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王聯手(中)

趙元儼不用說了,對於趙禳說的這些話,在心裡面嗤之以鼻。但話說回來,趙元儼要的其實不是趙禳這些奉承,而是趙禳的態度。

雖然心中對於日後找趙禳算賬的決心從未改變,但趙元儼卻答應了和趙禳繼續合作。

“七郎有這心就好了。現在朝廷動盪,你要學的不僅僅是本王,更是需要匡扶社稷,爲官家穩定朝廷!”

趙禳自然忙不迭的點頭附和道:“正是!正是!八王叔當真是聲聲入吾心,話話到吾所想!”

“孺子可教也!”雖然明知道趙禳這話可信度不高,但趙元儼還是禁不住高興的捋着鬍子說道。

頓了頓,趙元儼接着說道:“雖然我們這些想法是好的,只恨朝廷是那幫腐儒,一個個口中仁義道德,實際上乃爭權奪利、結黨營私之輩!定然不會答應我們,我們需要團結一致,還我大宋朗朗乾坤!”

趙禳點頭說道:“八王叔所言甚是,我們必須要打破他們的利益圈子,如此纔可以還我大宋朗朗乾坤!”

頓了頓,趙禳接着說道:“不過這些腐儒當中也並非全是爭權奪利、結黨營私的小人,相公張士遜、李迪當可爲助力!此次定當站於八王叔身邊,予之聲援!”

趙元儼滿意的點下頭,對於張士遜和李迪之所以支援自己,趙元儼很明白緣由,顯然是趙禳動用自己的關係。而趙禳這話裡面還重點特出了一個詞——‘此次’,看得出趙禳這次讓他們幫手了,以後就別指望他們再輕鬆出手相助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趙元儼也知道趙禳肯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定然有所要求。

趙元儼隱晦的問道:“七郎這次當據奇功!”

雖然趙元儼沒有問,但既然承認了趙禳的功勞,自然少不了論功行賞。哪怕趙元儼很是痛恨趙禳,但這事關趙元儼名聲的事情。趙元儼之所以可以無官無職卻攪動朝廷,靠的是什麼?不就是那名聲!趙元儼不可能爲趙禳而自毀長城。

趙禳正因爲如此,纔敢在得罪了趙元儼後,再次登門造訪。

思索一番後,趙禳微笑道:“京西大災,當設安撫使安定民心!並無爲了防止彌勒教趁機於災民當中煽動造反,阿攘認爲可以加經略!”

趙元儼登時皺起眉頭來,他想不到趙禳居然想離開朝廷。只是趙元儼仔細一想,卻很欣然的說道:“阿攘此言甚是!只是加經略,需相公們商討!”

趙禳卻知道趙元儼後面的話,算是拒絕了給自己加經略的要求了。加經略其實是加經略使一官,和安撫使相對應,經略使管軍,安撫使管民政。兩個官職加起來,權力相當大,差不多相當於五代十國的節度使了!

就目前而言,唯有廣東、廣西兩路纔有如此置之。這些宰相怎麼可能允許趙禳有如此大權力呢?甭提京西路便是汴梁城西面,光是趙禳的身份,就足夠叫人防備了。

趙禳其實說這要求的時候,早就知道完全不可能被趙元儼答應的了。但他還這麼說出來,自然並非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而是給趙元儼施加壓力,經略使拒絕了,如果安撫使還辦不成,趙元儼怕是要顏面掃地了。

接下來便是一些細節上的商榷了。

趙禳和趙元儼結合後,勢力果然不同凡響。一名言官上書,請解禁宗室不得爲職。還引經據典,比如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朝大肆任命宗室爲州牧,乃有蜀漢延續東漢四十二年之國祚也!又用唐朝作爲典故,說安史之亂後,唐朝多宗室名將,乃得以延續國祚二百年!

