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2 章 賑災人選

劉昱知道自己這段時間來的過失,這時候爲了朝廷大事也不能再隱瞞。

劉昱沉着臉上前對皇上啓奏道:“這卻是爲臣的過失,田大人說的不錯,一百萬擔糧食現在到了災區,恐怕只能剩下一半兒了。所以至少要送300萬擔,絕不能少,否則的話大禍不遠。”

皇帝這才感到驚覺起來,沒想到吏治竟然敗壞到這種地步。

皇上現在只覺得一股火從心口直接衝到了腦門,“你們幾個是幹什麼吃的?朝廷都成了這樣了,你們竟然能視而不見。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你們才向我稟報。我要你們這些人還有什麼用?”

賈珂等人見皇帝發怒,趕緊一起跪倒在的說道:“臣等死罪,請皇上責罰。”

皇帝看到他們跪倒請罪,原想就趁着機會把賈珂給貶下去了,但是又一想這完全就是逼賈珂狗急跳牆。而且這件事主要還是劉昱的責任,賈珂在劉昱的嚴防死守下,也沒有能力向吏部滲透,看來這件事只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你們幾個在這件事上有失察之過,每人罰俸半年以儆效尤。”皇帝陰沉着臉說出了他的處罰決定。

衆人跪在地上,一起向皇帝叩頭謝恩,“多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現在還不是歌功頌德的時候,趕緊說說這件事該怎麼解決。”皇帝現在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

賈珂站起身來首先說道:“陛下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救災,一百萬擔糧食一定是不夠的,而且現在也不是處置吏治的時候。只有等救災之後再找他們算賬。”

皇帝默默的算了一下,看這個意思沒有兩百萬擔的糧食是度不過這次難關的。

“戶部,現在還有多少糧食?”皇帝開口問道。

衆人一聽他這麼問都面面相覷。要知道戶部這樣要害部門,一直是由皇帝的親信掌控的。

賈珂作爲軍機處領班大臣也是知道一些大概的。於是他站出來說道:“陛下,戶部上一次籌糧,共計一百五十餘萬擔,這些糧食本來是預備送到陝西賑災的,後來忠順王爺又送來,大概四百八十萬擔糧食。這就是京城所有糧庫的總數了。”

皇帝對現在京城有多少存糧一清二楚,他仔他仔細想了一下,“那就先提出兩百萬擔,派人送到兩淮地區用於賑災。”

賈珂拱手說道:“吾皇聖明。”

而下邊的田冶卻皺起了眉頭,剛纔他們幾個向皇上妥協說的是三百萬,結果皇帝只給了200萬擔,到了這時候不知道還摳門幹什麼?

卻不知道皇帝現在心中已經對這批糧食有了用場,這些糧食皇帝準備處置了賈珂之後,用這些糧草收買九邊的軍士和將領。讓他們安安靜靜的,不要出什麼亂子。

幾位軍機大臣見皇上實在是像鐵公雞一樣,沒有什麼辦法。也只能任命指向災區,運送200萬擔糧食,再看情況。

但是老孟明這時候又站出來了,“萬歲爺,剛纔刑部尚書說想請皇上開內庫,皇上考慮的怎麼樣了?”

皇帝一聽這話就有些惱羞成怒了,怎麼還記得這事?朕不是已經和你們說了嗎,宮裡沒這麼多錢,怎麼就不能放過朕?

“老愛卿,朕剛纔說過了,宮裡已經沒有錢了,還是另想辦法吧,不要老把主意打在朕的內褲上。”

賈珂想着自己既定目標,就是想讓皇上把內庫的錢都花光,這時候見老孟明已經給他打頭陣,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會放過,於是向前一步拱手對皇上說:“臣還是請皇上開內庫,花些銀兩向江南買糧食吧,從現在到明年秋收也有一年多的時候,這些糧草恐怕還支撐不到,請皇上早做打算,否則到時候恐怕就來不及了。”

劉昱不知道賈珂的打算,但是他還是認同賈珂的意見的,畢竟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不給災民不夠的糧食讓他們活命,到時候這些災民已經戴反了,整個安徽就完了,鬧不好還會向江南最繁華的地區蔓延,那可是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短了江南朝廷就無法運轉下去了。

“萬歲,臣也同意賈大人的意見,現在是非常時刻請皇上開內庫購買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皇帝聽到他們兩個這麼說,心疼的都快說不出話來了。自己這些銀子看來是保不住了,畢經連劉昱都開口說話了,看來是軍機處已經達成了一致。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想,這一次賈珂可能沒有什麼陰謀,純粹想着就是救災,這讓他有些放心。

皇帝坐在上面沉默半晌,最後咬咬牙說道:“那就從內庫中撥出150萬兩白銀向江南購糧,你們看怎麼樣?”

