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9 章 拜見

賈政扶着史鼐的胳膊,就拉着他向榮國府走去。

二人進了榮國府,賈政這纔對他說道:“老太太這些年來一直唸叨着你們,只是由於當年的事情他有些抹不開面來,就這樣還經常對我說,讓我關照你們,可是你們也不來我這裡,讓我也無法可想。”

史鼐羞愧的說道:“當年姑母想給雲丫頭和她母親多留下些財產,只因爲我們府中本不像你們府富裕,因此有些吝嗇,這才讓姑母有些不悅。這些年來,來往的少了,也不怎麼來看姑母,現在想來心裡是十分的後悔,今天來一是給湘雲把親事定下,第二來是看看姑母爲當年的事情給姑母賠罪。”

賈政已經知道了史湘雲的事情,昨天晚上賈母回來就把前因後果向他說了一遍。

賈政對此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自己家裡現在權傾朝野過得十分的舒坦。而四大家族中,王家有王子騰撐着,也算是一門鼎盛。

只有薛家已經沒有什麼頂樑柱了,但是自從投靠自己家來,也算是給了他們的依靠,現在她們在京中也過得很好,皇室中的皇商許多差事本來要免去的,但是由於賈珂的關係,現在仍然讓她們兼着。雖然鋪子裡的生意聽說不好,但是從其他地方還能有些補助,每年也有些收入,也不算是入不敷出。

只有史家只有兩個光統的侯爵的位置,但是又沒有什麼收入,已經是入不敷出,現在聽說就連史湘雲都要熬夜做針線。可見其家庭的窘迫。

賈政已經決定這一次來了之後,就讓賈珂給史鼐活動活動,讓他有個實職,也好讓家裡好過一些。

史鼐和賈政兩個人就這麼一邊聊着,一邊往賈母的院子走去,不過說老實話,以前有些生疏的關係,竟然慢慢的好了起來。畢竟血濃於水,他們兩家的血脈現在還不算疏遠。

兩人來到賈母的院子前時候,鴛鴦在那裡已經等候多時了。

鴛鴦雖然沒有見過史鼐,但是看着賈政陪着來的這位身穿蟒袍的老爺,想來就是老太太的親侄子了。

於是鴛鴦趕快向前走了幾步,給兩位老爺行了一個萬福,“老爺可算是來了,老太太知道侯爺要來,一直在裡邊等着呢。”

兩個人聽他這麼說,趕緊緊走幾步來到院中,他們剛到院裡就見一個老嬤嬤,向前走了幾步看到史鼐便躬身施禮,說道:“二公子,我們小姐在裡面等你多時了。”

史鼐一聽就知道,這個老嬤嬤是從她們保齡侯府帶過來的陪嫁,對他來說也算是個老人,於是拱手說了一句:“多謝。”

賈政再往前走,已經來到門口。就在這時門簾被打開,一個滿頭銀髮的老太太從裡面迎了出來。

賈政和史鼐一看不是賈母,還有哪個?

原來賈母已經聽到了院子裡說話的聲音,所以迫不及待的從屋內出來,想要找一些見一下自己這個多年不見的侄子。

賈母看到史鼐不由得滿面珠淚,不停的落下。

史鼐見到這樣的老太太,就是鐵石心腸現在也化了,於是緊走幾步雙膝跪倒在賈母面前,抱着她的腿就哭了起來。

賈母也抱着史鼐的頭不停的撫摸,臉上的淚水就沒有停止過。

賈政在旁邊看着他二人,久別重逢之後喜極而泣。害怕賈母的身體有什麼不好,趕緊上去勸道:“母親,二弟現在既然已經來了。就不要再這樣傷心了,趕快進屋裡坐下敘話纔是正事。”

賈母聽了賈政的話,這才抹抹眼淚,把史鼐扶起來說道:“我年紀大了動不動就掉淚,你這年輕人怎麼也學起我來了。”

史鼐不好意思的回道:“您恐怕已經忘了,我的年紀也不小了。再過幾年恐怕孫子也有了。”

賈母站在那裡一想可不就是嗎?賈政現在孫子也已經有了三位了。而他她大兒子賈赦後裔有些艱難,就這樣也有個孫女了。

於是賈母笑着對史鼐說:“是我糊塗了。”

於是這三人在衆丫鬟婆子的簇擁下進了賈母的房間。

來到賈母的正房之後,賈母在正中心坐下,賈政和史鼐在兩旁陪着。

衆人做好之後,賈母就向史鼐詢問:“你是怎麼找到那個張道士的?竟然把婚事求到了我的頭上。”

史鼐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覺得這件事還是說清楚的好,“不怕讓姑母笑話,現在府中實在是有些過不下去了。現在家中除了還有些田地,每年有些收入之外,其他的就靠朝廷發的那些俸祿了。”

賈母聽到這裡也是有些感嘆,想着前些年自己榮國府也和他們府中差不多,也開始寅吃卯糧了。

史鼐停了一下,接着說道:“我本來想着把湘雲嫁到一個富貴的人家,也能夠幫襯一下我們府裡。但是我這些年來,又和朝中的那些權貴沒有什麼來往,所以用了咱們府中的一件寶物送給了張道士,求他給引薦引薦,沒想到竟然送到咱們府中來了。”

