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昨日如夢

沉默,又是一陣無言的沉默。

小喬說完那一席話,沉默了許久,也沒有再開口,而是緩緩地解開了她鬥蓬上的衣帶。

劉澤微微地一怔,但他沒有想太多,雖然現在是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天氣並不太熱,但劉澤的這頂王帳是用最好的水牛皮縫製的,保暖效果極佳,小喬身着一領裘皮鬥蓬肯定很熱,脫掉外衣似乎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可現在已是人定時分,如此絕色佳人在劉澤的寢帳內寬衣解帶,不禁還是讓人浮想連翩。

小喬解的很慢,纖纖玉指輕柔地扯動着長長的衣帶,優雅而從容,她的嘴角,始掛着掛着平靜恬淡若有若無的笑容。當她解開最後一根衣帶的時候,鬥蓬便悄無聲息地落在了地上。

劉澤的目光,一直就沒有從她的身上離開,鬥蓬被掀開的一瞬間,劉澤似乎被幾萬伏的高壓從頭到腳轟了個外焦裡嫩,驚得是目瞪口呆。

小喬內里根本就沒有穿衣服,掀開鬥蓬之後,她就這樣渾身不着一絲地站在了劉澤的面前。她的身材是那樣的完美無缺,增一分則顯胖,減一分嫌則顯瘦,肌膚柔嫩地可以掐出水來,賽雪欺霜,堪比羊脂凝玉,曲線畢陳,婀娜玲瓏到了極致,如雲似瀑的烏黑秀髮垂落在前胸,但也無法遮擋那雪白墳起的那對椒峰,她的雙手很自然地掩在身前,依稀可見幾莖悽悽芳草。

如果這是一尊雕像的話,那絕對要秒爆維納斯;如果這是一幅油畫的話,蒙納麗莎就成爲了渣渣;可擺在劉澤面前的不是雕塑,也不是繪畫,而是3d真人版,一時間。劉澤血脈賁張,氣血上涌,面色潮紅。就連呼吸都變得短促起來。

就也怪不得劉澤,畢竟他只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任何男人如果看到眼前這風光旖旎的這一幕,除了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恐怕無人可以把持得住。不過貌似有人考證過道德衛士柳下惠之所以能坐懷不亂,壓根兒他就沒有男人該有的某項功能。

小喬的意圖很簡單,用她的身體來換江東的和平,連劉澤也不得承認,這具胴體極具誘惑力,成熟、性-感、嫵媚、妖嬈。集萬千媚惑於一身,劉澤真的很有一種上前將她就地正法的衝動,享受佔領者所擁有的特權,給周瑜戴一頂油光鋥亮的綠-帽子,可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衝動,劉澤依然站在那兒,一動不動,聲音略顯乾澀地道:“喬夫人,你何需如此?”

小喬的眼中,掠過一絲的詫異。隱隱間還帶有一絲的失望,對於自己的美貌,小喬還是有着相當的自信。既然今天她能來到這兒,能邁出這一步,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絕對不是她一時的心血來潮。現在靖軍大兵壓境,建業城危在旦夕,周瑜身爲江東軍的主帥,身上的壓力何其之大,小喬自然是清楚的很,尤其是周瑜被吳國訓斥的話雖然周瑜回家沒說。但小喬還是從別的途徑知曉了。小喬夙夜長思,這才決定揹着周瑜悄悄地出城。去面見劉澤,而且小喬也已經做了獻身的準備。只要劉澤肯退兵,她決計不惜一切代價。

在江東,長久以來就流傳着一個傳說,就是靖王劉澤對江東二喬垂涎已久,甚至可以拿淮南之地來換二喬,這些傳言經過無數好事之徒的多次加工,傳得沸沸揚揚,人所共知,周瑜的憤怒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此次劉澤突然渡江來襲,建業城內流言又起,皆雲劉澤此次南渡,只爲二喬而來,得二喬便可以撤兵回江北了。

