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章 景陽鍾

不說密雲的一番激戰,只說顧續先前向京城派出的八百里緊急軍情。

這送信的信使知道事關重大,所以一路上快馬加鞭,不飲不食。遇到驛站換了馬匹即可而行,不做一時的耽擱。

他中午出發,快到黃昏時便已經到達京城,京城城門口這時候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這時候是京城城牆下最繁忙的時候。人流幾乎快把城門堵死了。

哪信使看到這般模樣,急的直跳腳,可是就是進不了城,猶豫片刻那竟是便舉起馬鞭向四周的百姓狠抽,並且大喊:“八百里緊急軍情,但有攔路者斬立決。”

四周的百姓被他抽的東倒西歪,這時候看城門的兵丁已經發現了這邊的混亂,馬上過來查看情況。信使看到官兵過來不由得大喜,馬上向那些官兵喊道:“我有緊急軍情呈報皇上,你們趕快把這些百姓趕開。”

守城的官兵,這幾年來已經見多了八百里加急軍情,自然知道該怎麼辦。他們立刻舉起木棍,把百姓趕到兩旁,給那信使讓開一條通路。

信使看到道路已經暢通,立刻催馬進城,來到城裡一邊催馬急行一邊的大喊:“八百里緊急軍情,百姓讓開道路,否則踩死勿論。”

就這樣信使一直來到皇宮前,本來八百里軍情應該先向兵部呈報,然後再由兵部向內閣呈報,最後再由內閣向皇帝稟報。但是這一次那信使也顧不到這些了,因爲他清楚的知道韃靼人已經到了密雲城下,如不盡快向皇上稟報,一旦耽擱京城就有危險了。於是他沒有前往兵部,而是直接來到皇宮前。

到達皇宮門口時,把守宮門的禁軍,立刻把他攔下。信使見被人攔下,信使着急對禁軍喊道:“八百里緊急軍情,來不及向兵部彙報,直接呈報皇上,你們趕快進去稟告。”

禁軍見他的樣子不像是開玩笑,趕忙向守城的城門官彙報,把守宮門的城門官聽到彙報,立刻出來查看情況。

城門官一出宮門就看到,一個官兵模樣的人背插令旗,渾身上下風塵僕僕,臉上的汗水印一道接一道。趕忙上前來向他詢問:“你是哪裡的奏報,爲什麼不按規矩先向兵部稟報?”

信使這時候趕緊解釋:“緊急軍情來不及上兵部稟報,要直接呈報給皇上,請大人趕緊向裡通報。”

城門官看他的樣子十分着急,但是他作爲城門官也要按規矩來辦,於是趕緊像裡面的太監通報,由這太監在向宮內傳信。畢竟像他這樣的軍官是進不了內宮的。

結果今天不湊巧,這個看守宮門的太監受了氣,被他們的總管因爲一點小事一頓臭罵,這時候氣正不順,聽到有人來報,說是門口有緊急軍情,要向皇上直接奏報,請他前去跑一趟給內宮傳信。

但是這太監對於這些根本就不在意,畢竟按照規矩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情,唯一的一次也是上一次賈珂派人送全國玉璽。

因此他並不把這樣的事放在眼裡,這800里加急軍情這幾年哪年不是好幾次,要是每一次都直接遞到皇上身旁,那還有沒有規矩了,而且他現在就想着怎麼把自己受的氣全報復回來,琢磨的想個辦法,讓他的頂頭上司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現在他不耐煩的說:“你回去告訴他,憑他多大的事,也要按規矩來,讓他先到兵部稟報,具體有什麼事再由兵部來辦,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

那通報的小兵無耐只能出來,把這件事,回稟給城門官。

城門官聽到這樣的回話,也覺得很無奈,只能回頭對信使說:“不是老兄我不幫你,而是實在沒有辦法,你趕快到兵部稟報去吧。”

信使看到這種情況,氣的牙根兒直癢癢。自己拼命前來報信,這一路上不飲不食,差點就把命搭上,竟然被人擋在宮門口。這要是耽誤了大事,京城都有危險。不說京城周圍的百姓,就是皇帝也要深陷其中。

這信使也是個心眼兒軸的,看沒有人給他進裡面通報,就想着自己想辦法把信息傳遞到宮中。信使也常聽人說,皇宮外有景陽鍾與催駕鼓,是緊急情況下向皇帝聯絡所使用的。

於是信使四下裡一看,果然見到旁邊有一座小鐘樓,上面掛着一口大鐵鐘,便猜測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景陽鍾了,於是也不管旁人三步並做兩步來到鐘樓。看守鐘樓的士兵,一看有人要向上闖便要來攔駐。

