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商議

第530章 商議

面對官家的諮詢。

侍從的官員們都露出認真傾聽之色,心道章越絕對要塞私人了。

跟隨在官家身邊的曾公亮,如今是坐二望一,他一直有取代韓琦列位昭文相之意。如今若有官員越過自己向皇帝推薦人才,這可是令他十分不滿的。

曾公亮在心底已是暗暗盤算,若是章越推舉之人不合他的意,他能當面反對,則反對同時彰顯他的宰相的權威。若不能反對,他也可以學一學李林甫。

李林甫爲宰相時,朝中大臣不敢越過他向唐玄宗推薦官員,若有人膽敢如此……口蜜腹劍的成語是怎麼來的?

章越道:“臣舉之人乃是現任集賢殿校勘呂惠卿……”

聽了章越的言語,官家露出個十分意外的神色,一旁曾公亮則是又驚又喜,此子果真是識時務啊,他知道呂惠卿是我剛提拔的人,如今推舉給官家……嗯,此子一定是通過此等手段主動向我示好。

誤會章越此舉是主動靠攏後,曾公亮可謂是大喜。

官家顯然沒聽過呂惠卿的名字,章越將對方的履歷大致說了一番。

章越看官家狐疑的樣子,解釋道:“此人與臣同爲閩人,算是有些鄉誼,他的兄長呂夏卿與臣也曾在太常禮院中共過事,算是熟知甚詳,但臣薦他則是全然是因他的才幹。”

但凡舉薦官員說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這年頭哪個官員能舉賢不避親啊,這都是公開的事。

章越可以不解釋,但仍主動與皇帝坦白了自己與呂惠卿的私交。

官家不知道呂惠卿,但提及呂夏卿就知道了,他爹英宗在仁宗皇帝大喪時一滴眼淚也沒有流,正是呂夏卿翻遍禮書給他爹找了一個‘卒哭’的理由來挽尊。

官家略微心底有數,向曾公亮問道:“宰相覺得呂惠卿如何?”

官員的人事任命都要經過中書,故而官家向曾公亮徵求意見。

曾公亮方纔聽章越推薦呂惠卿時,一旁有個侍從官員頗爲不屑地低聲道了句又是個‘福建子’。

曾公亮道:“回稟陛下,這個呂惠卿也是臣的老鄉,如章侍講所言,確實以經術見長,在地方的政績頗爲卓著。不過邊遠小地出來的官員,畢竟難以上臺面,見不得天家威儀。”

官家倒是笑道:“宰相何必妄自菲薄,在朕眼底南人北人皆是大宋的子民。朕知道朝中不少大臣看不起南士。如今朕不過向侍從問了幾個南方的官員,便有謠言說朕要用南人爲宰相行申商之法,說這樣話的人到底是何居心?”

衆官員們聞言都是不敢說話。

曾公亮知道這些謠言便是衝着自己來的,當即感激地道:“臣代南人謝過陛下。”

官家頓了頓道:“既是宰相舉其能,就讓呂惠卿爲崇政殿說書吧。”

崇政殿說書正是章越昔日的差遣,如今呂惠卿也爲經筵官了。

章越將此事告知呂惠卿後,對方別提有多高興了,一個勁地向章越表達感謝。

章越則說了免役法的推行之事,呂惠卿拍胸脯說此事包在他身上。

半個月後官家御邇英閣,呂惠卿進講。呂惠卿既能察言觀色,又善迎合,數語之下果真大受皇帝賞識。

呂惠卿得到了賞識,次日便賜了銀魚袋,此事傳出後官場上轟動一時。

加上之前推舉了王安石,官家對章越甚喜,贊他有知人之明。

先前王陶,司馬光也推薦了一票官員上來,皇帝自己也讓內宦四處打聽哪個大臣能用的,但是推薦上來的官員官家怎麼都不滿意,覺得不過爾爾或者是名過於實。

但是章越乍推的呂惠卿卻極得官家的讚許。

於是乎章越知人,伯樂之名在官場上不脛而走。

宋朝官場上頓時一片恍然,什麼叫終南捷徑啊?這根本不用去終南山去找啊,眼前的章越便是一座散發着金燦燦光芒的終南山啊!

但對章越而言,另一個煩惱就來了。

伯樂,知人之名傳揚出去後,上門託關係,求引薦的人就多了。除了官員,不少還是隱士。

宋朝上下的風氣還是很崇尚隱士的,比如梅妻鶴子的林逋,人家那是真隱。至於上門求官能是真隱嗎?都是找個隱士的噓頭罷了。

章越也曾見過幾個,一見面調門就起得很高‘章正言,可知天下興亡否?’要麼就是‘吾有一策,可保天下百年之太平。’

反正一個個牛逼哄哄的,彷彿天下少了你,蒼生便活不下去了一般。

章越見了幾個便沒什麼興趣了。

其實章越也沒什麼知人眼光,他知道就算沒有自己推舉,王安石,呂惠卿也會受皇帝的重用而已。

他不推舉曾公亮也會推舉的。

二人都是看準了皇帝有心作爲,故而求賢若渴的心思。但是皇帝到底有什麼一番作爲?大家都不知道。

甚至皇帝自己決心有幾分,大家也不清楚。

但七月的一件事,讓官員們看出了官家的決心。

這日邇英殿再開經筵。

曾公亮,司馬光,呂惠卿皆有下場。呂惠卿主講,章越陪侍在側。呂惠卿一心要博得官家的賞識,這等進講的機會是絕對不肯錯過的。

章越也是樂意偷懶,任由呂惠卿進講,索性讓他的光芒掩蓋過自己好了。至於自己專門當伯樂好了。

呂惠卿成爲經筵官後一直順風順水,但也不是沒有遇到挫折。

曾經侍制以上的官員們討論里正衙前與鄉戶衙前的利弊,這也是爲日後改革役法的先行。

呂惠卿沒說了幾句,結果遭到了司馬光的反對。

初出茅廬的呂惠卿如今政治能力只有八十,但司馬光可是接近一百的人物,當初勸說仁宗皇帝立儲,章越徹底見識了司馬光的本事,自己只能作爲小弟在旁喊‘大佬,666’,最後還蹭了口湯喝。

