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 兵變

雖然皇帝沒有特別的吩咐,但是賈珂想着,現在不表示忠心,以後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於是賈珂頂盔冠甲,手持方天畫戟,站在皇帝的帳門外,爲皇帝守夜,皇帝的親隨太監大戴權,幾次出來勸他休息。都被賈珂嚴辭拒絕,賈珂說的非常好聽,既然皇帝把安全交給了卑職,卑職就不能有一絲的懈怠,萬一有什麼問題,誰能夠擔待。

戴權無奈只能回到帳中把賈珂的話,向皇帝學聽。皇帝聽了這些話,心裡也是非常的感動,他作爲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這種情緒了。也不知道怎麼的,自從皇帝遇到賈珂之後,對他就特別的有好感。

而這一天皇帝睡在帳中,前所未有的安寧,以前皇上經常半夜被噩夢驚醒,不是惡鬼前來索命,就是有人造反殺入宮中,而這一夜這些噩夢全都沒有出現。好像這些惡鬼都懼怕賈珂的威風。

第二天天明的時候,皇上還在熟睡,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戴權看着時辰差不多了,不得不硬着頭皮進入帳中,輕輕的喚醒皇帝。

皇帝一醒來,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經是天光大亮,而自己覺得這一夜睡得太舒服了,完全放下了心中的擔憂。

皇帝穿戴以閉,召集衆大臣,前往太祖陵寢。這一步便不能坐車,都必須步行。皇帝帶頭在前邊走,旁邊賈珂隨身護衛,衆大臣跟在皇帝后面,慢慢的向陵寢走去。由於皇帝和許多大臣已經年老體弱,因此這一路上走得非常緩慢,他們從早上出發,快到中午的時候纔來到陵寢,就這樣到了陵寢邊上的時候,皇帝已經是累的,走不動路了,要不是旁邊戴權扶着,早就躺在地上了。

賈珂跟在皇帝身後來到了太祖皇帝的皇陵邊上,擡頭仔細觀看,發現太祖皇帝的皇陵,規模建制並不大,只因開國時民力衰竭,太祖皇帝有好生之德,不肯太過鋪張浪費,因此建造皇陵時,規格雖然與前朝皇帝相同,但是所有建築的大小都小了許多,並留下遺囑從今之後,後世子孫的皇陵不得超過他的規模。因此,本朝各皇帝的皇陵都不大。

皇陵有內皇城、磚城、土城三道城牆。陵內有享殿、殿左右廡、宮廳、直房、神廚、宰牲廚、酒房等數百間,金門、紅門、櫺星門數十座,御橋、紅橋、水關數十座,碑亭、兩祠、祭祀署、鋪舍數十間,松柏數百株,石人石馬數十對。其中以皇陵正殿最爲宏偉,面闊九間,丹陛三級,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

皇上和重大臣來到正殿,獻上祭品。天子祭器「九鼎八簋」——九鼎所盛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這種種亦稱「大牢」。這是隻有皇帝纔可以使用的祭祀方法。

皇上剛剛祭祀完,來到正殿前的廣場。突然神道上跑來一個禁軍,這人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卻不敢有一絲的停頓,戴權趕忙讓人將他攔住。

皇帝看得真切,對戴權吩咐說:“不必攔他,讓他過來說話。”戴權趕忙對下邊的護衛士的眼色,護衛才把他放開。

這禁軍一來到皇帝面前,馬上跪倒磕頭,急切的稟報道:“啓稟皇上大事不好,有無數軍兵已經把皇陵團團圍住,並且封鎖了內外交通。”

皇帝面無表情的說:“你下去吧,朕知道了。”

大學士李潞這時候站出了回稟道:“陛下現在皇陵已經被包圍,定然是有人起了不臣之心,請皇上立即派人突出重圍,找幾個路人馬勤王。”

“沒有這個必要,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誰這麼目無君上。”皇帝神色淡定地說。

皇帝到了現在也沒有露出驚慌的神色,是因爲他早就料到了今天會有這麼一招,已經在前些天做了萬全的安排。

他的心腹北靜王今天並沒有隨駕前來,已經被他派到了禁軍中,隨時準備,領人馬前來增援。

而兵部尚書也在京師中坐鎮,隨時準備平息叛亂,因此皇帝已經是胸有成竹,只要是他一聲令下,北靜王就會帶着各路勤王之兵把下面這路人馬包圍剿滅。

且皇帝身邊還站着一個賈珂,只要是對方不攻上山來,憑賈珂的力量,想來也沒有什麼能夠傷得了自己的。

正在他們君臣討論的時候,突然有禁軍前來稟報,說是有一個太監要見皇帝。

皇帝嘴上露出了一絲冷笑,然後吩咐把這個太監帶上了。

不一會兒,禁軍便帶來一個小太監,這太監耀武揚威,完全沒有把衆人放在眼裡,見到皇帝也只是鞠了個躬,然後對皇上說:“太上皇,咱家是奉皇上之命前來傳旨的。”

大學士嚴慕聽了他這話怒不可斥,大聲的駁斥道:“當今皇上就在眼前,哪裡還有什麼皇帝?你到底是什麼人?膽敢假傳聖旨。”

那小太監不屑的看了嚴慕一眼,然後慢條斯理的說道:“太子已經登基爲帝,命我帶來了封賞太上皇的旨意。你們到底是接不接皇上的旨意?”

