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牛背賊

bookmark

臨近濟州的時候,趙禳卻意外的得到一股巨賊的消息。

此巨賊名爲牛背賊。他們的據點位於濮州、濟州和廣濟軍交界處有一座小山,名牛背山,山勢頗爲險要。早在三四年前,這裡便已經有三四股盜賊村長,人數最大的那一股達到三百人左右。

不過這些盜賊所在的位置太好了,二州一軍的交界處。如果廣濟軍來討伐,就到濮州或者濟州逃竄,濮州或者濟州派兵討伐,他們也如此躲避。也許有人奇怪了,難道當地官兵不會聯合剿殺,或者過境追殺嗎?

這就是宋朝的一個特色,對於兵事上的事情有着他人難以想象的敏感神經。爲此皇宮失火,因爲來不及輕視皇帝,某長官擅自調動不是他下屬的附近禁軍救火,事後居然是功過相抵。這可是皇宮大火啊?皇宮是什麼地方?可以說是大宋的象徵之一。

皇宮都如此了,下面的人怎麼敢越境追殺啊?萬一吃不了羊肉,煩熱一身騷,那找誰去哭訴啊?

至於二州一軍聯合圍剿,朝廷方面更加不會答應,因爲這牛背山的山賊纔多少?最多的不過是三百人,少的三四十人,加起來也就五百出頭。需要如此大的規模圍剿嗎?

這可是山賊,不是什麼叛軍,戰鬥力差的和鄉兵差不多一個等級,朝廷如此重視才奇怪。

最重要的是牛背賊並沒有做下什麼太大的案件來,這牛背賊便就這樣,以一種怪異的方式存活下來。

爲此這個怪異的情況延續了十多年,而最近因爲大災的緣故,牛背山卻意外的統一,並且號稱擁兵五千。實際青壯也就二千左右,其他多半都是老弱病殘。現在正在附近一帶攻城掠地,當然了,這個城其實也就是一些小村莊、小鎮之類的,縣城他們都沒有能力動。

“就這股!立刻派探馬去打探他們的行蹤!”趙禳興奮的一拍几案,重重的說道。

通判種世衡彷彿早就知道趙禳會這麼說的,露出一抹微笑道:“下官剛纔已經讓(李)禮仲都將派出探馬去打探,按照時間計算,應該快有情報回來的了!”

種世衡話音剛落沒有多長時間,便在外面聽到一聲昂揚悠長的聲音:“報!”

趙禳立刻讓人掀起帳篷布門,好叫外面的探馬進來。

只見一名風塵僕僕的探馬快步來到趙禳跟前,單膝下跪稟報道:“稟王爺,剛剛探得牛背賊情報!他們正在三十里外,攻打一座名爲東口的小鎮,人數怕是不下三四千人!”

種世衡在一邊說出自己的意見。“人數如此多,怕是傾盡全力了,不過青壯應該不多!”

探馬回答道:“正是,小的雖然只是在二三裡外觀看,但也看得出青壯並不算多,老幼、青壯大概各自一半。”

趙禳若有所思的點下頭,過了半響,問道:“裝備如何?小鎮的情況如何?”

“小鎮情況不容樂觀,小的在外面觀看了半個時辰,發現小鎮已經部分牆壁出現裂痕。另外牛背賊已經發現小的,小的在離開的時候,他們還在西面挖壕溝。”探馬一五一十的稟報道。

趙禳聞言心中已經有些嘆息,這探馬果然是不夠專業,在平原上,還是在自己的地盤上,都不知道一點掩飾。如果他從東面離開,自然會繞一個大彎,這不就可以誤導了這些牛背賊了嗎?

想雖然是如此,但趙禳知道現在不是呵斥他們的時候,應該給他們鼓勵,畢竟這些騎兵都是新近組成的。坦白說,與其說他們是騎兵,還不如說他們是騎馬步兵,個個都是粗通馬術而已!

“你乾的很好,接着說下去!”趙禳露出鼓勵的表情,微笑說道。

探馬神色露出按捺不住的激動表情,但語氣還是保持一定的冷靜,回答道:“回王爺的話,這些牛背賊裝備很差,只是裝備有弓箭,而且都是獵弓一類的,最多也就射出三十步的距離!有效射程也就是二十步左右!武器方面,多是槍、棒。盔甲也只是那麼幾件,而且還是皮甲、紙甲之類的。攻城武器之類的,更是簡陋,只是有攻城梯、撞城錘這些,而且看得出都是新近打造的。”

趙禳心中已經有定計了,立刻下令道:“來人!命令王珪部立刻出發東口鎮,兩個時辰內務必抵達!完成不了,官降一級!”