而呂惠卿,司馬光二人一番當殿辯論下來,呂惠卿可謂是敗得很慘,堪稱死無葬身之地。

章越看得出呂惠卿也不是敗在技巧上,而是氣勢上,並且司馬光在朝中迷弟衆多,侍制裡都是給他搖旗吶喊的,而且官家也對他很賞識。

畢竟官家登基後率先啓用的大臣就是司馬光與呂公著,任命二人爲翰林學士,之後才輪到自己。

章越見此沒有上去給呂惠卿助拳,不然也是送人頭。看來唯有等王安石回來,才能頂得住。

這場辯論當然是司馬光完勝,改革役法的事不了了之,主張此事的三司使韓絳在那氣得臉都青了。

這日呂惠卿講書完畢,官家很高興,當堂賜了呂惠卿十兩黃金。

講書後,官家則將方纔殿上討論過的事情,再拿到此處商議。

殿中相當於一個小圈子的決策團隊。

殿上不能決定的事,在經筵後再商量,充分地討論後再作出決定,這也是宋朝君臣合議的一貫方式。

衆人討論的,是陝西轉運使薛向上奏的事。

陝西綏州陷於西夏數十年,當地蕃部嵬名山,嵬夷山兄弟二人不滿西夏的剝削,於是與大宋的清澗守將種諤約降。

當時宋朝與西夏都爲了爭奪橫山這樣要地,對於蕃部都是竭力拉攏。

支持宋朝的稱爲熟蕃,支持西夏的被稱爲生蕃。

種諤是西軍名將種世衡的第五子,可謂有勇有謀。種諤在約降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後,得其部數萬,並趁勢襲取得了綏州。

於是問題就來了,此事要怎麼辦?

面對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數萬蕃部人馬,以及故地綏州的處置,朝中大臣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首先是樞密使文彥博,他認爲如今朝廷與西夏的和平來之不易,大宋要且行且珍惜。這個綏州已經丟了幾十年了,找回來也於事無補,反觸怒了西夏,給了對方進攻的口實,不如將此地還回去。

官家聽了文彥博的建議後,又派人去韓琦府邸詢問。

韓琦雖告假在家,不去中書議事,但對於西事還是盡心。他認爲這個事情咱們問也不好,不問也不好。不如先接受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投降,但若是西夏興師問罪攻打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咱們不去理會他就好了,任他自生自滅。

而以武將身份出任樞密副使,鎮守陝西的郭逵,他的意見卻與韓琦截然相反。

郭逵認爲必須重新修建綏州城,並派兵防守,若是坐視不理,那麼以後就沒有邊民投靠咱們大宋了。

不過郭逵身爲武將人微言輕,反而是朝中的言官們紛紛表示要譴責種諤,要將此人拿到汴京來問罪。誰叫你沒事找事約降什麼蕃部,挑釁什麼西夏人,這樣未經請示擅作主張的行爲,絕對不可以容忍。

言官們主張嚴懲種諤,同時抓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送回西夏,任由西夏人發落。

言見於此陝西轉運使薛向看不下去了,他上疏說必須支持種諤此舉,同時不斷誘降衡山蕃部,同時獻上平夏五策。

官家聽了意動,他早聽過薛向的名聲,當下下詔請薛向回朝商議平西之事。

但司馬光卻表示反對言,薛向此人並非是真正的棟樑之臣,皇帝不可以用。

方纔殿上官員們就是因此吵得面紅耳赤,也沒個決斷。

如今官家決定在經筵後繼續商議。

(本章完)

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212章 照料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314章 六論第955章 憨叟第955章 憨叟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662章 出兵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551章 分歧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492章 除裳第148章 刻章第379章 心底話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89章 看榜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505章 安排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87章 星河第714章 敲打第662章 出兵第93章 入京否第779章 宕昌城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123章 章府第329章 封還第920章 執政第928章 尷尬的沈括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422章 豪爽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230章 交情第188章 詩集第515章 聽宣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168章 易否第1012章 投機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761章 談判第856章 回府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15章 暴利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75章 臣附議第773章 異化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271章 科舉與寒士第711章 將兵法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390章 圈套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409章 貪婪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530章 商議第752章 人性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243章 心意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870章 交換第1042章 論孟第498章 離開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
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212章 照料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314章 六論第955章 憨叟第955章 憨叟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662章 出兵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551章 分歧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492章 除裳第148章 刻章第379章 心底話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89章 看榜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505章 安排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87章 星河第714章 敲打第662章 出兵第93章 入京否第779章 宕昌城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123章 章府第329章 封還第920章 執政第928章 尷尬的沈括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422章 豪爽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230章 交情第188章 詩集第515章 聽宣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168章 易否第1012章 投機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761章 談判第856章 回府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15章 暴利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75章 臣附議第773章 異化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271章 科舉與寒士第711章 將兵法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390章 圈套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409章 貪婪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530章 商議第752章 人性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243章 心意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870章 交換第1042章 論孟第498章 離開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