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險峰

第100章 險峰

建陽。

而這時候州學之內,孫助教正在李學正面前。

李學正將章越的卷子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又拿起三篇史策讀了一遍。

孫助教道:“學正還是有顧慮?”

李學正指着另一捆卷子道:“你看這些都是諸縣,州學呈上的程文,以經生而論,他們皆是一縣之才。”

“但要他們考九經十一場,怕也是遠遠不如。”

孫助教想了想道:“那麼學正難以裁斷,可是顧慮的還是三字詩之事。”

李學正點點頭道:“要緊還是在此,若他是進士科一切都好說,但他偏偏是經生科。他經義考得再好,但也寫不出這樣的詩來。”

孫助教道:“一等才爲進士,二等才爲經生,這章三或是寒門之故,這纔去了諸科。”

“當年歐陽公考進士,因家貧無錢買韻書,最後考場上賦卷出韻,而屢屢不第。章三郎或也是無錢買韻書,故當初不得不習諸科,我瞭解此子心性人品絕非欺世盜名之徒。”

李學正道:“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也是,爲國求賢取才,何必計較許多。”

“無論是否有此顧慮,僅以經生論之,章三郎此番公試皆可稱本州第一,於情於理我都當薦章三郎前往國子監……但是……”

“但是爲何?”孫助教道,“學正可有其他顧慮?”

孫助教也知道,如今請託之風盛行,有才具之人反而不得舉薦。

范仲淹主持慶曆新政後,任命胡瑗,石介,孫復三名變法大將,改革國子監學風,嚴明考覈監生學業。

自此對於天下各軍州舉薦上來的學生進行復試。若有名不副實者,立即打發回原鄉,不允入太學讀書。

自此地方軍州惡劣的請託之風方纔得以遏制。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杜絕請託。每年仍有不少有真才實學,但出身貧寒的子弟,被篩落下來。

“可是知州,通判有……”孫助教揣測,能令李學正如此爲難的,只是本州知州,通判派下的壓力了。

哪知李學正搖搖頭道:“恰恰相反,反而有三人私信於我舉這章三。”

“哦?哪三人?”

李學正道:“這三人你最多隻猜得一人,其他二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

孫助教道:“以我揣測必有章伯益一封信。”

李學正笑道:“不錯,伯益先生乃本州數一數二的大儒,教出無數學子,朝中也有不少官員曾拜在他門下,他的學生章子平更是今科狀元郎!他的面子我怎能不賣!”

孫助教聞言心底一鬆心道,不過章越有如此人物舉薦,自己還擔心個什麼。

不過孫助教此刻心底好奇,另外兩個舉薦章越的人是誰?

“那麼另二人是誰?”

李學正道:“與章三同鄉的吳大郎君。”

“那可是當今宰相家!”孫助教吃了一驚,“章三乃章氏疏族出身……不知,這吳家如何能看得上他?”

李學正道:“或許是吳大郎君自己的意思,衆所周知咱們這吳大郎君雖不好讀書,但交遊廣闊,三教九流都與之來往。他與章三同在浦城縣學,他能舉薦其,倒也在情理之中。”

“吳大郎君也可說得過去,那第三人呢?”孫助教問道。

李學正道:“此人我萬萬沒有料到,正是如今判尚書祠部事的陳述古(陳襄)!”

孫助教有些吃驚道:“陳述古任過浦城縣令,興辦縣學,主持過地方。但可當時章三郎年歲尚小,陳述古怎可能識得章三呢?”

李學正撫須道:“此中情由,我也不清楚,但我聽說章二郎,也就是去年棄榜的章子厚正是陳述古的高足。”

孫助教道:“確實如此,但我在浦城聽聞章子厚與兄弟不睦,章二郎及第之後,連封家信也不寄,他又怎會託陳述古舉薦其弟讀國子監呢?”

李學正道:“這也是我不明白之處,但陳述古在信中言辭倒是懇切,極贊三郎之才。他本素有識人之名,若對章三一無所知,又怎會如此舉薦於我呢?多半是章家二郎所舉。”

孫助教失笑道:“無論怎麼說,我們一時也難以揣測,不過有件事容易了,學正倒不用爲薦誰爲難了。”

李學正道:“爲國薦才,但憑公心,我欲薦章三郎入太學,就看在他經學爲本州第一的份上,若傳出去因請託而進,你我名聲有礙,於他的名聲也是有累。” щщщ★ttκΛ n★C〇

“那麼學正的意思?”孫助教有些擔心。

李學正微微笑道:“我當回信三人知道,舉薦之事本就出自我意,不由任何請託,算是我辜負他們了。”

孫助教聞言哈哈大笑,然後拱手道:“學正至公!”

李學正嘆道:“不過陳公和王介甫那邊我倒有些難以交代了。”

孫助教笑道:“這有何難?是不是人才,乃錐處囊中早晚必見。此子深淺到底如何?索性就由着陳公,王介甫去考量了。”

李學正失笑道:“正是如此。”

當日章越,郭林,何七三人回到餘書商那。

說話間,何七看到餘雲若已是輕移蓮步緩緩走了進來。

何七故意輕咳了一聲,而章越看到餘雲若時,但見她今日穿一件絳紅色的豔色衣裳來。

當時章越與餘書商正在櫃檯前談事。見到餘雲若如此打扮,幾個櫃檯前的夥計,及來書肆的客人都是將眼睛看得直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餘雲若並無理會旁人的目光,而是章越三人欠身行禮,然後端出一盤酥餅道:“這是奴家親手烹製的,還請幾位不要嫌棄。”

章越點點頭與二人一併取餅食來,確實酥軟好吃,一併連聲稱讚。

餘雲若聽了微微一笑,並無說什麼。

次日,章越三人即前往州學。

到了先師堂前,仍是昨日的那羣人正在閒聊。

章越三人抵此時,那羣閒聊的人突然停了一停。

章越覺得氣氛有些古怪,但見衆人的目光都在往自己有意無意地看來。

“師弟啊,怎麼他們都似在看你啊!”

