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此番出征,左膀右臂李庠和李流就不能帶着了。
雖然大家民族成分不同,但都是自己一路風風雨雨闖過來的鐵桿兄弟,自己遠征,大本營不託付給心腹能行嗎?這兩位不至於像李特那樣作妖,值得託付,萬一自己前腳走了,後腳孫皓就來摘桃子怎麼辦?不留這倆在家,其他人?開玩笑,那可都是江東士族了。畢竟,老孫家可是以詐立國方面有着豐富經驗的,趁人不備偷桃子更是手到擒來,有李流和李庠看家,這方面的顧慮應該就沒有了。
所以,王迪帶出來刷經驗的,是宜都太守張悌、武陵太守鍾離牧,鄧朗、王聰。以及家屬羅氏女和李雄……
鍾離牧,雖然說還沒有和自己混成鐵桿兄弟,但是,在有明眼可見的大把利益瓜分的前提下什麼都好說,鍾離牧,對孫氏家族固然是忠心耿耿,但忠心不代表一點也不爲自己的家族利益着想,再者,此番出馬,王迪列舉出來的一個理由就是爲大吳國開疆擴土(可不能讓這話傳進劉諶的耳朵)。
至於張悌嘛,這段時間以來表面看順風順水,其實自己心裡有數,罪臣一個,一句“戴罪立功”,想不出來都不行。鄧朗和王聰就不用說了,用着順手,家眷嘛,說不定有大用,畢竟,羅襲在那裡,羅憲,也在那裡,到時候也是個“溝通橋樑”不是?至於如何將這母子的重要性發揮到最大,就看自己暗藏在心中的一個小算盤到時候有幾分成算吧……
主要將領確定了,下一個考慮的就是出征的軍隊,不能太多,也就是10000多人。
只是動用這種程度的軍隊,王迪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不能過度刺激劉諶,雖然說大家是同盟,但是,動用太多人馬,難免會心中起疑,這個規模就好辦多了,妥妥的“援軍”、“友軍”身份,誰讓你進攻不利呢,南中的霍弋又被蜀郡和漢嘉的敵軍羈絆住,騰不出手來,只能我這個好基友出馬了。
第二層打算,就是,人少,那麼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也可以順便“排除異己”。
一番調動之後,王迪便帶着上述人馬出征了,出征之前,也是和劉諶方面打了招呼。
在得到劉諶的允許後(不允許的話也會出徵),王聰重拾老本行,和情報人員(500人)先行一步,鍾離牧作爲主力,領3000人馬開道(相比之下,這個戰鬥力最強),張悌和王迪作爲中軍一同前行(不放心,從對自己的依附程度到實戰能力,都不放心)。
這一路上,在三巴地區的暢通無阻和衣食住行的打點到位(王迪的產業鏈在這裡有相當的根基了,所以,是輕裝簡行),尤其是蜂巢方面,提供了500多匹戰馬,大大提升了王聰的情報大隊偵查能力(這一股重要資源當然不會投資到鍾離牧或者張悌的身上),令張悌不得不確認一點:之前那個把自己陷進去的大坑,百分之百是出自於王迪的策劃,但是,有再多的不滿和鬱悶,也只能忍着,至少,目前階段,只能忍着。
王迪對於在張悌面前徹底曝光自己在這一帶的底牌毫不在意,知道了又能怎樣?之前不也是有所懷疑嗎?即便是再藏着掖着也蓋不住啊,反而會影響自己的行軍速度。
速度,現在王迪最在意的就是速度了,尤其是在王聰傳達回來最新的消息後,連平日裡最喜歡和已經三歲的小李雄玩耍的娛樂項目都沒了興致。
涪縣方面又增兵了,多方面的增兵,遭遇戰、單方面的攻防戰,大有演變成會戰的架勢。
首先,姜維那一方又從陰平方向加派了數目不詳的鮮卑人。
接下來,就是鍾會和諸葛緒方面的一番調兵遣將,這個人數倒是有個大概的眉目,40000人左右。鍾會方面的數據是王聰偵測出來的,諸葛緒方面的數據則是衛瓘透露出來的,二者相加即可。
但是,最感興趣的鮮卑人方面的數據,卻依舊是謎一般,只有一個衛瓘前後打聽,加上大概估計出來的10000人,算上先前的人馬,不過是20000上下。
40000人對20000人,怎麼看都是鍾會一方佔優,但是,王迪卻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不是說不相信衛瓘,覺得衛瓘會欺騙自己,而是……衛瓘被別人欺騙了怎麼辦?
