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人.1

又一個凌晨,札幌海面上的大團濃霧緩慢向陸地移動。它們首先灌滿了林木繁茂的山谷,然後蓬勃上升,包圍了山峰與峰上叢生的灌木。黑巖壁上那道跌跌撞撞注入谷底的清泉,在霧裡放出清脆神秘的音響。爺爺趴在山半腰他棲身的山洞裡,警惕地諦聽着清泉的聲響,山下村莊裡雄雞報曉的聲音和海上浪潮的低沉轟鳴。

我經常想,總有一天,我會懷揣着一大把靠我自己勞動掙來的、變成了世界性堅挺貨幣的人民幣,坐上一艘船,沿着日本人當年押運中國勞工的航線,到達北海道,按着爺爺在數百次談話中描繪出來的路線,在一個面對大海的山上,找到爺爺棲身十幾年的那個山洞。

霧漲到洞口,和野蠻的灌木、繁複的藤葛混在一起,遮住了爺爺的視線。山洞裡溼漉漉的,洞壁上覆着銅色的苔蘚,幾塊堅實棱上,沾着一些柔軟的獸毛,狐狸的味道從石壁上散發出來,向他提醒着他佔據着狐狸巢穴的壯舉或是暴行。此時的爺爺,已忘記了他逃入山中的時間。我無法知道一個在深山老林裡像狼一樣生活了十四年的人對於時間的感受和看法。他或許覺得十年如一天那樣短暫,或許覺得一天如十年那樣漫長。他舌頭僵硬,但一個個清晰的音節,在他的思想和耳朵裡響起:好大的霧!日本的霧!於是,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十四日,他率領着他的隊伍和他的兒子去墨水河大橋伏擊日本汽車隊的全部過程便栩栩如生地浮現出來,那也是一個大霧瀰漫的早晨。

無邊無際的紅高粱從濃霧中升起來,海浪撞擊礁石的轟鳴變成了汽車引擎的轟鳴,清泉注在石上的脆響變成了豆官撒歡的笑聲,山谷中野獸的腳步聲變成了他和隊員們沉重的呼吸。霧沉甸甸的,好象流動的**,好象鹽水口子村劉小二搖出來的棉花糖,伸手就可掬起一捧,舉手就可撕下一塊。花官吃棉花糖,棉花糖沾在她的嘴上,像白鬍子,她被日本鬼子挑了……一陣巨痛使他蜷起四肢。他齜出牙齒,喉嚨裡滾出一團團咆哮,這不是人的聲音,當然也不是狼的聲音;這是我爺爺在狐狸洞發出的聲音。子彈橫飛,高粱的頭顱紛紛落地,槍彈拖着長尾巴在霧裡飛行,在狐狸洞裡飛行,映照得石壁通亮,如同燒熟的鋼鐵,溜圓的清亮水珠在鋼鐵上滾動,鼻子裡嗅到蒸汽的味道。石棱上掛着一綹綹淺黃色的狐狸毛。河水被子彈燙得啾啾鳴叫,宛若鳥的叫聲。紅毛的畫眉,綠毛的百靈。白鱔魚在碧綠的墨水河裡翻了肚皮。黑皮糙肉的大狗魚在山谷的清泉中打撲楞,水聲格外響亮。豆官哆嗦着小爪子舉起了勃郎寧手槍。射擊!黑油油鋼盔像鱉蓋。噠噠噠!你這個東洋鬼子!

我無法見到爺爺趴在山洞裡思念故鄉的情景,但我牢記着他帶回祖國的習慣:無論在多麼舒服的牀上,他都趴着——屈着雙腿,雙臂交叉,支住下巴——睡覺,好象一頭百倍警惕的野獸。我們搞不清楚他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清醒,只要我睜開眼,總是先看到他那雙綠光閃閃的眼睛。所以,我就看到了他趴在山洞裡的姿勢和他臉上的表情。

他的身體保持原狀——骨骼保持原狀——肌肉卻緊張地抽搐着,血液充斥到毛細血管裡,力量在積蓄,彷彿繃緊的弓弦。瘦而狹長的臉上,鼻子堅硬如鐵,雙眼猶如炭火,頭上鐵色的亂髮,好象一把刮刺刺的野火。