賈珂和劉昱互相看了一眼,無奈的退回班內了,他們看皇帝的樣子也是最後的妥協了。恐怕再也不可能出更多的錢了。

劉昱感覺到剛纔就像打了一場硬仗,他現在才感覺到賈珂的感受,天天和皇上這麼硬頂着,實在是個艱鉅的任務。

這皇帝實在是不好說話,爲了江山社稷竟然還是一毛不拔,不知道他留麼多錢幹什麼?到了什麼時候了也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接下來就是去賑災的人選了。這個人選目前來說是最重要的,必須派一個位高權重的人前去,否則的話鎮不住那些災區的貪官污吏。

劉昱首先說道:“萬歲爺,不如讓大理寺卿陳涌前往。他多年來指掌刑獄,在衆官員中頗有威懾力。”

賈珂馬上反對,“大理寺卿陳涌雖然有些能力,但是威懾力不足。底下的那些官員難保還會官官相護,中飽私囊。而且萬一到了該處置的時候,他也沒那麼大權力,只會瞻前顧後,還是另選人選的爲好。”

皇帝不高興地說道:“即如此,你推薦一個人選。”

“如果讓臣來推薦的話,臣推薦軍機大臣,左都御史田冶,這樣不但有了威懾力,而且田大人位高權重,底下那些人不敢過於猖狂。而且身爲軍機大臣,田大人也能夠便宜行事。”

賈珂說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選,他認爲左都御史田冶要比大理寺卿合適,要知道各地的御史可都是由左都御史田冶負責的,田冶到了地方上也有人可用,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皇帝聽完賈珂的話,也開始思考了一下。覺得賈珂說的確實有道理,左都御史田冶前去地方確實比大理寺卿有威懾力。

“你們幾個怎麼認爲,特別是田愛卿,你對賈珂的建議有什麼說法。”皇帝還是決定問一問其他人的意見,現在皇帝對賈珂的任何話都是警惕三分,害怕一不小心又中了他的詭計。

劉昱首先站出來說道:“陛下,爲臣認爲賈大人說的有道理,田大人前往是比大理寺卿要合適一些。”

其他的兩個軍機大臣,見兩位軍機處的領班人物都同意了,也就沒有什麼話說,都開口奏道:“兩位大人說的有理,臣等附議。”

皇帝見別人都同意了,沒有左都御史田冶還是一言不發。

“田愛卿,你自己也說說嘛,他們都說了,你自己怎麼認爲?”皇帝看到意思已經同意讓田冶前往兩淮地區賑災了。

左都御史田冶默默的向前走了一步,後向皇帝拱手說道:“陛下,如果讓臣這一次去。想請陛下賜予臣便宜行事的權力。否則的話,臣沒有把握辦好這件事。”

“既然讓你去,自然要給你權利了,朕就賜你一把尚方寶劍,你帶着這把劍去,三品以下的官員先斬後奏,三品以上的官員能夠讓他暫時免職。你看怎麼樣。”

皇帝這一次下了血本了,自從開國以來歷任的皇帝從來沒有賜過別人這麼大的權利。就連賈珂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沒有被太上皇賜予過這樣的權柄。

田冶聽到皇帝這樣信任就愣了一下,心中不由得升起了愧疚。他在這一段時間已經算是對皇上有些疏遠了,沒想到皇上還是對他這樣推心置腹。

於是田冶兩眼含淚的跪倒在地,“萬歲也放心,臣這一次去一定會把所有的糧食都用到災民身上。絕不讓那些貪官們得到一點好處。”

皇帝欣慰的點點頭,其實皇帝剛纔也是在想着重新收服左都御史田冶,所以才做出那樣推心置腹的樣子。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賈珂在旁邊看着他們這一副忠臣孝子的樣子,不由得心中冷笑,皇帝如果真的相信左都御史田冶,那他恐怕將來有苦頭吃了。

那賈珂看來左都御史田冶就是一個典型的牆頭草,到不是賈珂認爲這個人有什麼歹毒的心思?主要是在賈珂看來田冶太懂得明哲保身了,這樣的人爲了自身的安全,是絕不會因爲一時的感動,而改變自己的立場的。皇帝這一套註定會空歡喜一場。

左都御史田冶跪在地上感謝完皇帝之後接着說:“陛下,這一次南下,路上想來是流民邊地,臣也只能一邊放糧一邊南下,但是中途的安全問題卻十分的麻煩,請皇上派一對禁軍隨臣一同南下,以策萬全。”

皇帝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那羣災民如果餓急了,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別說是搶官糧了,就是殺官造反也是常事。

於是皇帝沉默了一下,現在的禁衛軍大概有兩萬人,雖然禁衛軍的統領是賈珂的人。但是自從皇帝從太上皇手中接管了禁衛軍之後,他就自認爲這是他唯一能夠依靠的力量。

因爲太上皇當時告訴他,禁衛軍中的幾個指揮使都是自己的心腹,讓他放心使用。因此皇帝現在對禁衛軍看得很緊,哪怕有一點兒削弱禁衛軍的跡象,他都不會同意。

皇帝想了想,轉身對賈珂說:“賈愛卿,讓三大營派出一部分人馬跟隨田愛卿前去,沒有什麼問題吧?”

