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

伏完這一聲驚呼可是讓伏泉詫異不已,畢竟能讓伏完稱“先生”的人在東漢實屬少有。其雖於經學不顯,但畢竟是正統琅琊伏氏學的嫡系傳人,又貴爲不其侯,堂堂秩比兩千石的越騎校尉,一般的學術長者,其至多也只稱對方表字外加兄長,今日卻稱先生,必是證明此人學問必定不一般。

那人應已過不惑,未到五十,中等身材,面白短鬚,一派學者風度,伏完喊過之後,只聽他行禮道:“見過君侯。”

伏完並未應答,顯然不想與其多談,便轉頭對伏泉道:“流川,速來見過馬大夫。”

馬大夫?

翁叔先生?

伏泉一怔,莫非是他?

馬日磾!!!

來不及細想,伏泉便上前行禮道:“見過大夫。”

說完,氣氛一下子陷入詭異,這時蔡邕顯然看出場內端倪,笑道:“今日只是友人聚會,不言其他,君侯與翁叔莫要駁了雅興。君侯與翁叔亦算遠親,何必拘於經學派系。”

果然,蔡邕此言明顯,能與伏完算是遠親,又因經學派系甚怨恨的馬翁叔,只有那位了,現任諫議大夫的大儒馬日磾了。其乃古文經學大師馬融族人,年輕時即繼承馬融學說,以才學入仕,與同門盧植、鄭玄二人,可謂是天下聞名。

伏完臉色稍緩道:“是極是極,是完糊塗,今日見了翁叔先生,失了神色,平白讓兩位看笑話了。”

馬日磾與蔡邕一起大笑,皆言無需如此,伏泉觀馬日磾自始至終不似伏完,從未有其他臉色,暗道果然是大儒,就這份氣度不愧於其學術大家之名。不過伏完如此神色也不能怪他,蓋因家傳經學乃是今文經學,而今文經學的鼻祖是自家祖輩,他怎能與古文經學學者有好臉色,這不是個人喜好所決定的,而是天生就註定兩人應在對立面,學術之爭關乎於道統存續滅亡由不得你不爭。

今、古文經學爭鬥由來已久,到了東漢後,鬥爭趨勢更是呈現白熱化。

當年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後,爲了控制民衆思想,特別是六國遺民,實施焚書坑儒,一把火把天下書籍燒了個乾乾淨淨,經書亦不能倖免,自此經典絕跡,僅存於儒生口耳間。當然民間藏書護書者也不少,這其中自己的祖宗伏勝也有功勞,當時爲躲避兵亂,存書於牆壁夾層內,後腐爛毀壞不少,自己整理成書,這纔有現存的官學今文尚書。

漢朝立國後,儒生用大漢通行的隸書重新編寫諸經,是爲今文經,其認爲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爲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經文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至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今文經學從而一舉壟斷官學,但隨着數百年的發展,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加之東漢以來取士可通過徵辟地方賢良、名士一途,不再僅限官學,是以有所衰落。

古文經學則是焚書坑儒時期儒生偷偷埋藏起來被後人發現,用先秦時期的篆書書寫的經書,和今文經學附會讖緯的妖妄不同,古文經學側重於名物訓詁,其崇奉周公,視孔子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如今隱隱有壓倒今文經學之勢。

有了蔡邕之言,宴會氣氛纔算融洽,幾人互相敬酒倒也好不痛快,不遠處傳來女子嬉笑之聲,隨即望去卻是幾人的家眷談笑所致。

未久,便聽蔡邕言道:“僕本欲於首陽一處清潭接待諸位,只是家僕前去之時,人頭攢動,已無空地,便尋了此地,好在伏牛離雒陽較遠,南陽之人多於宛葉遊玩,加之此地又偏僻,是以來人不多。雖不能瞻仰‘首陽二君子’之風光,但也不失爲一遊樂好去處也。”蔡邕所言首陽乃是指位於雒陽東郊的首陽山,因伯夷、叔齊而出名,其言“首陽二君子”便是指這二人。

伏完、馬日磾皆道此地甚好,景色頗佳,又顯清靜,畢竟這空曠之地,來時一路所碰之人寥寥,而首陽山卻因其名或人太多矣。

首陽山相傳是伯夷、叔齊葬身之所,兩人原爲孤竹國國君之子,其父死,遺命叔齊繼位,而叔齊認爲伯夷是長子遂讓位於他,後者卻認爲父命不可違,便逃跑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而逃。時值武王伐紂,周武王車載着文王的牌位,率兵車三百乘,虎賁將三千員,士卒四萬五千人行軍,千里迢迢揮師孟津渡口。並在此聯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各部落,號稱八百諸候。然而就在此時,伯夷和叔齊奔到武王跟前,叩馬進諫:“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因二人指責武王此舉不義、不忠、不孝,衛士欲殺之,然姜太公曰:“此義士也。”衛士就把他們趕走了。之後牧野一戰,殷紂王發兵拒之,奴隸卻陣前倒戈叛紂,紂王自焚於鹿臺,泱泱大商傾刻間轟塌。兩人聞後則“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最終餓死山上,後人對伯夷、叔齊推崇備至,稱其二人爲“二賢人”、“二君子”。

未幾,便聽蔡邕嘆道:“吾等有酒痛飲,美景可賞,卻不知江東百姓遭許賊之亂,何其苦也,可有此樂?”

衆人聞之皆茫然,不知何言,半響馬日磾道:“伯喈勿需神傷,前番戰報,朝廷已勝數場,賊亂必速平也。”

一語揭過,幾人復言其他,唯有伏泉離去。只因那位全才大家蔡邕問他是否有新詩賦做出,欲讓他於此情此景再來一首助興。伏泉一方面見伏完面色不愉,知曉其不願自己以詩賦揚名,另一方面他也不想繼續做文抄公,便告罪酒力不濟,蔡邕當然知曉其並非酒量小,只以爲是伏完之故,這次便放他離去。

伏泉之後去了幾人家眷之地,與衆人一一問候。期間未關注其他,只在人羣中尋找小女孩,爲何?當然是見見那大名鼎鼎的蔡文姬了。只是,遍尋蔡家親眷卻尋不得一少女,後來才知蔡邕還無子女,若說有,便是傳言今日前來的蔡夫人肚子中有喜了,莫非文姬尚在懷中否?

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
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厲害不如軍事牛逼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