霧在膨脹中變得淺薄,透明,輕飄,交叉舞動的白絲帶中,出現了灌木的枝條,藤葛的蔓蘿,森林的頂梢。村莊的呆板面孔和海的灰藍色牙齒。經常有高粱的火紅色臉龐在霧裡閃現,隨着霧的越來越稀薄,高粱臉龐出現的頻率減緩。日本國猙獰的河山冷酷地充塞着霧的間隙,也擠壓着爺爺夢幻中的故鄉景物。後來,霧通通退縮到山谷間林木裡,一個碩大無比、紅光閃閃的大海出現在爺爺眼前,灰藍色的海浪懶洋洋地舔舐着褐色的沙灘,一團血紅的火,正在海的深處燃燒着。爺爺記不清楚,也無法記清楚看到過多少次水淋淋的太陽從海中躍起來的情景,那一團血紅,燙得他渾身顫慄,希望之火在心裡熊熊燃燒,無邊的高粱在海上,排成整齊的方陣,莖是兒女的筆挺的身軀,葉是揮舞的手臂,是光彩奪目的馬刀,日本的海洋變成了高粱的海洋,海洋的波動是高粱的胸膛在起伏,那汩汩漓漓的潮流,是高粱們的血。

根據日本北海道地區札幌市的檔案材料記載:1949年10月1日上午,札幌所屬清田畋村農婦順河貞子去山谷中收稻子,遭野人玷污……這些材料,是日本朋友中野先生幫我搜集並譯成中文的,資料中所謂“野人”即指我的爺爺,引用這段資料的目的是爲了說明爺爺敘述中一個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爺爺1943年中秋節被抓了勞工,同年底到達日本北海道,1944年春天山花爛漫時逃出勞工營,在山中過起了亦人亦獸的生活,到1949年10月1日,他已經在山林中度過二千多個日日夜夜。現在被我描繪着的這一天除了凌晨一場大霧使他更方便、更洶涌地回憶起故國的過去那些屬於他的也屬於他的親人們的火熱生活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中午發生的事情另當別論。

這是一個普通的日本北海道的上午。霧散了,太陽在海與山林的上方高掛着。幾片耀眼的白帆在海上緩緩地漂着,遠看似靜止不動。海灘上晾曬着一片片褐色的海帶。捕撈海帶的日本漁民在淺灘上蠕動,好象一隻只土色的大甲蟲。自從那位白鬍子老漁民坑了他們後,爺爺對日本人,不論面相兇惡還是面相慈祥的,都充滿了仇恨,所以,夜裡下山偷起海帶和乾魚來,他再也不產生那種一錢不值的罪疚感,他甚至用那把破剪刀把日本漁民晾在海邊的漁網剪得粉碎。

陽光強烈了,山谷林間的薄霧也消逝了,海在泛白,山上山下的樹木,紅與黃的大葉夾雜在青翠的鬆與柏之間,宛若一簇簇燃燒的火苗。紅與綠的濃色裡有一柱柱的潔白,那是樺樹的幹。又一個美麗的秋天悄然降臨,秋天過後是嚴冬,北海道嚴酷的冬季,促使爺爺像熊一樣冬眠,一般來說,當標誌着秋色的紫色達子花漫山開遍時,也是爺爺一年中最胖的季節。今年的冬天前景美好,前景美好的主要理由是,三天前他佔據了這個向陽、背風、隱蔽、安全的山洞。下一步就是儲存越冬的食物,他計劃用十個黑夜,背上來二十捆半乾半溼的海帶,如果運氣好,還可能偷到一些乾魚、土豆,那道清泉距洞口不遠,攀藤附葛即可過去,不必擔心在雪地上留痕跡。一切都證明,幸福的冬天因爲山洞而來。這是個幸福的日子,爺爺心情很好,他當然不知道這一天全中國都在興奮中顫抖,他感到前景美好的時候,他的兒子——我的父親,騎着一匹騾馬,穿著新軍裝,大揹着馬步槍,跟隨着部隊,集結在東皇城根的槐樹下,等待着騎馬從天安門前馳過那一大大露臉的時刻。

