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1 章 商幫

賈珂還是有些不甘心,繼續對皇帝說道:“陛下這些銀子,咱們可以從別的地方籌措的到。沒有必要動這些河道的銀兩,這都是各地百姓的救命錢。”

劉琬看着賈珂在下面據理力爭,心裡有些糊塗了,難道河道總督也給賈珂送了不扉的銀子?否則賈珂怎麼這麼賣力地給河道主動爭取利益。

皇帝這時候聽賈珂說用別的來錢的方法,也提起了一些興趣,要有別的來錢方法,那麼河道的銀子不用也罷。畢竟皇帝還是知道分寸的,只不過這一次有些不捨那內庫中的銀兩。

賈珂見皇帝已經有些動搖,趕緊說道:“陛下,辦法就是停發今年所有官員的俸祿,這樣省下來的銀子,足以彌補河道的損失。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田冶在下面聽了這個辦法,心中不由得叫好,現在各級官員又有幾個是靠俸祿活的,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那麼正好可以補到河道去。

皇帝聽賈珂說完,心裡也是直打轉,他其實知道各地官員貪污成風,他本來想大力整頓的。只不過現在太上皇還在,他不能因此而改變太上皇的國策,否則應定不孝的大帽子扣下來,在後世史書中他也不好看。

但是如果這時候停發了所有官員的俸祿,那他們不是更有理由開始收刮百姓了。自己停發他們一百兩,他們就能從百姓身上收刮一千兩。這事萬萬都不能行的。

再說了如果真的籌上這筆銀子來,自己怎麼對付賈珂?

於是皇帝只能婉轉得對賈珂說道:“賈愛卿出生公侯世家,哪裡知道那些寒門出來的官員是如何辛苦。沒了他們的俸祿,讓他們如何生活?此事再也休提。”

賈珂早就知道這個辦法行不通,只不過是想給以下的這個辦法做個鋪墊,於是他馬上說到:“陛下,既然這個方法不行,那麼臣還有個辦法能夠解決問題。”

皇帝對於賈珂在這裡嘮嘮叨叨,已經十分的不耐煩了,但是賈珂作爲軍機處領班大臣,他的話自己又不能不聽,於是之後滿臉不悅的說:“時間已經不早了,有話就趕快說吧。”

“陛下竟然不能停了天下文武的俸祿,那麼可以像江淮的鹽幫,以及徽州和山西的商幫讓他們出力報效。以他們的財力湊一百多萬兩白銀,簡直是輕而易舉,不知道皇上意下如何?”賈珂終於說出了他心中的目的,他在擔任軍機處領班大臣以來,對於這些商幫就十分的關注,這些人每年交的稅銀,簡直是少之又少。和他們的收入嚴重不符,現在朝廷讓他們貢獻點兒銀兩也是應該的,到時候如果他們同意還則罷了,如果不同意直接派大軍打上門去把家一抄。只要抄一兩家,這些銀子就都有了。到時候別說是一兩百萬,就是一兩千萬也能得到。

賈珂這樣就話重提,其一是想試探皇帝的態度,剛纔皇帝拒絕劉昱實在是太過果斷了。這讓賈珂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和這些商幫有什麼聯繫。

如果皇帝真的和這些商幫有暗中交易的話,對賈珂將來執掌天下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這些商幫的勢力不光是錢財,最主要的是他們互通有無,南北交通使天下的財富可以流動起來,賈珂就是執掌了天下,也不能一下就把他們怎麼樣。也只能慢慢扶植一派打壓一派,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再一個就是劉昱的辦法算是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法了,如果真的能夠實現,賈珂也不用自己掏腰包來補充自己嫡系部隊的糧餉了。

賈珂剛說完這話還沒有,沒等皇帝反應過來,旁邊的戶部尚書劉婉就已經蹦了出來,他現在已經把對賈珂的畏懼拋到九霄雲外,而是直接對着賈珂義憤填膺的說:“賈珂,你要幹什麼?是想平白奪百姓的財產嗎?如果每個大臣都像你這樣,還要王朝的法律幹什麼?朝帝沒有錢,直接去搶就行了。那天下就真的大亂了。”特別是最後一句話,他的語氣說得十分沉重。

劉婉那時候還真怕皇帝答應賈珂,劉婉心中可是明白這三大商幫在朝廷中有多大的勢力,朝廷中的大員幾乎每一個每年都接送他們大量的敬贈,如果皇帝開了這個先例,恐怕就是和天下的文臣爲敵了。

