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功勞是加壽的

袁訓過去,蔣德讓出馬繮,袁訓牽了一會兒,不用回身只看地上,一個小人兒影子搖頭晃腦袋的,顯然是十分的樂。

加壽是小胖墩子,只是影子就肉嘟嘟的質感上來,讓人想抱上一抱。

袁訓就去看女兒,見月光下她眉眼兒玉般出衆,已是一個小小姑娘。油然的,生出再不抱就抱不上的心思。女兒一天天的長大,真是抱上一天就少一天。

伸出手臂,當父親的也眉開眼笑:“乖乖,”下面的話不用再說,加壽已歡快大叫一聲:“好!”到父親手臂上。

太喜歡,擰上幾擰,摟住父親脖子,向他面頰上親上一口。

靜夜下這一處無人,袁訓哈哈一聲笑揚起滿地月光,從街頭直到巷尾。寶珠在馬上見到也笑,見女兒還不滿足,對自己扮鬼臉兒:“母親也下來陪着走。”

寶珠依言下馬,走到袁訓身側,加壽人在父親懷裡,向母親探出身子,也香上一記面頰,自己“哈”,有了這麼一聲。

笑聲清脆帶足喜樂,跟的人也都露出笑容。

月下這一幕溫馨已極,袁訓還不滿意。在五個孩子裡面,他一直認爲對長女虧欠最多。雖然在執瑜執璞香姐兒加福生長的歲月裡,他都有不在身邊過,但加壽的親事定得尊貴定得早,讓袁訓生出壽姐兒小小孩子就不能隨心盡意之感,對加壽從來內疚。

能隨心盡意的地方,就隨意一回吧。

他在京中多年,知道哪裡有夜集市。走出這街認一認路,先對蔣德含笑打聲招呼:“咱們去哪邊?”

蔣德會意,蔣德的職責讓他對京中街道瞭如指掌,就明白袁訓的用意。袁訓從來尊重他,並不僅僅因爲太后的緣故。他先行知會,蔣德也肯做成他的愛女之心。

一聲唿哨出去,前後寂靜中有人回出兩聲,蔣德對袁訓笑着點點頭,用口型答應他。袁訓和寶珠見到,更是一個把女兒抱得緊些,一個伸出手輕撫加壽。

這要換成別人家的孩子,想去哪裡玩還不就一句話嗎?但加壽不同,加壽臨時改變方向,往東往西往南往北走幾步,都得先說一聲。

小小年紀就身不由已……這話在夫妻心頭閃過,同時又想到在宮裡的人。寶珠想的是太后,太后經幾多掙扎到至尊位置上,經歷過幾多的身不由已呢?

袁訓卻體貼的是皇帝,表兄九五至尊,爲人也算仁厚,他肯定早知道郡王親族們的舉動,他應該有生氣,應該有惱怒,至今沒有發落,是他身爲皇帝,不能輕易有喜怒哀樂,他名爲避暑,實在避氣吧,避到御花園裡,又能躲避幾天?

他內心的苦有誰知道,因爲他是九五至尊,只怕還沒有人憐惜於他。

袁訓輕嘆,他有多疼愛加壽,就有多憐惜表兄。他有多憐惜表兄,就有多疼愛加壽。牽動侯爺心的,就是這種身處至尊位置上的行動不能由已。失去那花葉搖曳的自由,那碧海藍天的快樂。

掃一眼女兒快樂的小臉兒,加壽已能知道父親帶她去玩兒,不是現在就回家,更似只放飛的小鳥兒,又在安全屏障內,兩隻小手拍打着,就差真的變成鳥兒飛起來。

她的快樂把當父親的感染,也更讓袁訓生出這就長在京中,要時時抽空兒陪伴加壽,不讓她再受半點兒委屈。

湊近寶珠耳邊:“等諸事不再煩心,咱們帶壽姐兒出城去玩,”在這裡面色一怔,寶珠和他夫妻同心,即刻明瞭他想到什麼,吃吃的笑上兩聲。

袁訓失笑,原來要說的話咽回去,改成輕聲:“看我,寶珠也沒有在京外好好玩過纔是。”寶珠嬌滴滴:“自然的,人家進京就嫁你,頭半年裡你先當書呆子,人家不敢打擾你,第二年還不曾好生的玩,就隨你去山西,這京裡京外說實在的,寶珠也沒有玩過幾處。”