姜維,有可能欺騙人,但是,王迪冥冥之中覺得,鮮卑人,更不可忽視,攻城,那麼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那麼一件不適合鮮卑人做的事情,爲何就如此上心?明明是野戰才能一展所長啊,現在好了,居然還真的有一個這樣的堂堂正正的野戰機會,遂了心願,有那麼簡單嗎?就沒有什麼陰謀?
那麼,鍾會和諸葛緒有沒有疑心呢?
王迪猜測,疑心應該是有的,但是,在姜維+鮮卑人這個組合面前,疑心應該是很快就煙消雲散的。
鮮卑人就不用說了,在這些大漢子民的優越感(還沒有被異族碾壓過的痛苦經歷,保持這份優越感很正常)面前,蠻族們,也就是仗着武勇和狡詐逞一時之快而已,想從大戰略上完殺漢人是不可能的,即便在鮮卑人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給大漢帶來過這種痛苦,當年,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餘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衆分頭迎戰,大敗漢軍(育等大敗,喪其節傳輜重,各將數十騎奔還,死者十七八),但是這種情況不多,尤其是在鍾會看來,自己肯定要比他們高几個檔次,不存在這種失敗的可能。
至於姜維嘛,名氣是很大,能力是很強,但是,從過往的歷史經驗看,還沒有強大到讓敵人忌憚的程度。
姜維領軍作戰存在的問題,第一個,不擅長攻堅戰,比如,延熙十八年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住狄道城攻打不克;延熙二十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率萬人出駱谷。魏大將軍司馬望於鄧艾據守長城,姜維攻之不克。
第二個,在人數不利,對手實力又很強勁的前提下,很難上演逆風翻盤,別說翻盤,不翻車就不錯了,比如夢魘般的段谷之戰那一次,雖然有着胡濟失約不至這一主要原因,但是“星散流離,死者甚衆。衆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令他付出了太多的政治上和聲望上的代價,也說明了,姜維,很難在絕境之中上演奇蹟。
眼下的涪縣城下,不就是正暗合了姜維的兩大弊端嗎?堅城難下,強敵合圍。
但也正因此,王迪才擔心,因爲始終查探不出鮮卑人,或者說姜維的這支人馬到底有多少人,衛瓘也在密信中承認,沒有實際證據,只是知情人士透露,這個知情人士就是涪縣城中的蔣舒。
問題來了,這龜縮城中的蔣舒是如何知道的一清二楚的?會不會因爲盼着救援快快到來,才散佈出來的呢?
爲着這份心中的不寧,王迪,不願意再拖沓不前了,一方面令王聰再去打探消息,一方面命鍾離牧,包括張悌,率領此戰的主力迅速前往雒縣,與劉諶的前鋒主力羅襲、關彝會和,幹掉龐會,攻下城池,掃蕩鍾會的老巢。
一定要在涪縣淪陷,鮮卑人進來之前搶先一步攻佔成都!
無論是誰佔領成都,無論哪種結果出現,哪怕是原時空的成都兵亂爆發,都要比鮮卑人進來好很多——這就是王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你們這些古人有什麼見識,你們可曾看過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可曾看過靖康之恥汴京淪陷?你們可曾看過滿清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當然,我也沒看過,但是,我特麼聽過啊。
於是,王聰繼續執行任務去了,鍾離牧和張悌,雖然不明所以爲何要加快節奏,但是,被王迪一陣忽悠(把劉諶哄進蜀郡,哄進成都,三巴,就有機會納入大吳國的地盤了,到時候你鍾離牧就是英雄,你張悌也有機會翻身了),還是率領人馬日夜兼程奔着雒縣方向去了。羅氏女呢,因爲王迪沒有解釋什麼,還以爲是着急搭把手幫助自己的兄長羅襲,也是心中暗喜。
再加上劉諶中軍主力也前往會師,王迪這才稍微踏實一點,看着撕扯着自己衣袍的李雄,也多了點耐心。
殊不知,正是王迪的這一系列操作,令前方的戰局,又發生了一點節奏上的變化。
雖然是一點,但,足以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