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 無人能免

信都的內六軍,名義上滿編兵力應在八萬人左右,不過實際兵力堪堪四萬出頭。除了禁苑宿衛的中軍以及信都城防的車騎之外,其他幾軍缺額數都要過半,特別是早前覆滅於河南如今再重建起來的龍驤軍,更是隻有可憐的千數卒力。

但就算是這樣,內六軍仍然可以說是目下羯國戰鬥力首屈一指的軍隊。最起碼這些兵衆們裝備軍械都能保持完整齊備,也能獲得相對足額的資糧給養。

而與之相對應的外六軍,雖然理論上而言兵力要多出倍數,但實際上除了特別的將領之外,有的不過是隻存旗號,甚至無一卒可用。

大概是爲了體現出自己對內六軍的信任重視,又或者只是想追緬自己舊年與士卒同宿共戰、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歲月,自入冬開始,羯主石虎便不時巡視內六軍,有的時候便也直接入宿軍營之內。

劇變發生之前,國中羣臣對此都不甚在意。隨着新年大典距離越來越近,有人期望能夠在大典上得有更大收穫,有人則不願意獲得太過醒目的官爵。無論意圖爲何,在信都尚算平靜的表面之下,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暗室之謀,合縱連橫,黨同伐異,每個人都在爲了達成自己的意圖而努力。

至於主上出巡內六軍,最近這段時間時有發生,也談不上是什麼稀奇罕見的事情,關注者自然不多。而消息傳來之後,大凡有資格在第一時間得悉此事的羯國臣子,幾乎人人自危!

信都乃是重軍雲集的羯國統治核心,可謂是目下羯國大本營所在,不啻於常人信步庭中,卻遭天降橫禍。於是所有得訊之人無論手頭有無重要事務,究竟在忙些什麼,俱都第一時間衝向主上遇刺的龍騰軍營。

當衆人在抵達龍騰軍營之後,卻發現營壘內外早已經被嚴密封鎖,營防早被先一步聞訊趕來的中軍將士所控制,不準任何人進入營中。

一時間,位於信都城池東南側的龍騰軍營外已是人滿爲患,那些聞訊趕來的羯國權貴們俱都聚集在此,因有中軍將士強阻,沒有人能夠進入營中,也不知刺殺具體經過,甚至不知主上目下究竟是生是死。

“我等俱爲主上肱骨臣屬,驚聞惡訊,爲何不準入內問安拱從?”

人羣最前方,與中軍守卒據理力爭的乃是中書侍郎趙庶,在其身盼也聚集着一衆文臣,一個個裂目怒視那些悍勇兇橫的中軍賁士。

他們這些文臣,日常都在三殿聚集辦公,因是得訊也早,第一時間便奔赴此處,可是當他們到來的時候,軍營已經被封鎖,任何人都不能出入。有人還要硬闖入內,卻被守營的將卒棍棒毆打出來,不乏人因此受傷。

除了這些文臣之外,那些各自統軍防戍城池各邊的將領們也都紛紛趕來,甚至就連城外外六軍將領也都儘可能抽身至此。

相對於那些惶恐焦躁、站在最前方試圖要衝入進去的文臣們,這些武將反應沒有那麼激烈,各人身後都有數量不等的部曲拱衛。就連主上都遭受伏擊刺殺,可見目下信都絕不安全,這些武將們或是性情囂張跋扈,但對自身的安全問題卻不會怠慢。

他們雖然沒有急於上前鬨鬧,但也都停駐近畔,須臾不離,也不乏後來者向先抵達此處的同僚詢問詳情,但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清楚驚變的經過。

文臣的吵鬧與武將的剋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那些驕橫跋扈的武將們突然之間轉了性,變得謙恭起來。但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些武將羣體中似乎瀰漫着一股說不清楚的複雜氛圍,驚悸之外不乏疑竇,乃至於彼此相疑。

雖然營地被徹底封鎖起來,在場衆人完全不知刺殺詳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信都作爲羯國目下的大本營所在,雖然內外幾十萬大軍是有一些誇大,但是這麼多的耳目交織,也完全可以確定不會有成規模的晉軍奸細潛入城中。

特別主上遇刺之處正在內六軍軍營中,更加可以確定不會有心懷叵測的外人能夠靠近主上。既然不是外敵入寇,那麼自然可以確定此事必爲內賊所爲!

一旦確定了這一情況,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內賊究竟是何人?意圖是什麼?又怎麼能夠這麼輕易的接近主上?

結合國中近日隨着新年大典漸漸逼近,信都局面看似平穩實則暗潮涌動,特別是一些有關西面的軍情風傳,俱都讓人有不寒而慄、毛骨悚然的感覺!

