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

連番戰事,漢軍皆是大勝,因此高興的是朝廷和伏泉,苦惱的卻是驃騎將軍府一衆屬吏,畢竟他們要忙着計算戰功,爲各部封賞。

朝會日,在小皇帝劉崇和百官公卿的高興的氣氛中,伏泉當即拿出立功功臣名單,向朝廷爲有功人員,請求封賞,其中封侯者便有十數人,其他將軍校尉亦不少,劉崇聽後,開心之下,毫不猶豫的同意,羣臣想反對也沒辦法,畢竟實打實的戰績在那,誰也抹黑不了。

隨着黑山賊滅,大漢北疆再無憂患,唯所慮者,除西北邊塞,尚在西域攻城略地,大有自立一國的韓遂以外,便是本朝自立國後,一直便是朝廷心腹之患的各地世家豪族了。

當然,前者對伏泉來說,不過就是邊塞小患,日後大軍一至,勢在大漢,任韓遂如何抵抗,也無能爲力。

至於後者,卻是伏泉想要滅絕,卻始終毫無辦法的一環,畢竟,這些世家豪族,已經不是前漢任由大漢朝廷一旨遷陵詔書就可以擺平的了。他們已經在大漢各地生根很久,強行動之,只會令社稷不穩,唯有徐徐圖之,纔是王道。

秋天來的很快,上計時候,各地計吏所報的賦稅,除了今歲朝廷動兵的地方不盡人意外,其餘各地所報賦稅都還算理想。

對於那些賦稅不如人意的地方,伏泉也未多加責難,畢竟,朝廷動兵,肯定會影響地方生產,能不讓本就捉襟見肘的中央府庫出錢救濟,其實都算好的了。

不過,讓人欣喜的是塞北長史府的屯田法得到了收穫,在這數年大漢朝廷的不斷支持下,塞北長史府靠着昔年移民的基礎,在無數被強制屯田的犯人戰俘的血漢下,終是開闢出了十餘萬畝良田,其所帶來的收穫,在朝廷各種前期免稅和政策一一消失,今年終於得以顯現。

扣除了那些自願移民,開墾土地到期,朝廷賞給那些移民者的九萬多畝土地,剩下還有數萬畝土地,依舊在朝廷名下,由犯人戰俘耕種,所出產獲,朝廷拿大頭,那些犯人戰俘只能取小部分謀生而已。

塞北長史府雖只有數十萬衆,和大漢普通郡的人口差不多,但根據塞北長史府所派計吏報告的數據來看,其地賦稅,已經快要趕上一般大郡了。

而以塞北長史府如今形勢來看,未來不出意外,其亦可爲大漢又一大州,畢竟,這塞北長史府的轄地可是能不斷擴大的,就算扣除了那些根本不能種田的地方,但是依舊有不少合適的綠洲可供屯田所用。

況且,按照計吏所言,塞北長史府官吏,在用軍管監督百姓、犯人、戰俘屯田時,也並未一昧的把心思放在土地上,種植之餘,也在利用屯田區的胡人戰俘養殖牛馬和其他農副產品,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塞北長史府的潛力。

本來,以屯田爲契機,一來解決邊塞貧瘠郡縣的糧食問題,二來作爲打開大漢朝廷不斷向外擴張的鑰匙,伏泉只是想通過屯田的好處,使得大漢上至百官公卿,下到普通百姓都知道邊塞無人之地屯田的好處,吸引他們不斷開拓,可是伏泉自始至終也沒有對於塞北長史府如何合理屯田有具體規劃。

一開始,即使皇甫嵩接手,同樣是沒有太多章程,只是按照一般開拓土地那些,圈地種田。也就是前幾年,伏泉在某次奏疏裡向先帝劉宏提到了棗祗這個人才,雖然對於這個和黨人關係不淺的傢伙,伏泉不太喜歡,但是想到這位真實歷史上的屯田大師,他還是舉薦了,因爲他知道,棗祗和其他黨人不一樣,對於種田養民這等關乎民生的大事,他肯定不會放水的。

而劉宏對於自己新開闢疆土的改建,也很上心,當下就委任了棗祗爲塞北長史府農都尉一職,具體負責塞北長史府的農業。

劉宏心裡清楚,一旦那些塞外荒涼土地變成可以養民夠百姓生活的良田,那不管怎麼說,他這個皇帝的開疆拓土功勞,是怎麼也消除不了的。因此,可以說對於塞北長史府的事情,劉宏完全是有求必應,有時候伏泉不禁在想,若非是當時大家的眼中都認爲塞北是荒蕪之地,沒人敢去塞北的話,恐怕也不知有多少人去劉宏面前吹他們如何如何會治理農桑,然後討個官職高的位置出仕塞北長史府了。

事實證明,伏泉所想是對的,雖然棗祗對於伏泉不太友好,但被伏泉舉薦,他還是認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職。

到了塞北後,棗祗在認真研究了塞北長史府的土地後,便讓人將塞外還沒耕種的土地,按照可作爲草原畜牧的和耕種的分爲兩種,而後一邊種牛羊,一邊耕地,這樣雙管齊下,這纔有如今塞北長史府的威風。