袁訓更要笑,說起來真是個大笑話。寶珠十五歲進京,至今爲止嫁到家中快有十年,生下五個好孩子,卻對京外景緻還一無所知。袁訓對寶珠生出內疚,同她咬耳朵:“別和女兒爭,我現在閒,再等煩心事過去,自然先僅着你玩。”

寶珠心頭喜悅,笑眯眯答應:“好。”

說過,又趕緊去看加壽。袁訓肯體諒她,寶珠就更體諒孩子。

有孩子和沒有孩子不同,當母親的走一會兒神自己樂一樂,心思還是趕緊回來在加壽身上。給她抹抹頭上的汗水,她胖墩,又讓父親抱在懷裡,又自己樂得不行,這全是出汗的舉動。

袁訓見到,把女兒抱得高些,夏夜的風涼爽也溫柔,不是秋夜西風會傷身子,給加壽好好吹上一吹。

加壽就更樂,把兩隻小胖手對着明月一抓一抓,清脆小嗓音灑落一地:“爹爹母親,我抓月兒給你們。”

袁訓寶珠就帶笑答應:“好,”

“抓到紗帳裡當燭火用。”

“壽姐兒真能幹。”

加壽就更笑盈盈。

話說壽姐兒哪一回的童稚幼語,當父母親的只要聽到,不是好好的捧個場子?今天也是如此。

……

“哇!這個我吃過,那個那個,爹爹,我也吃過,你吃過沒有?”加壽對着整條街的夜攤子心花怒放。

小手指指點點:“薄皮兒的大餛飩,太爺爺買給我過。羊頭肉,爹爹你瞧,真的是個大羊頭,這個夾燒餅好吃,哇,母親那裡有燒餅……”

寶珠也面上樂開了花,寶珠在京裡玩得也極少,寶珠今天又是男裝,可以放心的玩上一回,面對一地吃的快要流口水。

見女兒說一句,並沒有明說要,寶珠也去買下來。餵給加壽,也往袁訓嘴裡塞,也不忘記給自己,還有一份兒給蔣德和跟的人。

再後面跟的護衛們,就只能打包回去再給他們用。

很快,加壽小嘴兒鼓鼓囊囊,小手還在指指點點。見大羊頭眼睛兩個黑洞,加壽在父親懷裡加壽不害怕,加壽還指使父親走上前,壽姐兒兩個黑亮大眼睛對着羊頭左看右看,覺得新奇之極。

關安天豹一直跟袁訓,在這裡也跟着。天豹緊護加壽,關安就去跟寶珠。有蔣德在,辛五娘又斷一隻手臂讓人駭然,寶珠沒帶她出門。

見關安在後面幫忙提東西,寶珠繼續買買買。覺得離得遠,身後沒有加壽的嘰嘟聲湊近,小小聲帶着鬼鬼祟祟叫母親,總是怕別人聽到對着一個男裝在叫,寶珠回身。

夜攤燈籠,漫天星光,驀然地涌入眼簾內。

一剎時,寶珠淚溼眼睫。

她看到什麼?

她看到明月朗星籠罩着的那一對父女,她看到周圍熱氣騰騰的攤子全都不在,在燈火闌珊處,只有帶足寵愛的表兄,和嬌柔可人的長女。

“父親父親,”小手指向東,小手指向西,表兄就往東,又往西。

“那邊那邊,”小腦袋上眼珠子骨碌碌轉動,極盡靈活。這就不用明說要什麼,表兄也總能走對。

尋對攤子,父女相對大樂:“哈,”加壽可喜歡了:“就是這樣,我要這個!”小手握住一串香花球不放,這在家裡宮裡的花房裡,不知比這好上多少倍,但出門兒玩的就是這個樂不是嗎?

