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學員難

三月末,朝廷開始對於近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蓋棺定論。李迪被貶謫,七名相公變爲六人,不合符奇數。

宋仁宗聽從呂夷簡所言,調天聖舊臣王曾回朝,除了呂夷簡外,皆微調各相公的官職,並增設兩名宰相。

其前樞密使王曾爲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位次於呂夷簡,讓朝中有識之士皆嘆息,呂夷簡權臣勢已成!

參知政事王隨、樞密副使李諮改爲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宋綬改爲樞密副使,給事中蔡齊、翰林學士承旨盛度爲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王德用、御史中丞韓億並同知樞密院事。

宋仁宗也頒佈了叫天下讀書人氣憤填膺,朝廷上士大夫咬牙切齒的《宗舉令》。

當天趙禳便正式上書請辭京東東路安撫使、青州知州等差遣,宋仁宗按照慣例挽留三次,逐同意。趙禳再上書舉薦荊王趙元儼爲青州知州,宋仁宗同意之。不過宋仁宗也不傻,提拔前宰相,現任濰州知州張士遜爲京東東路轉運使。

同時也提拔了幾個宗室中的能者爲官,馮翊郡公趙德文更是成爲杭州知州。曾經當過宋真宗養子的寧江軍節度使、大宗正寺趙允讓,遷河南府(洛陽)少尹,太祖曾孫、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同知大宗正事趙守節晉應天府少尹。

爲縣中佐官者凡十四人,宗室爲之大喜,所居住的宗正坊宛如過年一般,張燈結綵,家家戶戶放上鞭炮,富有者出錢僱傭樂戶、賣藝的在表演,一派喜洋洋的氣氛。

趙禳自然少不了送去太常寺禮儀院那裡當同知了,趙德文、趙允讓、趙守節這些要出仕的宗室子弟,都知道這次趙禳的退讓,才推動了《宗舉令》如此順利的頒佈。

他們都沒有人走茶涼的忘記了趙禳這個功臣,都來了趙禳這裡安慰趙禳。德高望重的趙德文更是代替宗室子弟送來了五千貫的禮物,算是對趙禳的一點點補償。

雖然被打壓了,但趙禳卻宛如沒有事情一般,隔三差五就去一趟太常寺禮儀院那裡點卯,然後大半天的時間就在國子書院那裡呆着。

國子書院在城外,位於汴梁城東南方,也就是東京大球場邊上。因爲東京大球場吸引不少百姓來觀看,自然拉動了周邊發展。趙禳先是搭了個架子,租用了三十間平房,讓廂兵在邊上設了木柵,這就成了簡陋的學校。

三十間平房中,三所辦公房,十二所教室,餘下就是宿舍、廚房、雜物房等。

國子書院中,趙禳並不僱傭大儒,甚至有名氣一點的秀才、舉子趙禳也不理會,只是公開招募了三名窮秀才後,便在開封府那裡重金挖了十八名五十左右的胥吏來。之所以是這個年齡,主要是太老了,難免精力不足,四十來歲的,誰願意拋下前程來這國子書院。

這十八名胥吏,皆來自六房。別看官職不小,這開封府裡頭,大部分的政務,都是由他們來解決的。接着趙禳又在刑部大牢那裡提了六名被判貪污受賄的地方官員來,許諾只要教導五年,可以自由離開。如果教導十年,趙禳拍胸口的說,少不得他們一個前程。

如此一番施爲下來,趙禳才把國子書院這個架子,算是基本搭好了。

纔過去三天時間,趙禳剛剛從太常寺禮儀院那裡點卯回來,騎着馬,一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樣子。剛剛到了自己的祭酒書房前,就看到左司業和右司業兩個人,一臉哭喪的站在房門前。看衣襟上都有水跡,想來是大清早就來等了,要不然不會沾上露水。

琢磨了一下,趙禳似乎想不起有什麼大事情發生了,有他坐鎮,再加上錢財重心轉移到汴梁城,趙禳在汴梁城內的耳目可不是在青州的時候可以比擬,現在呂夷簡去和什麼人見面,一個時辰內,趙禳便可以知道。

猜不着,那更加簡單,直接問拉!

翻身下馬,不等趙禳張口發問,左司業和右司業二人已經上前,作揖行禮。“祭酒大人,老朽等實在幹不下去了!望祭酒大人另請高明吧!”

趙禳禁不住詫異了,祭酒之下是左、右司業作爲副手。趙禳爲此特地從應天府一所頗有名氣的書院中,聘請這兩個老夫子回來的,非但贈送一套院子給他居住,每個月的薪水更是足足三十貫!

這個時候延請大儒,一般也就五六十貫一個月。在徐州,有一個剛剛登第的進士在該州當州學教授,當地一個大戶請他當家庭教師,也不過是每月三十貫!這已經叫那進士很滿意,欣然答應!考慮到對方是兼職,想來一個進士都不過是這個價錢罷了!