賈母聽他這麼說,眉頭就皺了起來,不悅地問道:“莫不是你把那件東西給送出去了。”

史鼐無奈的說道:“咱們府中的東西您又不是不知道,當年幾乎都已經敗光了,只留下這一件,我爹死的時候,已安排了一個親兵,給我留下口信兒說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能賣出去,我想着現在府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於是就用這件寶貝和張道士說了,只要是能給湘雲找一個富貴的人家,又能幫襯府裡,這件寶貝就歸他了。”

要知道這件玉葫蘆可是非同小可,當年賈母的哥哥史老侯爺,爲了得到這件東西,可是得罪了朝廷的兩三位親王。

就因爲這樣,使得史老侯爺在朝廷中的地位有些不穩,許多人在三位王爺的穿梭下,已經和史老侯爺成了敵對。

要說這葫蘆有什麼了不起,竟然讓這麼多權貴惦記着呢?

要說這話,恐怕也有些難以啓齒。當年太上皇還沒有登基,他的父親執掌天下。

這皇帝一登基,就是要修建皇陵的,這位太宗皇帝,也是如此,在京城的西山爲自己挑選了萬年吉地。

在開始修建皇陵的時候一切都好,但是等修建了一半兒,在修建獻殿小時候竟然在底下挖出了一座古代的墓葬。

這讓當時的滿朝文武都驚詫非常,要知道在每一次修建皇陵的時候,工部都要提前探查。怎麼可能在地下發現別人的墓葬?

最後太宗皇帝乾剛獨斷,讓人把這墓穴挖了個乾淨,然後派遣法師把這墓的主人鎮壓。

這件事就落在了史老侯爺的頭上,於是史老侯也無奈,帶着兵丁挖開墓道,史老侯爺害怕有什麼危險,讓兵丁們先用活雞活鴨進行試探。

結果是安然無恙,史老侯爺這才帶着人進入墓穴。當他們進入墓穴之後,見到整個墓穴除了墓主人的棺槨沒有別的東西。

史老侯爺令人打開棺槨,他向你一看,只把他驚得目瞪口呆。

原來在棺槨中躺着一位絕色的女子,也不知道在這裡埋了多少年,竟然栩栩如生。好像睡着了一樣,臉頰竟然還帶着紅潤。

對於這件事情大家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都有些不知所措。以後還是史老侯爺親自上場,這女子的懷中發現了一件玉葫蘆。

這玉葫蘆好像只是普通的玉石打造,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這一葫蘆一離開那屍身,就見屍身就迅速的腐敗,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副枯骨。

史老侯爺這才明白,這玉葫蘆是一件難得的寶貝。

於是史老侯爺便起了私心,將這玉葫蘆揣在自己的懷中。他本以爲做得嚴密,卻不想被旁邊幾個兵丁看到。

於是這閒話便傳了出去,有幾位當朝的老王爺年紀已經不小,得到這個消息,立刻備了厚禮到史老侯爺府上拜見。

這幾位王爺來的目的一樣,就是想用重金把這件玉葫蘆買走,並且當時就像史老侯爺下了保證,只要是史老侯爺賣了這玉葫蘆,以後史家的榮華富貴就包在他們的身上。

哪知道史老侯爺早就請了高人,來看過這件玉葫蘆。其中的一個修道人士看到這綠葫蘆之後就驚詫不已,最後告訴史老侯爺,這是一件難得的寶貝,能讓人起死回生,飛昇天界。

既然史老侯爺知道了這件寶貝的厲害,哪裡會賣給這些王爺去當陪葬,於是便嚴詞拒絕。

是便惹惱了這些人,開始在朝堂上和史老侯爺作對,將通過政治上的壓力迫使史老侯爺把這件寶貝賣出去。

就連當時的太宗皇帝也看到自己年紀不小,窺視這件寶物,但是他又是個好名聲的,不能爲一件東西而留下罵名,所以也就由着這些人在朝堂上孤立史老侯爺。

幸虧當時時榮國公賈代善,他還是有一些能力,在各個部隊中門生故吏不少,有榮國公賈代善的幫襯,其他人也不敢過分,而皇帝也顧忌榮國公賈代善的實力而沒有強搶。

於是才讓史老侯也保住了這件寶貝,但是也因此留下了禍根。

十幾年之後韃靼人南下,於是衆朝臣一起保舉史老侯爺爲前部,老侯爺只能帶着5000步卒北上迎擊韃靼人,結果在一座土山被圍了個結實。

當時史老侯爺在土山堅持了7天7夜,5000步卒幾乎全軍覆沒,殺傷韃靼人也有三四千人。

結果史老侯爺苦等援軍不至,最後被迫自殺。

在史老侯爺去世之後,那些權貴們還惦記着這件玉葫蘆,結果這件事把榮國公賈代善給惹惱了。

他在朝堂上大發雷霆,當時的皇帝看到這種情況也是有些頭疼,畢竟這件事,衆文武和那幾位王爺也是理虧,就因爲一件東西就害死了當朝大將,損失了5000兵馬,這到哪裡也說不過去。