皇帝本來想着如果實在沒有辦法,自己的這個計謀不能成功,賈珂拼死不減少自己嫡系部隊的軍餉,到時候自己這個皇帝還真拿他沒辦法,最後只能妥協了。

到時候覆水難收,既然說短了,三百兩銀子就不能打嘴,就是裝模作樣也要把這300萬輛白銀湊出來,到時候只能把江淮鹽商剔除掉,讓另外兩大商幫出這筆錢,畢竟這這進一步增加百姓的負擔,又沒有折扣天下官員的俸祿,的確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但是現在被劉婉怎麼突然出言一攪合,立馬就明白了劉婉的意思,劉婉這是提醒自己三大商幫的勢力,這三大商幫是中原的主要財閥,和他們有聯繫的官員遍及整個朝廷。只要自己一下這個旨意,恐怕滿朝上下向自己勸誡的官員就能把乾清宮的房頂都掀了。這麼大一股力量一起向自己發難,自己最後恐怕也得妥協。最後也不過是灰頭土臉。

皇帝想到這裡狠狠的瞪了賈珂一眼,這個賈珂隨時隨地都在給自己挖坑,自己要是聽了他的兩個辦法,以後必定威望大跌,如果最後鬧得不可開交,太上皇甚至有可能犧牲自己以換取天下的太平。

皇帝想明白這些之後,陰沉着臉對賈珂說道:“朕意已決,你就不必再說。既然已經無事,你們就退下去吧。”

皇帝說完這句話,直接就進了東暖閣的裡屋,把賈珂和幾位大臣晾在了大殿上。

衆人互相看了一眼,只能退出大殿,向軍機處走去。

皇帝進了內宮之後,夏守忠緊跟着來到皇上旁邊,“萬歲爺,那筆銀子咱們怎麼辦?”

皇帝坐在寶座之上,接過旁邊宮女送過的香茶,輕輕的喝了一口,然後才說道:“這有什麼?既然進了咱們內庫,你放心的用就是。”

夏守忠聽了皇帝這話,心中就有些害怕。這筆銀子可不好拿,表面上前面有皇上頂着,但是一旦東窗事發,自己這顆腦袋就保不住了。

“萬歲爺,奴才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你這老貨,在這裡就咱們有什麼不當講的。”

“既然萬歲爺這麼說,那奴才就斗膽說一句,這筆銀子萬歲爺還是想方設法退回戶部的好。”

皇帝聽完這話臉色有些陰沉,把手中的茶杯往旁邊的木桌上狠狠的一放。

咣噹一聲,只把夏守忠下的魂飛魄散,趕緊跪倒在地,不停地磕頭。

皇帝就這麼坐着,直到夏守忠把頭都磕得流血了,這纔對他說:“以後這前朝的事你不得過問,還有下一次朕扒了你的皮。”

皇帝說完這句話之後也不管跪在地上的夏守忠,轉身就回內宮去了。而旁邊跟着皇帝的小太監高允,在跟着皇帝出門以前斜着眼看了夏守忠一眼,心裡想着怎麼在皇上面前說幾句讒言,把夏守忠的權利搶過一半兒來。

夏守忠在皇帝離開好久之後纔敢站起來。然後默默的回自己的房間去了,那一次他也有些心寒,自己可算是爲皇帝鞠躬盡瘁了,沒想到皇上還是這樣無情。

而幾位軍機大臣在離開養心殿的路上,左都御史田冶快步來到賈珂身邊,朗聲說道:“賈大人,我以前看錯了你。沒想到在這麼多軍機大臣中,也只有你,我二人是真正的爲國爲民。”

田冶對於剛纔賈珂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兩個建議都是十分贊同的,只不過皇帝畏懼這些人背後的勢力妥協了,這讓田冶看着心中十分有氣。他現在覺得如果天下多幾個向賈珂這樣的奸臣,天下反而要太平了。

田冶作爲左都御史,對於當今天下的吏治是瞭解的一清二楚,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整頓的地步了,否則長此以往必定要官逼民反的。

當今的皇帝也是個有魄力的人,只不過現在他的精力,全集中到了和賈珂爭鬥上。對於其他的事已經不再關心了。

田冶和賈珂搭了一句話之後,不再說話,一個人默默的向軍機處走去。

而其他幾人也都沒有說話,特別是軍機處的幾位皇帝心腹,剛纔在東暖閣的事情,他們現在已經明白了。皇上這時和戶部尚書已經串通好了,但是這麼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和他們這些心腹商量。這讓他們心中產生了淡淡的失落。

他們的失落還不是最主要的,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雖然看起來今年的稅收窟窿算是補平了,但其中的隱患卻實在太大。不管是北方的防禦,還是河道的問題。這兩處只要隨便出一個問題,就可能讓朝廷動盪。

吏部尚書劉昱現在對於皇帝的辦法實在是不敢苟同,這個主意簡直就是殺敵三百,自損一千。現在他唯一希望的就是韃靼人不要入侵,而今年的降雨不要像往年那樣大。否則憑藉這些開國時就修的河堤,恐怕不足以防禦大雨的侵襲。

