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2 章 徵高麗(1)

在瀋州的馮陌是在十天之後接到賈珂的旨意的。

馮陌接了聖旨之後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麾下的大將商量進兵事宜。

馮陌手底下的那些大將們,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高麗放在眼裡,當他們聽到皇上有旨,要兵進高麗剷除逆賊之後,一個個爭先恐後,向馮陌要求隨軍出戰。

馮陌看着下邊的衆將,還算是滿意,於是馮陌下令道:“總兵謝傑領1萬馬步均爲前鋒,本帥親自帶八萬人馬爲中軍。鄧孝帶一萬人馬爲後應。”

三日之後,馮陌帶着10萬人馬誓師出征,過了綠水直奔高麗了。

林建隆在漢城接到緊急的軍報,知道了天朝起10萬兵來征討自己,是大驚失色。

林建隆召集衆文武在漢城的皇宮之中,商量如何退敵事義。

結果文武大臣聽說天朝派兵征討,一個個嚇得渾身顫抖,哪有主意給他。

林建隆看着下面這些人一個個的窩囊樣,氣都不打一出來。

不過這也怪不得底下這些文武大臣,有氣節,有能力的,都被林建隆清理了。

剩下的這些不過都是酒囊飯袋,依附林建隆想要謀求榮華富貴的。

但是也不是說底下這些人都是酒囊飯袋,其中也有一兩個有本事的,不過這些人明哲保身,不想當那出頭鳥罷了。

林建隆見指望不上這些人,只能乾剛獨斷。

“今,北朝不仁,不念我高麗對其恭敬,以些須小事爲由,征伐與我,我高麗上下寧可玉碎,絕不瓦全。”

“傳我之命,北方邊關的隘口,不得放北寇一兵一卒入內,須得與關城共存亡。”

“再傳令各地集結兵馬,起在平壤會合,本王親自帶領於北寇決一死戰。”

林建隆說完這些之後就拂袖而去。

而他卻不知道的是,殿上的這些牆頭草們,在知道北方天朝帥兵來攻時,就已經起了小心思。

他們在離開皇宮的這段路上,就已經互相串聯,形成了幾個小團體。

林建隆在第三天,帶着漢城的護軍共計3萬人,匆匆北上。他把自己的京城交給了最爲信任的丞相金源。

等林建隆帶着人馬到達平壤的時候,這裡已經聚集了20餘萬人馬。

這些兵馬都是高麗最爲精銳的士兵,也是林建隆執掌高麗的基礎。

林建隆在平壤休整了三日,然後就帶着這將近30萬人馬北上。

而這時的馮陌已經突破了綠江,大軍長驅直入。

馮陌第1個目標就是新義州,此處是兩國接壤的第1個大城,也是通往平壤的必經之路。

林建隆也知道新義州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裡安排了3萬人馬守城。

如果是在前幾年,中原人就是有10萬大兵,想要攻克新義州也要費些功夫。

但是隨着賈珂把火器部隊在全國推廣,特別是九邊重鎮,這些部隊已經全部換裝,不但裝備了燧發槍,還有各式的火炮。

而高麗上下完全就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對於中原的軍事發展並不關心,結果這一次就吃了大虧。

馮陌來到新義州城下之後,並沒有休整,立刻就命令他帶來的100多門各式火炮對着新義州開始炮擊。

新義州的守軍們哪裡見過這樣的雷霆之勢?

結果馮陌的炮兵部隊剛剛轟了一個時辰,上邊的守軍就已經一鬨而散。

馮陌對於他的炮擊成果並不瞭解,仍然命令火炮又轟了一個多時辰,這才停止炮擊命令步兵上前。

本來這些步兵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作爲第1波攻擊的。結果他們來到了城下,進了城門也沒有人阻止。

帶隊的將領見道這種情況,急忙向馮陌彙報。

馮陌得了消息之後也是吃驚,他自從從軍以來,南征北戰,每一場都是硬仗,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馮陌害怕有詐,不敢派大軍全部進城,而是依先頭部隊在城中搜索,看是不是對方使計。

結果先頭部隊把新義州搜了個遍,除了百姓竟然連一個守軍都看不到了。

到了這時,馮佰這才安心的帶軍進了新義州。

馮陌在新義州衙門的大堂召集衆將。

底下的將領們現在一個個笑容滿面,輕鬆無比,他們沒有想到高麗的士兵,竟然這樣的不堪一擊。

馮陌坐在大堂上也是滿臉笑容,他輕輕的拍了拍桌子,對着下面人說道:“行了,別吵吵了。現在新義州一破,下一站就是平壤。我得到了消息,高麗的僞王已經集結了30萬人在平壤等着咱們,接下來可是一場大戰。”

