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一唱一和

bookmark

只見宋綬對宋仁宗施然一禮後,氣昂揚的說道:“夏宣徽使的奏摺上雖然有些過了,但臣認爲符合道理的話也有不少。現在陝西乃是我大宋重中之重,需要有泰山一般的重臣坐鎮,又需要年輕的將領,發揮其銳氣,挫敗西夏蠻子的驕橫。而王爺無疑是符合這些條件的,而且觀王爺往日的戰績,無不是以少敵多,並且還取得不俗的戰果!”

頓了頓,宋綬接着說道:“試問王爺又怎麼沒有資格在陝西擔當重任呢?而且官家,不是微臣敵視夏經略安撫使,而是就這樣一點小事,也要上奏朝廷告老還鄉。這算什麼意思呢?要是朝廷應諾了,那朝廷威望何在?恐怕會生出唐末藩鎮之亂也!”

小事?

趙禳苦笑,這事情處理不好,夏竦可就要被趙禳架空,就算不被架空,本來一個蛋糕卻要兩個人分。再加上夏竦本來就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心胸也不見得廣闊,作出這樣的舉動也不奇怪。

“咳咳!”張士遜咳嗽兩聲,站出來說道:“官家,夏子喬之所以上疏也是爲了大宋着想罷了!須知令出二人,乃是軍中大忌。今日你言東進,明日他說西出,結果兩天過去,不過是回到起點,浪費光陰罷了?而且還會讓下面的將士不知所措。沒有堅定的目標,怎麼能夠戰勝敵人呢?”

頓了頓,張士遜接着又說道:“故而其言辭雖然有些過激。但也談不上威脅。如果官家信任衛王千歲,那麼夏子喬此舉更不會讓官家爲難,他也有個臺階下。如果官家認爲夏子喬可當此大任,這一道上疏。反而是堅定了夏子喬對官家的忠心。老臣認爲,宋知院方纔的話,有些過了!”

呂夷簡出列反駁道:“郢國公此言差異,雖然這樣說貌似沒有錯,但朝廷安撫了夏子喬,他日豈不會有其他人,一旦有什麼不順心,就上表告老還鄉的?這朝廷都成了什麼?”

宋仁宗聞言登時左右爲難了,因爲張士遜和呂夷簡說的也沒有錯,而且宋仁宗也不敢把陝西交給趙禳。須知現在西軍佈置了不少兵馬。就趙禳在樞密院看到的陝西文書。上就記載了目前大宋在陝西一共佈置了二百七十三營馬步軍。這些是禁軍,廂兵和夏竦提議建立的蕃兵還沒有計算進去。

二百七十三營,一營滿編爲五百人。理論上有十三萬六千五百人。當然了實際兵力自然不可能這麼多,禁軍除非是個別不去,否則一般都是不滿編的,但在陝西*萬禁軍還是有的。而目前大宋理論上有五十萬禁軍,其中汴梁城二十萬,河東、河北加起來共有十五萬左右,南方一帶只有一二萬人罷了。

可以想象得了陝西經略安撫使掌握的兵力是多麼龐大了,如果這經略安撫使一旦有什麼不臣之心,不敢說一定可以顛覆宋朝,也足夠叫宋仁宗喝一壺了。

呂夷簡和宋綬的話也叫宋仁宗感覺爲難。夏竦掌握這麼多的兵力,朝廷如果一下子屈服的話,朝廷威望豈不是無形中降低了嗎?對於掌握如此巨大兵力的夏竦,宋仁宗要說沒有一點忌憚,那是不可能的。

特別夏竦出身也有些特別,夏竦是江州德安人,也就是俗稱的南人。無論是什麼朝代,什麼年代,地域之分都存在的。特別是古代,鄉土情節很重,南方士子在北方多有打壓情況出現。故而夏竦被提拔到陝西經略安撫使這個位置,也有他目前不羣不黨的情況。

只是在之前,夏竦卻是太后黨的人,不過和呂夷簡是有名的死對頭。夏竦是文人出身,劉娥當初想提拔他爲參知政事,不過呂夷簡極力反對。劉娥不得不提拔夏竦爲樞密副使,樞密副使雖然也當得一聲相公的稱呼,只是怎麼比得上參知政事來的爽利呢?

