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渡,這是一個位於汴河之上的小小渡口,曾經,也是車水馬龍的,這裡地處京畿,距離汴梁才40多裡的樣子,雖然不是主要的商道,卻也是一個重要的渡口,十里八鄉的民衆,要想度過汴河,最近的就是在這裡過去,這裡面住了很多的船伕,巔峰時時段,渡船就有數十艘。
可是伴隨着鐵路,公路,還有不遠處10多裡的一處橋樑的貫通,這裡慢慢的沒落了,只有偶爾,有一些來往的上船,有一些搬運的活,也不算很多。
因爲地處京畿的關係,開封府幾乎把所有能夠抽調的人都給抽調一空了,說是三抽一,實際上,那是指汴梁城,在這裡,偏遠一點的,幾乎可以達到二抽一。
臨風渡附近一共有4個村落,一共有人口2800人,幾乎抽調了300人,這對於臨風渡而言,那幾乎是噩夢一樣的,家裡面的壯年勞動力被抽調,立刻就影響了整體的耕種,好在,有大量的設備,開封府也不是之抽調,對於這些農耕器材的使用,減少了勞動力,到最後,臨風渡種植面積,只是減少了1成,這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一年多沒有回家,甚至因爲路途遙遠,連信都非常困難,這一切,在去年的5月份,得到了改觀,3個人的到來,讓臨風渡發生了變化,他們帶來了家人們的消息,同時,在臨風渡開設了一個互助組,把整個村民們都組織起來,一起互助學習,一起耕種土地。
在夏糧差不多減產2成的情況之下,秋糧實現了反超,一舉增收5成,加上家人們寄回來的錢,讓整個臨風渡的變得蒸蒸日上了起來。
臘月21,還有2天就是小年了,正是家家戶戶殺豬宰牛的日子,可是對於臨風渡的300多個家庭而言,這是一個被刻在紙上的日子,按照3位老師的說法,他們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就在今天早晨,從瀋陽到汴梁的車上,他們臨風渡回來的人,絕大部分都在這一趟車上,三位老師安排了3艘船,應該就在下午時分抵達渡口的。
本身,已經逐步廢棄的,空無一人的小渡口,此時此刻擠滿了人,一年多沒有見,哪怕是有先生傳回來家人的消息,總不如親自的來見見。
不過,這麼大的一羣人,在這裡,卻鴉雀無聲,最前面,站着三個人,他們都很年輕,可是沒有人不尊重他們,他們是臨風渡的先生,是傳道受業解惑的。
正是他們的到來,才讓臨風渡從幾乎崩潰的邊緣被挽救回來,他們組織人員進行農業生產,會安排村民們,編一些手工藝品,有人生病了,他們也會簡單的救治,最重要的是,他們開設學堂。
北宋對於知識的尊重,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科舉這一條路,哪怕貧苦人家,走通的不多,可是隻要考上,就是換了一番天地,最關鍵的是,讀書識字,然後掌握一門手藝,這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吃飯的門路,可以長長久久的生活下去。
臨風渡以前,只有一個秀才的啓蒙學堂,因爲這裡太窮了,沒有幾個人能夠交得起錢,漸漸的,就荒廢了,三位老師到來,首先就是興建學堂,免費的學堂,吸引了人,並且樹立了威信,這才逐步的改造臨風渡。
這三個人,就是定海軍派出來的,從和平演變計劃開始執行了開始,定海軍陸續派出6萬人,按照村落的大小不一樣,幾乎都是800人左右,派一個先生,當然了,也不是每一個村莊都會派,一般而言,只要是有出外務工人員的,纔會派。
這些人深入民間,以教育和啓蒙爲切入點,實際上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的,這也是他們能夠的迅速切入的根本原因,同時,通過定海軍的手段,可以簡單的傳遞一些消息,寄回來一部分的金銀,這些都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的。