對於這種無稽之談,東吳上層自然是不予理睬的,但對於小喬而言,卻是值得一試的機會,何況這是二十年來,劉澤距離她最近的一次,無論如何,她不準備放棄這樣的機會。

“靖王殿下,如果小喬在你的心目中真得值半個淮南的話,那麼小喬今夜就屬於你,一償你心中所願,只求江東百姓能免於刀兵之苦,小喬雖死無悔。”小喬仰着臉,平靜地看着他,沒有絲毫的羞澀。

劉澤心底裡暗暗地苦笑,想當初劉澤兵臨淮南之時,聽聞孫策周瑜新娶二喬,故意在魯肅面前調侃一番,一半是玩笑話,一半是故意刺激孫周,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當年的一句戲言,小喬竟然會信以爲真,主動地送上門來,到讓劉澤尷尬萬分。

“喬夫人,你……恐怕會錯意了……”劉澤期期艾艾地道,“你先穿上衣服……有話慢慢說。”

小喬臉色騰然間發白,當一個女人將所有的尊嚴都拋掉的時候,發現對方竟然會棄之如敝履,這種打擊無疑是最心碎的,她緊抿着嘴脣,努力不讓眼淚從眶中掉下來,用殘存的最後一點自尊揚着高貴的頭顱。

“當年小喬就是這樣身無寸縷地站在靖王的面前,今天小喬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和靖王再次見面,小喬就是想要告訴靖王,小喬永遠還是當年的小喬,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這一點永遠都未曾變過。”

劉澤這纔想起當年把小喬從張樑的魔爪下救出來的情景,同樣是這般的一絲-不掛,可……劉澤深吸了一口氣,道:“當年你只是個孩子,可現在……”

小喬悽然一笑道:“我知道,時過境遷,再也沒有可能再回到過去了,使君自有婦,羅敷亦有夫,以小喬的殘花敗柳之身,今生已無緣再事君了,十年前小喬已報必死之心,苟且偷生至今日,能再一睹君顏,此生亦無憾矣。”

說着,小喬從頭上撥下一支金簪來,便向自己的咽喉刺去。

劉澤大駭,所幸他反應極快,飛身跨上一步,出手擋落了小喬手中的金簪,饒是如此,金簪還是在小喬的白皙的項間劃上了一道淺淺的血痕。

“小喬——你怎麼這麼傻?”

小喬軟軟地倒在了劉澤的臂彎中,淚眼迷離,不無幽怨地道:“澤哥哥,爲什麼我在皖城等了你十年,你卻始終不來?”

劉澤的心房猝然地一縮……)

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292章 界橋之戰第452章 袁術絕望第276章 挾持人質第32章 販煤進京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487章 雷騎逞威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230章 驚見石油第574章 南下交州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33章 峽江航第263章 錦鷹條例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3章 重見人煙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3章 重見人煙第477章 官渡開戰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325章 馬氏火槍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429章 袁術稱帝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151章 打殘右翼第116章 驚世才華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57章 引蛇出洞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3章 重見人煙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96章 謁見盧師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497章 文聘落敗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346章 任性糜蘭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82章 五原呂布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509章 蒯良蒯越第35章 生意興隆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116章 驚世才華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212章 初入平原
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292章 界橋之戰第452章 袁術絕望第276章 挾持人質第32章 販煤進京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487章 雷騎逞威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230章 驚見石油第574章 南下交州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33章 峽江航第263章 錦鷹條例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3章 重見人煙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3章 重見人煙第477章 官渡開戰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325章 馬氏火槍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429章 袁術稱帝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151章 打殘右翼第116章 驚世才華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57章 引蛇出洞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3章 重見人煙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96章 謁見盧師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497章 文聘落敗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346章 任性糜蘭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82章 五原呂布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509章 蒯良蒯越第35章 生意興隆第243章 幷州狼騎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116章 驚世才華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212章 初入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