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

遼國撤軍,雖然在山海關面前,留下了一些兵力,可是這些士兵,距離山海關,最少也有50裡以上的距離,最多,只是監控着這邊的情況。

雖然,幽雲還沒有完全佔據,可是已經拿到了12個州,已經是目前能夠拿到的最大的數量,可以說,幽雲拿下只是時間問題。

以北宋軍力,就算是現在,在西北出兵,進攻雲州,雲州的防護,根本無法抵擋,只不過,這樣下來,戰場就鋪的太大了。

對於樞密院,還有其他的大臣們看來的,穩定住幽州,先把折津府,給經營好了,穩定的作爲的基礎了,再考慮雲州,只有4個州不到,到時候無論是戰爭的強度,還是烈度,都不會很大。

幽雲的拿下,對於北宋而言,是振奮的,這個一直都盤旋在北宋幾代皇帝身上的夢魔,終於被解決了,長城,終於完整的落到了北宋的手中,只不過,效果沒有想象的那麼的大。

韓琦目前主導幽雲,他打了一個時間差,在定海軍的船隊,大概是一個月過來2次,從最開始的70多艘船,到後面,增加到了200艘以上,一次性運走的,也從5萬人左右,提升到了15萬左右的。

這樣的行動,一共持續了4個多月,幾乎整個幽州都空了,原來差不多集中了的150萬,後來通過調查,特別是清理隱戶,最終差不多是190萬左右,拋開那些投奔了北宋的,差不多有12萬左右,還有一部分不適合乘船出海,病弱的和年紀特別小的,最終這一部分大概5萬人,被收攏起來,剩下的170萬左右,全部都給送出去了。

琉球,在定海軍第一步開發之後,迎來了一個人口暴漲的時期,四五個月的時間之中,本身大量工廠的搬遷,在定海軍經過了甄別之後,合適送到琉球這邊的,大概是30萬左右,這些是定海軍在琉球的根基。

在琉球各地的,搜索土著,整個琉球,居然有80萬左右的土著,這部分,基本上被俘虜,成爲了居民的一部分,不過地位不算很高,他們都是類似奴隸和苦力一樣的存在。

不過相對於更加殘酷的奴隸,他們是有一定的保障的,可以享受一定的自由和薪水,最關鍵的是,可以吃的飽,吃的好。

新增加的170萬之後,琉球的人口可怕的達到了接近300萬,這部分的人員到來,肯定會不習慣,可是定海軍早已經做好了全部的準備,努力消化這些人。

幽州,在完全空了之後,藉助着銷售這些人口的收入,引入了定海軍的施工隊,趁着秋冬的苦水季節的,一條條的河道被的清理出來,原來,隋唐時期京杭大運河延續到折津府,現在早已經廢棄,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重新的開啓的,耗費的勞動也不少。

可是一旦這一段被重新修整,從汴梁可以乘船一直到折津府,這對於折津府的提升會非常的大,而伴隨着折津府的開發,大名府的地位也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大名府是爲了防備遼國而開發,在歷史上,曾經大名府跟折津府並立的時候,大名府的地位跟折津府也是無法相比的,一旦折津府立足下來,大名府的地位也會不保。

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雖然已經入冬可是在韓琦的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資金,趁機開始移民的工作。

中國北方,土地貧瘠,人口衆多,人均的耕地面積非常的稀少,有些已經達到了能夠承載的極限了。

在這些中間,抽取一部分,填充到北方,幽雲這裡,如果按照農耕的話,最少可以容納500萬,到800萬人,如果真的有這麼多人注入,這裡一定可以重新的輝煌起來。

北伐完成了的,北宋的疆域擴展了,人口開始逐步的轉移,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只不過韓琦的動作快了一些,一部分州郡的結構,也在構架之中,整個下半年,相對比較的平靜。

又是一年的冬季,又到了審計的時候,這是從定海軍傳出來的,傳統的雖然有審計,卻沒有如同定海軍那麼的系統,多是偏重某一個體系。

現在,以全國的範圍之中,以糧食的總產量,各種的稅負,還有收入和支出,把這些列出來,作爲一個整體來統計,然後根據往年的情況做出一個對比,就可以知道,目前的財政狀況。

實際上,在過去的三年,整個財政的收入,是迅猛的增長的,這中間,最大的,實際上還是商業稅收。

以往的商業稅收,只是籠統的,定了一個簡單的數字,無論是三十稅一,還是十稅一,這些都是比較籠統的,沒有一個側重點。

定海軍把商業開放到了全國,不但貢獻了大量的稅收,目前,整個商稅之中,定海軍貢獻的,已經超過了72%,這個數字非常龐大,同樣的,在一些有政府和地方投入的項目之中,還有相當的紅利,這部分,構成了收入的大部分的增長點。

在慶曆六年這一年,北宋的商稅收入,達到了驚人3750貫,這個收入,已經相當於3年前,整個政府財政收入的2倍左右了。

其中,三分之一是原來的傳統稅收,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新增的紅利,還有定海軍提供的稅收,單純這一點,就讓北宋的財務狀況健康了不少。

定海軍在中間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各種新的產品,還有更加高昂稅負的項目,可是定海幣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北宋的錢荒一直都存在,北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哪怕沒有趙信的穿越,北宋的經濟盤子也相當的大,銅錢從來都沒有足夠過,並且北宋的銅錢,影響的還不是北宋一家,遼國,西夏,朝鮮,日本,東南亞,這些跟北宋有一定商貿關係的,都是受到北宋的貨幣的影響。