6萬人,能夠影響最少3000萬人,這個跟出外務工的現身說法,這纔是未來和平演變能夠順利進行的根本。
通過互助組,一方面,加強了的農業生產,讓這些被抽調了大部分的勞動力的家庭,就算是沒有壯年勞力,也可以過的比較的平穩。
另外一方面,就是把人心收攏起來,大量出外務工人員的返回,心情不一樣,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要走的,這中間,怎麼走,如何走,這需要組織,沒有一定的組織,哪怕是定海軍配合,也容易被發現。
這裡面,就存在了一個工作方式的轉變,在定海軍成立初期,對於人口無限的渴求,這個人口獲得的方式,是通過口口相傳,用人的方法去引導,甚至偶爾涸澤而漁也沒有問題。
當時整個兩淮,幾乎都被抽空了,甚至轉運使都不樂意了,可是還是沒有什麼所謂,這都是自己人,趙信的身份,最少說,在轉運使這一級別,都是應該知道的,這種情況之下,最多就是嚷嚷幾句。
可是伴隨着定海軍拿下遼國,並且趙信還稱帝了之後,就不一樣了,兩國雖然沒有宣戰,可是在整個東亞範圍之中,唯二的大國,還是實力強大的,各方面都需要重視,如果還是如同之前那樣,毫無顧忌的引入,必然會引起北宋的注意,必須要有所組織。
在和平演變計劃進行到現在的時候,已經基本上掌握了主動,而三條鐵路的建立,等於是三條通道,只要定海軍組織的好,完全可以在短時間,移民大量的人口,這一點,從春運就可以看出來,不足一個月的時間1600萬,甚至更多,這已經彰顯了實力了,如果換成轉運人員,不用太多,只要每月1000萬左右,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轉運。
定海軍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把北宋人口一窩端,那是不可能的,人上一萬,形形色色,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就算是曾經靠近定海軍的海州,被定海軍挖走了差不多八成人口,可是最終,還有人沒有離開的。
對於北宋,超過一半的人口損失,都已經是非常可怕的,會引起官府的注意,再多,很有可能會出現失敗,趁着現在的功夫,拿下足夠多的人口,3000萬以上已經可以了。
按照現在定海軍接近5000萬的人口,加上3000萬的話,定海軍的人口會達到8000萬,人口已經接近一億,最關鍵的是,定海軍的人口結構會更加的完整和優秀,對於外來人口占據壓倒性的優勢,然後,超過北宋。
而少了3000萬之後,北宋人口將會跟定海軍換一下,從八九千萬,降低到5000萬出頭的樣子,還可以維繫一個大國基礎,可是勞動力,特別是壯年勞力的減少,對於北宋會產生巨大的打擊,甚至因爲定海軍逐步的宣傳,還有各種的秘密手段之下,人口會持續的流失,一直到無法支撐下去。
這種秘密的手段,實際上,還是取材於後世兔黨的做法的,農村包圍城市,北宋的政令不下鄉,立足於縣城,縣城和城市,雖然也有一些佈置,卻相對較少,主要是自發的影響,廣闊的,佔據人口更多數鄉村,這些世世代代過的非常的貧困,受到壓迫的民衆,纔是定海軍注重和要解放的對象。
此時的北宋政府,還一點都沒有發現問題,就算是春運,也被他們看做是利好,大量返鄉工人和親屬,他們攜帶了大量的資金,這部分資金,有相當部分是花在北宋的,這就讓整個北宋的商業,相當的景氣,各種的產品,就不愁賣的,加上各方面的,城市和鄉村,都增加了收入,甚至在火車站廣場,以前就搶手的商鋪,更加的搶手了,開封府甚至在火車站旁邊,生生的造出了一條商業街。
商業的事情,跟臨風渡沒有太多的關係,他們距離汴梁有些太遠了,40多裡,快馬的話,可以快一點,如果是不行的話,怕不是要走大半天的時間了,就算是有一些手工藝品,可以拿到汴梁賣,也沒有人去。