陽光透過枝葉,一條條射進洞口,照在他的手上。他的手指黑如鐵,彎曲如鷹爪,手背上層生着發亮的鱗片,指甲殘缺不全。他的手背上有刺刺癢癢的熱感,這是陽光照射產生的效應。爺爺微微有了些睡意,便閉合了雙眼,朦朦朧朧中,忽聽到遙遠的地方炮聲隆隆,金光與紅光交相輝映,成千匹駿馬連綴成一匹織錦,潮水一般,從他腦子裡涌過去。爺爺的幻覺與開國的隆重典禮產生的密切聯繫,爲爺爺的形象增添光彩,反正有心靈感應、特異功能這一類法寶來解釋一切不能解釋的問題。

多年的山林生活,逼得爺爺聽覺和嗅覺格外發達,這不是特異功能,更不是吹牛皮,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事實勝於雄辯,謊言掩蓋不住事實,爺爺在報告會上常說這套話。他在洞裡豎起耳朵,捕捉洞外的細微聲響,藤蘿在微微顫抖,不是風,爺爺知道風的形狀和風的性格,他能嗅出幾十種風的味道。他看着顫抖的藤蘿聞到了狐狸的味道,報復終於來了,自從把四隻毛茸茸的小狐狸一刀一個砍死並摔出洞外那一刻開始,爺爺就開始等待着狐狸的報復。他不怕,他感到很興奮,退出人的世界後,野獸就是伴侶和對手,狼,熊,狐狸。他熟悉它們,它們也熟悉他。經過那一場殊死搏鬥,熊與他達成了相逢繞道走,互相齜牙咆哮半是示威半是問候但互不侵犯的君子協定。狼怕我爺爺,狼不是對手,狼在比它更兇殘的動物面前簡直不如喪家狗。與狼和熊比較,狐狸是狡猾陰險的小人,它們只能對野兔和農舍裡的雞施威風。他把兩件至寶——菜刀與剪刀,攥在左右手裡,臊狐的異臭與藤蘿的抖索愈來愈劇烈,它在攀着藤蘿上行。爺爺一直認爲這次進攻會發生在深夜裡,狐狸的機敏活躍從來都是與漆黑的夜晚聯繫在一起的,光天化日之下發動收復失地、報殺子仇的戰鬥大出爺爺意料之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這種情況危急十倍的局面他應付過很多,所以他鎮靜自若。與往昔那些蜇伏的白晝比較,這個上午將會充實、充滿趣味。共和國的威武馬隊正在海的對面接受那位高大英挺、嗓音高亢的領袖檢閱,數十萬人臉上掛着熱淚。

那隻火紅的老狐狸用四個爪子抱住那根粗大的藤條,攀援到與爺爺隱身的洞口平齊的高度。狐狸的臉上帶着狡猾的微笑,強烈的陽光使它眯着一隻眼睛,它的眼圈黑黑,眼瞼上生着茂密的金色睫毛。這是隻母狐,爺爺看到它因爲失去哺乳對象腫脹起來的兩排黑色**。肥大的紅狐狸附着在紫色的藤蘿上,嫵媚地晃動着粗大的尾巴,像一隻流裡流氣的大瓜,像一團動搖鋼鐵意志的邪惡的火焰。爺爺攥着刀把子的手突然感到十分疲倦,十指痠麻僵硬。問題根源在於母狐的表情,它應該是齜牙咧嘴一副兇相,而不是搖晃着色迷迷的尾巴眼睛裡流露出甜蜜的微笑,爺爺因此六神無主,手指麻木。藤條距離洞口約有二尺,悠悠晃晃。一團燃燒的火,映照得灌木葉子片片如金箔。爺爺只要一舉手,就能砍斷藤條,使狐狸墜入山谷,但他舉不起手。狐狸魅力無窮,菜刀沉重無比。關於狐狸的傳說涌上爺爺的心頭,他不知道自己的腦袋裡何時積澱了這麼多狐狸的傳說。手邊沒了盒子炮,爺爺的膽量減了一半,在座騎黑馬手持鋼槍的歲月裡,他從來沒有怕過什麼。狐狸在搖動尾巴的同時,還發出嚶嚶的鳴叫,好象一個婦人在哭泣。爺爺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這樣猶豫、軟弱,你還是那個殺人不眨眼的土匪頭子餘佔鰲嗎?他用力捏緊了腐朽的刀柄,蹲起身子,擺好進攻的架式,等着狐狸蕩過來。他的心臟撲撲地跳動着,一股股冰冷的血上衝腦殼,使他的眼前出現一片冰與水的顏色,他感到兩個太陽穴在針扎一樣痛疼着。狐狸好象看破了他的行動計劃,它還在蕩着,但幅度明顯減小,爺爺必須探出大半截身體才能砍到它。它的臉上表情越來越像一個蕩婦。這種表情,對他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爺爺覺得,那狐狸隨時都會搖身變成一個遍身縞素的女人。他終於非常迅速地探出身去,一手抓住了那根藤條,另一隻手揮刀對準狐狸的頭顱。