衆將聽完馮陌的話,一個個都嚴肅起來,雖然說新義州一戰,他們覺得高麗的兵馬不堪一擊,但是這一回在平壤集結的30萬人馬,想來也是高麗國的精銳,又有高麗僞王親自統領,想來戰鬥力也不會太過稀鬆。

總兵謝傑站出來拱手相上說道:“大帥勿憂,我等都是火器,部隊又有大炮相助,對方不過都是冷兵器,而且在末將看來,敵方戰鬥意志也不是非常頑強。大帥領大兵前去,必然能夠一戰功成。”

馮陌滿意地笑了笑,看來底下的大將們並沒有任何的畏懼之心。

“你說的雖然有道理,但畢竟對方有30萬人馬,咱們不能掉以輕心,傳本帥將令,修整三日,然後全軍向平壤挺進。”

不說馮陌的大軍在新義州休整,只說新義州逃出的那些殘兵敗將們,一路逃到了平壤。

林建隆接到新義州已經失陷的消息之後是大驚失色,他以爲在新義州有3萬精兵,對方就是有10來萬人馬,要想攻破新義州也得一兩個月,沒有想到只一天工夫,新義州就被對方攻陷。

林建隆招來主持新義州防務大將崔律。

這崔律戰戰兢兢的來到了平壤的行宮之中,這一回自己丟城失地,不知道國王會怎麼處置,每每一想到這裡他就惶惶不安。

崔律進了行宮的大殿,趕緊跪倒在地,給坐在上邊的林建隆磕頭。

林建隆並沒有讓這個逃跑的將軍站起來,而是語氣陰森的問道:“你也是多年的悍將,爲什麼一日之間就把新義州丟失?”

崔律聽完之後更是心涼,聽着他們國王的這意思,這一回自己是在劫難逃了,想到這裡他也就豁出去了,直接對上邊說道:“啓稟大王,非是末將不拼死作戰,實在是中原人太過厲害,他們能夠御使雷霆。在當時新義州就被轟得支離破碎,士兵死傷慘重。末將我這纔不得不退出新義州。”

林建隆坐在上邊被這個逃跑將軍氣樂了,這都出來神話了,還御使雷霆,就差說是天兵天將來幫助中原人了。

林建隆現在也沒工夫和這個人在說什麼了。

“來人,將這個貪生怕死的將軍給我拖出去斬首,讓底下的衆將看一看,這就是丟城失地貪生怕死的下場。”

崔律沒想到國王竟然只讓自己說的一句話,就推出去斬首,這他哪裡能受得了,本來這次作戰就和自己沒關係,這不是要屈殺自己嗎?

於是崔律大聲的喊冤,但是林建隆哪裡能容得他繼續叫喊,對底下的士兵使了個眼色,那士兵立刻就拿刀把對着崔律的嘴,大力砸了幾下。

接着再崔律失聲之後,快速的把他拖到了廣場之上,一刀就結果了他的性命,接着就把人頭送到了大殿之上,讓林建隆查看。

林建隆見到崔律已經被殺,就對着底下的中將說到:“明日出發北上,奪回新義州。”

第二天,林建隆就領着30萬大兵北上。

結果他們在半路上,就和馮白領的十來萬人馬相遇了。

馮陌接到消息之後是大喜過望,他沒有想到對方竟然知道自己擁有火器,火炮之後,還敢出城迎戰,這可是省了自己很大的功夫。

馮陌第二天,就在高麗國大營對面擺開陣勢。

林建隆得了通報也不示弱,領着大兵出營。

林建隆來到兩軍陣錢,向中原大軍眺望,只見到中原大軍陣前放着上百個圓乎乎的黑桶,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而他們士兵手裡拿着的也不是刀槍,而是一根根燒火棒。

林建隆突然想起,那崔律死前和他叫喊着中原人能夠使用雷霆,不由得就警惕起來。

馮陌見到對方列隊完畢,並沒有像原先一樣派大將前去討敵要陣,而是命令步兵方陣,向對方軍陣壓去。

林建隆見到中原人竟然不講規矩,沒有單打獨鬥,反而派兵前來會戰。不過這樣也好,自己三十萬人馬難道還怕對方的燒火棍不成?