正所謂斷人管路如殺人父母,兩人關係可想而知了。

爲此劉娥駕崩後,呂夷簡上位將一些太后黨的老人都拉會朝廷,不敢說官復原職,至少也不用在外面顛沛流離了。只有夏竦是例外的。先是罷爲禮部尚書、知襄州,沒有到一年時間,又改到潁州任官。又到青州擔任了一任知府,在期間修建了歷史上第一座虹橋。宋仁宗這才把他調回來當三司使,後來李元昊造反,呂夷簡順勢一腳將他踢到陝西。

夏竦拜奉寧軍節度使、知永興軍,加個節度使,品階不低。只是怎麼可以和三司使相提並論呢?更別說現在宋朝的節度使都是寄祿官,除了收工資的時候錢多一點外,出門可以威風一點外,啥用處都沒有。三川口之戰爆發前,改爲忠武軍節度使、知涇州、並秦鳳路。

這裡頭的道道宋仁宗自然知道了,故而雖然提拔夏竦,但要說完全信任,這是不可能的。

正的爲難間,呂夷簡忽然開口說道:“官家,老臣有一個折中的辦法,不知道可行否?”

趙禳宛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卻是被呂夷簡、張士遜等人一套組合拳給打懵了。他雖然有機會在此刻開口,但卻不知道說什麼好,畢竟在情況不明的時候,隨意開口非但挽救不了自己的命運,說不定還會自己推了自己一把。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那可就憋屈了。

只見呂夷簡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從容說道:“官家,衛王千歲的能力朝野上下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也有缺點,那就是對戰的敵人都是烏合之衆。雖然以少勝多,但也給人一種應該如此的錯覺。故而老臣認爲,衛王千歲雖然有擔任招討使的能力,但下面的將領不知道,故而先安排衛王千歲擔任其他職位,打好基礎!”

雖然宋仁宗並沒有準備任命趙禳爲陝西經略安撫使的想法,但呂夷簡的話還是叫宋仁宗感覺很中聽。自己雖然不願意任命,但也不想把這個想法過於表露出來,畢竟是自己的弟弟,宋仁宗還是要顧忌親情和麪子的。

宋仁宗一臉我也是這樣想的頜首,道:“呂愛卿的話,實在是朕心中所想啊!不知道你認爲七弟應該擔任何職位呢?”

“涇原路、秦鳳路經略使如何?”呂夷簡假意提議着。

這話剛剛出口,張士遜已經反對。“不可,之前已經商議妥當,起用原涇原路、秦鳳路經略安撫司判官尹洙爲秦鳳路安撫副使,主秦鳳路一應十五。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分管涇原路一應軍政事務。今國事已定,如果貿貿然更改,沒有信服理由,如何叫三軍將士信服?”

“如此呂愛卿有什麼其他的提議呢?”宋仁宗問道。

呂夷簡咳嗽一聲,施施然的說道:“尹洙還不是安撫副使嘛?既然如此,就讓衛王千歲爲安撫使好了。”

趙禳插口道:“官家,陝西兵精糧足,臣弟前往,怕是會起反作用!請官家三思!”

趙禳豈會不知道呂夷簡的險惡用心呢?尹洙雖然是安撫副使,但卻是行使安撫使的權力。現在看似官職不變,但權力卻是大變了,頭上多了一個人,試問尹洙會服氣嗎?

而尹洙之前擔任的涇原路、秦鳳路二路經略安撫司的判官,其上官不是別人,正是剛剛擔任陝西經略安撫使的夏竦!夏竦會對趙禳感冒嗎?上面有夏竦打壓,下面有屬下陽奉陰違,趙禳就算是有千般、萬般的本領都沒有用了。

宋仁宗聽了趙禳的話,也遲疑起來。

呂夷簡豈會讓自己這一番苦心付諸東流的呢?

趙禳的話剛剛落下,呂夷簡已經準備好說辭。“衛王千歲,你方纔的話,老臣可就不認同了。夏(守贇)大人的奏摺上對衛王千歲極爲推崇,如此說來衛王千歲的確有能力的。而且陝西目前這個情況,也需要一名好像王爺這樣,要威望有威望,要能力有能力的宗親坐鎮纔好的!”