狐狸的身體自然地往下滑動,爺爺用力過猛,大半截身體探出洞外,但那紅鏽斑斑的刀,終於砍中了狐狸的頭顱。他正想縮回身體,就聽到頭上一聲呼嘯,一股熱烘烘的臊臭氣息隨着那呼嘯下來,罩住了爺爺的身體。一隻大狐狸騎在了他背上,那四隻爪子緊緊地摟抱着他的雙肋和肚腹,那條粗大的尾巴緊張而興奮地扇忽着,尾上的粗毛使爺爺雙股之間刺癢難捱。與此同時他的脖子上感覺到狐狸嘴裡噴出來的熱氣,他的脖子下意識地縮起來,腿上暴起雞皮疙瘩,很快,頸上爆發了尖利的痛楚,狐狸咬住了他。至此,爺爺才領略日本北海道狐狸的狡猾。

想縮回身去是絕對不可能了。即便能勉強掙扎回洞裡,藤上受了輕傷的狐狸就會攀援上升進洞,到時,公狐母狐腹背夾擊,爺爺將是死爺爺。他的腦子以閃電般的速度分析了形勢,只有以死相拼,也許有線生機。公狐的利牙猛力咬進着,爺爺感受到了狐牙與他的頸骨相摩擦的壞滋味。他把身體猛往下一躥,破剪刀與破菜刀同時失落,他兩手抓住藤條,揹負着公狐狸,懸在峭壁上。

母狐狸額頭上被砍出了一條血口子,流出一串串鮮豔的血珠,這是爺爺躍出洞口那一瞬間看到的情景。他脖子上的血沿着肩膀,熱呼呼地流到肚子和屁股上。狐牙似乎嵌在骨頭縫裡,骨痛勝過肉痛七至八倍,這是他在中國總結出的經驗。活的獸牙比鋼鐵的碎片更厲害,前者製造出的痛苦生氣勃勃,後者製造出的痛苦死氣沉沉。爺爺原想靠這冒死一躍,把公狐狸從背上甩掉,但公狐狸堅硬的四肢粉碎了他的如意打算。它的四肢上彷彿帶着吸盤或是倒刺鉤兒,牢牢地摟住爺爺的肩膀和腰肢,還有它的嘴巴、牙齒,也跟爺爺的頸子融爲一體,更加令爺爺狼狽不堪的是:那隻額頭受傷的母狐狸,竟輕傷不下藤蔓,它攀援上升半米,瞅個真切,咬住了爺爺的腳掌。爺爺的腳雖然久經磨練,變得不怕扎不怕刺,但終究是父母生的皮肉,阻不住銳利的狐牙。爺爺不由自主地哀號起來,痛苦的淚水朦朧了他的雙眼。

爺爺劇烈地晃動着身體,狐狸的身體隨着晃動,但它們的牙齒並未鬆開,不但未鬆,反而愈來愈深地楔進去。爺爺,你鬆手吧!與其這樣活着,還不如撒手利索。但爺爺的雙手死死地攥着藤條。藤條活了這麼長久,還是頭一次承受這麼大的重量,它吱吱扭扭地響着,好象在呻吟。藤條生根在狐狸洞口上方那一片山的漫坡上,那裡紫色花朵怒放,花的毯承接着上邊的樹落下來的黃葉與紅葉。爺爺就是在那裡發現了脆甜多汁的山蘿蔔,在自己的食譜中增添了一道大菜,也是在那裡發現了狐狸踩出來的彎曲小徑,並順藤摸瓜,摸進狐狸窩,摔死了小狐狸。爺爺,如果你早知道會懸在空中受苦,就不會殺死狐狸兒女,搶佔狐狸洞穴了吧?爺爺面孔如鐵,閉口不言。