皇帝聽完這話,不由得大笑起來,“哈哈哈,好一個皇兒,好一個太子,竟然要幹出逼父奪位的勾當。就怕他沒有那個能耐。”說完之便對戴權說:“傳令吧。”

戴權聽到皇帝的命令,急忙來到後邊,把一個大號紅旗開始搖擺。那小太監看到這些也不阻攔,只是站在那裡一副看好戲的樣子。戴權把胳膊都快搖斷了,始終也沒有什麼人迴應。

皇帝看到這個樣子纔有些心驚,臉色開始變得發白。

那小太監哈哈的笑了起來,面帶譏笑的說:“太上皇,這是要命北靜王的增援吧。可惜,北靜王現在已經在黃泉路上了。全體禁軍已經被太子掌控,而包圍皇陵的是遼東節度史的軍馬。太上皇現在接了旨意,還能夠安享晚年。否則的話恐怕不能得到善終。”

皇帝這時候已經開始顫抖起來,本來他安排的計劃天衣無縫,怎麼會出現紕漏?皇帝不甘心的問道:“你們是怎麼得到消息控制禁軍的?”

那小太監笑着說道:“皇上早就知道太上皇會問,所以讓我和太上皇說的清楚,也好讓太上皇死心。”

“太上皇,也許還不知道,兵部尚書霍圖,早就是我們皇上的人,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皇上的監控之中。”說着露出得意的笑容。

皇帝這時候已經有些站不穩了,旁邊的太監趕緊將他扶住。皇帝雖然料到自己內部出了叛徒,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這個霍圖。自己對他可以說是依爲心腹,不然也不會讓他執掌兵部,沒想到最後竟然是他背叛了自己。看來自己的一切計劃都已經被太子知道了,這一下自己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皇帝在太監的攙扶下勉強站穩,然後看着下面的大臣說道:“事情到了危機時刻,諸卿有什麼辦法?”

這些大臣一個個低着頭,並不言語,這時候這些大臣們都在思考着,權衡利弊。是繼續跟着皇上,還是趁這個功夫,轉投太子麾下。

不過很快就有人做出了決定,突然有一個大臣跪在皇帝面前,大聲啓奏道:“啓稟萬歲,現在太子已經長成,而且英武不凡,請皇上下旨禪位於太子。到時候天下太平,以免他生靈塗炭。”

這個大臣一說完,立馬又有四五十個大臣跪在腳下。一起說道:“臣等附議。”

這些人已經看出了皇帝已經是窮途末路了,而他們還有大好的年華以及家族要照顧,絕不能在這裡出事,而且就是轉投太子,以他們的權勢太子要治理江山,還是要依靠他們。因此有些人仔細權衡之後,還是覺得應該順水推舟,靠到太子一邊,以便繼續保持榮華富貴。

皇帝看到這種情況,氣得都說不出話來。這時候大學士潘永站出身來,對這些跪在地上的大臣說道:“你們這些人還有一點兒讀書人的心腸嗎?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現在到了我們爲皇上盡忠的時候。怎能夠貪生怕死。”

皇帝聽了他這話,不由得一陣的暖心,這他提拔的這三名大學士,李潞、嚴慕大家都說是治世的能臣,而潘永大家都說他是獻媚自己的小人,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底下這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卻一個個要逼迫自己禪位於太子,而這個他們口中的小人,卻要爲自己盡忠,這說明自己沒有看錯人。

可是皇帝卻不知道潘永爲了獻媚皇帝,把別人都看不在眼裡,甚至有幾次頂撞過太子,自己就是靠過去,太子也饒不了的他,因此才死心塌地的跟着皇帝。

賈珂看到這種情況,知道自己也應該出來說幾句話了。這一次自己看着兇險,其實並沒有什麼難處。

這種情況範康早就已經料到了,在出發的前幾天,範康就已經把各種情況都跟他說了一遍,並且給他安排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現在賈珂看起來兇險,其實是穩如泰山,這時候向皇帝表忠一來能夠顯示自己的忠誠,二來就是皇上出了事,自己憑藉武藝也能夠闖出敵營,然後召集人馬,以清君側,說不定就能夠提前掌控朝局。

賈珂在潘永說完之後也可以倒在的說道:“陛下,臣不知道什麼別的,只知道忠義二字。現在事情危急,正是微臣盡忠的時候。今天只要有微臣一口氣在,他們就別想傷着皇上一根汗毛。如果臣不在了,就請皇上多多保重啊。”

皇帝聽完賈珂的話,更是感動了,現在賈珂明顯意思就是說,如果他在能保住皇上,如果戰死了,皇上就早做打算吧。

皇帝見已經有兩位忠臣站在自己一邊,又問另外兩名大學士,“你們怎麼看?也讓朕禪位於太子?”