相對於賺錢,他們更加期待的家人的回來,幾百人在寒風之中,站在渡口,這個滋味相當的酸爽,可是沒有一個人會離開的,他們都希望第一時間看到親人。
“鄭老師,應該快了吧!”秦大娘小聲的對三位老師的其中一個問道,她跟三位老師認識的最早,當時,三位老師來的時候,就是住在她家的,甚至上課的房間,都是她兒子的宅基地,臨時搭建的,後來,在新的學堂建好之後,才進行的搬遷,對於三個年輕的後生,她是又敬畏,又感激,多虧了他們,自己一家人才沒有餓肚子,甚至幾個孫子,都入學了,學習還相當不錯。
“大娘,彆着急,應該還有一段時間!”鄭宇和藹的對秦大娘說到,他的身份,實際上,是外交部的外派人員,作爲中學的積極分子的,在畢業之後,經過了外交部的緊急一年的培訓,這纔派出來的,一些方式方法都已經強調過,對於民衆如律春風,那是最基礎的東西。
站在三人中間,歲數大一點,並且最穩重的那個,名叫韓林修,他不是學生,今年已經20多歲了,他是外交部的正式成員,是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外交部的,兩年鍛鍊之後,才被派到這裡的。
臨風渡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點,除了周圍4個村落,2800人口之外,還是輻射周圍5裡,最少十幾個村落的核心,他也是這些村落的總負責人。
船的事情,是韓林修直接安排,300多工人,最終回來了280人,其他的20人,他們或者是這樣那樣的原因,不選擇迴歸,可是一些家書和東西,還是囑咐同鄉帶了回來,280多人,加上行禮物品,很是沉重,他安排了3艘800料的大船,這才勉強裝下。
到目前爲止,春運已經進行到了第8天,特別在16之後,人數大規模的上升,哪怕是北宋有所準備,還是產生了擁堵,一天百萬人的發送,單純到汴梁,都超過了20萬人,幾乎是汴梁的五分之一,再怎麼,也無法全部疏散。
這時候,定海軍提前準備的一些開始排上用場了,大量的船隻到來,通過水運分流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五六萬人,雖然還多,卻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中。
臨風渡的也在其中,800料的船三艘,所有的人員,在火車上,都得到了通知,會有專門的人把他們引入到碼頭的,只不過,因爲來的船,實在是太多了,一艘船也就是容納個一兩百人,十幾萬的人員,怕不是有幾千艘船,甚至汴梁開放了最少16個碼頭,全部交給定海軍的人員指揮,這才順暢了起來。
火車是在早晨8點多到的,出站加上耽誤的時間,估計趕到碼頭,應該已經10點了,算算時間,能夠在11點半出發,已經不錯了,從汴梁到這一段,走汴河的話,想對比較平穩和快速,可是40裡的距離,還需要三四個小時。
也就是說,最快的,差不多要到下午4點纔到,現在,纔剛剛三點,時間還早。
實際上,韓林修之前就建議,大家快四點了再過來,他們三個,帶着二十個學生,臨時修繕一下碼頭,讓船過來的時候容易停靠就完了。
可惜,對於家人的思念,還是佔據了上風,他們都不顧寒冷,在兩點多的時候,過來幫忙收拾碼頭,這不都收拾好了,船還沒有到。
爲此,三位老師,也比較的無奈,總不能把人都趕回去吧,就只能夠在這裡等,同時,派了的學生,跑快到高處,看看船到了什麼位置。
“順子他們回來了!”站在前方,一個眼尖的少年,看着前方小山包的位置,大聲的說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了過去,之間樹叢沙沙作響,幾個少年一路小跑的過來,露出了身形,不是順子他們幾個更是何人。
還沒有靠近碼頭,就大聲的喊道:“來了,來了,三艘大船,已經過了的塘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