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

夜色凝重,午門外一片寂靜。

劉健和李東陽等大臣還在跪諫中,隨着時間推移,他們不可避免感到一陣疲倦,但以他們內心之堅定,沒有絲毫離開的意思……莫說跪諫一兩日,大明自開國以來,臣子跪諫幾天的情況常有,這些個大臣只是把今天晚上當作一個開始。

不吃不喝,也是跪諫的必然後果。

就在幾人感覺疲憊不堪時,遠處有人打着燈籠過來,等走近才知道原來是蕭敬帶着幾名太監出來。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算是在爲蕭敬“伸冤”,蕭敬心中對在場大臣帶着感激,但他過來後卻是滿臉爲難之色,道:

“諸位大人,你們請回吧!太后娘娘說了,明日會找陛下言及此事,諸位大人年事已高,經不起這深秋的風霜。天很涼了,據說張家口外已經下了大雪,若是諸位大人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那就不好了。”

劉健道:“多謝太后娘娘體諒……我等一心爲朝廷明辨是非,勸諫陛下遠奸佞、近賢臣。請蕭公公回去跟太后娘娘通稟,臣等繼續在這裡跪諫,一直到陛下回心轉意爲止。”

如今張太后派蕭敬出來勸說,在劉健等人看來,算得上是階段性勝利,下一步就要乘勝追擊,讓皇帝出來跟他們賠禮認錯,並且表示不再撤換蕭敬,再遵照朝臣的意見,將劉瑾等奸宦誅殺,就算最後免其一死也要趕出宮門,永遠不允許這些人回京。

蕭敬眉頭皺得緊緊的:“這……這不是讓太后爲難嗎?太后不希望諸位大人跟陛下關係鬧得太僵,如今先皇剛故去不久,陛下年少無知,需要諸位大人輔佐……請諸位大人體諒一下太后娘娘的苦心……”

李東陽態度堅決:“蕭公公只管回稟便是,我等在這裡跪諫,純粹是爲大明江山社稷考慮,並非爲私人得失,一切要看陛下意願。”

蕭敬見勸說不動,只能尋思回去後該如何向張太后稟告,最後帶着遺憾的心情離開。

待蕭敬的身影消失在午門後面,李東陽自言自語道:“看來陛下快要回心轉意了。”

李東陽的聲音雖然很小,但參與跪諫的所有臣子都聽到了,劉健“嗯”了一聲,沒說什麼,顯然對此有一定預判。

現在太后派蕭敬前來勸說無用,那下一步就會跟皇帝施壓。皇帝衆叛親離,必然不會爲了保幾個太監而令君臣不睦,只能被動妥協,甚至前來認錯……

設想是好的,但究竟能否達成,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

……

正如李東陽預見的那樣,蕭敬回去見過張太后,張太后馬上前往乾清宮見兒子。

朱厚照對提拔劉瑾爲司禮監掌印太監一事態度堅決,別人勸說不動,張太后作爲母親,覺得自己有必要讓兒子迷途知返,她準備跟朱厚照闡明大臣對大明江山的重要性,讓兒子去跟劉健等人認錯。

張太后抵達乾清宮時,朱厚照還坐在桌前發呆,等張太后走到他面前,他才反應過來。

“母后?您怎麼來了?爲何沒人通報?”朱厚照顯得很驚詫。

張太后沒有帶蕭敬前來,身邊只是跟了幾名宮女,她柔聲道:“皇兒,母后過來是想跟你說幾句知心話,不想別人打擾……無關人等都退下吧!”

“是,太后娘娘。”

所有太監和宮女都退出殿外。

等大殿內只剩下張太后和朱厚照,朱厚照情不自禁地低下頭,眼睛發紅……就算平時他再任性胡鬧,可始終還是個半大的孩子,遇到困難,自然會對母親產生一種依賴和傾訴的願望。

朱厚照問道:“母后,你覺得……朕在這件事上,做錯了嗎?”

張太后搖頭:“你沒錯,你父皇也沒錯,那些大臣和劉公公、蕭公公他們,也都沒錯,唯一錯誤的就是君臣間的利益出現了衝突。”

“其實就算生在農家,也會有爭奪財產等情況發生,兄弟鬩牆勾心鬥角之事實屬尋常,而且一旦被朝中權貴盯上,動輒家破人亡。身在皇室,至少沒有人敢欺辱,但利益糾葛同樣存在……”

“你身爲皇帝,坐擁天下,一言一行都被大臣們盯着,一旦行差踏錯就會引來指責,從根本上說這並非是你的錯,只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臣子不希望你完全脫離他們的掌控,給大明江山社稷帶來不確定性!”