呂夷簡、張耆等宰相雖然還在位,但他們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不敢多言,低調做事。當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掌權的是被呂夷簡、張耆欺壓得死死的張士遜和李迪。

這二人都是傳統士子,事實上要不是如此,他們怎麼可能會死硬的支持宋仁宗親政呢!按照他們的資歷,如果投靠劉娥,早已經當了好幾年的掌權宰相了。

他們自然對於解禁宗室很是反感,只是無奈趙禳派人分別送了給他們一份書信,開頭盡是謙虛,後面也很是客氣,只是話裡話外是要張士遜和李迪支持解禁宗室子弟爲官,作爲當初欠下趙禳人情的代價。

張士遜和李迪勃然大怒,只是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君子,但也是要臉皮的人。最後他們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便是用平淡的口氣上了一封奏摺,咋一看像是支持,仔細一看,卻言之無物。緊接着二人便對此事沉默以對,算是軟反抗了。

不想當初趙禳仗義爲劉娥說話,得到了很多太后黨官員的感激。這些人都知道自己被貶職是那以避免的了,而且以宋仁宗的性格貶謫再差,也不可能到嶺南去,索性破瓶子摔破了。

特別是劉娥生前的頭號心腹張耆,其上書表示贊同。這奏摺花團錦便不多言了,實際意思就是說。皇帝啊!你看這歷史,從來都是逆水行舟,不盛則衰,難以中興。想要有所作爲,就需要變革了!

當初宋太宗之所以禁止宗室爲官,都是因爲五代之亂在眼前。現在天下承平這麼多年了,不能夠用當初的目光看待現在。

不過張耆可不甩趙元儼,末尾了加一句,不過這變革要慎重,應該挑選一人嘗試之,臣以會稽郡王淳厚,當可大任。

除此之外,趙元儼發動的官員上奏,話裡話外也說,太后走了,但朝局不安定啊!皇帝需要可以信任的人爲官,得以全面掌控天下,要不然皇帝你這位置不安穩啊!

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83章 錢氏第241章 稱王第101章 要人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74章 洛陽紙貴第179章 活字印刷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281章 皇儀殿第238章 募兵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30章 攻城戰(2)第275章 傳統第214章 背第56章 張子始第188章 黑手第139章 安賑司(1)第129章 攻城戰(1)第102章 種世衡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132章 攻城戰(4)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205章 踏春(10)第36章 全城熱武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260章 鬧劇第215章 君子閣(上)第271章 出使(上)第301章 秦鳳路(中)第266章 古鬆第254章 議策(上)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132章 攻城戰(4)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0章 商謀(下)第101章 要人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300章 史吉第172章 獄訟第18章 商謀(上)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39章 打狗第51章 染血的貢布第258章 斷案(中)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32章 寶元第190章 女真人第24章 倩影迷蹤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69章 戰後(下)第162章 念奴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11章 苦肉計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84章 王王聯合(上)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93章 古代股東大會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221章 四月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30章 結黨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92章 安撫使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72章 衆口鑠金第71章 詠雪第31章 汴梁論劍第282章 陝西事(上)第125章 練膽第268章 突襲(中)第130章 攻城戰(2)第129章 攻城戰(1)第237章 融溪大敗(下)第257章 風起第101章 要人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186章 勸農(上)第53章 波瀾再起第69章 賭詩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9章 商謀(中)第278章 安化定第271章 出使(上)第302章 尹洙(下)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172章 獄訟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
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164章 京東方罷,中樞風起第83章 錢氏第241章 稱王第101章 要人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74章 洛陽紙貴第179章 活字印刷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281章 皇儀殿第238章 募兵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30章 攻城戰(2)第275章 傳統第214章 背第56章 張子始第188章 黑手第139章 安賑司(1)第129章 攻城戰(1)第102章 種世衡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132章 攻城戰(4)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下)第205章 踏春(10)第36章 全城熱武第13章 真正的楊淑妃第260章 鬧劇第215章 君子閣(上)第271章 出使(上)第301章 秦鳳路(中)第266章 古鬆第254章 議策(上)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132章 攻城戰(4)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0章 商謀(下)第101章 要人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300章 史吉第172章 獄訟第18章 商謀(上)第34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39章 打狗第51章 染血的貢布第258章 斷案(中)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32章 寶元第190章 女真人第24章 倩影迷蹤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69章 戰後(下)第162章 念奴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11章 苦肉計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84章 王王聯合(上)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93章 古代股東大會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221章 四月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30章 結黨第168章 治心身,敦教化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92章 安撫使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72章 衆口鑠金第71章 詠雪第31章 汴梁論劍第282章 陝西事(上)第125章 練膽第268章 突襲(中)第130章 攻城戰(2)第129章 攻城戰(1)第237章 融溪大敗(下)第257章 風起第101章 要人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186章 勸農(上)第53章 波瀾再起第69章 賭詩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9章 商謀(中)第278章 安化定第271章 出使(上)第302章 尹洙(下)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89章 晁宗愨(中)第172章 獄訟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