甚至一些小國,甚至是遼國也是同樣,他們自己不鑄造貨幣,直接拿了北宋的貨幣來用。

如果,北宋不是銅錢,而是信用貨幣,單純這些,就可以通過這些造幣和貶值,控制周圍的國家,可惜銅錢是貴金屬貨幣,他本身有價值,甚至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倒掛。

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面,制約了商業的繁榮,一些鐵錢,飛票,還有交子也應運而生了。

現在,定海幣的出現,從一開始,就比較符合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定海幣不是紙幣,是不鏽鋼的幣,不但製造的非常的精美,當衝壓設施,還有不鏽鋼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定海幣的製造,已經不依託趙信了。

不鏽鋼,本身就是的硬度和各方面性能都非常出色的材料,本身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再加上合理的設計,鋸齒邊緣,還有精美的圖畫,這些成爲了被追捧的,不容易造假,還方便使用,一旦出現,就風靡了整個北宋。

大量定海幣的出現,讓整個北宋的市場更加的繁榮,到現在,整個定海幣的總數,已經超過了30億貫,而且在不斷的擴張之中,這樣解決了北宋貨幣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有了充足的貨幣,不用以物易物,流動性也在增強。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同樣一塊錢,如果只是買一種東西,那麼他就是一塊錢的價值,可是如果在七個,八個,甚至更多的攤位,不同的流動,他所創造的價值,就不是一塊錢那麼的簡單了,他會增值。

不斷流通的貨幣的,也讓商貿的收入開始增長,不說是全民皆商吧,最少說,大量的商貿活動開始出現,稅負也提升了不少。

本身,因爲北伐,大軍開動,還有大量的建設,造成的一定程度的開支增長,可是在千萬貫,規模的稅收增長面前,這些直接就被填平了。

如果只是錢的增長,這只是數字,可是切切實實的,整個北宋東西是在增長的,打個比方吧。

原來,在深山之中,長在深山的各種果子,食物,還有礦產,他們就躺在那裡,甚至腐爛掉。

現在,當這些東西有了商業的價值,同樣,有了比較不錯的交通環境,可以運送到適合銷售的地方去,這些東西,很自然的,就擁有了價值。

同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各種基礎礦產的生產量,各種的商品的成交量,這些都可以用最簡單直觀的數據來表達。

對於北宋來說,實際上,最爲基礎,也是最爲根本的東西,實際上是糧食。

從西北突破之後,一個河套盆地,就讓整個北宋增加了數量可觀的耕地,這個數量大概是3000萬畝以上,最關鍵的是,這些土地,絕大多數都是中上田。

跟傳統的耕地區域的守舊不一樣,這裡本身就是來的飛地,幾乎都是韓琦一手的主導的,在他的支持下,很多定海軍的先進耕種方法,也在這裡使用,而黃河的水利體系,對這些耕地起了巨大的支持的,這些到慶曆六年產生了巨大的效果。

一年兩季,冬小麥和棉花交錯,冬小麥的產量,平均達到了4.5石,也就是說,3000萬畝的土地,一共收穫了1.35億石,單純這個,就足以多養活三四千萬人,最關鍵的是,還有棉花。

棉花的產量不大,大概是3石左右,大概可以產出1石左右的皮棉。

也就是說,3000多石的皮棉,這些如果用於織布的話,基本上損耗並不是很大,按照定海軍的收購價格,單純這一點,整個西北的收益都相當的可怕。

西北的增加,那是淨增長,這對於整個北宋來說,相當的關鍵,一下子在原來的基礎上面的,提升了一大塊,就算是政府手中,也有足夠的糧食,應對自然災害,這對於北宋穩定性,效果非常的好的。

同樣的,定海軍也不遺餘力的推動的農業的改革,一些種子和肥料,先進的種植方法,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整個北宋,這一點的幅度並不大,可能會讓北宋的平均畝產,提升個10-20斤左右,可是這個,擴展到了整個北宋8.5億畝的土地上面,也非常可怕。

兩者疊加到一起,整個北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超過2億石,單純政府的稅收,都增加了不少。

穀賤傷農的,這一點,對於王朝來說,是儘可能的避免的,如果以往,沒有統計,沒有錢,三司可能只是小幅度的控制。

可是現在,單純稅收,就讓整個政府的收入,提升了好幾千萬貫,拿出來一部分,用於平易糧價,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的。

目前北宋所有的糧庫都充斥着糧食,糧食的價格下降了一部分,卻沒有達到傷農的地步,同樣的,定海軍的各種軍糧的製作方法,也增加了保存的時間。

畢竟,完全乾燥的糧食,可以保持更長的時間,只要小心,不受潮,保持着兩三年沒有問題的。

糧食,對於任何國家,任何時候來說,都是一個基礎,或許糧食無法賺太多的錢,可是糧食是根本,1億的人口,如果糧食只夠8000萬來用的話,那麼的,就是慘劇,就是亂世的根源。

除了糧食和稅收,其他的方面,也進行的非常的好,這中間,第一條長的鐵路,汴梁到西北的鐵路已經階段性的通車了,從汴梁到應天的鐵路之中吸取的經驗,讓這一條鐵路從一開始,就是較高的規格,運輸量開始迅猛的增加。

西北的大量糧食,棉花,肉食和牛羊,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這些原來都沒辦法運進內陸的物資,通過鐵路,可以更快,更大量的運進來,別的不說,牛羊肉和牛馬的價格,在過去的鐵路通車第一個月,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下降,這對於本身就已經收入增長,幸福感更高的北宋普通人來說,又是一個提升。

更多的牛馬到來,可以增加勞動效率,同樣的土地,使用的人就更少,可以解放初更多的人口,同樣的,大量的副食品的攝入,也會增加國民的身體素質,這對於北宋,對於整個中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
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