張太后是個注重親情的女人,她對兒子說出這番話,讓朱厚照感受到一種認同,他鼻子一酸,險些流下淚來。

朱厚照道:“母后,既然朕沒有錯,現在這種情況下朕該怎麼辦?那些大臣把持朝政,覺得兒子沒用,什麼事都由他們決斷,不跟朕商議……可朕纔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現在朕想當一個稱職的皇帝,將來還想勵精圖治,成爲一個世人稱道的好皇帝……可大臣們卻想一直控制朕,讓朕成爲傀儡,朕……實在受不了!”

張太后嘆道:“皇兒,你不能這麼想,其實……劉少傅他們的本心是好的,他們也希望大明蒸蒸日上,能完成你父皇的囑託。”

“朕不覺得如此,朕覺得他們是故意跟朕唱反調,把持朝政不願放權。”朱厚照態度無比堅決,“朕不想再忍氣吞聲!”

張太后無奈苦笑:“皇兒,你以爲當皇帝就一定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你父皇當太子時,朝中有人要害他,他每天都戰戰兢兢,生活在恐懼中,一直到賊人死去,他依然不能安心,因爲朝中大臣都不聽他的。”

“後來你父皇登基親政,任用徐太傅和劉少傅等人,權力才逐漸轉移到他手上,即便如此,你父皇想爲你外公封侯,朝中還是有那麼多聲音反對……你多跟你父皇學一下,他也是在不斷隱忍中成長起來的。”

朱厚照站起身,揮舞着拳頭道:“朕纔不要跟父皇一樣窩囊……朕要執掌江山,朕要平定四海,讓萬民臣服,八方來朝。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江山是朕一個人的,而不是那些朝臣的!”

張太后看着兒子激憤的樣子,問道:“你現在有這能力嗎?”

一句話就把朱厚照問焉了,他重新坐下來,委屈地道:“母后,您爲何總打擊孩兒的積極性?”

張太后道:“我沒有打擊你,你自己看看形勢如何……既然你沒能力執掌朝政,爲什麼不哄着那些大臣?劉少傅年事已高,用不了一兩年就會退下來,李大學士雖然年歲小一些,但他現在無心朝政,致仕也是遲早的事情。”

“朝中諸如馬尚書、劉尚書等人,也都是六七十歲的老臣,你跟他們置什麼氣?”

朱厚照想了想,儘管他不想承認,但還是點點頭表示同意。

張太后繼續道:“以母后看來,你去跟劉少傅他們和解,讓他們繼續幫你打理朝政,至於劉瑾等人,你也別殺了,留他們在宮裡當個閒散的差事,甚至送到皇陵守靈,或者調到地方當個守備。總之你不會虧待他們,你也算是盡到了一個主子的心。”

朱厚照咬着牙,不想答應這件事。

張太后最後苦口婆心地道:“時候差不多了,本宮能跟你說的都已說了,剩下的就看你如何跟大臣們交待,現在劉少傅和李大學士都在午門,如果你能處置好這件事,乃是你登基後做的最用心最有能耐的一件事,若處置不好……母后不知該怎麼形容,一切都看你自己。”

朱厚照起身道:“朕送母后離開。”

張太后道:“本宮寄希望於你,希望你能處置好這件事。”

說完,張太后便離開乾清宮。

朱厚照佇立良久,這才一擺手:“戴義,你給朕過來,朕有事讓你去辦!”

……

……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二更,夜深人靜,除了午門外有大臣跪諫,皇宮各處已陷入沉寂。

便在此時,戴義匆忙而來,代表皇帝來跟參與午門跪諫的大臣商議事情。

“劉少傅,李閣老,諸位大人,陛下讓老奴過來……是想請諸位大人到乾清宮敘話。”戴義說道。

李東陽看了劉健一眼,見劉健不動聲色,立即板起臉,用堅決的口吻道:“陛下未回心轉意,臣等就不過去打攪陛下休息了……”他所說的“回心轉意”,其實是讓朱厚照親自來午門賠禮道歉。

這個時候劉健才問道:“陛下是何意見?”

戴義道:“太后之前去見過陛下,閉門協商良久。待太后離開,陛下想跟諸位大人商議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

李東陽忍不住又看了劉健一眼,劉健點頭:“既如此,那便去見過聖上,看看聖上如何說。若陛下執意不肯,那臣等還是迴歸此處……”

戴義抹了把冷汗,心裡發怵,不知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

李東陽等人以劉健馬首是瞻,劉健說要往乾清宮,衆人都站起身,因爲長時間跪地而腿腳麻木,此時還需彼此相扶才能站穩,在一聲聲吆喝和呻吟中,相互整理好朝服,這才準備前往乾清宮。

衆人拔足欲走,劉健突然擡手:“請韓尚書等大臣進宮,一起面聖。”

“這……”

戴義不知該如何作答,因爲之前朱厚照可沒吩咐說要請韓文等人一同前去。

劉健不悅地問道:“怎麼,陛下既然要跟我們談,就不能加上韓尚書他們?”

戴義趕緊解釋:“陛下絕無此意,老奴這就去請示,讓陛下下旨,開宮禁,宣韓尚書等大臣入宮……”

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
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