……

這是寶珠沒有的樂。

……

寶珠怔怔,一滴子淚落下來。關安不明白,小聲叫她:“二爺?您不舒服嗎?”關安大漢一個,抱着一堆吃的玩的透着滑稽,再捏嗓子,更帶着可笑。

但寶珠沒聽到,她癡癡直直不忍放過一絲兒的看向父女們,彷彿看向童年的自己。

那揮着小手歡樂的孩子,那是寶珠。是寶珠打小兒做過的夢境。

“父親父親,帶寶珠去那裡吧,”

“父親父親,給寶珠買個花吧,這是新掐的……”

夢話,總是奶媽衛氏獨自聽到。奶媽第二天就哄寶珠:“園子裡開花,姑娘帶紅花去掐上一回吧,自己掐的,比外面買的好。”

不不不,面對此情此景,寶珠輕泣自語:“奶媽說的不對,家裡的哪有外面這個滋味兒。”

關安支起耳朵聽着,還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關安小時候是窮日子,雖也父親早喪,但早早爲生計奔波,想不到寶珠這衣食無憂只缺父親的心情。

他警惕地四處看着,尋思二爺這是魔怔了不是?再想輕喚幾句,見寶珠已醒。寶珠自己醒過來,或者是讓父女歡樂打醒,走過去也摻和着樂:“寶貝兒,你們在說什麼這麼喜歡?”

加壽顯擺:“給,這是我挑的好花兒,只給母,”在這裡看看旁邊有人,又神神秘秘湊近,小小聲把話說完:“給母親。”

說過,一串子花球送來。

寶珠看那花,是半乾帶蔫,如奶媽衛氏曾說過的,家裡的總比外面的好。但寶珠頂頂稀罕,掛在衣上給父女們看,月下更顯雪白頭臉兒,一個年青男人在這裡笑得嫣然如花:“好不好看?”

小胖手伸出來,露出大拇指。

大手伸出來,露出大拇指。

父女一起翹拇指,加壽更得意上來:“好看呢,我買的最好看。是不是?”又向父親求證。袁訓用力點點頭,父女心有靈犀,頂上一個牛兒,加壽樂得哈哈又是一聲,再次指揮父親:“那裡像是古董,我知道京裡有這集市,就是沒玩過。父親走,”

鬼鬼祟祟看向母親,小小聲:“二爺母親,咱們走。”

“哈,”寶珠也開開心心一聲笑,彷彿回到童年,彷彿再無遺憾,彷彿打小兒就是這樣的有人陪伴,風裡雨裡都去得。

她陪着父女們走去,心中那得意勁兒、那得瑟勁兒、那滿足勁兒,天下當數寶珠第一。眼角還是溼潤的,瞄瞄袁訓歡快的面容,寶珠愛意更濃。

他對孩子們的疼愛,把寶珠對童年的遺憾盡皆彌補。他對孩子們的疼愛,讓寶珠此生再無遺憾。

本以爲,遺憾會帶至終身。但時不時的,讓父女們撲落塵埃,不想再撿拾起來。

……

笑容,微微地出現在寶珠脣邊。由衷的,發自內心的,比繁星更璀璨。

……

寶珠不回來,衛氏就睡不好。奶媽衛氏早賞下一處小院,也不排她當值。但衛氏不肯,說忠心的丫頭就那一個叫紅花,紅花嫁人,不能再侍候夜晚的房中,自己要更當心才行。

她不管丫頭們每每嘟起嘴兒,也不管讓丫頭們生出沮喪,寶珠沒回來,衛氏就守在這裡。

不時往外面看,嘀咕道:“該回來了,就是自己貪玩,要想想壽姐兒要睡。在家住一回就玩得晚,下回太后還讓出宮不讓?”

丫頭們都對着她笑,聽衛氏又換一個語氣:“壽姐兒回來告訴我,明天去太子府上當家呢,這當家,不去早還行?”衛氏自己笑得見牙不見眼:“我們姑娘打小兒就這般聰明會當家,是大姑娘把姑娘壓下去,這不,這聰明勁兒全在壽姐兒身上出來,可見老天有眼,不會白白浪費聰明。”

正說着,外面傳來歡樂的說話聲:“下一回我要吃那大肉,聽敲鼓的說書,再下一回……”

衛氏和丫頭們一起大喜:“回來了。”

見兩個燈籠高舉,照出袁訓夫妻和加壽身影來。衛氏只看上一眼,就忍俊不禁:“我的菩薩啊,這是什麼打扮?”

