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辦法

第95章 辦法

何七一臉熱情地打着招呼,然後與管事閒聊了幾句後,還取了一壺酒對他道:“些許陳釀,不成敬意。”

書樓管事看了何七一眼,不平不淡地點了點頭即是走了。

章越看何七不動聲色即擺平了書樓管事,也有幾分佩服。少了管事在旁盯梢着,在那抄書確實自在許多。

何七走到章越面前道:“三郎抄些什麼?”

“在寫史策,故而借史籍來看看。”

何七聞言道:“史策?經科怎會寫些史策,那是殿試時方纔考的。我知道了,必是州學李學正要你交的。”

章越笑着道:“何兄真是厲害,正是如此,何兄爲進士齋裡數一數二之人,在史策上還請教我則個,在下感激不盡。”

何七聞言哈哈大笑。

章越道:“何兄何故發笑?”

何七笑道:“三郎,我豈敢笑你,只是你沒有弄清李學正的意思啊!”

“哦?還請何兄指教?”

何七道:“你們經生平日不考史策,李學正突然要用,可知這三篇史策不過是由頭而已。”

章越點了點頭道:“在下不明白了,還請何兄再點撥一二。”

何七道:“誰叫我與三郎你一見如故,三篇史策寫得好不好,不在於三郎你,而在於李學正。李學正那門路纔是要緊的,而三郎卻在這翻遍史籍就是南轅北轍了,就算你能寫堪比《過秦論》,《三都賦》這般的雄文,人家也不用你啊。”

章越聞言點了點頭,一臉敬佩地樣子道:“何兄說得有道理,在下受教了。”

何七笑了笑道:“無妨,無妨。你我有同窗之誼,這點算什麼。若三郎沒有門路,我這裡到可以引薦一二。”

“那真要謝謝何兄了。”

何七說覺得已是扭轉了一個年輕人的三觀,但轉頭一看,章越仍是在抄抄寫寫。

何七微微吃了一驚,眼光轉了轉,隨即失笑,此子倒是個一根筋的。

何七上樓取書後即捧起書抄錄,竟是比章越更認真的樣子。

章越對這何七略有所知,此人在縣學名聲不好。這番縣學何大與黃七爭進士第一,就是他在背後推波助瀾的。

以至於最後二人都被胡學正怒斥而罷了推薦至州里的名額。而此人不知使了什麼手段,竟順理成章的上位,更無語是,這人還是何大的族弟。

對於這樣的小人,章越當然是堅決……不能得罪。

總而言之,你說什麼都對!

當下二人在書樓抄書一併抄至三個多時辰,那管事居然也沒進來過問,章越不由心想,這何七還是有本事的。

看着對方抄得一疊疊厚厚的紙,章越也是佩服,無論如何此人讀書的態度倒是毋庸置疑的。其間二人餓了就吃些餅子,渴了就喝些水,除了出恭外倒是沒有離開過椅子。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

不過此人倒是頻頻起身朝窗外望着,不知在看什麼。

但此人又回到書案後向章越問道:“三郎可曾婚配?”

章越不好意思地笑道:“那倒是未曾。”

“可想過娶個如何人家?”

“這還未想到,不知何兄你呢?”

何七想了想道:“想過。還是喜歡能讀書會讀書的女子。”

章越道:“何兄,豈不聞女子無才就是德。”

何七嗤笑道:“三郎那是愚夫愚婦的想法,貪得是這般女子易於掌控,好由人擺佈。但如今哪個官宦人家的女子,不讀書明理,不少見識勝過男兒十倍,甚至連進士也可考得。”

“如此佳人娶回家去,紅袖添香夜讀書,難道不是一樁美事麼?”

章越嘆道:“何兄果真見識極高明,你的話實在有道理極了,如此說來我將來也要娶個讀書明理的女子。不過說來我出身寒門,官宦人家的女子怕是不要想了,但將來若能娶個粗識得幾個字的妻子來相夫教子,也是不錯的。”

何七心底冷笑道,你這人倒是有自知之明。

不過何七面上卻道:“誒,三郎萬萬不可這麼說,你這番是縣裡保薦至州里的,若入了國子監成了監生,將來說門好親事不在話下。”

章越道:“不敢奢望。”

何七又道:“是了,三郎還沒說你原先要娶個如何女子?”

章越道:“沒打算。”

何七問道:“正所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三郎,真沒打算過自己終生大事麼?”

章越認真道:“這倒是有打算過,不過我仔細想想任何女子都有她的好處,豈可一概而論,最要緊是我這人百搭!故而也就不打算了。”

何七聞此笑容已是僵在了臉上,我方纔說了那麼多,原來是對牛彈琴。

但何七又想了想笑道:“我姨婆沈大娘子是城裡交遊極爲廣闊,哪個姑娘待字閨中的,她是一清二楚。我讓她幫忙,找幾個介紹給三郎如何?”

章越連道:“何兄,這可使不得啊。”

何七佯怒道:“三郎,你究竟有無將我當作朋友?連這點都不肯受麼?”

章越只好道:“那恭敬不如從命了。”

何七笑道:“三郎,可以如實與我說喜歡如何的女子吧?”

章越道:“何兄,我不是說了,我百搭!”

“那連嫁過人的也成?”

章越一副悠然嚮往地道:“此吾與曹孟德同好也!”

何七笑容再度僵在了臉上心道,此子倒也不是完全一點見識也沒有。

“那美與不美總有說道吧!”