章越搖頭道:“我也不明白啊。”

“咱們還是去看榜子吧。”

章越三人拾階而上,登了一會山,直抵先師堂。此刻但見幾名學吏正在用漿水刷着牆,一旁則是一名學吏卷着一張榜單,看來還未張貼。

章越,郭林,何七一併上前道:“懇請讓我們先行過目。”

學吏笑道:“幾位官人稍等片刻即可看榜了。”

何七道:“此時此刻我等都是心焦,如何等得?還請通融則個。”

學吏笑道:“也罷,也罷,不知幾位高姓大名?”

“浦城,何必行!可有我的名字?”何七忍不住先問道。

學吏笑道:“被薦入州學了。”

何必行神色有些扭曲,直道:“這,怎麼會?真的只入州學,昨日我的話不是很得李學正賞識麼?”

章越郭林二人對視一眼。

“這兩位官人呢?”

“師兄,你先問吧!”

“師弟,你先問,我有些怕!”郭林苦笑,昨晚一夜沒睡好,今日一早起牀心情忐忑地來看榜,但臨了看榜一刻卻又不敢看了。

“師兄先問!”

郭林點點頭有些忐忑地道:“浦城,郭林。”

“好教這位官人知曉,你已被薦至南京國子監了。”

郭林聞此已呆立在原地。

“南京國子監!”章越不由大喜復唸了一句,“可是沒有看錯?”

“怎有看錯,此榜我親手填的呢?”

章越道:“南京國子監就是應天府書院啊!那是范文正公讀過書,教過書的地方。師兄,你可以去了,可以去應天府書院讀書了。”

郭林抹了抹眼角的淚水道:“是,還不敢說十拿九穩,我要先回烏溪,告訴爹孃此事。”

“這位官人呢?”

“我浦城章越。”

這位學吏聞言愣了愣,重複了一遍問道:“你就是浦城章越?”

“正是。”

這位學吏滿臉佩服地道:“原來你就是章三郎啊,我們州學上下都聽過你的名聲,此番你公試考了九經十一場,公認的舉州經生第一,三篇策問也是寫得上佳,你還來看什麼榜,早已被學正薦去了。”

“薦去哪裡?”

“當然是太學!你的名聲早已傳開了。”

“是麼?”章越長嘆了口氣,自己終於是可以入京了。

這時猛聽何必行道:“怎地胡言亂語,我何必行怎會榜上無名,我要將榜單看來!”

章越,郭林二人對視一眼,相對無言。

風颳樹林作響,章越,郭林信步於州學裡閒逛。自原先州學被焚後,這建陽州學是由寺廟改建而來。

和着半山之上鳥唱鬆鳴,別有一番寺廟古剎的清幽。

昨日忙着應答學正提問,今朝趕着來聽消息,二人都沒有留意到州學的景緻。

方纔學吏對二人笑道:“趁着學正還未有暇招呼你們,不如在此逛逛,山頂有一個仙人洞,也算是建陽名勝,不妨去看看。”

二人依言邊走邊看,心境早有不同。

章越想起當日與郭林一併在山上看仙霞嶺的一幕。

此刻雖沒有山上亂雲與蒼松,但卻有一座仙人洞,和着當日的景色與此時此刻的心境。

章越一面爬山,一面心道。

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本章完)

明日更新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139章第258章 真話第524章 省元第167章 相談第373章 知經筵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18章 解試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8章 三字經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55章 考試第444章 風波第516章 面君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409章 貪婪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60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期集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31章 佩服第184章 好事第446章 投名狀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163章 恩惠第703章 太平宰相請假第230章 交情第885章 報復第321章 御試第142章 宴集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971章 叔侄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417章 求教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248章 展望第453章 撕破臉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401章 新差遣第36章 不學有術第711章 將兵法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922章 鎖院第11章 孺子可教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39章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25章 改專業第104章 醉漢第188章 詩集第515章 聽宣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342章 五百貫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490章 罪己詔第444章 風波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359章 試館職第202章 給他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682章 封賞第551章 分歧第353章 卻扇第38章 仙霞嶺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811章 不能示之能第316章 破天荒第153章 茶香第267章 念頭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明日更新第55章 考試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238章 商量
明日更新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139章第258章 真話第524章 省元第167章 相談第373章 知經筵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18章 解試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8章 三字經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55章 考試第444章 風波第516章 面君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409章 貪婪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60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期集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31章 佩服第184章 好事第446章 投名狀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163章 恩惠第703章 太平宰相請假第230章 交情第885章 報復第321章 御試第142章 宴集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971章 叔侄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417章 求教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248章 展望第453章 撕破臉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401章 新差遣第36章 不學有術第711章 將兵法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922章 鎖院第11章 孺子可教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39章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25章 改專業第104章 醉漢第188章 詩集第515章 聽宣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342章 五百貫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490章 罪己詔第444章 風波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359章 試館職第202章 給他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682章 封賞第551章 分歧第353章 卻扇第38章 仙霞嶺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811章 不能示之能第316章 破天荒第153章 茶香第267章 念頭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明日更新第55章 考試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238章 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