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

劉錫命也不知周良才和張玉清說了什麼,這段時間張明軒卻是沒有再找自己的麻煩,他雖然心中奇怪,但也不會主動去撩撥,因此雙方可以算是相安無事。

這些日子他倒和許衛、張元龍等人越發熟絡起來,一方面他們在族學裡都算的上是弱勢羣體,自然就會往一堆扎;另一方面許衛和張元龍性情頗對劉錫命味口,兩人雖然家境貧寒,但是與人交往卻不卑不亢,讓劉錫命很是欣賞,況且他們年齡畢竟要大一些,劉錫命作爲一個兩輩子加起來三、四十的人了,若是讓他天天和老三老四這些十一、二歲的孩童一起玩耍,那可真是要了親命。

就這麼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劉錫命三兄弟漸漸和學堂衆人熟悉起來,不過因爲剛開學就和張明軒起了衝突的原因,大部分人都願意和他們深交,免得被張明軒惦記惹上麻煩。

劉錫命到不在乎這些少年的看法,反正自己還有許衛、張元龍等人可以交流,這半個月時間他也沒閒着,不僅將腦海中關於四書五經的學習記憶完全消化,更是經常打着請益的名頭去拜訪周良才。

“錫命,今日放學後汝且慢走。”這日上課前,周良才專門吩咐劉錫命道,劉錫命雖然心中疑惑,也只好點頭應是。

等到下課,周良纔將他帶至後院書房,坐定後問他道:“爾等入學已有旬月,觀你平日上課甚是用功,課後請益也較他人更爲用心,眼下你已年過十五,今年可有應試之意?”

劉錫命頓時來了興致,本來他還打算熟悉一段日子再向周良才請教考試的事,免得被老師認爲是急功近利,哪知道這年頭讀書人認爲考取功名本就是天經地義之事,孔子也說學而優則仕,讀書人的事哪能算功利,因此周良才經過半個月時間的觀察,對劉錫命學問情況有所瞭解後,便直接詢問他。

“學生正有此意,正所謂‘功名趁取方年少’,只是學生對科場之事知之甚少,又自覺學問淺薄,之前便不敢請教先生。”劉錫命趕緊回道。

周良才捋須微笑道:“汝父劉文茂本就是縣中秀才,你也曾隨他學習經年,據我這半個月內觀察,你天賦異稟、資質甚佳,四書五經你是否已全都背得?”

劉錫命倒不吃驚,自己花了大力氣在老師面前表現,不就是想引起注意嗎,不過這個時候當然不能自傲,只好裝出清純的樣子羞澀一笑道:“老師過獎了,學生不過是記性較他人好些罷了。”

“哈哈哈,你不必自謙,須知這科舉之路道阻且長,如今你年少記性好,正是佔優勢的時候。觀你平日對答,雖然對書中要義理解略有偏頗,不過縣試府試卻不是太嚴,只需熟記書本、對答得體即可,如今你所差的只是時文而已。眼下離縣試還有數月時間,只要時常練習,至少縣試有望。”周良才繼續提點到。

卻說周良才爲什麼對劉錫命這麼上心呢,一來正如他的名字,劉錫命天賦異稟、記憶力驚人,確實讓他起了愛才之心,更兼之前他數次在自己面前應對得體,又讓他覺得此子乃可造之材;二來正像剛纔說的,劉錫命記性好,縣試府試有很大的機率能夠通過,到時候他作爲老師也是與有榮焉,張家的聘金也可以再談一談了。

劉錫命想到張氏族學的情況有些擔憂道:“先生畢竟是在張氏族學任教,若舉薦我去應試,不知可有後患?”

“這你且放心,今年張家子弟學有所成者不過二、三人而已,料想張家也不能說些什麼。”

周良才隨即正色端坐道:“前言已畢,爲師者必問汝曰:爾志何爲?”

