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

黃忠與關羽一陣酣鬥,心知不敵,於是拔馬便撤。關羽緊追不捨,正中黃忠之計。

黃忠回頭一箭,差一點兒便射中關羽面門!

關羽心中一驚,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中了黃忠心計,若是再追下去,還不知道這黃忠還有什麼手段。

好在黃忠已經從雙峰山撤走,關羽的任務也已經完成,於是便勒住馬繮,停止了追擊。

話說黃忠回頭發箭之時,關平、孟達二人瞧的真切,本以爲關羽將中黃忠暗箭,好在其身手敏捷,有驚無險,二人早已是驚出一身冷汗,比關羽自己還要擔心。

關羽瞧見關平、孟達趕來,於是問道:“我不是要你們原地等候嗎?”

關平怕父親責怪孟達,於是主動出來說道:“黃忠多詐,兒恐父親遭其詭計,因此才引兵來追,請父親責罰!”

關羽聽到關平這話,知曉關平也是關心自己,於是便也不再追究此事。

“既然黃忠已撤,我等便在此安下營寨,等候大哥率軍到來!”關羽命令關平、孟達道。

於是關羽便帶着先鋒五千人就在這雙峰山紮下了大軍營盤,至晚時分,劉備也帶着兵馬趕到。

黃忠退守羅縣之後,心中越發緊張憂慮起來。

本來黃忠以爲這劉備也不過是烏合之衆,畢竟之前張懌聚起萬餘人,黃忠也幾乎沒有怎麼費力便將其擊潰。

但是這會兒恐怕是沒有那麼簡單了!

第一日那幾個給劉備探路的先鋒將,黃忠如砍菜切瓜。但是這後面兩陣,可就不是那麼好對付了。

雖然黃忠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張飛、關羽二人的勇猛,黃忠可算是深有體會了!

有什麼樣的將領,往往便有什麼樣的將士。

黃忠思忖自己雙拳難敵四手,於是當即書報一封,遣送長沙,令魏延再率兩千人馬前來助陣!

有魏延相助,黃忠自信或可與關、張一較高下!起碼也能多拖延一些時日。

劉備將大營紮在雙峰山之後,留下陳宮、法正以及三千兵馬,其餘萬人盡皆隨其撲往羅縣。

黃忠始料不及,沒想到劉備竟然這麼快便進軍,於是深溝高寨以爲防守。

黃忠兵馬雖然不及劉備,但是好在有險要可守,這險要便是羅城之前的羅水!現在春水氾濫,正是河水上漲之際,黃忠因以爲守。

《一統志》記載:汨羅,江名,在湘陰北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陰,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經古羅城曰羅水,至屈潭複合,故曰汨羅。西流入湘。

古羅城便是現在黃忠駐守的羅縣城!實際上就是後世的湖南汨羅。

在這個時代汨羅江還不叫做汨羅江,按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長沙汨羅淵,屈原所沉之水。

因此實際上應該叫做汨羅淵,而流經羅縣城的應該叫做羅水,也不知是城隨水名,還是水隨城名。

黃忠自雙峰山退卻羅縣城之後,便將羅水渡口拆毀,舟船盡驅南岸。

劉備率軍至羅水之後一時並不得渡,於是便隔水紮營,立即遣士卒造作舟船,修復渡口,又令人沿途尋找漁船以增軍用。

羅水並不是大江大河,並不足以長久抵擋劉備兵馬,但是在黃忠看來,也足夠拖上劉備幾天了!而這應該就足夠了!

桂陽最先接到長沙告急文書!

時桂陽太守趙範,接到韓玄發來的文書,以及黃忠手書調兵令,心中一時驚歎。

桂陽不比長沙,長沙乃荊州南四郡之首要,因此屯兵是要多過其他三郡,由此可知桂陽更是兵少。

論人口,江南四郡中,長沙爲首,其次零陵,再次桂陽,最少武陵。

若按順帝年間統計,長沙、零陵人口百萬,桂陽人口亦不下五十萬。經過多年天災動亂,如今已經減少許多,但是也絕不至於兵不滿萬的境地。

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爲劉表定下了規制,除長沙外,其餘三郡兵員配置不得過萬!