最後皇上還是出來和了稀泥,當朝宣佈那件東西就在史老侯爺後人中流傳,只要他們不出手,任何人都不能強奪,這才安撫下榮國公賈代善。

而後來賈母聽聞這件事之後,對這件東西就開始有些忌憚,覺得這東西有些邪乎,所以讓這兩位侄子把東西獻上去換個一官半職,哪知道這兩位侯爺死記着當時史老侯爺的叮囑,不到山窮水盡,絕不將這綠葫蘆賣出去。

因此上這些年來,衆人雖然不再提玉葫蘆的事情,但是史家兩位侯爺的官職卻一直沒有動過,只能頂着兩個空筒侯爵過日子。

第 563 章 出京第 731 章 三年第 593 章 暫居乾清宮第 720 章 娜仁高娃公主第 570 章 鋼鐵對撞第 25 章 準備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180 章 安排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120 章 位份第 174 章 接旨第 284 章 人蔘第 373 章 糧食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528 章 隔閡第 424 章 建議第 428 章 強買第 200 章 接任第 774 章 中毒第 642 章 攻城第 425 章 傳話第 258 章 家事第 667 章 勸說第 266 章 族譜第 300 章 試探第 723 章 安排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389 章 猜忌第 112 章 密議第 85 章 清點第 419 章 弄權第 248 章 詢問第 215 章 見駕第 616 章 善後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688 章 商稅(1)第 568 章 陣前顯威第 457 章 報信第 46 章 回莊第 232 章 兵變第 206 章 義士第 414 章 決心第 205 章 投降第 28 章 雜事第 78 章 試製第 598 章 回宮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508 章 彙報第 572 章 中伏第 91 章 大舉來犯第 630 章 出征第 20 章 人心第 592 章 破城第 577 章 棒殺(求訂閱!)第 629 章 火器第 714 章 算計第 732 章 又見奪嫡第 614 章 賜藥第 571 章 絕糧第 25 章 準備第 304 章 大朝結束第 38 章 取捨第 25 章 準備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348 章 婚約第 738 章 戰事第 111 章 三月第 103 章 篝火第 396 章 人選第 338 章 密謀第 510 章 相見第 425 章 傳話第 607 章 盤算第 168 章 挾持第 190 章 交接第 115 章 遊擊第 48 章 臘月第 232 章 兵變第 617 章第 440 章 商議第 509 章 相請第 414 章 決心第 663 章 進宮第 318 章 暗潮洶涌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626 章 進貢第 230 章 家事第 587 章 撤軍第 276 章 不戰而勝第 188 章 雪夜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326 章 京營第 429 章 示威第 530 章 生日第 539 章 狸貓換太子第 649 章 密謀第 427 章 杖責第 156 章 東暖閣
第 563 章 出京第 731 章 三年第 593 章 暫居乾清宮第 720 章 娜仁高娃公主第 570 章 鋼鐵對撞第 25 章 準備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180 章 安排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120 章 位份第 174 章 接旨第 284 章 人蔘第 373 章 糧食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528 章 隔閡第 424 章 建議第 428 章 強買第 200 章 接任第 774 章 中毒第 642 章 攻城第 425 章 傳話第 258 章 家事第 667 章 勸說第 266 章 族譜第 300 章 試探第 723 章 安排第 695 章 姐弟相見第 389 章 猜忌第 112 章 密議第 85 章 清點第 419 章 弄權第 248 章 詢問第 215 章 見駕第 616 章 善後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688 章 商稅(1)第 568 章 陣前顯威第 457 章 報信第 46 章 回莊第 232 章 兵變第 206 章 義士第 414 章 決心第 205 章 投降第 28 章 雜事第 78 章 試製第 598 章 回宮第 705 章 朱林氏第 508 章 彙報第 572 章 中伏第 91 章 大舉來犯第 630 章 出征第 20 章 人心第 592 章 破城第 577 章 棒殺(求訂閱!)第 629 章 火器第 714 章 算計第 732 章 又見奪嫡第 614 章 賜藥第 571 章 絕糧第 25 章 準備第 304 章 大朝結束第 38 章 取捨第 25 章 準備第 682 章 美人投懷第 348 章 婚約第 738 章 戰事第 111 章 三月第 103 章 篝火第 396 章 人選第 338 章 密謀第 510 章 相見第 425 章 傳話第 607 章 盤算第 168 章 挾持第 190 章 交接第 115 章 遊擊第 48 章 臘月第 232 章 兵變第 617 章第 440 章 商議第 509 章 相請第 414 章 決心第 663 章 進宮第 318 章 暗潮洶涌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626 章 進貢第 230 章 家事第 587 章 撤軍第 276 章 不戰而勝第 188 章 雪夜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326 章 京營第 429 章 示威第 530 章 生日第 539 章 狸貓換太子第 649 章 密謀第 427 章 杖責第 156 章 東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