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

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

三司衙門中,章越正在治案牘,卻聽得張孔目來稟道:“開封府拿了十幾個鹽商,言他們囤積鹽貨,低買高賣,已是打死了三人!”

章越聽了心道,孫河還是出手整治鹽商了。

張孔目道:“如今市面上皆是人心惶惶。”

章越問道:“鹽價降下來了麼?”

張孔目道:“只是降了兩成,不過鹽商們也作了變通之法,不少鹽商原先三個櫃賣鹽,如今只改作一個櫃,這一個櫃前都是買鹽的百姓,排了一條街。這般下去怕還要漲上去!”

章越點了點頭,這時張孔目道:“今日界身的交引鋪商人們都遞了帖子,想要求見學士。”

章越道:“看來他們是兔死狐悲,生怕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

“學士見是不見?”

章越反問道:“孔目的意思?”

張孔目道:“非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刀兵相見的好。殺人固是快意,但人殺了,頭是不會長出來的。”

張孔目道:“學士難道真要如孫河一般?”

張孔目見章越沒有言語,忙道:“卑職不該貿然打探,學士恕罪!”

章越將一疊厚厚的請帖丟在一旁。

張孔目覺得看不懂章越,與這些交引商談也不談,殺也不殺到底是何意?卻反而閒得上疏保醫官之事。

正在這時,宮中傳召讓範師道,章越二人入宮覲見。

章越聞旨後去了判官廳,但見範師道也是一臉凝重,章越問道:“副使可知爲何相召?”

範師道:“聽聞昨日省主不知爲何得罪了官家……”

原來趙曙大病了好些日子後,如今已是病癒,不過仍與曹太后一併聽政。

這時候王珪忽上了一封奏疏請求曹太后撤簾還政給官家。

章越聽說王珪這操作感嘆,王珪真可謂知錯能改,之前在皇子儲位上連出數個昏招,但如今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上疏讓曹太后撤簾。

相反在皇儲之事上,一直保持曖昧不明態度的蔡襄即……有小鞋穿了。

如今官家召範師道,章越入宮,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範師道,章越入宮後,直至柔儀殿,但見殿內韓琦,曾公亮等幾位宰執正向官家與太后奏事。太后在西簾,簾幕垂下。至於官家在東簾,簾幕捲起。

章越入內後打量了一眼官家,但見他氣色稍好,再看殿中其他官員卻見蔡襄鐵青着臉。

範師道,章越參拜後,即立在幾位宰執身後。

殿中繼續議論,太后道:“三司就山陵當用錢、糧五十萬貫,此錢三司無力俸給,三司議請將陝西媛邊入中鹽於永安縣,陝西轉運司薛向卻言不可,韓相公你是山陵使說一說?”

章越知蔡襄對薛向出手了。

韓琦道:“薛向言陝西收入,全仰仗沿邊所賣之鹽,若因山陵用錢而是使鹽事不暢,則動搖了西北根本。臣與薛向商量過了,他之前願助二十萬貫助山陵之費,如今願再添三十萬,將三司所計的五十萬貫一併給了。”

韓琦說完,蔡襄臉色更是鐵青。

章越也是對薛向無恥認識上升了一個高度。

太后道:“之前王陶等卿上疏言山陵所費甚巨,言朝廷如今民力窮困,不可鋪張,還有損於先帝簡樸之名。但官家一片仁孝之心,卻令相公們當了罵名,如今有這薛向算解了燃眉之急。”

韓琦在操辦山陵之事上,遭到了反對派王陶的抨擊,禮院編纂蘇洵還上書切諫韓琦其中言‘昔者華元厚葬其君,君子以爲不臣;漢文葬於霸陵,木不改列,藏無金玉,天下以爲聖明,而後世安於泰山’。

弄得韓琦是進退不得。

韓琦是受先帝顧命的首臣,他又爲山陵使,若主張薄葬那麼必會遭到非議。非議不是他韓琦本人,而是以小宗入大宗繼承了皇位的當今天子,不孝之名就掛上。

但這時候薛向站出來大氣地表示這山陵錢我全包了!

