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

自己培養多年的人才,被人挖走了是何等體會便是如此。

當然這不能怪徐禧,官家動手挖人臣子一般不會拒絕的,譬如左宗棠,李鴻章不也是從曾國藩幕中走出去的,日後二人的功業也是可以與曾國藩比肩的。

這與王韶不同,章越當時與王安石乃政見相左,王韶投王安石便是背叛。

官家則是章越的老闆啊,你既然吃了人家的飯,就不能多話。

人才是流動,章越的幕府自也是來去自由。

再說章楶不也從自己幕府中出去的,比起另一個時空歷史上洪德城之戰後,才被朝野所發掘,如今提前被天子賞識了,這是怎麼樣的人生。

一個章楶,一個徐禧,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爲官家提供了兩位將才。

之後徐禧一再感激章越舉薦之恩,章越笑了笑。

徐禧之後則是蔡卞。蔡卞來章越幕下,才幹不用多說,最要緊的還是因爲他是王安石女婿之故。沒有他在幕下,王安石對自己也不放心啊。

如今蔡卞回去,二人分屬不同陣營,以後敵友難料了。

章越對蔡卞道:“此番元度之功我會如實奏上,其實以我看來,元度之幹練日後定是前程似錦。”

蔡卞感慨道:“相公兩度幕下栽培之恩,蔡某沒齒難忘。蔡某從相公身上所學良多,獲益匪淺,雖不敢以學生自居,但以後當事相公如師。”

章越聞言笑了。

蔡卞道:“相公,蔡某有一個不情之請。”

章越道:“但說無妨。”

蔡卞道:“蔡某想外放,不願回京。”

章越訝道:“爲何?我聽說元澤身子不好,丞相那邊正需要你回去協助纔是。”

蔡卞沉默。

章越看蔡卞的神色,對方是一個輕易不吐露心事的人。章越心想,王雱身子不好,又不能容物,他日能繼王安石政柄的也唯有元度了。

當然這條路不好走……莫非是蔡卞有其他想法。

章越道:“元度可是對新法有所出入?”

蔡卞立即道:“相公,家嶽乃三代以下第一人,只是…………我學問不成,想去地方再歷練歷練……”

章越看蔡卞的神色並非是不願回京的樣子,略有所思體會到蔡卞那份微妙的心思。

想去但不好去。

人家王雱身體不好,你蔡卞就趕着回京,所以要避避嫌疑,此子心思好細密啊。

章越若有所思地道:“是啊,如今京城是是非之地,我可以替你向丞相問一問。”

蔡卞喜道:“多謝相公。”

章越目送蔡卞離去。

“陳睦見過相公!”

章越換了心情拉着陳睦的手坐下細聊。

陳睦與徐禧,蔡卞不同,他雖說世宦出身,但閩籍官員差不多,都是沒什麼真正的根底。

陳睦的祖父陳絳與夏竦制舉同科,不過二人關係卻不好。陳絳的兩個兒子陳說之,陳動之科舉名次,便被夏竦作梗。

本來陳說之是可以得狀元的。

到了陳睦,他乃陳動之之子,其父早亡故,儘管曾與歐陽修,王安石有過交往,但卻沒有什麼真正的人脈關係留給了他。說白了就是沒有真正說得上話的強關係。

如今陳睦自然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非常快地適應了從章越同年至他的下僚身份。

作爲嘉祐六年的狀元,榜眼,一個是寒門的狀元,一個官人子弟的狀元,還是同鄉,如此自是要攜起手來。

章越同年裡交好的一個是黃履,一個是韓忠彥,其餘除了劉奉世,王囧,曾肇,王安禮等,其他聯繫不多。

一個是自己是狀元,本就曲高和寡。

另一個後來官位高了,交際圈的都是王安石,吳充這樣的大佬,同年便少了交往。

不過圈子就是圈子,章越與陳睦有非常多的話題可以聊,比如殿試,期集,瓊林宴,這都是二人的高光時刻,還有各自在同年裡的朋友。

嘉祐六年這科同年中人緣最好的就是黃履,黃履講義氣,重人情,同年有什麼事請託他是能辦就就辦,不能辦的就找章越。章越一般事也是能幫就幫,遇到麻煩能替你擺平,但遇上請託要升官或強人所難,有時候也是故意裝着不知道。

其次就是韓忠彥。韓忠彥比章越,黃履人情世故玩得溜多了。但是你要請韓忠彥幫忙,這人情就算欠下了,還要收利息的。同時韓忠彥性子也是飛揚跋扈,喜歡他的人多,討厭他的人更多。

除了章越三人,陳睦算是人緣不錯。

他也是同年中,除章越外官最高者。而嘉佑六年後進士除了許將,章直,彭汝礪外沒有人官位在他之上。

章越道:“如今我拜爲參政,當如何汲引人才?”