城門官一看信使的動作,便知道他要幹什麼,他本人也害怕耽誤緊急軍情,急忙向攔阻的士兵擺手。士兵門看到他的手勢,這才退到兩旁。

信使見無人攔阻順利的上到鐘樓,來到大鐘旁,搖動旁邊的撞木,使勁向大鐘撞去,當,當,當,隨着鐘聲不停的響起,一瞬間整個京師都震動了。

這景陽鍾乃是太祖皇帝,依前朝規矩所立的。乃是爲了讓百姓告御狀所特設的,就是爲了讓百姓在最後時刻有一個向皇帝直接面程的機會,而且太祖皇帝規定一旦景陽鐘響,不論皇帝幹什麼都必須立刻上朝。文武官員在景陽鐘響後,三刻不到者斬立決。

而這是宮門裡剛纔生氣的那個小太監,這時候聽到景陽鐘響,立刻打了個機靈。想着這不會就是剛纔那個要通報的信使敲響的吧。如果真是這個人,那自己這一回可就連命都沒有了。於是也不管其他,像瘋了一樣跑出宮門,來到景陽鍾處。

他只見在上邊有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軍士,正在不停地敲着那景陽鍾。

小太監一看到這種情況,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已經沒有力量再站起來了。他知道這一回自己是死定了,這個軍士既然敢敲景陽鍾,定然是有十萬火急的事要向皇上稟報。而自己卻不肯爲其向內庭傳送,這就是一項大罪過,皇上是絕饒不了自己的。

而這時四周的官兵,看到癱軟在地的這個小太監,臉上不由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這些內庭的太監平常對禁衛軍都是囂張跋扈的,大家看他現在的樣子都覺得特別解氣。

這時候皇帝正在東暖閣內批閱奏章,他正看的入神,今年陝西一些地方又出現旱災,要早早賑災纔是,否則就要留下後患。

這陝西年年旱,不過旱情大小有所不同罷了,因此皇帝並沒有多在意,只是按照奏摺上旱情的大小,爲他們批一些糧食,算是今年的救災。

他正要在奏摺上寫上硃批,突然外面響起了洪亮的鐘聲。這一下把他嚇得連筆都掉到桌子上,嚇的他心裡怦怦直跳,皇上安靜一下心神,仔細聽了聽。發現這是景陽鐘響了,這才平靜了一下心情,這個時候有人敲響景陽鍾,恐怕是有什麼天大的冤情要直面皇帝,這是要向自己告御狀。

雖然心中很是惱怒,但是祖宗立有規矩,景陽鍾一響,皇帝必須接見。這是因爲開國皇帝深知百姓有時候有冤無處訴,爲了給百姓留下最後一條生路,便特別規定了景陽鍾,催駕鼓之約,只要兩處有一處響起,文武百官和皇上就必須上殿,雖然敲響了鐘鼓,最後要流放三千里,但是也算是給百姓留下了一條拼死一搏的路。

不過這景陽鍾自從被立在了宮門外之後,開國已經近百年的時間,從來沒有被普通百姓敲響過,今天是第一次。

景陽鍾平時也就是皇帝駕崩,新皇登基時用一下,其他時候從來沒有敲響過。現在有人有人敲響景陽鍾,那麼自己無論如何也要見這個人一下了。

皇帝惱怒的像旁邊的戴權看了一眼,說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戴權也被剛纔的事嚇了一大跳,他就從來沒想到有人會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敲景陽鍾,他一直以爲那個景陽鍾也不過就是個擺設,是太祖皇帝糊弄那些愚民的,沒想到還真的有人有這麼大的膽子。

現在聽到皇帝的呵斥。趕忙出了東暖閣,還到外面招過一個小太監,讓他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小太監便衣衫不整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一邊跑還一邊喊:“快讓開,快讓開。”

戴權看到小太監這樣的無禮,並沒有怪他,因爲他知道宮中禮儀訓練是多麼的艱難,讓一個受過嚴格訓練的小太監變成這樣,恐怕是有天大的事發生。現在他是覺得自己的心肝兒都快跳出來了,不由得祈求滿天神佛不要有什麼大事,他現在反而恨不得敲景陽鐘的,就是一個上京告御狀的人。

那小太監跑到戴權身旁,喘着粗氣的說道:“戴爺爺,大事不好。在外面敲景陽鐘的是,有八百里軍情稟報的信使,因爲進不了宮門萬般無奈,才敲響了景陽鍾。”

戴權一聽這話臉都變黑了,一腳就把他踹翻,大聲呵斥道:“胡說八道,宮裡自有規矩,如有緊急事物要稟報,看守宮門的太監早就應該報上了。現在不見有人上來稟報,他私自敲響景陽鍾便是有軍情也該斬首。”

大小太監爬在地上哭喪着臉說:“把守宮門的禁軍已經向守門太監稟報了,只不過被那人給擋了回來。信使這才萬般無奈敲響景陽鍾。”