章越如實道:“我這人臉盲。”

何七收拾了一番道:“一會管事要來了,我們不如先走吧。”

而章越則恍然大悟地道:“是了,管事只肯我在此三個時辰。”

說着章越慌忙收拾書桌。

何七掃了章越一眼,不由搖了搖頭。

等二人走了,管事這才中書樓裡一間暗廂房走出,手裡拿着幾張紙。

夜間。

管事將這幾張紙交給了吳安詩。

此刻吳安詩正與範氏,十七娘一併吃晚飯。

左右十幾個使女站着伺候着。

吳家三代官宦,自有一番規矩,寢不言食不語。一旁使女也是不敢出聲。

故而一家人吃飯間,除了碰瓷碗的聲音外,極爲安靜。

至撤了席上了茶後,吳安詩順便將管事遞來幾張紙看完了,笑了笑道:“好個章三郎,竟是個好裝傻充愣之人,有意思,有意思!”

“怎麼了?”範氏問道。

吳安詩笑道:“我命書樓管事伏在書樓暗廂記錄二人言行,你看看……”

範氏冷笑道:“身爲吳家半個家主,居然行此雞鳴狗盜之事,十七娘你看。”

十七娘放下茶盅,取來紙張,不消片刻已是看完。

待看到章越言己‘百搭’時,不由莞爾一笑。

待在看到‘曹孟德’時,十七娘已忍俊不禁了。

“有何好笑的?”

範氏也取來看了,然後道:“我看這何七見識處處高過這章三一籌,官人爲何說他裝傻充愣?”

吳安詩道:“十七妹總說我讀書不成,似我們這般官宦子弟,雖說吃不了苦,但看人卻很少有差的。”

範氏道:“你真有意招攬這二人?”

吳安詩道:“不然呢?我吳家的書樓豈有讓人隨意進的?這二人一個經生,一個進士,都是今年州里打算薦入國子監的。”

“他們都是寒門出身,無依無靠的,與我有同鄉同窗之誼,將來若一朝春試榜上有名,不投我們吳家還能投誰去?如今也是早早結納了,要等到二人當官後再去招攬,那就顯得我們爲人勢利了。”

“再換句話說,他們爲何別處不去,早不去晚不去,非要到州里舉薦往國子監人選時,到我這來借書,也是這個道理。”

範氏道:“這何七也罷了,但這章三可是章家的人,雖說是疏族,但將來若出息了,也未必會投奔我們吳家。”

吳安詩道:“郇公(章得象)爲宰相已是十年前的事了,他章家若不再出一個宰相,遲早是昨日黃花。”

範氏道:“我都道如何,你們世家出身的,都如此多的盤算?咱們寒家女子倒是真配不上你們。”

吳安詩笑道:“娘子,司馬相如,陳子昂,一出劍門即表儀一世,如今加上老泰山那是鼎足而三,我娶了你是三世修來的福分,你怎好說自己是寒門出身。”

十七娘對範氏道:“哥哥如今這話也是用了心,嫂嫂不如就聽聽吧。”

三人都是笑了。

範氏道:“我本道官人回鄉是來偷懶的,但不讀書也結交了那麼多傑出子弟,將來倒也是家裡的助力。”

吳安詩道:“衆所周知如今州里李學正受知於大伯,這一番他來信問我可有意下之人,你們看我當如何?”

範氏道:“原來如此,我道爲何二人突然到書樓抄書,是這個緣故。”

“無利不起早麼。”吳安詩笑道。

範氏道:“這二人我看有才是有才,但賢良也當看好了,否則養出幾個忘恩負義之輩就差了,這何七雖有見識,我看倒是個心術不正之人。”

吳安詩道:“這哪得話?賢與不賢豈是一眼看得出來的,真可謂是婦人之見。”

範氏被斥後氣不過道:“十七,你說個道理來。”

十七娘想了想道:“嫂嫂說得有道理,若賢與不賢一時看不出來,不如找個辦法試一試?”

“哦?十七妹,可有妙計?”吳安詩言道。

十七娘點了點頭道:“我確有個法子。”

(本章完)

第871章 提攜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103章 珍惜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52章 牧笛第856章 回府第91章 釋懷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148章 刻章第285章 御論第314章 六論第251章 梅香第104章 醉漢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406章 商人第493章 公用錢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941章 分歧第103章 珍惜第267章 念頭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771章 改變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951章 自誠明第240章 吳充第55章 考試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296章 期集二第263章 真相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933章 指路第1017章 書局第301章 瓊林宴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334章 二事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705章 姐妹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240章 吳充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394章 急變第987章 盜書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631章 不易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35章 答案第233章 弊案第523章 言事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320章 相交第308章 心流第72章 食店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408章 改變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65章 信約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253章 王珪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875章 女色第696章 出戰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861章 孤勇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881章 共識第663章 底氣
第871章 提攜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103章 珍惜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52章 牧笛第856章 回府第91章 釋懷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148章 刻章第285章 御論第314章 六論第251章 梅香第104章 醉漢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406章 商人第493章 公用錢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941章 分歧第103章 珍惜第267章 念頭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771章 改變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951章 自誠明第240章 吳充第55章 考試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296章 期集二第263章 真相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933章 指路第1017章 書局第301章 瓊林宴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334章 二事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705章 姐妹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240章 吳充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394章 急變第987章 盜書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631章 不易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35章 答案第233章 弊案第523章 言事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320章 相交第308章 心流第72章 食店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408章 改變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65章 信約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253章 王珪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875章 女色第696章 出戰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861章 孤勇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881章 共識第663章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