章越向陳睦問的就是如何求賢?普通的官員都有自己的班底,又何況相公。

陳睦想了想道:“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正如當年湯以庖廚籠絡伊尹,秦穆公以五張羊之皮籠絡百里奚。只要能投其所好,便可籠絡得之。”

章越聽出了陳睦的意思,人才嘛,就是不可以牢籠之,要讓他自己覺得自己來去自由。其實天地都是牢籠,只要他有喜好的就脫不開。

自己這幕中何嘗不是如此。

想想離去的徐禧和蔡卞,有人出纔有人進嘛。

章越點點頭,然後看到屏風後蔡京的影子。

“見過相公!”

“元長來坐!”章越示意蔡京坐在自己身邊。

雖是自己表示親近,蔡京低眉順眼地坐在一旁。

章越笑了然後道:“聽說元長前次在金陵任官,見了王丞相沒有?”

蔡京道:“吾弟時爲丞相女婿,所以見了一面。”

章越點點頭道:“見了?當時如何?”

蔡京斟酌詞句道:“京朽木,不入王丞相之眼。”

章越聞言失笑,蔡京倒是坦誠,將自己想要投靠王安石,結果被他拒之門外的事如實道出。

章越安慰蔡京道:“無妨,我當年也是如此。”

頓了頓章越道:“一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在我幕下這麼多年,無論是文字和治事都是極佳!”

“如今你打算外放,還是入京,你大可說來,不要有所顧慮。”

蔡京道:“京學識淺薄,想要跟在相公身邊再多學些日子。”

章越看着蔡京,想起黃履給自己說的一番話,所謂的衣鉢傳人,蔡京如今正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但蔡京各個方面都很出衆,但他最大的優點也是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善於迎合了。

自己覺得他平日吃穿衣食太奢侈,他一聽便立即改爲簡樸,以迎合自己喜好。另一個時空歷史上,元佑之後,向巴結司馬光則沒巴結上,章惇回朝,又是各種獻殷勤,到了宋徽宗當朝了,又迎合皇帝好大喜功,喜歡奢華的性格,開始了玉堂五度宣麻的風光日子。

蔡京此舉連親兄弟蔡卞也看不過去了。

蔡京就是善於投機,這一點不如蔡卞從始至終都堅持王安石的變法精神,從未變過。

不過章越還是決定將蔡京納入自己的考察名單中。

他用人賽馬重於相馬。能事功就是好品德。

至於宋徽宗……有他在,此人登不上帝位。

次日章越辭別呂公孺等人,動身與黃履一起返京。

一連馬不停蹄地走了十幾二十日,現在代表宰執重臣的青羅傘下,章越正坐在喝着熱茶。

這裡已近黃河,剛經過氾濫,上百里沒有人煙,但卻有當地官員早早在路上安排了人煮茶,燒熱湯水。

隨章越進京的黃履,蔡京等人都用熱湯水擦拭,以去除一路上沾染的風塵。

“相公有人送帖子。”

路走了一半了,一路都有有人送帖子求見。

章越如今是相公,別人送帖子求見再正常不過。但在這荒郊野嶺的有人送帖子倒是奇怪了,章越看去這帖子來頭不小,此人姓向名經,居然是當今向皇后的爹,他如今任青州知州,來求見的是他的兒子向宗回。

“見一見吧!”

章越看了一眼日頭,秋日還算升得不高,不會錯過了路程。

向宗回章越長長一揖,章越道:“是皇后的兄弟,失敬了。”

說是失敬,章越卻只是口頭客氣,連屁股都沒動一下。放在唐朝向宗回就是楊國忠,哪個官員不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

但宋乃天子與士大夫治天下。

外戚?哪怕你是國舅也不在此列中。

但國舅爺在這荒郊野地找上自己作啥?

向宗回道:“家父如今在青州任官,他聞知章相公拜參政後不勝欣喜,但職守所在不可輕離信地,所以託我來向相公道賀!”

章越笑道:“原來如此,令尊真是有心了。”

向宗回道:“家父對相公好生敬重,他常說章公日後的相業非常。”

章越道:“不敢當,當年向文簡公爲相海清河晏,豈是章某所能及之萬一。”

說了幾句向宗回就走了,只是簡單的道個賀,都伴手禮都不曾帶來一個來。也看得出來向家的家風果真清謹。

不過這令近來‘我可以不收,但你不能不送’的章越,好生不習慣。

向宗回探視沒說什麼,但章越卻想到很多。

皇帝剛生下了太子,剛剛足歲,似乎身子還不錯……

高太后對昌王趙顥的偏愛,天下週知。

國戚高遵裕在西北手掌重兵,這次章楶的洮水大捷,在秦州‘養病’的高遵裕居然以運籌帷幄之功,被李憲列在衆將功勞的第一位。

李憲這沒啥好鄙視的,因爲當初章越領軍西北時也是這麼幹的。

曹太后,高太后都是以武臣之女的身份嫁入皇家,天然地自帶資源。

可當今向皇后卻是前宰相向敏中之曾孫女,身爲文臣之女,沒有根基的。他章越又是當今宰執之中,唯一掌過兵者。

青羅傘下,章越細細的思索着,難道官家這時候召自己回京,難道還有別的深意。

這時候黃履走來道:“如何?向家有求於你?”

