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難得糊塗

盧植站在最前面,念道:“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對得好,對得好,苦心人對有志者,這臥薪嚐膽的用典與破釜沉舟相得益彰,越對秦、吳對楚,句踐對項羽,對仗工整,氣勢相承,妙哉妙哉,這上下聯合起來,堪稱是絕世佳聯,足以名流千古。文先兄,令郎這般年紀便有如此才華,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吶。”

皇甫嵩亦道:“這不光是對得好,這行楷也是仿得漂亮,若不是親眼所見,還真以爲是一人所書。”

衆人的溢美之詞不吝言表,楊彪樂得臉上都開花了,這聰明的兒子的確給他長臉。小楊修此時對衆人的恭賀也是坦然受之,一付倨傲的神情,也許打小就在衆人的吹捧之中長大,養成了他這番飄飄然的模樣。

劉澤在心底裡暗歎了一聲,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果真得沒錯,恃才傲物便是楊修的取禍之道,有時候聰明未必真得是件好事。

想到此處,劉澤提筆在牆上寫下了“難得糊塗”四個大字。

這時衆人倒是一怔,似乎劉澤寫的是橫批,一般橫批都是四個字,可仔細一看,這四個字與對聯本身那是風馬牛不相及,難得糊塗更是令人費解,難道糊塗比聰明更重要嗎?

劉澤含笑對楊修道:“這四個字就送給楊兄弟了,我想也足夠兄弟受用一生了。”

而後劉澤向衆人施禮:“諸公,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衆人依依惜別的唏噓聲中,劉澤踏上了行程。

那四個字倒是深深地印在了楊修的腦海之中,但此刻聰明如斯的他卻未能詳解其意。一直到若干年後的漢中軍營,當刀斧架在他脖子上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終於悟出了劉澤贈予他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聰明難,糊塗更難,糊塗有時候比聰明更重要,只可惜他悟出了這個道理卻又遲了。

劉澤一行望東而行。直奔孟津而去。劉澤看賈詡一臉沉思,打趣道:“文和先前也曾是孝廉出身,想不到也會淪落到縣署做師爺,可悲可嘆吶。”

賈詡回過神來,笑道:“師爺也不錯,二千石的師爺恐怕真是天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那文和爲何有所思?”

“方纔在驛館之時,主公所書之‘難得糊塗’倒是讓屬下深有感觸,看似平常而且有些無理的幾個字,卻蘊含着人生的大哲理。”

劉澤大爲興奮。道:“文和說來聽聽。”

賈詡道:“糊塗本是件容易的事,但聰明人若要犯糊塗事則不容易,人生一世該聰明時絕不糊塗,該糊塗時絕不聰明,故作聰明。鋒芒畢露,那絕不是真聰明,反之深諳韜晦,以退爲進,又何曾是真糊塗?只是我觀那楊修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只怕是聰明過頭。未必能理解主公深意?”

論及文學詩賦,賈詡或許比楊修差了許多,但真若是比處世之道,兩個人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歷史上賈詡和楊修各爲其主,在曹操的嗣子之爭中都出謀劃策,明爭暗鬥。楊修曾爲曹植做教條數十。每次曹操考問之時,曹植皆能對答如流,後來事情敗露,曹操特別地恨楊修。賈詡只爲曹丕出過一計,但凡曹操出征。曹丕馬前痛哭流涕,依依不捨。若說曹丕稱得是金馬影帝的話,那賈詡絕對算的是金牌導演。曹操欲立世子,猶豫不決,問計於賈詡,賈詡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話:“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正是這一句話決定乾坤,也決定了未來幾十年的三國走勢。

賈詡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從不結黨營私,攀權附貴,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堂之上安安穩穩穩地得享天年,那是真聰明。反觀楊修的聰明不過是才氣外露,自恃聰慧,出言無忌,屢次挑戰主上的底線,最後慘遭橫死,那不過是小聰明。

劉澤淡然一笑道:“我觀楊修雖然聰穎過人卻是狂放不羈,只是才子難求,不忍見其橫死之命,故出言警示,盡人事,聽天命,僅此而已,如他能解其意,從其言,可趨利避害,若不能,我也無可奈何。”

關羽道:“此子少年英才,尚未及冠,不諳世事艱難,將來成年之後或許會有頓悟。”

賈詡搖頭道:“性格決定命運,若要真得改變,難也。”

劉澤回頭道:“說到及冠,潘鳳,今年你可就滿二十了吧。”

潘鳳就在劉澤身後,恭聲道:“是的。”

劉澤拍拍腦袋,道:“看我這段時間忙得焦頭爛額,把你行冠禮的事都給忘了,這樣吧,等到了平原,抽時間把這冠禮的事給辦了。”

潘鳳道:“謝主公,只是屬下平民出身,行不行冠禮倒也無所謂,請主公爲鳳賜個表字就好。”

劉澤沉吟了一下道:“這冠禮可也免不得,好歹你也是讀書人出身,表字嘛,有鳳來儀,取子儀二字如何?”