此事報知小皇帝和宋太后後,便當即命人將塞北長史所取的成績傳遍朝野,同時重重的封賞的塞北長史府諸人,這無疑狠狠打了朝堂內不少人的臉。

不說那些一直不贊同建立塞北長史的朝官們,就是朝堂上那些黨人,也像是被重重打了一下臉,畢竟他們可是一直罵劉宏“昏君”的,現在劉宏都能開疆拓土,和桓帝劉志一樣,他們還能叫他昏君嗎?畢竟,哪有能開疆拓土的昏君,即使他不是明君,但也不能用“昏君”來形容的。

而有了好的開頭後,伏泉便繼續上奏,讓朝廷同意塞北長史府繼續擴充地盤,擴充幽州以北諸帝,他可記得幽州北塞也都是後世不錯的沃土良田,既然現在屯田功效那麼好,他當然要將東北諸地利用了。

一切都在如火如荼進行着,對於連番征戰的大漢朝廷來說,的確需要休養生息幾年,而伏泉也正好利用這幾年時間,慢慢爲他的那些還未出世的想法做好準備。

三年後,光熹三年,九月,自劉宏死後,守孝三年的萬年長公主劉葭,已至適婚年紀,經宋太后和皇帝劉崇下令,以驃騎將軍伏泉公忠體國,爲國之肱骨,爲公主最佳適婚人爲由,令驃騎將軍伏泉尚萬年長公主劉葭。

皇帝嫁姐,嫁得還是權勢天下第一的驃騎將軍,天下爲之轟動,而作爲皇帝劉崇的唯一姐姐,其嫁姐所出的嫁妝,也是不菲,乃是普通公主出嫁的三倍有餘,令世人震驚。

這三年大漢休養生息,國庫是漸漸充盈,而隨着幽、並、涼三州屯田也漸漸落實,邊地軍隊已經可以自足,不需要中央朝廷不遠千里運糧後,府庫更是省了很大一筆錢糧。而逐漸懂得朝堂權謀的皇帝劉崇,自然知道他有這局面是因爲誰,再有宋太后所教要牢牢穩住伏氏,利用伏氏治天下的策略,劉崇自然在公主出嫁的賞格上,下足了力氣。

以前結婚之日並不熱鬧,《禮記·郊特性》曰:“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而《禮記·曾子問》亦有言:“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

古禮都是提倡婚姻不用大辦特辦,然而婚姻終究是“大吉也,非常之吉也”的喜事,在大漢這麼一個崇尚音樂的國度,“婚禮不慶”自然名存實亡,即使是後世,同樣如此,爲一場婚禮,娶一個老婆,傾三代之力者,數不勝數。

在盛大的音樂中,這對帶着濃厚政治聯姻的新人開始結親,伏泉一身華貴衣袍,掛刀環佩,俊朗不凡。而早已出落有致的劉葭則是長裙交疊,璧瑞簪珥,裝飾之盛,豔如春華,筆墨實形容不出萬一。

兩人緩緩步入內堂,此堂內沒有外人,皆是雙方家屬,先拜堂,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三拜尊長,而後相對而坐,男西女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侍者端上清水,一對新人淨手,拿起筷子各夾畜肉享用,另有侍者斟酒,兩人交換杯子,在喝下前用剪刀剪下彼此一綹頭,綰在一起表示同心,此爲“結”,前漢蘇武就曾有詩言:“結爲夫妻,恩愛兩不疑。”

喝下合巹酒,兩人手緊緊拉在一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生今世,永不相負。

至此,正婚禮畢,新郎新娘該出去,到院內會客了。因今日成親的都不是一般人,一個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一個是皇帝的親姐姐,兩人其中一個都是身份尊貴無比,更何況是一起,幾乎京師雒陽有資格參與婚宴者,還有各地伏氏親朋故吏都來了,甚至於小皇帝劉崇和宋太后以及其他皇族都來了,宴會足有數千人之多,可謂是一時盛景。

千人會餐非同易與,不只驃騎將軍府奴僕,連伏氏宗親,不其侯府的人甚至京師的劉姓宗室都動員起來,分爲十方,各顧一地,忙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纔不致出差錯,同樣也好在驃騎將軍府夠大,幾經擴建,方纔容納得下他們。

伏泉攜帶蔡琬穿插其中,說實話他很不適應漢代的婚禮,客人在酒席上當着新娘的面嬉鬧戲謔,笑罵無忌,連最起碼的禮貌都不顧,比之現代還要瘋狂百倍,很難想象平日一本正經,知書達理的漢代人也有這麼放浪的一面。

不過,若是換做旁的新郎,賓客肯定會不斷捉弄新郎新娘,不讓其早去洞房,可是伏泉不同,在場之人給他們幾個膽子,都不敢說戲弄伏泉和劉葭,更何況如今皇帝、太后還在,若是讓他們對自己不滿,豈不是仕途有憂?

夜幕深深,伏泉微醺進入新房,隨着門關燈熄,高貴的公主就此成了婦人……

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章 伏完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
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章 伏完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樅陽小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