此舉等於強力挽回了韓琦的顏面。

這時太后問道:“官家你說這薛向如何?”

太后垂簾聽政,官家實如木偶,平日只作點頭事。

如今太后發問,官家道:“薛向不加增民間稅賦,以一路之力供給五十萬山陵錢,實爲能臣幹吏啊。”

三司使蔡襄直言道:“陛下,如今京師鹽價飛騰,薛向所發的鹽鈔從六貫一席漲至如今二十貫一席,這山陵錢從何而來,全仰仗汴京百姓所給啊!官家爲何不謝百姓,反去謝了薛向呢?”

蔡襄此話一出,把官家頂得七暈八素。

章越看得官家十分狼狽,初登寶位的他,對付蔡襄如此前朝大臣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眼見官家下不了臺,章越出班道:“汴京鹽價至今仍未降下,是臣辜負太后託付之事,還請太后治臣之罪!”

有章越這麼一打岔,衆人都鬆了口氣。

垂簾後的曹太后笑道:“吾給章卿一月之期,如今一月未至,何罪之有?章卿不必多慮。”

章越稱是退至一旁。

曾公亮,歐陽修等都打量了章越一眼,露出了笑意,此子甚是懂事。

這時韓琦發話道:“此番太后召範副使,章判官來正是爲了鹽事,鹽鐵司如今可有了章程?”

範師道道:“啓稟太后,臣以爲京城行鹽泰半是解鹽,鹽商憑鈔解鹽,若鹽鈔不降則鹽價自也不會降。此事請陝西轉運司移鹽鈔至都鹽院便是。”

“只要都鹽院中有鹽鈔供給,鹽價自降!”

曾公亮道:“若是五萬席運至還降不了呢?”

“陝西轉運司再撥給便是。從以往看來,一席鹽鈔低至五貫,甚至民間以三四貫相易的,如今漲至二十貫實屬罕見。”

曾公亮言道:“可是這時日又是有多長?一個月還是兩個月,三個月?薛向昨日主張減少解池之畦夫以寬民力,兼使鹽鈔降價。”

章越心道,實在太不要臉了。

解鹽鹽價飛漲,薛向不想着增加畦夫,增加解池的鹽產量,反而要減少畦夫,降低今年的鹽產量。

薛向反解釋說此舉相當於降低鹽鈔的準備金,換句話說就是‘降準’,只要市面上虛鈔一多鹽鈔自然而然貶值了。

薛向看似解決了朝廷鹽價飛漲問題,其實目的還是要變相增加虛鈔!

三司不讓我印鈔,那麼我每年印鈔數目不變,改以降低鹽產量,來增加虛鈔!

眼見場上官家太后還沒明白其中玄妙。

章越起身道:“此舉萬萬不可!”

“章卿,爲何不可?”

章越道:“回稟太后,臣爲朝廷替薛轉運使算了一筆帳,一百七十七萬席鹽鈔,一席六貫,就是一千零六十二貫,拋去成本,每年所盈是兩百萬貫左右。”

“如今減少畦夫,鹽產低了,但鹽鈔每年收入還是一千零六十貫,反之實鈔少了,成本降低,所盈大於兩百萬。”

“若鹽產多了,運司所入一千零六十貫,反因實鈔增多,成本大增,最後運司所盈減少。故而轉運使減少畦夫意在增擡虛鈔!”

經過章越這麼說,曹太后這才恍然,從垂簾後掃了一眼韓琦,曾公亮甚爲不滿。

“章卿,你有何法?”曹太后方纔之事,對章越突然很有信心。官家也是點點頭,不過他只是聽政,故繼續保持木雕之狀,

曹太后溫言道:“當日章卿在此殿上與吾言道,要爲官一任造福百姓,這話吾還記得呢。”

章越聽太后發話了,只覺熱血上涌,雖時機還不成熟,但此刻唯有先拋出了自己觀點。

“回稟太后,依臣看來要降京中鹽價,還是要陝西轉運司發鈔給都鹽院方可!”