加壽滿腦袋花球,夜風吹的半乾,看上去似花精靈,就是陪襯上缺了水。好在胖面龐水水嫩嫩,精靈倒是不打折扣。

袁訓是滿衣襟上掛花球,也幹得差不多。好在面容英俊,不會像枯乾老花怪。他後面是寶珠,寶珠提着大包小包,穿着男裝,也是滿腦袋花球,驟然一看,分不出是男是女。

衛氏笑的,就更是寶珠這模樣。

丫頭們一擁而上接東西,加壽向衛氏扮鬼臉兒:“衛媽媽,我有好吃的給你。”衛氏忙答應着:“我的好姑娘啊,你總能想到我,這回回的,可怎麼擔得起?快來,我抱着,咱們去洗洗,你睡下明兒早起,不是還要去當家?”

說到去太子府上當家,衛氏就笑得眼睛快沒了縫。看看我的小姑娘,這麼小就當家?當的還是那太子殿下的家,真真能耐。

加壽不要她,在父親懷裡縮身子,衝衛氏笑嘻嘻:“母親給我洗,爹爹說穿好衣裳就抱我出來,哄我睡呢。”

衛氏纔要笑,加壽懂事伶俐的道:“天好早晚了,媽媽該累了,請去歇吧。”說過自己得意,覺得自己說得好。

寶珠跟着搖晃腦袋得意,也覺得女兒說得不錯。見袁訓抱着她進房,寶珠落後一步,私下埋怨衛氏:“早說不要熬着,上了年紀該多歇着?不是讓您見天兒跟着祖母聽戲就行,再悶的話,園子裡逛去,誰還敢管您不成?”

這樣的交待,總讓衛氏更盡心盡力才行。她湊近寶珠也悄聲:“夫人不回來,我睡不好。再說我得盯着,蘇大人家還等女婿呢?”

寶珠對自幼兒的奶媽沒有難爲情遙,抿脣微笑:“曉得。”奶媽得着這個明示,安心下來這就回房。走上兩步,又回身叫住寶珠,手指比劃出一:“哎,還欠一個呢,可記在心裡。兒女債,哪能欠?”

寶珠就點點頭,衛氏放心而去。寶珠進來,給加壽洗過,換好衣裳,喚袁訓抱她去對間,那是加壽的臨時睡覺處,把加壽哄睡着,夫妻安眠。第二天一早,給加壽收拾好,袁訓送到太子府上。

……

“岳父來的正好,我有事要和您商議。”去見太子殿下,太子這樣的說。加壽聽到,就欠欠身子要出去,太子看向她時,就笑容增多,調皮意味也出來,拖長嗓音:“啊,加壽,今天給我什麼吃?”

加壽早就想好:“我還有山西來的山珍,中午煮湯。昨天晚上我外面買的好吃的,已交給廚房收拾,給你用早飯再當點心。晚上,有新鮮水菜做一桌出來。”

太子殿下挑眉:“昨天晚上你揹着我吃東西?”

“好吃呢,可好吃了,”加壽一溜煙兒的跑走,外面蔣德接住,送她去正廳。背後,太子撇一撇嘴:“好吃你就自己吃,今天才想到給我。”

袁訓看他們玩樂,一旁欣慰。太子笑過,請袁訓坐下,換上鄭重:“就是進京的這些人,我竟然不知道是從寬的好,還是不理睬的好?”

袁訓就知道太子也讓求到煩,面對太子的詢問,袁訓的回答雖沒有遲疑,但心裡是飛快轉開好幾個圈子。

作爲臣子和加壽的父親,袁訓跟盼着皇帝是仁厚的一樣,也希冀太子殿下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度量大眼界寬,會對一切處置相對正確,加壽也一樣受益。

但袁訓不能明說,他要是明着說仁和德,皇帝不會放過他。這是教唆太子一味的濫忠厚,這和太子師們來上課不同,這是教壞儲君,也是大逆不道。

袁訓毫不遲疑只說一句話:“晚上我相請殿下,殿下去到便知。”太子想來總有深意,說聲好,和袁訓又說上幾句,袁訓出來。

先往正廳去,看看女兒管家小模樣。見正廳外面多出來人,站着跟太后和跟長公主的人,就知道太后和長公主在內。

任保在廳口回話:“侯爺到了。”坐在加壽身邊的太后面上笑意一閃,繼續和加壽說話:“這下人呢,你不能縱放,也不能太嚴苛,這一衣一食啊,都要算好。”

加壽回她:“天下的一衣一食,也要算好。”

太后滿意點頭:“就是這個道理,當一家的家事,和當天下事其實沒區別,都是要不欠不虧才行。”

袁訓聽到,也很滿意。向太后和瑞慶公主見禮過,見女兒有模有樣的坐在紅木大座椅裡,今天不是小椅子在太后膝下,是規規矩矩坐在當家人的椅子上,太后坐旁邊一一告訴她,袁訓想不打擾的好。

就說告辭,太后眯起眼:“這就走了?”

