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

話說劉徵率軍接戰曹洪,不想卻遭遇于禁、呂虔援兵,不得已撤退至良成拒守,此時兵馬又折損了二三千,好在曹軍暫時沒有追來。

劉徵將戰報送去郯城。

先前劉徵撤走下邳百姓,陶商以爲劉徵這是準備在下邳與曹軍大戰。但是後來劉徵棄守下邳,陶商卻不知情。

如今劉征戰報送來,陶商方知具體情況。一般人接到這樣的軍報都會有所誇讚,但是陶商面色卻有些難看。

陳珪、糜竺等人本來還興高采烈,但看到陶商神情卻百思不解。

“主公難道不爲此高興嗎?”糜竺問道。

“高興?漢王確實是打了勝仗,可我徐州非但沒有得到什麼,反而丟了下邳如此重要之地,我有什麼值得高興?”陶商頗爲不滿。

話說陶商本事平平,遇事又常常慌亂,但是此刻算起小帳來,卻顯得如此“精明”。

確實看起來劉徵連勝數場,幾乎殲滅曹軍兩萬!但是從陶商的角度出發,更現實的問題是徐州丟了彭城、下邳這兩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塞。

但是陶商所看不到的是劉徵爲徐州爭取的生機,換做任何一個人,以區區萬餘兵力對抗曹操五萬大軍,有誰又能夠做到如此?

陳珪、糜竺等看的清楚,陶商這是見過不見功,巴不得不損一兵一卒,就能令曹操乖乖敗退。而一旦自己稍微有損,便心痛的如割肉一般。可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

陶商其人,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守財奴心態,患得患失,一毛不拔,只能接受完美的成功,卻絲毫不能容忍有瑕疵的勝利。

其實陶商這是看到曹操遭受重挫,以爲曹軍現在沒有辦法進一步對付徐州,這纔對漢王有所苛責。假使現在曹操兵臨城下,恐怕陶商就得抱漢王大腿了。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這種心態的人到處都有,不唯這個時代,哪怕是千百年後,也已然會有。但是作爲一方之主,這樣的性格卻註定了他的悲劇!

更何況陶商並不是已經不需要漢王了!所以從這裡也可以見到陶商情商之低!

劉徵接到糜竺傳書,得知陶商情狀,只能長嘆一氣。手下其他人聞聽此事,卻是氣不過。

“這陶商也太不是個東西了!我看漢王不如帶着我們殺進郯城,取而代之,以漢王的本事,有這徐州數郡對抗曹操絕非難事!”羅奎氣憤的說道。

羅奎恐怕對劉徵還不夠了解,其他人基本都明白劉徵一定不會這麼做的。而且從長遠來看,這麼做也沒有多大的益處。

見衆人不發聲,羅奎有些不解,又問道:“你們怎麼不說話?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荀彧出來開解道:“少辰兄弟這是見木不見林啊!我且問你,漢王如今所擁有的最大本錢是什麼?”羅奎字少辰。

羅奎想了想說道:“手下這些兵馬?”

荀彧搖了搖頭,顯然不對。

羅奎又疑問道:“在場的各位?”

荀彧笑了笑問羅奎道:“少辰爲何追隨漢王至此啊?”

“當然是仰慕漢王仁義忠心爲國!”羅奎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看來少辰都知道啊!如今漢王最大本錢便是仁義之名!如果漢王取陶商而代之,天下人如何看待漢王?陶商雖然不識好歹,但畢竟給了我們一個居身之所。既受其恩,反取其地,豈非不義?無此義名,何以後圖?陶家久據徐州,頗得徐州士族之望,即算是漢王據有徐州,恐怕一時也難以服衆。以離心之衆,抗齊心之曹操,焉有勝算?”荀彧一一爲羅奎分解道。

羅奎恍然大悟,繼而長嘆道:“如此,只能聽天由命了!”

衆人亦皆無奈,劉徵沉思良久,忽而說道:“既受其任,便當盡心竭力!我意再向陶商請兵,趁曹軍新敗,偷渡沂水,直搗黃龍!以此搏得生機!你們看如何?”