宋仁宗禁不住點點頭,說道:“七弟,呂愛卿他話所言甚是,朕看你莫推遲了!有什麼難處儘管說,朕會盡量滿足你的!”

宋仁宗也知道讓趙禳離開汴梁城到邊寒地區去,的確是太吃虧了,故而此刻很是好說話。爲此特地作出補償,說出朕會盡量滿足你這樣的話。雖然不是無限度的滿足,但宋仁宗是什麼人啊?一國之主,就算是有限度的滿足,也是了不得的恩賜。

張士遜此刻也插口說道:“王爺,雖然秦鳳路不必汴梁城繁華,但此刻正是爲國效力的時候。而且老臣相信,那西夏賊雖然兇悍,讓很多人感到畏懼,但王爺絕對不會害怕西夏賊的!請王爺務必別推辭!”

張士遜這話一出,趙禳還真一時間找不到推辭的話。再推辭可就變成了貪圖富貴、畏懼西夏的人了。這對於趙禳這些年來努力培養出來的名聲,可是有巨大的打擊。

趙禳只得無奈的頜首道:“官家和諸位相公如此說,是對臣弟的信任,臣弟豈敢推辭呢?只是有些要求,不得不鬥膽提出來!”

宋仁宗也沒有意外,很是爽快的點了點頭。

第235章 孔道輔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61章 張元獻計第64章 湖心亭巧遇第129章 攻城戰(1)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14章 孤立第20章 商謀(下)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289章 晁宗愨(上)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1章 雷擊第89章 不共戴天第29章 楊文廣第262章 出兵第19章 商謀(中)第107章 贖身第115章 託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55章 招賢(下)第231章 風波不止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60章 暢談(下)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59章 暢談(上)第189章 應對第82章 甥舅相認第270章 離間計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236章 廣西事(中)第271章 出使(中)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11章 苦肉計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75章 傳統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271章 出使(下)第106章 呼延灼闖王府(下)第280章 衛王回京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161章 範諷吃癟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18章 商謀(上)第264章第133章 賞與罰第271章 出使(上)第133章 賞與罰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283章 西華第241章 稱王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3章 歷史似乎有些不一樣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120章 選兵(下)第221章 四月事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41章 稱王第176章 亡羊補牢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288章 開封府第28章 楊二郎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31章 汴梁論劍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309章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16章 宗舉令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94章 公孫(上)第218章 密會第37章 修球場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121章 牛背賊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232章 寶元第139章 安賑司(1)第28章 楊二郎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52章 仁宗親政第300章 史吉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58章 斷案(下)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258章 斷案(中)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111章 世衡進京
第235章 孔道輔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61章 張元獻計第64章 湖心亭巧遇第129章 攻城戰(1)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14章 孤立第20章 商謀(下)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289章 晁宗愨(上)第295章 聯手打壓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1章 雷擊第89章 不共戴天第29章 楊文廣第262章 出兵第19章 商謀(中)第107章 贖身第115章 託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55章 招賢(下)第231章 風波不止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60章 暢談(下)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59章 暢談(上)第189章 應對第82章 甥舅相認第270章 離間計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236章 廣西事(中)第271章 出使(中)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11章 苦肉計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75章 傳統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271章 出使(下)第106章 呼延灼闖王府(下)第280章 衛王回京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161章 範諷吃癟第236章 廣西事(下)第18章 商謀(上)第264章第133章 賞與罰第271章 出使(上)第133章 賞與罰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283章 西華第241章 稱王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3章 歷史似乎有些不一樣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120章 選兵(下)第221章 四月事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41章 稱王第176章 亡羊補牢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288章 開封府第28章 楊二郎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84章 殺人立威第31章 汴梁論劍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309章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16章 宗舉令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94章 公孫(上)第218章 密會第37章 修球場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121章 牛背賊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232章 寶元第139章 安賑司(1)第28章 楊二郎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52章 仁宗親政第300章 史吉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58章 斷案(下)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258章 斷案(中)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111章 世衡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