“談不上,大概是示好。”

黃履道:“你如今也算是文臣領袖,向家也是文臣出身,向你示好也是情理之中。”

章越道:“就怕有別的用意。”

嫡位之爭,老百姓看得津津有味,但似章越這般重臣,倒真的想有多遠躲多遠,因爲風險和收益不對等。

黃履道:“如今你這個位子很多事想躲也躲不過。”

章越開玩笑道:“真想大夢一場,醒來時發覺你我還在太學的舍中,沒考上這什麼進士,沒當什麼官。”

黃履對章越的話不由嗤之以鼻,又道:“我讀史書便知道了,帝王將相都過得不快樂,煩惱總因這場富貴而起。但讓他們放下這一場富貴,又不能。說他們矯情,又不是。”

章越道:“你這話說得不是,改日我從相位上退下,便也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的。到時候你我還有郭師兄泛舟江湖,作了鄰居,當個兒女親家,那日子也不錯。”

黃履笑道:“不錯,你家大郎倒很對我的胃口。”

章越笑了笑。

他挺喜歡這段沒進京前的日子,真正能走近他內心的就是蔡確,黃履,郭林等寥寥數人。

他很喜歡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也有這個原因,交朋友一定要嚴謹,不是什麼人都往圈子裡帶。常言道一賤破九貴,交往了一個品行不好的朋友,反而會讓你損失了不少貴人。雞鳴狗盜之徒入門,君子紛紛離去,這就是孟嘗君的教訓。

所以選人用人非常要緊,他不能重蹈王安石的覆轍,一個個上位後就背刺,或者人品公認的不端。

新黨之失,最大的就在用人。

……

而在汴京皇宮中的坤寧殿,官家與向皇后正在聊天,他們面前則是官家與皇后的嫡女,長公主延熙公主,正在內侍的教導下習字。

長公主已是十歲了。

一旁內侍入宮向天子稟告道:“啓稟官家,章越已是到了河陽了。”

官家點點頭示意對方退下,並放下垂簾。

垂簾隔絕不了聲音,但周圍的內侍都退下,他們知道官家有話要對向皇后說。

官家對向皇后道:“上一次朕讓你與章越的夫人聊天覺得如何?”

向皇后道:“河間郡侯夫人知書達理,是個極明事理,極通透的女子。”

官家道:“好,若是這般也不會委屈了咱們皇兒。”

向皇后聞言不發一言,她是一個非常守婦德的女子,這樣的大事,儘管關乎她親生女兒,她也沒有左右官家的判斷。

官家想到這裡對向皇后道:“章越到京之後,朕就與他提及此事!”

第301章 瓊林宴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307章 月影第216章 靠自己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145章 期限第422章 豪爽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711章 將兵法第13章 求學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696章 出戰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97章 受賀第922章 鎖院第645章 奪三職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713章 抓人第774章 喂餅第419章 變革第206章 成功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761章 談判第274章 議親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32章 學霸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798章 紀念第726章 道賀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224章 表白第586章 籌碼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638章 出身第835章 兵臨城下單章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9章 孟子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19章 變革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87章 盜書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35章 真傳第320章 相交第207章 不累心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868章 事先第234章 蔡襄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986章 交鋒第852章 面君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91章 釋懷第353章 卻扇第987章 盜書第314章 六論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07章 月影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930章 表態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章 翻案第164章 俯視第97章 翻山越嶺第967章 遼道宗第775章 入岷州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813章 問題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774章 喂餅第591章 薦人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394章 急變第438章 改元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862章 登門道賀
第301章 瓊林宴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307章 月影第216章 靠自己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145章 期限第422章 豪爽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711章 將兵法第13章 求學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696章 出戰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97章 受賀第922章 鎖院第645章 奪三職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713章 抓人第774章 喂餅第419章 變革第206章 成功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761章 談判第274章 議親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32章 學霸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798章 紀念第726章 道賀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224章 表白第586章 籌碼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638章 出身第835章 兵臨城下單章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9章 孟子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19章 變革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87章 盜書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35章 真傳第320章 相交第207章 不累心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868章 事先第234章 蔡襄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986章 交鋒第852章 面君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91章 釋懷第353章 卻扇第987章 盜書第314章 六論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07章 月影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930章 表態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章 翻案第164章 俯視第97章 翻山越嶺第967章 遼道宗第775章 入岷州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813章 問題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774章 喂餅第591章 薦人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394章 急變第438章 改元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862章 登門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