向桂陽、零陵這兩郡基本上也難得遇到什麼軍情,駐軍基本上也就是震懾一下山匪蠻夷而已,因此實際上也沒有駐大軍的需要,而且江南過重,對劉表來說畢竟也不是什麼好事。前面可有張羨叛亂的教訓在呢。

桂陽郡位置約在今湖南郴州以及廣東韶關,治所便是今郴州附近,名郴縣。

郴縣城中,趙範將手下將領召集前來商議軍情。

主要有三人管軍校尉鮑隆,司馬陳應,以及五官掾李嚴。

李嚴本是秭歸縣令,三年前趙韙叛亂益州的時候,因爲秭歸守軍沒有將消息及時傳到襄陽,因此李嚴也收到牽連,被劉表發配桂陽。

不過這李嚴確實有些本事,本來是到被放逐到桂陽,但是這兩三年來,李嚴在桂陽反而混的比在秭歸好多了!畢竟山高皇帝遠。

太守趙範對李嚴的才能很是看重,因此將李嚴任命爲五官掾,主署功曹及諸曹事,說白了就是基本上成爲了趙範的副手。

趙範將韓玄、黃忠的書信拿了出來,衆人這才知道長沙告急。

鮑隆聽了立即否決道:“我桂陽兵馬亦不過萬,且山中蠻夷屢屢侵犯,如何還有餘力救援長沙?”

鮑隆是獵戶出身,對於桂陽山中蠻夷自是痛恨,在鮑隆看來現在桂陽這些兵馬震懾蠻夷尚且很吃力,更別說去救援長沙了!

荊南蠻夷問題雖然不及胡、羌,但是卻也是一直都存在。

肅宗建初元年,建初三年冬,和帝永元四年冬,安帝元初二年,桓帝元嘉元年秋,永壽三年十一月,至延熹三年秋。

武陵蠻、長沙蠻、零陵蠻、桂陽蠻一直以來都是叛亂不斷。

朝廷曾遣車騎將軍馮緄討南蠻,並皆降散。軍還,賊復寇桂陽,太守瘳析奔走。

可以說南蠻問題纔是江南四郡面臨的最大問題。

區星在長沙作亂時,孫堅帶兵前來圍剿,這纔算是穩住了南四郡的局面。

孫堅坐鎮長沙爲太守的那幾年,基本上算是難得的安寧,然而自孫堅北攻董卓又死於襄陽之後,南蠻又開始蠢蠢欲動。

因此鮑隆才說桂陽兵馬沒有餘力去救援長沙。

當然,南蠻也不是天天作亂,鮑隆的話不無道理,卻也難免是有私心。

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二虎相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百三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樂進反擊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一百七十章 似可圖之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八百一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六十二章 靈石津徐榮敗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空無一物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四百章 鄭度獻計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退出關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霞似火第七百二十章 府門廝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口鬥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說降鄧芝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六百一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遇刺客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魯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零四章 孫權安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鳳不藏羽第七百九十七章 趙將軍令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六百二十七章 貴人來訪第一百章 賈詡說張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二十七章 貴人來訪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四百五十四章 或喜或憂第七百二十八章 蜀中豪族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其誰無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王訪賢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籠絡軍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孤膽陸遜
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九百八十九章 臺下起鬨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二虎相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百三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樂進反擊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一百七十章 似可圖之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八百一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六十二章 靈石津徐榮敗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空無一物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四百章 鄭度獻計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退出關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霞似火第七百二十章 府門廝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口鬥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說降鄧芝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六百一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遇刺客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魯陽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零四章 孫權安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鳳不藏羽第七百九十七章 趙將軍令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六百二十七章 貴人來訪第一百章 賈詡說張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二十七章 貴人來訪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四百五十四章 或喜或憂第七百二十八章 蜀中豪族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其誰無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王訪賢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籠絡軍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孤膽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