“有太后和公主陪着加壽,我還回家去。”袁訓必恭必敬。

太后似笑非笑:“我不攔你,只有一句話要問你。”

袁訓由不得的頭皮一緊,心想這話不見得好,陪笑:“您說。”

太后斜睨着他,很計較的模樣:“我想問問你,這門親事好還是不好?”袁訓失笑,原來是算這個舊帳。太后瞪住他:“可笑嗎!”

“蒙太后青眼,這門親事好的不能再好。”袁訓認錯就乾脆到底,撩衣跪下,英俊面容上盡是賠情:“全仗太后疼愛,不然打着燈籠也尋不到這樣的好親事不是。”

太后沒忍住,撲哧一樂,袁訓笑容加深:“太后也是喜歡的。”

他這會兒笑得很好,但那一年遠路回來辭親,太后想我一輩子記着不忘。想到當年事,重板起臉,正要再說他幾句,瑞慶長公主唯恐天下不亂,添油加醋:“母后別放過壞蛋哥哥,現在看加壽坐這裡多端正,那一年呢,他亂怪人不是?”

袁訓對長公主使眼色,瑞慶殿下掩面擋住,在真紅色袖子後面笑得亂顫:“真不容易,也有賠情的時候。”

加壽是個鬼精靈兒,在這種時候知道她不能插話。但她又心愛爹爹,就竭力地對爹爹笑眯眯,帶着總想幫上一把兒,又無處可幫。

袁訓跪下時,加壽站起,動動小裙角,想去扯爹爹起來,又小心去看太后眉眼兒。見公主跟在裡面取笑,姑姑是可以威脅的,加壽小聲告訴長公主:“中午有愛吃的湯麪,愛吃的,”

公主還沒聽到,太后聽在耳朵裡。見父女情深,太后一笑解開,命袁訓:“走吧,和你說話有的是功夫,以後慢慢的和你說。”

袁訓起來,嬉皮笑臉:“我把執瑜執璞送來陪您說。”說過施一禮,後退就走。

直退到廳外去,抹抹額頭上汗水,這本是裝模作樣給太后看的,任保把他揭破:“侯爺,就要七月,這天氣也還熱不是?”

侯爺恨他搗亂,就瞪他。任保自己打個哈哈:“秋老虎哈,還是大毒日頭。”侯爺在太后看不到的空兒裡,對着他拂袖而去。

……

月上柳梢頭時,袁訓把太子殿下迎進門。往書房裡一坐,袁訓把燈吹熄。太子微愕,想岳父這裡不必擔心安全,難道是有計策不成?

太子帶着驚喜:“我知道岳父曾數次大捷,也知道岳父讓求情的人也纏到怕。聽說各府中都有手段對付上門爲郡王們求情的人,岳父今天是想展示手段?”

有茶香飄來,袁訓把泡好的茶爲太子倒上,徐徐從容而回:“殿下,數次大捷,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衆家兄弟們齊力合力,王爺調度有方,如果有手段,也是皇上的。”

黑暗中,他眼神兒清亮可以看見,裡面毫無一絲一毫炫耀和壓抑之意,太子敬佩地接過茶水,輕笑道:“岳父說的是,”

想想,又加上一句:“這是岳父的忠心。”

見袁訓的眼神閃動一下,嗓音更沉下去,低低的,若風中嗚咽,帶着莫明的感傷:“都忠心,那謀人性命的,也不見得不忠心。”

太子嚇一跳,手中茶水濺幾點出來在手上,讓他一痛,也頓時清醒。這就不再反問,而是尋思岳父的話。謀人性命的,難道還叫忠心?

太子知道對他忠心的人,對別人會有兩副面孔。但謀人性命的,除去爲了他爲了父皇,只能是爲私不是嗎?