第 552 章第 638 章 撤軍第 365 章 絹花第 481 章 見駕第 51 章 過年第 351 章 省親1第 698 章 託關係第 131 章 疑心第 271 章 內情第 722 章 長春宮第 344 章 真相第 660 章 寶釵第 690 章 歪打正着第 114 章 畏罪自殺第 625 章 銀子第 647 章 遊擊第 126 章 管家第 788 章 農奴第 393 章 虛驚一場第 590 章 回京第 791 章 被俘第 56 章 團圓宴第 405 章 求見第 283 章 病重第 505 章 總理衙門第 123 章 對罵第 793 章 拔刺第 430 章 記恨第 303 章 大局已定第 516 章 恭維第 714 章 算計第 515 章 相求第 778 章 撲朔迷離第 580 章 混亂(求訂閱)第 775 章 入城第 656 章 妥協(求定閱)第 484 章 族議第 330 章 警幻仙姑第 11 章 盤問第 655 章 國書(求定閱)第 198 章 主公第 696 章 露相第 538 章 清查第 721 章 戰略改變第 404 章 家常第 177 章 兩鎮第 702 章 暴露第 389 章 猜忌第 22 章 誓言第 499 章 駕崩第 195 章 提親第 65 章 抵達第 464 章 相告第 513 章 分化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591 章 大難臨頭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717 章 傳言第 97 章 偷營第 242 章 節制諸軍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450 章 窺探第 509 章 相請第 394 章 逼迫第 402 章 發令第 113 章 栽贓第 293 章 人仙第 738 章 戰事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17 章 拜見第 451 章 清虛觀第 389 章 猜忌第 132 章 晉升第 635 章 首勝第 19 章 揚威第 182 章 對抗第 65 章 抵達第 357 章 算計第 602 章 改弦更張第 791 章 被俘第 409 章 發現第 763 章 徵高麗(2)第 91 章 大舉來犯第 434 章 身死第 41 章 震驚第 730 章 絕情第 384 章 越線第 447 章 留情第 563 章 出京第 202 章 三年第 24 章 方天畫戟第 560 章 備戰第 689 章 商稅(2)第 454 章 首求第 56 章 團圓宴第 137 章 空餉第 98 章 休兵罷戰第 422 章 心虛第 311 章 賈雨村
第 552 章第 638 章 撤軍第 365 章 絹花第 481 章 見駕第 51 章 過年第 351 章 省親1第 698 章 託關係第 131 章 疑心第 271 章 內情第 722 章 長春宮第 344 章 真相第 660 章 寶釵第 690 章 歪打正着第 114 章 畏罪自殺第 625 章 銀子第 647 章 遊擊第 126 章 管家第 788 章 農奴第 393 章 虛驚一場第 590 章 回京第 791 章 被俘第 56 章 團圓宴第 405 章 求見第 283 章 病重第 505 章 總理衙門第 123 章 對罵第 793 章 拔刺第 430 章 記恨第 303 章 大局已定第 516 章 恭維第 714 章 算計第 515 章 相求第 778 章 撲朔迷離第 580 章 混亂(求訂閱)第 775 章 入城第 656 章 妥協(求定閱)第 484 章 族議第 330 章 警幻仙姑第 11 章 盤問第 655 章 國書(求定閱)第 198 章 主公第 696 章 露相第 538 章 清查第 721 章 戰略改變第 404 章 家常第 177 章 兩鎮第 702 章 暴露第 389 章 猜忌第 22 章 誓言第 499 章 駕崩第 195 章 提親第 65 章 抵達第 464 章 相告第 513 章 分化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322 章 兵圍乾清門第 591 章 大難臨頭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717 章 傳言第 97 章 偷營第 242 章 節制諸軍第 52 章 清水與墨汁第 450 章 窺探第 509 章 相請第 394 章 逼迫第 402 章 發令第 113 章 栽贓第 293 章 人仙第 738 章 戰事第 56 章 團圓宴第 217 章 拜見第 451 章 清虛觀第 389 章 猜忌第 132 章 晉升第 635 章 首勝第 19 章 揚威第 182 章 對抗第 65 章 抵達第 357 章 算計第 602 章 改弦更張第 791 章 被俘第 409 章 發現第 763 章 徵高麗(2)第 91 章 大舉來犯第 434 章 身死第 41 章 震驚第 730 章 絕情第 384 章 越線第 447 章 留情第 563 章 出京第 202 章 三年第 24 章 方天畫戟第 560 章 備戰第 689 章 商稅(2)第 454 章 首求第 56 章 團圓宴第 137 章 空餉第 98 章 休兵罷戰第 422 章 心虛第 311 章 賈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