李潞、嚴慕這時候沉默不言,但是這時候沉默就是最大的表態了。看來他們也認爲皇上沒有翻盤的機會。只要他們不表態,等到新皇登基的時候,憑藉他們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新皇治理天下,還是離不開他們。到時候榮華富貴也不會少了分毫,沒有必要這時候站出來表態。

第 396 章 人選第 399 章 共富貴第 236 章 安排第 230 章 家事第 698 章 託關係第 432 章 訓子第 508 章 彙報第 454 章 首求第 790 章 陰謀第 519 章 蠢婦(求訂閱)第 592 章 破城第 195 章 提親第 707 章 血脈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513 章 分化第 27 章 安置第 111 章 三月第 395 章 辭呈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626 章 進貢第 748 章 奪嫡開始第 437 章 閉門思過第 19 章 揚威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468 章 下注第 428 章 強買第 776 章 捉拿第 224 章 出陣第 468 章 下注第 614 章 賜藥第 609 章 尤三姐第 590 章 回京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557 章 殿試第 327 章 寶釵入京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757 章 瘟疫第 312 章 論病第 504 章 弔唁第 762 章 徵高麗(1)第 781 章 懲戒第 591 章 大難臨頭第 621 章 加封第 496 章 逼宮2第 393 章 虛驚一場第 497 章 傳國玉璽第 546 章 金陵第 128 章 會面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219 章 見母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184 章 襲營第 476 章 任命第 317 章 父子猜忌第 312 章 論病第 544 章 靈泉第 205 章 投降第 168 章 挾持第 534 章 行禮第 9 章 演武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243 章 問詢第 432 章 訓子第 685 章 有孕第 286 章 喜事第 478 章 定策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377 章 魘魔第 711 章第 329 章 巧蓮有孕第 146 章 大勝第 285 章 醒來第 595 章 善後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17 章 拜見第 253 章 佳餚第 766 章 賈珠病逝第 588 章 中伏第 111 章 三月第 154 章 聖旨第 36 章 抄家第 680 章 大封親眷第 738 章 戰事第 483 章 出發第 333 章 彈劾第 386 章 刑訊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323 章 九省統制第 270 章 租子第 298 章 決定退位第 217 章 拜見第 649 章 密謀第 417 章 老師第 55 章 武藝大成第 659 章 回府第 519 章 蠢婦(求訂閱)第 500 章 傳信第 27 章 安置第 235 章 回營
第 396 章 人選第 399 章 共富貴第 236 章 安排第 230 章 家事第 698 章 託關係第 432 章 訓子第 508 章 彙報第 454 章 首求第 790 章 陰謀第 519 章 蠢婦(求訂閱)第 592 章 破城第 195 章 提親第 707 章 血脈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513 章 分化第 27 章 安置第 111 章 三月第 395 章 辭呈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626 章 進貢第 748 章 奪嫡開始第 437 章 閉門思過第 19 章 揚威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468 章 下注第 428 章 強買第 776 章 捉拿第 224 章 出陣第 468 章 下注第 614 章 賜藥第 609 章 尤三姐第 590 章 回京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557 章 殿試第 327 章 寶釵入京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757 章 瘟疫第 312 章 論病第 504 章 弔唁第 762 章 徵高麗(1)第 781 章 懲戒第 591 章 大難臨頭第 621 章 加封第 496 章 逼宮2第 393 章 虛驚一場第 497 章 傳國玉璽第 546 章 金陵第 128 章 會面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219 章 見母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184 章 襲營第 476 章 任命第 317 章 父子猜忌第 312 章 論病第 544 章 靈泉第 205 章 投降第 168 章 挾持第 534 章 行禮第 9 章 演武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243 章 問詢第 432 章 訓子第 685 章 有孕第 286 章 喜事第 478 章 定策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377 章 魘魔第 711 章第 329 章 巧蓮有孕第 146 章 大勝第 285 章 醒來第 595 章 善後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17 章 拜見第 253 章 佳餚第 766 章 賈珠病逝第 588 章 中伏第 111 章 三月第 154 章 聖旨第 36 章 抄家第 680 章 大封親眷第 738 章 戰事第 483 章 出發第 333 章 彈劾第 386 章 刑訊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323 章 九省統制第 270 章 租子第 298 章 決定退位第 217 章 拜見第 649 章 密謀第 417 章 老師第 55 章 武藝大成第 659 章 回府第 519 章 蠢婦(求訂閱)第 500 章 傳信第 27 章 安置第 235 章 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