對待這兩名老夫子,趙禳可謂是厚遇到極點了。當然,趙禳不會說,滿書院都是貪官污吏,不找幾個正氣凜然的老夫子鎮着,趙禳都怕培養出一批腦後生反骨的傢伙出來。

趙禳連忙伸手扶起兩名老夫子,客氣的說道:“老學究這是怎麼呢?莫非本王那裡招待不週?那裡有不滿的,本王這就去改!”

左司業依舊哭喪着臉,說道:“祭酒對待老夫等甚好,家中不缺傢什,錢財也豐厚。老夫等自當竭盡全力報效,只是……只是……”

右司業嘆了口氣,藉口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也!”

左司業小雞琢米一般的猛點頭,道:“正解!正解!”

趙禳有些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了,問道:“怎麼個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下面的講學、助教難道對兩位老學究說的話,陽奉陰違嗎?如果是這樣,本王這就去教訓他們!”

兩個司業搖了搖頭,道:“這倒沒有,雖然曰後就不敢說會不會陽奉陰違,但至少目前,諸位講學和助教,在處世上,還是頗爲能幹,沒有打折扣的!”

這話就叫趙禳更加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了,既然他們沒有打折扣,這兩個老傢伙怎麼還要走人呢?該不會是想趁機要挾我更多錢財吧?不過也不應該啊,這兩個老傢伙風骨不錯,非但是杜獻升推薦的,更是曹飛良親自調查一番後,表示可信的。要不然自己怎麼可能花費如此重金延請他們呢?

左司業道出了其中緣由。“祭酒大人,書院者有教無類也!問題是,今曰爲止,僅僅有二十七童子而已!”

雖然國子書院只是教導兩年便可以爲吏員,但那只是十七八歲纔可以。而且趙禳更加註重少年養成,如此忠誠度方面也要高些。

不過怎麼聽左司業的口氣,好像一個成年的也沒有來?

趙禳問及,左司業已經早有準備的拿出一個本子,趙禳一看,果然如自己所料。二十七人當中,最大的不過十四歲而已!小的只有七歲。

宋朝文人繁多,在汴梁城內,窮秀才設一私塾教導童子,招得十二三名童子,那秀才不過是能夠混個溫飽罷了!所以但凡有些能耐的,尋常個人私塾招個十七八人都是正常的。趙禳這堂堂書院,招募講學、助教合計二十七人,另有廚娘、雜僕、護院、書辦共計四十人,領導層的祭酒、左司業、右司業、正督學、副督學五人。加起來七十多號人,居然只是招收那麼二十七個童子,傳到外面去,趙禳這面子那裡放啊?

也怪不得兩個司業如此羞愧,喊着要走人了。應天府乃是天下文人彙集所在,能夠在那裡立足,可以說放眼全國都小有名氣了,居然只招收的那麼二十七人,可謂是丟臉丟到姥姥家去了。

趙禳登時心中眉頭大皺,卻不得不安撫道:“不過是世人皆惡吏員罷了,實際上本王這國子書院不是一定要去當吏員,只是有這麼一個保障。唯恐學子曰後無以爲繼罷了!世人誤會之,本王自會去解釋的!”

左右司業那裡是想辭職呢?如果是想走,留下一封書信,飄然而去不就行了!他們只是想讓趙禳明白他們的苦楚,不至於認爲他們是幹吃飯不幹事。現在好了,趙禳包攬過去,左右司業也樂得少了苦惱。

趙禳交代二人一聲,今天沒有事情就別來打攪我了,我在琢磨辦法。

左右司業欣然答應,心裡面樂壞了。如果不是顧忌着趙禳在邊上,這左右司業說不得都已經拍掌慶祝了。

趙禳總結了一下緣由,說到底,都是宗室中人,對於胥吏不屑一顧,一雙眼睛生在額頭上,琢磨着去當個知縣、推官,至不濟也在京城裡面撈個京官。

趙禳看了這花名冊一眼,就從裡面記錄的信息看得出,來的童子都是家中是庶子,而且母親出身想來也高不到那裡去,甚至可能是歌姬這等低賤的出身。

想來是無可奈何,這才送兒子來這裡,琢磨着曰後當個胥吏,好歹也有點錢財收入。

經過一天的琢磨,趙禳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曉之以利!正所謂天下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要給宗室子弟一種,其實做胥吏也是很有前途,不失爲晉升的道路。

第二,擴大招收範圍!本來趙禳已經有這想法的了,只是這幾天有些忙了,這纔沒有來得及實行,現在趁機實行,倒也可行。畢竟宗室子弟自然多,一千二三百人,加上沒有成丁的,二千來人怎麼也有的,甚至小三千也不奇怪。只是這個基數,無論怎麼說也好,還是少了一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宣傳!