沮授聽了漢王的話,頓時眼睛一亮,大讚道:“漢王如此行事,曹操定然想不到!我以爲可以一搏!與其坐等曹操調集兵馬,不如乘勝殺進他的老巢!”

荀彧、陳羣也紛紛附議。其餘諸將更不用說,如此大膽的計劃,恐怕也只有漢王有如此的魄力!以攻爲守,守之上策!

想要在此時主動進擊曹操,以劉徵手下的七八千人馬自然是不足,所以劉徵必須再向陶商請求援軍,雖然劉徵也知道此事頗爲困難,但無論如何必須一試。

於是,劉徵親筆手書,將計劃詳情,利弊得失全部寫下,派快馬送去郯城。與此同時另有書信送與糜竺,請其聯合陳珪等,務必勸說陶商同意此方略。

陶商對於劉徵丟失了彭城、下邳本來就不很滿意,所以第一眼看到劉徵送來的手書,當然是不贊同。

就在陶商準備否決劉徵的助兵請求時,陳珪、糜竺、二人一齊向陶商極力相勸。

“主公,曹操對徐州勢在必得!遲早爲其所圖,與其固守,不如主動出擊!尚可求得一線生機。我徐州雖然富庶,但是兵馬將帥不足,而那曹操雖然新敗,但兗、豫兩州實力殷厚,不須月餘,曹操便可再次調集大軍。到那時,縱然漢王有三頭六臂,恐怕也難以再有所突破。如今漢王建議趁曹操軍敗心散之際,以精卒奔襲兗州,實乃是不二良策!亦是曹操所預料不及!依我之見,此計定能大成!”

陳珪有意將曹操的威脅稍作誇大,同時不斷強調徐州的危急。

陶商聽了陳珪,心裡有些猶豫。曹宏知道此事事關徐州存亡,加上陳珪所說的也有道理,於是也沒有從中作梗。

陶商看見曹宏不反對,心裡已經有了七八分同意。

“主公,徐州危亡,在此一計!坐以待斃,終有盡時,何不一搏?”

糜竺的加碼終於說動了陶商!

雖然有些勉強,陶商還是決定同意漢王劉徵的計策。於是命令大將張愷,領郯城大營兵馬一萬,即刻奔赴良成與漢王相會,共擊曹操兗州之境。

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爭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四百二十五章 手足無措第四百八十六章 樸胡破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五百五十章 虛則實之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璋起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攻下涪城第一千二百章 周瑜悵惘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八百一十四章 三江失守第五百七十章 攻心爲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番須大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劉磐棄城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七百一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首獻密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備壽宴第八百六十四章 女王之書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六十章 張遼奇兵破汾關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呂丘劫道第一百六十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一千零八十章 天時將失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魯肅稱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陳倉隕將第七百一十六章 成都情勢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八百二十二章 押走漢王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隔河相望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君不疑臣第七百六十四章 穩定民心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十六章 聯軍瓦解第九百三十章 切莫中計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萬金購首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八百二十八章 執意出兵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兇相畢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風雲鬥轉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一百零五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張飛出兵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
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爭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四百二十五章 手足無措第四百八十六章 樸胡破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五百五十章 虛則實之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璋起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攻下涪城第一千二百章 周瑜悵惘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八百一十四章 三江失守第五百七十章 攻心爲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番須大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劉磐棄城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七百一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首獻密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備壽宴第八百六十四章 女王之書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六十章 張遼奇兵破汾關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呂丘劫道第一百六十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一千零八十章 天時將失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魯肅稱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陳倉隕將第七百一十六章 成都情勢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八百二十二章 押走漢王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隔河相望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君不疑臣第七百六十四章 穩定民心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十六章 聯軍瓦解第九百三十章 切莫中計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萬金購首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八百二十八章 執意出兵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兇相畢露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風雲鬥轉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一百零五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張飛出兵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