於是林建隆也命令自己最爲精銳的騎兵,衝擊對方的大陣。

馮陌見到對方的騎兵在陣前集結,知道馬上他們就要發動突襲,立刻揮動令旗命令,火槍兵停止前進,整頓陣形準備射擊。

等到高麗騎兵集結完畢,開始向中原的火槍兵衝鋒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並不是像以前那樣步兵的潰退,而是一陣陣的槍林彈雨。

原來馮陌已經揮動令旗命令,火槍兵依次射擊。

這些燧發槍兵們使用三段擊連續不停的輸送的火力,保持火力的密度。

高麗的騎兵雖然說是也算驍勇,但是他們在接近中原火槍兵一兩百步的時候,就好像碰到了一堵無形的牆壁,再怎麼也衝不過去了。

林建隆在陣後看到這種情況,已經是驚得目瞪口呆,他沒有想到那個崔律竟然說的是真的。

第 222 章 上朝第 750 章 北伐第 36 章 抄家第 98 章 休兵罷戰第 718 章 救兵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324 章 主宰第 12 章 驚疑第 272 章 往事第 405 章 求見第 191 章 大朝第 227 章 無敵第 355 章 稅賦第 415 章 救災第 338 章 密謀第 189 章 押送第 389 章 猜忌第 193 章 親事第 752 章 斷後第 435 章 驗屍第 770 章 太后思鄉第 354 章 結束第 266 章 族譜第 263 章 成婚第 729 章 鬧靈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526 章 鬧事第 543 章第 396 章 人選第 635 章 首勝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478 章 定策第 279 章 軍權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3 章 外掛第 526 章 鬧事第 487 章 兵變第 240 章 破城第 563 章 出京第 455 章 湘雲第 341 章 賢德妃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506 章 勉力第 540 章 奔赴各地第 77 章 紙甲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384 章 越線第 493 章 爲主分憂第 238 章 大帳議事第 295 章 作法第 97 章 偷營第 644 章 屠城第 703 躲藏第 284 章 人蔘第 366 章 主意第 773 章 前奏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184 章 襲營第 299 章 釜底抽薪第 284 章 人蔘第 606 章 籌謀第 87 章 震驚第 726 章 彌留第 425 章 傳話第 198 章 主公第 135 章 迎接第 359 章 對策2第 32 章 蹊蹺第 539 章 狸貓換太子第 408 章 送行第 746 章 送行第 595 章 善後第 85 章 清點第 40 章 查抄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425 章 傳話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701 章 平息第 496 章 逼宮2第 50 章 祭祖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307 章 民心第 490 章 囑託第 791 章 被俘第 163 章 神弓第 53 章 乞丐第 645 章 籌糧第 61章 寶玉第 129 章 遇賢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478 章 定策第 499 章 駕崩第 332 章 報應第 498 章 回陽九針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494 章 求見第 493 章 爲主分憂
第 222 章 上朝第 750 章 北伐第 36 章 抄家第 98 章 休兵罷戰第 718 章 救兵第 398 章 袖手旁觀第 324 章 主宰第 12 章 驚疑第 272 章 往事第 405 章 求見第 191 章 大朝第 227 章 無敵第 355 章 稅賦第 415 章 救災第 338 章 密謀第 189 章 押送第 389 章 猜忌第 193 章 親事第 752 章 斷後第 435 章 驗屍第 770 章 太后思鄉第 354 章 結束第 266 章 族譜第 263 章 成婚第 729 章 鬧靈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526 章 鬧事第 543 章第 396 章 人選第 635 章 首勝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478 章 定策第 279 章 軍權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3 章 外掛第 526 章 鬧事第 487 章 兵變第 240 章 破城第 563 章 出京第 455 章 湘雲第 341 章 賢德妃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506 章 勉力第 540 章 奔赴各地第 77 章 紙甲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384 章 越線第 493 章 爲主分憂第 238 章 大帳議事第 295 章 作法第 97 章 偷營第 644 章 屠城第 703 躲藏第 284 章 人蔘第 366 章 主意第 773 章 前奏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184 章 襲營第 299 章 釜底抽薪第 284 章 人蔘第 606 章 籌謀第 87 章 震驚第 726 章 彌留第 425 章 傳話第 198 章 主公第 135 章 迎接第 359 章 對策2第 32 章 蹊蹺第 539 章 狸貓換太子第 408 章 送行第 746 章 送行第 595 章 善後第 85 章 清點第 40 章 查抄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425 章 傳話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701 章 平息第 496 章 逼宮2第 50 章 祭祖第 574 章 放縱(求訂閱)第 307 章 民心第 490 章 囑託第 791 章 被俘第 163 章 神弓第 53 章 乞丐第 645 章 籌糧第 61章 寶玉第 129 章 遇賢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478 章 定策第 499 章 駕崩第 332 章 報應第 498 章 回陽九針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494 章 求見第 493 章 爲主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