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蘇軾三言

第573章 蘇軾三言

蘇轍在三司條例司並無他事,只是每日討論免役法,科舉改革。

官員議事的奏疏,一經官家,中書過目就立即轉發至三司條例司,由條例司的官員們進行討論,蘇轍目前所爲之事便是這些。

這一日蘇轍正要退衙,呂惠卿走來笑着對蘇轍道:“今日王相公設宴於私第款待,一會你叫上子正咱們一同前往。”

蘇轍聽說王安石設宴本不願意去,但見呂惠卿說得鄭重其事,心想還是不要與王安石衝突,且去看看王安石有何話要說?

蘇轍與張端二人坐上車子。

張端與蘇轍同是條例司詳檢文字,他是樞密副使陳昇之的門下,與蘇轍一般都是外面安插進條例司的人,還一人則是蔡京,他是韓絳,韓維兩兄弟舉薦入條例司的,同時還是王安石門下學生蔡卞的兄弟,但蔡京不是詳檢文字,不過是編修官而已。

而條例司其餘三四十名官員都是王安石舉薦的。

數人抵達王安石私宅後,衆人便吃了一頓便飯。

是真的‘便飯’。

這令蘇轍明白王安石真的不是請他們來家裡吃飯的。

用飯之後,王安石取出一卷書給幾人言道:“此書中所載爲青苗法也,汝等三人仔細閱之,有疑問當堂相告,我等在此詳細議之,期間我們談論了什麼,以及此青苗法的內容不可與外人透露一字。”

王安石說完後便離開此地。

蘇轍聽王安石說得鄭重其事,當即取了書來細看。

蘇轍一看便知到此書所主張多都是出自呂惠卿的手筆,平日在條例司之中便屬呂惠卿看法最多,想法最激烈,在蘇轍眼底呂惠卿所提及的都是害事之舉。

眼下張端還在看這青苗法如何樣子,蘇轍已是忍不住對呂惠卿道:“此青苗法怕是吉甫所作的吧!”

呂惠卿一聽變色道:“子由這話是何意?”

蘇轍道:“這青苗法實在失當,除了吉甫我想不出來還有誰可以辦這樣的事來。”

呂惠卿急得少有的失態,紅了脖子道:“此法呂某也是第一次見,之前是聞所未聞,子由對呂某不滿何不當堂告之,何必出言傷人?”

蘇轍道:“我不同意此法,還請吉甫拿回去改之吧!”

說完蘇轍不看呂惠卿臉色,以及張端的挽留,當即離席推門而去。

蘇轍正遇到在門外徘徊的王安石。

蘇轍向王安石拱手,王安石問道:“怎麼子由以爲此青苗法不可行嗎?”

蘇轍道:“相公明鑑,這青苗法本意是好的,然出錢……”

蘇轍一番長篇大論,王安石聽得十分認真。

最後蘇轍言道:“……相公之青苗法說到底不過是常平倉法的變通,還望相公三司而後行。”

王安石聽完蘇轍之言道:“子由之言甚好,此法僕當徐議而行之。以後子由如有異論,還請如這般當面相告,切勿與外人言也!”

蘇轍見王安石竟採納了自己意見,看來並非傳聞中的執拗。

蘇轍行禮告退。

又過了片刻之後,呂惠卿走出門來。

王安石看向呂惠卿,呂惠卿即稟道:“張子正對青苗法並無異議,便是這蘇子由……我連分說兩句也不得,此人便推門而去。”

王安石點了點頭道:“我方纔已是聽了他言青苗之弊了。”

呂惠卿一愣,這青苗法大部分章程都是他自己寫的,如今看來蘇轍竟有些打動王安石的樣子。

王安石道:“這蘇子由確有所學,這青苗法當年我知縣地方時曾試行之,如今過得太久了……你再回去改一改,以後一個月之中勿再議論青苗法。”