他想着心事,袁訓不再說話,房裡這就安靜,房外的動靜聽得分明。鼓打二更以後,有腳步聲往這裡來。不輕不重,可能主人本來腳步就重,壓着走,在夜裡聽着還是通通。

書房門上竹簾,可往外面視物。院門大開,可以看到來的人。見他不避也不怕的進來,在院子裡黃土地上站定,往房裡看看,見燈火沒有,面上不禁黯然。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來尋找袁訓,但他既無家人引路,也不尋人通報。太子疑心上來,見他卻也不走。往地上一跪,對着書房正門竹簾叩起頭來。

他叩得不疾也不徐,但個個叩得有動靜出來。把太子又嚇一跳,以爲他知道房中有人。正納悶他怎麼不到廊下來叩,回話也方便。猛然想到來人面熟,是靖和郡王的家將,對靖和郡王忠心無比,他叫張豪。

這就恍然明瞭,輕聲問袁訓:“這不是岳父安排?”

“不是。”袁訓輕聲回他。

太子皺眉,看着張豪動作,這就興致上來。見他嘴角喃喃,不知在說什麼。細聽聽,他在數數兒。他邊叩邊數,叩到:“一百。”起身出去。

失意人在月下的背影,不管明月怎麼明亮,都透出寂寥。

而院中,一直沒有人出來。

直到看不到張豪,太子長長出口氣:“他這,竟然是天天過來?”袁訓先去點亮燭火,燭影下他面容凝重:“我避他不見的時候,他就晚晚翻牆到這裡來。頭一天小子們沒拿他,是以爲他想來偷東西,想人贓並獲再抓他,不想他是來叩頭的。書房有人值夜,他不能說不知道。他是見不到我,我實在怕了他。他就生出這個主意。殿下,這是個忠心的人。”

太子也贊成,略一點頭就問:“他要什麼?”

“他要的多,他要保靖和郡王性命,又要保靖和郡王一家不受連累。”

太子隱隱生氣:“豈有此理,這太過份!”但想到他剛纔舉動,又打心底裡可憐他。袁訓見他深思,悄聲又道:“殿下,靖和郡王殺的三員將軍,出自江左郡王帳下,也是忠心的人吶。”

太子可憐的心思讓這句話打散,怔怔的犯起糊塗。岳父讓我來看他,難道不是代他求情的意思?轉思,這件事父皇交給自己辦,岳父論私交,其實和葛通將軍好,不會平白爲靖和郡王求情。

一邊是張豪悲壯,一邊是葛通可憐。葛通爲外祖父報仇,推到他成年才辦,太子早先覺得葛通將軍更可同情。太子就更發怔,覺得有什麼在腦子理不清。

接下來,袁訓再沒有別的提示,取一個燈籠親手燃起,過來請太子:“天色已晚,我送殿下回去。熬得太久,明天眼睛不好,大學士們不罵我纔怪。”

這話讓太子一笑,和袁訓出來上馬。太子有隨從跟隨,但袁訓還是送到太子府門上,親眼看着太子進府才撥馬迴轉。他的這番情意,讓太子嘴角噙笑回去房裡,睡不着,躺下來想着心事。

果然他也忠心,他也害人性命。

太子府上有幕僚,早和太子商議過好幾回。東安郡王、靖和郡王都應該死罪。皇帝一直遲疑不議這事,不是憐惜誰。是念到他們沒有叛逃。

東安和靖和自己能不知道是死罪嗎?但他們也沒有跟隨定邊郡王一起走。這裡面有梁山王和袁訓從中斡旋,東安和靖和郡王又殺敵有功。

以幕僚們來看,皇帝定他們的罪是要考慮。

東安和靖和是梁山王的兄弟輩和子侄輩,雖然堂親已遠,但梁山王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們去死,一點也不幫。

梁山王也恨他們,但他的恨和葛通的恨不同。梁山王再恨,也得留下以後相見的地步。葛通是隻想他們去死,這人人皆知。

袁訓去年提議郡王們殺敵,袁欽差和葛通情同兄弟,但欽差大人當的是皇帝的官,當時情形用人唯上,又有官場之上,不是血海深仇,一般不逼人到死路上,這會再結血海深份。袁訓能說服梁山王在當時起用東安郡王,是侯爺爲人精明之處,也是他爲人狡猾之處。

這和他公開表示支持葛通,是兩回事。

太子把這些事情反覆想着,想想梁山王是什麼心思,岳父今天讓自己看到又是什麼心思?猛然間,一句話穿透到他的腦海中。是他把袁訓今天的話一一重拾起,一句一句濾出來,最後餘下的幾個字。