相對於那些幾乎沒有兵權在手的文臣們,這些武將各自本身便有着更加強烈的訴求並危機感,哪怕是再狂妄兇橫之人,此刻也都不敢恣意出頭,避免過於引人注意。

但是不敢出頭,並不意味着他們對此就沒有了好奇。事實上,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急切想知內情種種。不過眼下中軍控制現場,一副六親不認,隨時都要亮出屠刀的架勢,也實在讓人不敢有什麼過激的行爲。

羯國目下的軍伍編制中,內六軍中的中軍絕對是主上第一心腹部伍。其軍將主便由主上目下諸子之中最年長的武邑王石鑑擔任,軍中將校兵長無一不是身經百戰的悍勇宿將,甚至不乏追從年久的潛邸故人,而兵衆也都是百裡挑一、敢於衝鋒陷陣的精兵之選。

中軍唯奉主上命令,餘者衆將無論權位多高、全都沒有權力調度其軍,而對主上的忠心也是無可置疑。這樣的軍伍防守營地,哪怕是其他十二軍將主至此,也不敢犯禁衝營。

而主上遇刺的龍騰軍,在內六軍中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本身並不以戰鬥力著稱,但組成此軍的兵衆將領們,俱都是國中權貴子弟,也就是在場這些羣臣的家中子侄。

這一次主上遇刺,之所以如此牽動人心,哪怕是許多已經久不顯跡人前的引退官員俱都倉皇至此,就是因爲刺殺所發生的這個地點實在太緊要!

如果主上是在別的地方遇刺,誠然同樣會令國中人心震盪,但對於一些早已經淡出時局的人而言,也不至於如此緊張。

特別是隨着國勢江河日下,以幾乎難挽的勢頭衰敗下來,而羯主石虎又遠遠談不上是一個仁義君主,目下的信都並不乏人已經早存投降晉國的想法,這樣的人若是聽說石虎遇刺的消息,說不定心中還會有竊喜念頭。

可是羯主卻在龍騰軍中遇刺,這就讓局面變得無比複雜。

晉軍攻勢兇猛,爲了整編抵抗晉軍攻勢的大軍,羯國可以說是窮兵黷武、盡發丁壯。而跟隨羯主遷至信都的這些官宦權貴人家們,自然也不能免,他們的子弟也被徵發入軍,哪怕門內並無成年子息,也要於族親近支擇一丁男入軍,以取共襄國難之意。

換言之,若主上今次遇刺與龍騰軍有關,則國中一衆權貴無一能夠免於事外!無論在勢又或不在勢。特別目下營中絲毫消息都沒有傳出,自然人人自危,各自心中都積鬱着一股等待被審判宰割的煎熬!

隨着時間的推移,聞訊趕至此處的羯國人士越來越多。而爲了防止意外的發生,除了已經進入營地的中軍將士之外,負責城防的車騎府兵衆在封鎖城池四門之後,也繼續向此增兵。

到最後,龍騰軍大營外已是人滿爲患。假使此時突有一路晉軍殺至此處,將在場人衆一網擒獲,那麼所謂的羯國也將再不復存!

營外人心焦灼,營內氛圍同樣沉重壓抑到了極點。

在龍騰軍營內中央幾座大帳,也是中軍將士重點防守所在,其中最中間那座大帳周圍,更是內外環守足足兩千甲士,將士林立於此,比肩接踵,幾乎風雨不透。而這裡正是羯主石虎遇刺之後御駕暫停所在,由武邑王石鑑親自率兵防守於此。

而在這座大帳兩側各有一處營帳,同樣各有近千中軍卒衆防守,其中西側營地收押着近百名龍騰軍將校兵長,東側營帳則是一衆隨駕人員。

相對於外間的肅殺壓抑,東側大營內氣氛要稍顯輕鬆一些,二十多名羯國文武臣子聚集於此,雖然一個個臉上也都不乏心有餘悸的驚慌、憂恐之色,但也並不像被阻隔在營地外的那些人一樣完全亂了方寸,還不乏人三五成羣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低聲談論。

張豺正在這二十多人當中,他並沒有加入到同僚們的談論中去,一個人獨坐於帳內一角,雙眼微微閉起,彷彿入定假寐,臉色也平靜得近乎木然。但若是掀開他面前桌案,看一眼放在膝上的兩個拳頭,便會發現拳心中冷汗直涌,幾乎已經浸透了下袍!

刺殺事件發生後,主上被禁衛拱從退入大帳中,而他們一衆人便也被驅趕到了此處。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時辰,此處營帳彷彿被人世遺忘一般,全無消息的出入。而越是如此,張豺越感覺得到危險已經如泰山一般逼臨他的頭頂,隨時都有可能轟然落下,將他碾壓得粉身碎骨!