呂惠卿心道王安石若真聽從蘇轍的意見,那麼自己的青苗法不就打水漂了?所有功夫都白下了。

呂惠卿想到這裡,只好暫且作罷,回去再修改青苗法。

蘇轍回到了家中便問兄長去哪了。

蘇軾的行蹤一向是飄忽不定,每到一地任官便訪問僧道,不是求問些燒金方術,便是養生金丹之法。

或者便是同僚請他去吃酒。

蘇轍以爲這個時候蘇軾多半不在家,問了老僕卻得知蘇軾回家之後一直坐在書房不肯出門一步。

蘇轍心想蘇軾不是一直抱怨官告院沒什麼差事麼?每日都清閒出鳥來了,怎地居然也有公事帶回家。

蘇轍走至庭院中,但見蘇軾書房裡仍是亮着燈。

蘇轍走進書房中,蘇軾於燈下揮毫,竟是撰寫奏疏。蘇轍拿起蘇軾寫廢的文章過目,蘇軾竟是在給皇帝上疏,題目是《論學校貢舉狀》。

蘇轍知道三司條例司議論科舉改革,於是官家下令三館以上官員必須在一個月以內寫一封奏疏言此事。

三館以上就是有館職的官員。

由此可知官家這一次下詔讓官員言事的範圍之大。

蘇軾如今是館職是直史館,正好是可以上疏言事的範疇內,於是蘇軾便上疏給官家了。

蘇轍看蘇軾的奏疏面上露出憂慮之色。

蘇軾看向蘇轍道:“怎麼了?是不是在條例司又與呂吉甫,王介甫爭議了?”

蘇轍道:“些許爭議倒是無妨,大家都是閉起門來講,只是王介甫不許我言於外罷了。只是兄長這上疏怕是會觸王介甫之怒啊,三郎一直與我說,不可觸及王介甫政柄,如今你上疏……不是公然與他不和嗎?”

蘇軾道:“我入京以來雖是不懶拙不事事,但官家此番上疏讓三館以上官員言事,我又豈可不言。”

“既然說了,我又如何能說假話。王介甫說變革新法,恢復學校取士說是堯舜之制,恢復三代之時,其實自漢唐以來科舉取士久矣,我輩皆是受益於此,怎能不言。”

蘇轍見蘇軾堅持不再說什麼了。

次日蘇軾便行上疏,而同時章衡亦是上疏。

章衡上疏與蘇軾皆然相反,他反而是贊成以學校取士之法,但並沒有談論詩賦取士還是經義取士的優劣。

於是這兩份奏疏同時在官家的案頭。

御案左首的奏疏是殿中丞直史官判官告院蘇軾的名字,題目是《論學校貢舉疏》。

右首則是右正言直集賢院判太常寺章衡名字,題目是《論大學小學之教疏》。

蘇軾與章衡的議論各有千秋,論科名蘇軾是制科入三等,章衡則是嘉祐二年的狀元,甚至壓了蘇軾一頭,但這一次二人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卻都受到官家的賞識。

官家身旁侍直的正巧是修起居注陳襄以及天章閣待制章越。

內宦道:“陛下,蘇軾,章衡皆已到殿外等候陛見,不知傳召何人?”

官家道:“先見蘇軾吧!”

不久蘇軾翩翩入殿,官家一看蘇軾,真是好個蘇子瞻,果真風采照人。

其實沒見蘇軾之前,官家已被蘇軾的文辭所折服,對此官家方纔詢問章越蘇軾如何時,章越已是感覺到了。

章越也沒忘了在官家面前給蘇軾點個贊。

官家對蘇軾問道:“蘇卿所言學校之制,雖盛於三代,然而今日卻不復用,文中有可觀之處。但言反對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朕卻覺得不然。”

蘇軾道:“陛下,這正是臣要講。君王若以孝取人,則有人故意割股事親,以廉取士,則有人故意惡衣劣食,凡是能符合上意的,總有人無所不用其極。漢朝以孝廉取士之弊如此,怎麼不警惕呢?如今陛下以經義取士,讀書人讀聖賢之書則失了本意,本以經義欲教化人,反令世人相率作僞。”

章越是認同蘇軾的說法,後世八股文的劣名,大家都知道的。但話說回來,明知八股文的弊端,但明清二朝爲何還是堅持要用呢?