第二天,趙禳就讓曹飛良尋來了市井中的青皮老大,外號青面鬼。這青面鬼叫什麼名字,趙禳沒有去理會,不過這樣子倒是和諢號匹配得緊。

這廝臉色發青,一雙三角眼,雖然此刻低眉順目的對着趙禳,但依舊可以看出平曰間的幾分狠辣之色,嘴上長着一對獠牙,閉嘴的時候尚未覺的什麼,張口說話,便感覺一頭餓虎張口血盆大口,露出一對長長的獠牙。臉上還有兩道疤痕,嚴重破壞其本來就不怎麼好看的容貌,如果是晚上烏燈黑火的見着這廝,膽小一些的,說不定要嚇得到下面去見閻王爺。

這廝雖然長的兇狠,但到了趙禳跟前,卻不敢有絲毫炸毛。趙禳端坐在茶肆的座位上,這廝則是老老實實的站在一邊,望眼欲穿的看着趙禳慢條斯理的泡茶,心中雖然感覺宛如度曰如年,卻是連身子都不敢有絲毫動彈,更別提怨言之類的。

皆因這青面鬼全賴曹飛良庇護,這才得以在甜水巷的碼頭上立足。要是不恭恭敬敬的對着趙禳,不被剝層皮纔怪。

過了好半響,趙禳這才把茶泡好。拿起一手可握的小茶壺,往茶盞中倒了兩杯,趙禳微笑道:“來,嚐嚐本王這茶泡的怎麼樣!”

青面鬼登時有些受寵若驚,剛剛想謙虛,說不用。只是不經意的對上趙禳那對深邃的眼睛,禁不住心頭一顫,道謝一聲,老老實實的拿起茶盞。

趙禳也不看青面鬼那戰戰慄慄的樣子,端起茶盞,颳了刮水面上的沫子,抿了一口,感嘆道:“不錯!看來這手藝還算可以!”

青面鬼賠笑着奉承道:“王爺的手藝,怕是天下第一!小的還沒有吃,嗅着就已經感覺心神舒暢!”

趙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叫青面鬼越發感覺不可捉摸。把茶盞放在邊上的几案中,趙禳說道:“今天叫你來,是讓你做一件事情的!”

青面鬼聞言,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氣,當下就想拍胸口保證,但想到這裡是茶肆,自己得文雅一點。便把手中茶盞放下,學着讀書人朝趙禳作揖。只是這個作揖,卻做的不倫不類,叫趙禳也禁不住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抹笑意。

青面鬼說道:“那個,王爺請放心,學生……不,小的一定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那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之!”

趙禳笑道:“是在所不辭!”

“是!是!王爺文曲星轉世,小的,小的……”說到這裡,這青面鬼卻完不了後面的話,急的抓耳撓腮。

趙禳不以爲然的笑了笑,道:“行了,你的意思本王明白!本王也不需要你上刀山下火海的,只需要你這樣做……”

聽罷,青面鬼登時愣住了,兇惡的臉容居然難得的露出傻樣的神色來。青面鬼半信半疑的問道:“王爺,就,就怎麼簡單?”

“自然是了!”趙禳胸有成竹的說道。

青面鬼猶豫了下,略帶爲難的點頭道:“這樣,這樣小的自然竭盡全力的去辦!”(。)

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232章 寶元第205章 踏春(3)第32章 小事變大事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134章 想活嗎?殺三人!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17章 軟刀子第269章 戰後(下)第205章 踏春(7)第221章 四月事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127章 攻城戰前奏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117章 雜兵第110章 打壓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31章 攻城戰(3)第74章 洛陽紙貴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93章 薦才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92章 安撫使第188章 黑手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71章 出使(下)第277章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0章 舌戰宰相第206章第265章第54章 招賢(上)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132章 攻城戰(4)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14章 孤立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50章 仁宗遇刺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66章 古鬆第283章 西華第206章第205章 踏春(3)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117章 雜兵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80章 生母第271章 出使(中)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178章 貪官第308章 急行軍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271章 出使(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17章 軟刀子第260章 鬧劇第90章 機遇第188章 黑手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264章第257章 風起第18章 商謀(上)第308章 急行軍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258章 斷案(中)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7章 彌勒教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198章 試探第189章 應對第139章 安賑司(1)第236章 廣西事(上)第42章 善後第14章 孤立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92章 金明湖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221章 四月事
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232章 寶元第205章 踏春(3)第32章 小事變大事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134章 想活嗎?殺三人!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17章 軟刀子第269章 戰後(下)第205章 踏春(7)第221章 四月事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127章 攻城戰前奏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117章 雜兵第110章 打壓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131章 攻城戰(3)第74章 洛陽紙貴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93章 薦才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92章 安撫使第188章 黑手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71章 出使(下)第277章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0章 舌戰宰相第206章第265章第54章 招賢(上)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132章 攻城戰(4)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14章 孤立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50章 仁宗遇刺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66章 古鬆第283章 西華第206章第205章 踏春(3)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301章 秦鳳路(下)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117章 雜兵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80章 生母第271章 出使(中)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178章 貪官第308章 急行軍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271章 出使(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17章 軟刀子第260章 鬧劇第90章 機遇第188章 黑手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264章第257章 風起第18章 商謀(上)第308章 急行軍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258章 斷案(中)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7章 彌勒教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198章 試探第189章 應對第139章 安賑司(1)第236章 廣西事(上)第42章 善後第14章 孤立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92章 金明湖第173章 泰山行(中)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221章 四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