戴權一聽這話嚇得渾身都是汗,心裡把那看門的太監罵了個狗血噴頭,心說你這小子有病呀,想死也不能這樣的往刀口上撞,你死了不要緊,千萬不要把你戴爺爺也給連累了。

戴權現在已經是怒不可遏,馬上命令這小太監,“去把那個不知王法的東西,給我關到慎刑司裡去,等候皇上一會兒處置。”

戴權剛要回身,進東暖閣向皇上稟報,就聽到東暖閣內有一聲咆哮:“這樣的奴才還留着幹什麼?給朕打死了喂狗。”

戴權回身一看,嚇得趕緊跪倒在地,原來皇帝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東暖閣的門前,已經聽到了剛纔的話,現在已經氣得滿臉通紅。

第 680 章 大封親眷第 186 章 阻擊第 701 章 平息第 790 章 陰謀第 563 章 出京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116 章 遊擊2第 780 章 鬧劇第 511 章 死因第 456 章 妾室第 275 章 對壘第 467 章 官憑文書第 699 章 承諾第 161 章 誓言第 49 章 回京第 290 章 母子平安第 270 章 租子第 87 章 震驚第 176 章 冷眼第 557 章 殿試第 459 章 拜見第 386 章 刑訊第 512 章 囚禁第 784 章 初戰第 3 章 外掛第 483 章 出發第 590 章 回京第 30 章 訓練2第 115 章 遊擊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118 章 走門路第 368 章 發作第 47 章 管事第 728 章 後事第 230 章 家事第 676 章 借寶第 583 章 小勝第 62 章 禍福第 516 章 恭維第 70 章 抄家與書信第 758 章 排解第 577 章 棒殺(求訂閱!)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333 章 彈劾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596 章 聯絡第 647 章 遊擊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432 章 訓子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716 章 和親第 569 章 交戰第 621 章 加封第 123 章 對罵第 255 章 軍機處領班第 394 章 逼迫第 321 章 決裂第 789 章 投降第 592 章 破城第 595 章 善後第 650 章 奪門第 269 章 賈珠成婚第 285 章 醒來第 747 章 絳珠歸冥土第 776 章 捉拿第 338 章 密謀第 38 章 取捨第 54 章 託孤第 773 章 前奏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197 章 定親第 65 章 抵達第 662 章 前夜第 337 章 盟友第 153 章 見駕第 601 章 重議第 305 章 定基第 172 章 真僞第 196 章 秦可卿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686 章 失禮第 134 章 培訓第 411 章 商議第 445 章 緊逼第 89 章 前往第 216 章 中門第 116 章 遊擊2第 12 章 驚疑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547 章第 181 章 雙刀第 265 章 敬茶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256 章 曹莽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178 章 對策第 681 章 奪權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224 章 出陣第 203 章 定計
第 680 章 大封親眷第 186 章 阻擊第 701 章 平息第 790 章 陰謀第 563 章 出京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116 章 遊擊2第 780 章 鬧劇第 511 章 死因第 456 章 妾室第 275 章 對壘第 467 章 官憑文書第 699 章 承諾第 161 章 誓言第 49 章 回京第 290 章 母子平安第 270 章 租子第 87 章 震驚第 176 章 冷眼第 557 章 殿試第 459 章 拜見第 386 章 刑訊第 512 章 囚禁第 784 章 初戰第 3 章 外掛第 483 章 出發第 590 章 回京第 30 章 訓練2第 115 章 遊擊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118 章 走門路第 368 章 發作第 47 章 管事第 728 章 後事第 230 章 家事第 676 章 借寶第 583 章 小勝第 62 章 禍福第 516 章 恭維第 70 章 抄家與書信第 758 章 排解第 577 章 棒殺(求訂閱!)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333 章 彈劾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596 章 聯絡第 647 章 遊擊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432 章 訓子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716 章 和親第 569 章 交戰第 621 章 加封第 123 章 對罵第 255 章 軍機處領班第 394 章 逼迫第 321 章 決裂第 789 章 投降第 592 章 破城第 595 章 善後第 650 章 奪門第 269 章 賈珠成婚第 285 章 醒來第 747 章 絳珠歸冥土第 776 章 捉拿第 338 章 密謀第 38 章 取捨第 54 章 託孤第 773 章 前奏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197 章 定親第 65 章 抵達第 662 章 前夜第 337 章 盟友第 153 章 見駕第 601 章 重議第 305 章 定基第 172 章 真僞第 196 章 秦可卿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686 章 失禮第 134 章 培訓第 411 章 商議第 445 章 緊逼第 89 章 前往第 216 章 中門第 116 章 遊擊2第 12 章 驚疑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547 章第 181 章 雙刀第 265 章 敬茶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256 章 曹莽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178 章 對策第 681 章 奪權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224 章 出陣第 203 章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