一直到了掌燈之後,大帳外才傳來一些騷動聲,有十幾名將士魚貫入內,將餐食送入帳中。聽到這些聲響,張豺才緩緩睜開了眼,彷彿剛剛由假寐中甦醒過來,不着痕跡的將溼漉漉的掌心於膝窩下擦乾淨,起身上前選擇餐食,來回踱步良久,他才站在一份魚羹前,擡手示意那兵卒將菜品送到他的案前。

“夜深霜寒,家人未必能關緊門戶,可惜不能歸家訓令。”

張豺歸席後驀地伸手一探,趁着兵士俯身佈菜之際,突然將一枚腰間玉玦塞入那兵士手心,同時擡眼望向對方,視線先是凌厲、繼而變得沉重,最後卻透出一股濃厚的乞求。

那兵士隨手一勾,手心玉玦便落入袖囊中,繼而便撤下送菜的漆器,邁着平穩的步伐與其他兵士一同撤出了營帳。

0368 殺無赦1387 豎子平遼0398 疾趨行臺1177 慕容危亡0591 恭請師君1191 夫妻賢愚0519 奸邪難誅0473 石賊隱患0099 論避諱禮疏1252 殺馬盟誓推幾本書1167 行臺四軍0523 臺中佳居0256 僑居多艱0161 塔上觀婿0669 以命衝陣0987 龐然大物0733 大獲歸南0139 王氏諸子1138 名臣落幕0956 諸軍爭進0788 爲天下先0137 惡評如潮1312 西路無事1237 氐胡避諱1428 傾軋無度0171 將門之後0854 鄉射之禮0831 教弟1274 初心固守0500 徙戎論0317 郗公之困0080 夜襲0793 羣情激涌0259 危言聳聽1348 虎狼際會0603 法論在即0977 持刀以迫1196 小兒可恃0754 與民約誓0305 女兒密事0253 管教0292 宿衛圍府1266 小沈甘糖1101 刈草殺賊0574 徐州亂局1366 無懼胡酋0922 枋頭夜戰0522 家爲國用0464 東曹掾0741 大勝可喜0025 剛愎自用0097 寒冬抱木死0872 俱在刀下0807 待歸之人0406 袍澤情誼0611 江州大敗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727 大控淮道0717 夜拔敵寨0004 北風揚塵,時之大哀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855 三番四矢0884 恃才自售0376 天生權骨0421 以暴制暴0198 鄉土厚望1350 圍而不殺0299 苑中橫行0724 老奴可厭0982 教子不善0584 封樓0296 兵臨城下1172 兄弟反目1203 戎行西進1411 不棄殘軀0177 四面楚歌0307 一介白身0587 監中論律1282 南來必死0735 大勢強壓1497 萬世不祧0430 都中米貴0610 殷融喪命1092 鄉情衆願0186 女兒心事0233 人幸有情0447 傷情賦0494 溫公識鑑0495 郗氏可代0454 留下買路財0695 江北兵動0552 鄉鬥害命0907 淮南俊彥0342 王師回攻0249 軍備井然0800 世道不過如此1085 隔江而峙0788 爲天下先1287 大勢集結
0368 殺無赦1387 豎子平遼0398 疾趨行臺1177 慕容危亡0591 恭請師君1191 夫妻賢愚0519 奸邪難誅0473 石賊隱患0099 論避諱禮疏1252 殺馬盟誓推幾本書1167 行臺四軍0523 臺中佳居0256 僑居多艱0161 塔上觀婿0669 以命衝陣0987 龐然大物0733 大獲歸南0139 王氏諸子1138 名臣落幕0956 諸軍爭進0788 爲天下先0137 惡評如潮1312 西路無事1237 氐胡避諱1428 傾軋無度0171 將門之後0854 鄉射之禮0831 教弟1274 初心固守0500 徙戎論0317 郗公之困0080 夜襲0793 羣情激涌0259 危言聳聽1348 虎狼際會0603 法論在即0977 持刀以迫1196 小兒可恃0754 與民約誓0305 女兒密事0253 管教0292 宿衛圍府1266 小沈甘糖1101 刈草殺賊0574 徐州亂局1366 無懼胡酋0922 枋頭夜戰0522 家爲國用0464 東曹掾0741 大勝可喜0025 剛愎自用0097 寒冬抱木死0872 俱在刀下0807 待歸之人0406 袍澤情誼0611 江州大敗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727 大控淮道0717 夜拔敵寨0004 北風揚塵,時之大哀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855 三番四矢0884 恃才自售0376 天生權骨0421 以暴制暴0198 鄉土厚望1350 圍而不殺0299 苑中橫行0724 老奴可厭0982 教子不善0584 封樓0296 兵臨城下1172 兄弟反目1203 戎行西進1411 不棄殘軀0177 四面楚歌0307 一介白身0587 監中論律1282 南來必死0735 大勢強壓1497 萬世不祧0430 都中米貴0610 殷融喪命1092 鄉情衆願0186 女兒心事0233 人幸有情0447 傷情賦0494 溫公識鑑0495 郗氏可代0454 留下買路財0695 江北兵動0552 鄉鬥害命0907 淮南俊彥0342 王師回攻0249 軍備井然0800 世道不過如此1085 隔江而峙0788 爲天下先1287 大勢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