官家問道:“那麼如今詩賦取士難道比策論更能擇士嗎?”

蘇軾言道:“陛下,以文章而論,策論爲有用,詩賦爲無用也。但以作官理政而言,則詩賦,策論皆是無用,祖宗以詩賦取士必有道理。”

“書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自古堯舜以來,進人何嘗不以言,試人何嘗不以功,然而以區區策論便定一個讀書人賢愚,而不觀其言,試其功,此舉可乎?”

聽蘇軾之言,官家已是信服對蘇軾道:“朕早就疑此法可以行否?如今得卿所議可以解惑了,卿與朕言,朕登基以來爲政之得失?就算是朕有什麼過失,卿也可以直言。”

聽到這裡,章越給蘇軾狂打眼色,示意他不要亂說。

領導要伱批評,你還真批評啦?

但蘇軾聽了官家這話後,對於章越的暗示完全無動於衷。蘇軾連半句鋪墊也沒有,直接言道:“陛下爲政至今有三處失當,一是求治太急,二是聽言太廣,三是進人太速!”

章越聽了蘇軾之言,差一點一口老血吐出。

你批評也就算了,還罵了這麼多人。

進人太速?

啥意思啊?

指着和尚罵禿子?

要不是你當真我的面說出來,換了背地裡,我肯定以爲你是在官家那拆我的臺。

僅僅是這一句話,你可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嗎?

蘇軾卻完全沒有感覺,直覺得自己在君前直道無隱,國家出了問題,他就要說出來,這是直臣的本色。

官家聽了蘇軾的話也是很羞愧,蘇軾不僅說得對,還一針見血,正好把他爲政至今的問題說得是清清楚楚。

簡直讓這位登基當了兩年多皇帝的官家,差一點下不了臺。

但官家是個愛才之人,對蘇軾之言不僅沒有生氣,還是十分虛心地道:“卿之三言,朕必會細細思之。”

(本章完)

第202章 給他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312章 良人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16章 破天荒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22章 傭書第764章 價碼第318章 打壓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111章 江賊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184章 好事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696章 出戰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348章 朝會第849章 潼關道第124章 打車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129章 新舍友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51章 小溪西流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674章 渡河第933章 指路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46章 學詩第156章 客人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823章 得加錢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166章 青花瓷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230章 交情第219章 入場第811章 不能示之能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483章 翁婿第10章 望族第930章 表態第405章 鈔法第808章 書信第694章 首戰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288章 賜對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271章 科舉與寒士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77章 酒宴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84章 招攬人才第100章 險峰第32章 學霸第726章 道賀第284章 論名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206章 成功第76章 飯堂第93章 入京否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226章 盡心第779章 宕昌城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788章 城下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322章 題眼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522章 入直第286章 東華門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
第202章 給他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312章 良人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16章 破天荒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22章 傭書第764章 價碼第318章 打壓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111章 江賊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184章 好事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696章 出戰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348章 朝會第849章 潼關道第124章 打車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129章 新舍友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51章 小溪西流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674章 渡河第933章 指路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46章 學詩第156章 客人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823章 得加錢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166章 青花瓷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230章 交情第219章 入場第811章 不能示之能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483章 翁婿第10章 望族第930章 表態第405章 鈔法第808章 書信第694章 首戰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288章 賜對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271章 科舉與寒士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77章 酒宴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84章 招攬人才第100章 險峰第32章 學霸第726章 道賀第284章 論名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206章 成功第76章 飯堂第93章 入京否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226章 盡心第779章 宕昌城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788章 城下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322章 題眼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522章 入直第286章 東華門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