頓了頓,趙禳接着說道:“鐵甲都、先登營準備出戰,餘者留守營地!”

本來紮營休息的大軍在命令下達後,以驚人的速度運轉起來,雖然有些凌亂,但經過七八天的訓練,還有趙禳下放基層的禁軍調度,大軍出發了。

三千人當中留下種世衡和辛盧蔭所部、張猛所部留守,除了他們這些禁軍外。五千民夫其實也粗通武藝,每次紮營,趙禳都會安排人對他們進行訓練。除了訓練外,民夫都有長棒在手,個別有長矛、長槍等防身,就算有人來搶糧,也不是沒有足夠的保護力量。

趙禳帶去的雖然是二營一都的兵馬,從編制上看是神捷軍的五分之三,實際上只有大概一千三百人。因爲這二營一都都是神捷軍中兵力最少的,從人數對比來看,只有牛背賊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加少。

不過正所謂初生之犢不怕虎,這些士兵都認爲他們已經是禁軍,自然不怕這些山賊了。雖然他們是禁軍的待遇,實際上他們的戰鬥力連一些廂兵都不如。

不過這些士兵不是沒有優勢的,他們擁有弩!三百名完成基礎訓練的弩兵。弩是一種易學難精的武器,只需要一個星期,就可以讓一名農民學會操作他,當然了射速什麼的,就別想太多了。但對於一幫烏合之衆的牛背賊,趙禳還是有信心用狂風暴雨一般的箭雨擊潰他們。

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30章 結黨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07章 辣魚湯第156章 勝捷軍的逆襲(3)第301章 秦鳳路(上)第179章 活字印刷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239章 入宜州第232章 寶元第207章 辣魚湯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305章 軍議、謠 言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12章 處罰第261章 疑兵第93章 薦才第271章 出使(下)第80章 生母第140章 安賑司(2)第20章 商謀(下)第205章 踏春(6)第54章 招賢(上)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205章 踏春(3)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25章 小娘娘第65章 白礬樓第215章 君子閣(下)第309章第216章 宗舉令第196章 回朝(上)第46章 足球(下)第190章 女真人第98章 囚中對(中)第283章 西華第292章 金明湖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53章 波瀾再起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63章 沸水第265章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251章 釜底抽薪(上)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187章 勸農(下)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19章 選兵(中)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205章 踏春(8)第155章 勝捷軍的逆襲(2)第2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212章 權臣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65章 白礬樓第65章 白礬樓第311章 窩裡橫第185章 走私第302章 尹洙(下)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65章第175章 泰山行(下)第239章 入宜州第83章 錢氏第282章 陝西事(中)第278章 安化定第305章 軍議、謠 言第191章 市馬第9章 延福殿第264章第302章 尹洙(下)第73章 今夜後,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96章 回朝(上)第285章第60章 暢談(下)第14章 孤立第229章 信第236章 入桂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0章 選兵(下)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58章 斷案(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139章 安賑司(1)第256章 秋獵第289章 晁宗愨(上)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59章 暢談(上)
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30章 結黨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07章 辣魚湯第156章 勝捷軍的逆襲(3)第301章 秦鳳路(上)第179章 活字印刷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239章 入宜州第232章 寶元第207章 辣魚湯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305章 軍議、謠 言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12章 處罰第261章 疑兵第93章 薦才第271章 出使(下)第80章 生母第140章 安賑司(2)第20章 商謀(下)第205章 踏春(6)第54章 招賢(上)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205章 踏春(3)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225章 小娘娘第65章 白礬樓第215章 君子閣(下)第309章第216章 宗舉令第196章 回朝(上)第46章 足球(下)第190章 女真人第98章 囚中對(中)第283章 西華第292章 金明湖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53章 波瀾再起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63章 沸水第265章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251章 釜底抽薪(上)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187章 勸農(下)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19章 選兵(中)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205章 踏春(8)第155章 勝捷軍的逆襲(2)第2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212章 權臣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65章 白礬樓第65章 白礬樓第311章 窩裡橫第185章 走私第302章 尹洙(下)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65章第175章 泰山行(下)第239章 入宜州第83章 錢氏第282章 陝西事(中)第278章 安化定第305章 軍議、謠 言第191章 市馬第9章 延福殿第264章第302章 尹洙(下)第73章 今夜後,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96章 回朝(上)第285章第60章 暢談(下)第14章 孤立第229章 信第236章 入桂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0章 選兵(下)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58章 斷案(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139章 安賑司(1)第256章 秋獵第289章 晁宗愨(上)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59章 暢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