而老翰林孟明現在也是氣呼呼的,他們在走到軍機處門口的時候。老翰林突然對他們幾個拱手說:“衆位今天的事事關重大,我恐怕得向太上皇稟告一聲。今天就不去軍機處了,如果沒有什麼要緊的事要我處置,我這就先告辭了。”

衆人見老孟明也沒有任何的掩飾,直接就說要去太上皇那告狀。都對他的性格感到有一絲可愛。

老孟明在向衆人告辭之後,直接就前往乾清宮外,像讓那裡的太監給他進寧壽宮通報。很快便有太監出來將他引入了後宮。

而戶部尚書劉琬這時候也不想在這裡待了,現在五位軍機大臣對他都有意見,他將來的日子可想而知。他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抱住皇帝的大腿,希望自己將來有難的時候,皇帝能把自己扶一把。

第 468 章 下注第 293 章 人仙第 135 章 迎接第 784 章 初戰第 603 章第 667 章 勸說第 668 章 勸進(2)第 205 章 投降第 434 章 身死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350 章 接駕第 459 章 拜見第 287 章 拜訪第 288 章 下馬威第 169 章 漁翁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51 章 破城第 719 章 和約第 2 章 穿越第 746 章 送行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760 章 寶玉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441 章 孤女第 650 章 奪門第 667 章 勸說第 239 章 君臣父子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436 章 訴狀第 504 章 弔唁第 781 章 懲戒第 564 章 聚將第 766 章 賈珠病逝第 384 章 越線第 565 章 用計第 637 章 夜襲第 79 章 實驗第 200 章 接任第 267 章 家業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626 章 進貢第 277 章 昏倒第 111 章 三月第 652 章 交權第 560 章 備戰第 79 章 實驗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687 章 祭祖第 446 章 化解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673 章 登基大典第 115 章 遊擊第 320 章 朝爭第 36 章 抄家第 37 章 回府第 743 章 求援第 137 章 空餉第 1 章 枉死第 438 章 搖擺不定第 299 章 釜底抽薪第 693 章 透露第 657 章 階下囚第 421 章 勾引第 67 章 開平衛第 449 章 流言第 333 章 彈劾第 361 章 商幫第 288 章 下馬威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226 章 出戰第 35 章 里正第 399 章 共富貴第 472 章 小莊子第 584 章 決戰第 407 章 接見第 10 章 訴說第 709 章 留母第 339 章 猜忌第 419 章 弄權第 316 章 徇私枉法第 228 章 大戰第 742 章 母女相見第 765 章 病入膏肓第 107 章 失敗第 571 章 絕糧第 287 章 拜訪第 412 章 賑災人選第 550 章 利己第 115 章 遊擊第 214 章 敗敵第 547 章第 545 章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734 章 國事家事第 279 章 軍權第 181 章 雙刀第 157 章 軍令第 689 章 商稅(2)
第 468 章 下注第 293 章 人仙第 135 章 迎接第 784 章 初戰第 603 章第 667 章 勸說第 668 章 勸進(2)第 205 章 投降第 434 章 身死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350 章 接駕第 459 章 拜見第 287 章 拜訪第 288 章 下馬威第 169 章 漁翁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51 章 破城第 719 章 和約第 2 章 穿越第 746 章 送行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760 章 寶玉第 579 章 江南(求訂閱)第 441 章 孤女第 650 章 奪門第 667 章 勸說第 239 章 君臣父子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436 章 訴狀第 504 章 弔唁第 781 章 懲戒第 564 章 聚將第 766 章 賈珠病逝第 384 章 越線第 565 章 用計第 637 章 夜襲第 79 章 實驗第 200 章 接任第 267 章 家業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626 章 進貢第 277 章 昏倒第 111 章 三月第 652 章 交權第 560 章 備戰第 79 章 實驗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687 章 祭祖第 446 章 化解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673 章 登基大典第 115 章 遊擊第 320 章 朝爭第 36 章 抄家第 37 章 回府第 743 章 求援第 137 章 空餉第 1 章 枉死第 438 章 搖擺不定第 299 章 釜底抽薪第 693 章 透露第 657 章 階下囚第 421 章 勾引第 67 章 開平衛第 449 章 流言第 333 章 彈劾第 361 章 商幫第 288 章 下馬威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226 章 出戰第 35 章 里正第 399 章 共富貴第 472 章 小莊子第 584 章 決戰第 407 章 接見第 10 章 訴說第 709 章 留母第 339 章 猜忌第 419 章 弄權第 316 章 徇私枉法第 228 章 大戰第 742 章 母女相見第 765 章 病入膏肓第 107 章 失敗第 571 章 絕糧第 287 章 拜訪第 412 章 賑災人選第 550 章 利己第 115 章 遊擊第 214 章 敗敵第 547 章第 545 章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734 章 國事家事第 279 章 軍權第 181 章 雙刀第 157 章 軍令第 689 章 商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