藤條大幅度搖擺,洞上的浮土唰唰下落。豔陽高照,狐狸洞西側那注清泉銀光閃爍,蜿蜒到谷底森林中去,谷外的村莊在海灘上旋轉,海上萬千光輝閃爍的浪花,擁擁擠擠,一刻也不安寧。海的音樂斷斷續續送入爺爺的耳朵,忽而如萬馬奔騰,忽而似輕歌曼舞。他抓緊藤條,死不鬆手。

藤條對人和狐狸發出警告:人和狐狸繼續折騰着。它憤怒地斷裂,洞口緩緩地升上去了。爺爺抓住藤條死死不鬆手。懸崖上升,鬱鬱蔥蔥的山谷迎面撲來。林木間清涼的空氣和樹葉腐敗的氣息像一個溫柔的大墊子,託着爺爺的肚腹。長長的紫紅色藤條在空中飛舞着。爺爺看到——感覺到腳下那隻母狐狸已與藤條脫離,它在下降的過程中翻着優美的斤斗,像一團天火。海水洶涌而來,浪花翻卷,猶如馬的鬃毛。

高粱殯.12野 種.6野 種.3高粱殯.1狗 皮.3高粱殯.9野 種.3紅高粱.11狗 皮.3高粱酒.6紅高粱.6高粱酒.6高粱殯.8高粱殯.6高粱酒.1狗 皮.4高粱酒.1狗 道.4紅高粱.10紅高粱.10紅高粱.11高粱酒.4狗 道.7野 種.1紅高粱.11高粱酒.5高粱殯.8高粱殯.10紅高粱.6狗 皮.8高粱酒.9紅高粱.8狗 道.6高粱殯.3高粱酒.4紅高粱.7紅高粱.4高粱殯.8高粱殯.3高粱酒.4紅高粱.11紅高粱.3高粱酒.9狗 道.1紅高粱.5狗 道.7高粱酒.1紅高粱.4高粱殯.11高粱殯.5高粱酒.6高粱酒.3狗 皮.5紅高粱.11狗 皮.8狗 道.4狗 皮.3高粱殯.3高粱殯.12狗 道.8狗 道.5狗 道.2高粱酒.4高粱殯.3紅高粱.6高粱殯.12狗 道.3狗 道.10紅高粱.5紅高粱.6高粱酒.10紅高粱.10高粱殯.1紅高粱.8高粱殯.11野 人.1狗 皮.7紅高粱.4狗 道.5野 種.6狗 皮.4狗 皮.1狗 皮.6高粱酒.5高粱殯.12狗 道.2狗 皮.6高粱酒.10高粱酒.7高粱殯.4紅高粱.1高粱殯.4紅高粱.10狗 道.10紅高粱.9高粱殯.3狗 皮.5高粱殯.2高粱酒.6高粱殯.5
高粱殯.12野 種.6野 種.3高粱殯.1狗 皮.3高粱殯.9野 種.3紅高粱.11狗 皮.3高粱酒.6紅高粱.6高粱酒.6高粱殯.8高粱殯.6高粱酒.1狗 皮.4高粱酒.1狗 道.4紅高粱.10紅高粱.10紅高粱.11高粱酒.4狗 道.7野 種.1紅高粱.11高粱酒.5高粱殯.8高粱殯.10紅高粱.6狗 皮.8高粱酒.9紅高粱.8狗 道.6高粱殯.3高粱酒.4紅高粱.7紅高粱.4高粱殯.8高粱殯.3高粱酒.4紅高粱.11紅高粱.3高粱酒.9狗 道.1紅高粱.5狗 道.7高粱酒.1紅高粱.4高粱殯.11高粱殯.5高粱酒.6高粱酒.3狗 皮.5紅高粱.11狗 皮.8狗 道.4狗 皮.3高粱殯.3高粱殯.12狗 道.8狗 道.5狗 道.2高粱酒.4高粱殯.3紅高粱.6高粱殯.12狗 道.3狗 道.10紅高粱.5紅高粱.6高粱酒.10紅高粱.10高粱殯.1紅高粱.8高粱殯.11野 人.1狗 皮.7紅高粱.4狗 道.5野 種.6狗 皮.4狗 皮.1狗 皮.6高粱酒.5高粱殯.12狗 道.2狗 皮.6高粱酒.10高粱酒.7高粱殯.4紅高粱.1高粱殯.4紅高粱.10狗 道.10紅高粱.9高粱殯.3狗 皮.5高粱殯.2高粱酒.6高粱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