“所有的大捷,一切功勞全是皇上的。”

岳父謹慎自謙恭敬景仰的語氣,太子還能分分記起。

那分寸感,太子都半點不錯。

太子殿下不滿七歲定親,當時加壽一週多,以太子當時年紀,他對親事沒有意見。以太子和加壽玩得好,他至今也對親事沒有意見。

因爲沒有意見,自然早早把岳家打量一遍。這裡面又有聽說袁柳兩家爭鬥,太子聽來的和他本人對袁訓的評價,全是一樣。

精明過人。

又不自高自大。

柳家招惹加壽,他敢打。你說他愛惹事,可以出來一堆的人證明,小袁最擅長的,是和稀泥,跟裡面充好人,和事佬兒。

所以說他爲人精明,當動手時不含糊。

這樣一個精明人,今天特意請太子殿下去看,話不多,他會說廢話嗎?

太子這就心如明鏡,岳父讓自己去看張豪什麼豪的叩頭是假,他要對自己說的,是自己早上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他不好直接回答,晚上這句話其實是他早上的回答。

……

月華流轉,太子在窗前流連。看似他貪看月光,其實他茅塞頓開,興奮的睡不着。

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意思。

這回答確實要緊。

太子笑容滿面,在他省悟到袁訓這話的意思時,自然把加壽想上一想。想想可愛加壽從來喜歡,心思又回到袁訓身上。“妙啊,”太子輕拍手心:“妙極。”

大早上的他見到袁訓,就問上一句。袁訓當時沒有直接回答:“一切聽皇上的。”到晚上出來一句,意思是一切聽皇上的,按皇上的意思行事。

袁侯爺是當時抽風了不成?當時不說要晚上說。

當時說的和晚上說,意義大不相同,可以說相差十萬八千里。

早上袁訓要是回答出來,太子如果聽從,辦這差事就唯唯諾諾,難免事事求皇上心思。但這事是皇上交給太子去辦,又是一件棘手事情,縱然沒有考驗之意,考驗也在其中。

太子應該用他的主張,合皇上的心意,這是袁訓要告訴太子的。

差事怎麼辦,都知道按章辦事。有些人能出彩,就是他用足自己心思,和了上司心意。這裡既有用心,又有忠心,既不顯辦事的人無能,也現出他的主見,爲人不卑不亢,也在這行事裡面。

太子如果一味的只知道附合,他也不能當太子殿下。他如果一味的固執已見,皇帝難免看他不順眼睛,父子這就要離心離德。袁訓給他這樣一個好警示,太子殿下他能不樂得不想睡嗎?

見窗外月如流水,太子更把袁訓這看似流水的話緊藏心中。太喜歡了,他心思繁多一起出來。

先感念太后,現在太子知道當時定親母后不情願,太子一旦懂事,對皇后也有微詞。這分明是太后的疼愛,早早地就把小小加壽定下,不然以加壽的品格,早就定下親事給人家,哪裡還輪到自己?

只看加壽的弟弟妹妹們親事都定那麼早,加福更是沒生出來就有梁山王府等着。梁山老王妃話多,是她自己說出來的,她們家從有執瑜執璞時就開始等,等一胎,兩個兒子。再等一胎,歸了沈家。再等,纔是加福。

這要是加壽沒早早定下,現在不知道在誰家。

換成以前太子還會以爲是加壽親事給了自己,梁山王府才湊趣。在袁訓進京後,太子也少年,懂事不少的他看得出來岳父有能耐,又在今天聽到這樣一句話,用這種方式告訴他,太子深深嘆氣,不是的,梁山王府肯一直等加福,是他們看出來岳父就沒有太后和自己,也不是後於人者。

自然的,有太后和自己,更增加臉面。太子對着皇宮方向揖上一揖,首先感謝皇祖母,太后娘娘。

再來,謝太上皇謝父皇也謝當年不願意的母后。謝過,謝袁訓指點嗎?不不,太子笑容暖暖,感愛自己的小加壽。沒有加壽在,怎麼會有這岳父有。除去太后太上皇等長輩外,餘下功勞全是加壽的。

至於岳父沒有功勞了怎麼辦?