潘鳳大喜,拱手道:“謝主公賜字。”

劉澤又道:“我沒記錯的話,安國今年也滿二十了吧。”

武安國趕忙道:“是的,主公。”

“好吧,等到了平原一齊給你們行冠禮吧。還得取個表字,只是——你父母緣何給你取個雙名?”漢代絕大多數的人是單名復字,兩字之名還真是少見。

武安國有些臉紅,訥訥地道:“回主公,我是賤民出身,在我們老家,啥樣的名字都有,我們也是不取表字的。”

賤民?劉澤一愣,他倒是還真沒聽說取兩個字的就是賤民,按這個推理,後世十三億人裡絕大多數可都是賤民了。

賈詡笑道:“安國此言差矣,雖說當世人多取單名而棄用雙名,卻便無貴賤之分,前漢霍去病、李廣利皆一代名將,本朝的馬日磾更是扶風馬家之後,大儒馬融族孫,若說用雙名爲賤的話,他們豈不都成了賤民?更何況前漢孝昭皇帝名諱弗陵,連皇帝都能用雙名,這雙名爲賤名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劉澤倒是饒有興趣,道:“既然單名雙名無貴賤之分,緣何人們都取單名而不取雙名?”

似乎漢代人多是單名,雙名到了唐代以後才盛行起來,李世民、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這些後世的皇帝都是雙名,顯然後世雙名爲尊貴或者單雙無所謂,唯獨漢代獨尊單名,箇中緣故劉澤卻是不知曉的。

可這一點難不倒博學多才的賈詡。“當世人推崇單名,卻是由於一個人的緣故,那人就是篡漢立新的王莽。前漢甚至於更早的周秦,人們並不注重取名單雙與否。王莽立新朝之後,復古改制,詔令去二名。王莽有個孫子叫王宗的,似乎等不及自然繼承他祖父的皇位,私制龍袍私刻璽章準備造反,事泄後自殺。王莽大怒,專門下詔將他的名字改回爲會宗,貶其身份。於是民間便有雙名爲賤單名爲貴一說,雖然王莽很快地被滅了,他的去二名之詔也就不再作數了,但人們習慣成自然,所以單名還是盛行於天下。士大夫取名多用單名雙字,讀起來琅琅上口,至於平民百姓,字都認不得幾個,取名字自然沒有好麼多講究,阿貓阿狗隨意取了,又何必在乎單名貴雙名賤之說。”

劉澤點點頭道:“原來如此,安國,聽到文和先生說的了吧,不管單名雙名,均無貴賤之意,其實做人也是一樣,世上之人,本是同祖同根,何來貴賤之說,一個人無法選擇他的出身,但卻可以選擇他的道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安國安國,定邦安國,今日我便爲你取字定邦,望你日後可成安邦定國的肱股之臣。”

武安國出身貧寒,乃是下等的賤民,主公不但爲他取了表字,還勉勵他發憤圖強,立志報國,怎不令他喜出望外。“定邦謝主公賜字。”

劉澤笑道:“表字是用來讓別人稱呼的,那裡有自己叫自己表字的。”

武安國呵呵一笑,道:“主公賜表字我歡喜得很,又如何知道還有這麼多講究?”

賈詡卻連連搖頭道:“不妥不妥,這個邦字可不能亂用,此字乃高祖皇帝的名諱,不管是取名還是表字,都要避諱的。”

劉澤卻不以爲意,道:“避諱制度實在是垃圾的東西,一個人的名字不過就是一個符號而已,皇帝用了,別人就不許用了,不但不能用作名字,就連說話寫文章都不能提及,甚至將死了好幾百年的人的名字也要改,這是何道理?許多文章半通不通,就連自己祖宗的姓氏因爲要避諱而改掉,這種陋習還是不要的好?太史公在這方面倒是表率,他敢直書武帝的徹字,我又何須忌諱高祖的邦字。”

賈詡苦笑着搖搖頭,武安國若是不進朝爲官也就罷了,真要是入朝爲官的話,光憑這個邦字就恐怕得丟官失職。

第12章 高橋馬鞍第130章 再別康橋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19章 初入洛陽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471章 靖王殿下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376章 接風洗塵第310章 徐州之變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51章 西出陽關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38章 中山馬商第291章 活字印刷第555章 出兵荊南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7章 節外生枝第452章 袁術絕望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500章 陶製炸彈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50章 算計賈詡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207章 再別洛陽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363章 願賭服輸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155章 別部司馬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35章 生意興隆第92章 山雨欲來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495章 立軍令狀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5章 插標賣首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412章 坐井觀天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292章 界橋之戰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8章 峰迴路轉第65章 登臨街亭第300章 秒殺文丑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307章 單騎救主
第12章 高橋馬鞍第130章 再別康橋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19章 初入洛陽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471章 靖王殿下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376章 接風洗塵第310章 徐州之變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51章 西出陽關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38章 中山馬商第291章 活字印刷第555章 出兵荊南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7章 節外生枝第452章 袁術絕望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500章 陶製炸彈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50章 算計賈詡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456章 舉城而降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485章 水師總兵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207章 再別洛陽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363章 願賭服輸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155章 別部司馬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35章 生意興隆第92章 山雨欲來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495章 立軍令狀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5章 插標賣首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412章 坐井觀天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565章 圍點打援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292章 界橋之戰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8章 峰迴路轉第65章 登臨街亭第300章 秒殺文丑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307章 單騎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