劉錫命聽他這麼一說,知道這是中國教育傳統中的問志環節,當年孔子曾問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只有曾點所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對了孔子禮樂治國、天下太平的心思,孔子感嘆說:吾與點也。

後世老師施教,便多借用這個典故前來詢問學生的志向。

閒人退下,這個逼我要裝滿分。

因此他立刻整肅衣冠,行禮道:“學生以爲,方今之世,居廟堂者視百姓爲草芥,處江湖者視權貴如寇仇,各執一端,相互侵攻;官吏士紳待民以殘,橫徵暴斂以致民不聊生,流民亂軍待民以暴,裹挾驅馳終致生靈塗炭。爲士人者,不可不匡扶正道、救危濟難,拯萬民水火之中,解生靈倒懸之急。此學生之志也!”

周良才聽得目瞪口呆,半響才緩過勁來,不過是問問志向罷了,尋常少年大多都是說個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而已,怎麼到你這裡弄得忒大了。

但是小小年紀能夠說出這番話來也實在是難得,雖然只是少年狂言,周良才卻對劉錫命更加青睞,哈哈大笑道:“爾志遠矣,爲師尚不及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汝既有匡扶天下之志,當有匡扶天下之才,往後更應埋頭苦讀纔是。不過今日所說不可再對外人道也,汝言天下將亂、百姓流離,無意者不過稱汝爲狂生,有意者恐行莫須有之罪。”

劉錫命見周良才的表情,知道他只當自己是少年狂言,不過聽他提醒自己注意言辭,心中很是感激,趕忙鞠躬道:“多謝先生提點,學生亦知‘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實在是有感於先生提攜,這才直言相告。”

周良才內心更是欣賞,點頭道:“既已言志,如今便談就學,縣試時文汝可知曉?”

劉錫命這具身體原主人根本就沒有學到時文這一步,他自己也就當初在縣學聽到秀才們討論了幾句,哪裡知道具體的要略,趕忙搖頭道:“實不知也,還請先生賜教。”

“時文者,當今尤指制義、八股文等,若單論形式,其實不難,太祖時爲規範科舉之法,將八股取士定爲正法。”周良才搖頭晃腦地爲劉錫命娓娓道來。

“八股文共分八段,即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破題當先揭示此題主旨要義,承題再接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再用起講評議論述……”

劉錫命聽周良才深入淺出的解釋,對八股文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其實八股文就和我們現代的應試作文差不多,都講究一個寫作套路,由於中國邏輯學教育早在戰國就開始沒落,因此讀書人大多都是發散式思維,恐怕老朱也是被他們的文章逼瘋了,才狠下心來要將寫作的格式全都固定下來。

不過這些都不是劉錫命現在需要考慮的,他只用把這些套路記熟,先把功名搞到手纔是正理,趁着周良才還在興頭上,趕緊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先生,如此看八股文也並非難事,那爲何科舉卻如此艱難?”

周良才搖頭苦笑,真是不知者無畏,沒有親身去試一試,哪裡知道科舉的變態,回他道:“八股是不難,難在考官出的題目啊,我大萌養士三百年,文教盛於歷朝,此誠教化之盛事,然則如此一來,每年應試之人也是劇增。何況四書五經不過幾十萬字,三百年下來,其中可以用來出題的都被用之殆盡了。”

“如今考官出題多興截搭題,既將書中不同部分截取湊在一起,這也是爲何我說汝天賦異稟,乃是科舉的好苗子,須知記性不好的,連考官所取之言出自何處都不知,更遑論解述聖人之道。”

劉錫命這才心下恍然,不由得又慶幸自己有空間相助,不然還科舉個屁。

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四百章 建立船廠(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七十九章 顧盼生輝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第四百六十章 佔領呂宋(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怒爲紅顏(四)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家生變(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五百四十九章 救疫河南(十二)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瀾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賞 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謀劃佈局(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六百章 督師中原(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獻忠兵至(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五百八十章 救時司徒(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賄賂中官(二)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六百六十四章 呂宋漢王(五)
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四百章 建立船廠(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七十九章 顧盼生輝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第四百六十章 佔領呂宋(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怒爲紅顏(四)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家生變(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五百四十九章 救疫河南(十二)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瀾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賞 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謀劃佈局(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六百章 督師中原(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獻忠兵至(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五百八十章 救時司徒(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賄賂中官(二)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六百六十四章 呂宋漢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