好辦。

太子好笑,以後我好好待他就是。再說岳父挖空心思提醒自己,爲來爲去他爲的只是加壽。是了,是加壽最好,加壽最可愛,加壽最功高。

……

第二天加壽早早過來,對着太子面龐上看下看。太子微笑,手指自己:“看我生得比你俊是不是?”加壽怎麼能服氣:“纔沒有,我看你眼窩陷下去,是昨天我安排的點心好吃,你半夜裡在偷吃?”

太子哈哈大笑,他還不大,少年心性中就有貪玩這一條。移駕在太子府第,成天不是念書就是學辦公事,件件沉悶。只有和加壽說說話,是天下解悶頭一等。

“看你的早飯去吧,出來這麼晚,我早餓了。”太子往外攆加壽,這也是在玩笑。加壽皺皺鼻子:“我纔不信呢,昨天晚上我說過,一早給你牛奶子,給你有餑餑,準能撐到我來看早飯。”

擰擰胖身子,但是往外面去了,邊走邊道:“我已經起得夠早,難道要我宮門一開就來?那也太早。我睡不好,你又笑話我。”

太子在後面扮鬼臉,加壽有感覺,回身看到,急急忙忙回他一個,下臺階又回一個,出院門時又回一個。在院門外呼一口長氣:“沒吃虧。”

------題外話------

準時送上萬更,哇哈哈。抱抱親愛的們,終於轉回來了。

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469章 ,局中局第364章 ,有情有意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444章 ,特大黑鍋柳至背第569章 ,給王爺立軍令狀、祿二爺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39章 ,失態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495章 ,柳五要人情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543章 ,龍書慧成親第263章 ,龍五的敲打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344章 ,我是男人,我度量大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690章 ,截殺齊王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115章 ,想通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812章 ,京中淫賊第9章 ,探病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561章 ,廝殺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496章 ,修正第119章 ,大方?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12章 ,餘公子第52章 ,靜謐的寶姑娘第134章 ,動心第305章 ,人緣兒第603章 ,回鄉祭祖第809章 ,眼饞孫子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213章 ,諒解第699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514章 ,不死心第448章 ,信任不是說斷就斷第289章 ,救助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58章 ,聚攏人心第591章 ,好孩子請客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46章 ,通風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23章 ,產女第147章 ,寶珠不拜年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207章 ,謹慎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819章 ,出走的人回來第574章 ,念姐兒金殿來幫忙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832章 ,侯爺的眼淚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219章 ,你威脅我,我威脅你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1章 ,安府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473章 ,柳家臣服壽姑娘第508章 ,夫妻互助第599章 ,侯爺入獄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140章 ,搞笑的小王爺和小二第517章 ,齊王第137章 ,賀喜第502章 ,尚書當賊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423章 ,各自孝心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121章 ,當家第177章 ,嗚嗚和嚶嚶第734章 ,一百六十兩銀子的隊長
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469章 ,局中局第364章 ,有情有意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444章 ,特大黑鍋柳至背第569章 ,給王爺立軍令狀、祿二爺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39章 ,失態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495章 ,柳五要人情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543章 ,龍書慧成親第263章 ,龍五的敲打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344章 ,我是男人,我度量大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690章 ,截殺齊王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115章 ,想通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812章 ,京中淫賊第9章 ,探病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561章 ,廝殺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496章 ,修正第119章 ,大方?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12章 ,餘公子第52章 ,靜謐的寶姑娘第134章 ,動心第305章 ,人緣兒第603章 ,回鄉祭祖第809章 ,眼饞孫子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213章 ,諒解第699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514章 ,不死心第448章 ,信任不是說斷就斷第289章 ,救助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58章 ,聚攏人心第591章 ,好孩子請客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46章 ,通風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23章 ,產女第147章 ,寶珠不拜年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207章 ,謹慎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819章 ,出走的人回來第574章 ,念姐兒金殿來幫忙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832章 ,侯爺的眼淚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219章 ,你威脅我,我威脅你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1章 ,安府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473章 ,柳家臣服壽姑娘第508章 ,夫妻互助第599章 ,侯爺入獄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140章 ,搞笑的小王爺和小二第517章 ,齊王第137章 ,賀喜第502章 ,尚書當賊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423章 ,各自孝心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121章 ,當家第177章 ,嗚嗚和嚶嚶第734章 ,一百六十兩銀子的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