第241章 執牛耳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123章 章府明日更新第213章 行卷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406章 商人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47章 比喻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692章 約降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173章 傳頌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744章 左右第276章 殿試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256章 審卷第750章 商量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199章 尋覓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732章 師兄弟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157章 識人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488章 澤國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727章 回京?第870章 交換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686章 燈火第100章 險峰第657章 西北行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35章 真傳第752章 人性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185章 五年之約
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955章 憨叟第189章 相人第748章 補償第217章 拜訪第814章 閱兵第408章 改變第30章 用六第188章 詩集第752章 人性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987章 盜書第750章 商量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262章 官家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06章 讀漢書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366章 先生第332章 雪泥鴻爪請假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183章 二三事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912章 返程第766章 齊家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774章 喂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226章 盡心第72章 食店第827章 空城計第367章 懲罰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請假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274章 議親第809章 度之第241章 執牛耳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123章 章府明日更新第213章 行卷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406章 商人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47章 比喻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692章 約降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173章 傳頌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744章 左右第276章 殿試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256章 審卷第750章 商量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199章 尋覓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732章 師兄弟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157章 識人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488章 澤國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727章 回京?第870章 交換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686章 燈火第100章 險峰第657章 西北行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35章 真傳第752章 人性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185章 五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