衆人心道,還以爲章越有什麼高招,薛向若是肯發鈔,也不會用捐山陵錢及減少畦夫的辦法了。

他分明就是不肯給。

章越道:“陝西運司不肯給鈔予都鹽院,因其無所圖也。再則去年京師各交引鋪,在鹽鈔不值五貫時,囤積了大量的鹽鈔,如今鈔價飛騰,他們虛估交引,追漲殺跌,謀圖暴利!”

“臣以爲有此二者,使得朝廷縱有都鹽院,然鹽鈔之低昂之權卻不在朝廷之手。”

歐陽修皺眉道:“運司那邊可以迫之,那些交引鋪……難不成也要抓一批商人來殺不成!”

歐陽修知交引鋪的背景,擔心章越惹到不必要的麻煩。

章越道:“殺了商人,不過是竭澤而漁罷了,至於運司也不必迫之,吾辦事不以威逼之,而是以利誘之!”

“如何誘之?”

章越言道:“商人好利,朝廷好義,此皆兩端也!若要商人不好利,也就不是商人。似界身巷的交引鋪,平日操縱鹽鈔價格之低昂,危害朝廷之信用,不事生產卻得暴利,但朝廷若措施得當,可使其於民無利卻於國有利。”

“什麼叫於民無利卻於國有利?”太后不由問道。

章越道:“臣以爲一切凡於民無利於國有利之商業,則當爲國家所有。似交引鋪,經營有何之難?難在本大信用好罷了。”

“但天下有哪個商家之本有國家本大,哪個商家信用又比得上國家?”

說完這裡章越頓了頓,但見在場之人已露出傾聽之色。

“故而我主張陝西運司出鹽鈔,三司出錢財,再募一個熟悉手法的商人合股,於都鹽院下設一交引鋪!以官督商辦之法行之,如此既操鹽鈔價格之上下,其利亦可歸於朝廷!”

(本章完)

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438章 改元第391章 仁君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8章 仙霞嶺第3章 和離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234章 蔡襄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813章 問題第240章 吳充第244章 王安石第711章 將兵法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170章 家宴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745章 嫉妒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912章 返程第764章 價碼第885章 報復第686章 燈火第752章 人性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637章 夫妻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314章 六論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04章 光陰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371章 經筵第727章 回京?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417章 求教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516章 面君第172章 成例第882章 政事堂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718章 班底第586章 籌碼第823章 得加錢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196章 村夫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2章 牧笛第779章 宕昌城第194章 看人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737章 面君第143章 詩第54章 饒我狗命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167章 相談第679章 報捷第818章 便商貿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675章 擂鼓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456章 王韶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351章 迎親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168章 易否第744章 左右第239章 相聚第784章 復仇第173章 傳頌第127章 說親第190章 再辭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請假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
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438章 改元第391章 仁君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8章 仙霞嶺第3章 和離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234章 蔡襄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813章 問題第240章 吳充第244章 王安石第711章 將兵法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170章 家宴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745章 嫉妒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912章 返程第764章 價碼第885章 報復第686章 燈火第752章 人性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637章 夫妻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314章 六論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04章 光陰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371章 經筵第727章 回京?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417章 求教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516章 面君第172章 成例第882章 政事堂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718章 班底第586章 籌碼第823章 得加錢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196章 村夫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2章 牧笛第779章 宕昌城第194章 看人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737章 面君第143章 詩第54章 饒我狗命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167章 相談第679章 報捷第818章 便商貿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675章 擂鼓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456章 王韶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351章 迎親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168章 易否第744章 左右第239章 相聚第784章 復仇第173章 傳頌第127章 說親第190章 再辭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請假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