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

京兆府,作爲西北的核心,雖然在關中平原已經沒落的現在,在北宋的版圖上面,地位不是很高,做爲漢唐首都的京兆府,甚至連四京都沒有撈着。

北宋的四京,幾乎都集中在河南和河北區域,而不是傳統之中的關中平原,可相對而言,在西北來說,也是一個大城市。

雖然西夏和遼國,限制了大型牲口銷售,可是零星的養殖,還有有的,再加上底蘊的存在,京兆府的人口,比起一般的西北城市要多的多,這就促成了京兆府的發達。

在京兆府的西側,有一個龐大牛馬交易市場,這個牛馬市場,比起保州更大,也一直都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前來,每天最少1000頭羊的交易,也讓這裡成爲了真個西北最大的牲口集散地。

以西安爲中心,輻射整個北宋,大部分都是通過官道,運往汴梁,甚至通過大運河發達的水系的,運送到整個北宋的各個角落。

可是從半個多月以前開始,一場基於渭州交易的宣傳,開始大規模的開啓了。

最開始,沒有人在意,因爲渭州到西安,差不多有600多裡,相對比較的遙遠。

可是有了韓琦的背書,再加上宣傳的交易,是1萬匹馬和5萬頭牛,牛馬,基本上都是中國最稀缺的,毫不客氣的說,只要買到,根本就不擔心能不能賣上價格。

特別是一些家裡有龐大的土地的大地主,真的購買了幾十頭牛的,哪怕不賺錢,只要運送回家,也是非常划算的。

幾百裡,對於普通人而言,那是一個很難以逾越的,可是對於這些商人來說,只要確定也有值得他們去的貨物,去一次又何妨。

特別是現在,這是韓琦在背書,有韓琦在西北地位,大規模的進行宣傳,一系列的宣傳之後,幾乎大半個西北包括中原的一些地方,都已經知道,在渭州有一個大規模的牲口拍賣會。

或許還有一部分謹慎的商人,還擔心這個牛馬的來源在哪裡,可是當西北一戰的消息,從汴梁,開始向外傳播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擔心了,拿下整個靈州,攻克興慶府,無論是哪一個,都是大書特書的。

而西夏有什麼,除了所謂的青鹽之外,不就是這些牛馬麼,這些都是戰利品啊。

牛馬,這些大型牲口,在北宋,絕對是供不應求的,牛不用說了,農民們最喜歡的牲口,一個家庭,特別是窮苦的家庭,他們一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擁有一頭牛,有牛的家庭,更是把牛看成是家裡最貴重的,有時候,連人都餓着的時候,先保證牛要吃飽。

如果說,牛,只能夠算是莊稼把式,最多,還有一個吃肉這一點,馬就不一樣了,跟牛相比,馬的爆發力更大,速度更快,更適合的商業運輸方面。

北宋的商業發達,雖然大多數都是依託着京杭大運河連接的水系,可是在其他沒有水系通達的地方的,陸路運輸也相當密集。

原因很簡單,利益,西北不產糧,可是送到西北的糧食是哪裡來的,10倍的利潤,足以讓很多人試一試,馬車就成爲了最大的載體,不一定會運送糧食,一些比較小型,價值比較高的,銷量比較大,也是最佳的選擇。

跟人力推車相比,馬車的效率更高,耗費更短,成爲了最佳的選擇,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的普及,是因爲馬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特別是的遼國和西夏的馬,他們力量大,耐力好,更加適合西北的環境,只不過,因爲西夏和遼國的限制,他們要得到馬不容易,同時馬也較爲昂貴。

一匹高達百貫,聽起來是很貴,加上幾貫的車,這個投入不是一般人能夠投的起的,加上一部分的人力成本,綜合一輛馬車的總投入會超過150貫。

可是利潤也驚人啊,一石的物資,在水路上,運送千里之上,可能運費也不過一貫,這是水運效率所在。

陸路不一樣了,一石糧食,從汴梁運送到西北,2000裡的路程,運費高達6貫,足足是水運的六倍,而馬車哪怕無法跟水運相比,卻也比人力強大太多了,保守估計,控制在水運的三倍左右,這中間的,全部都是淨利潤。

這也讓馬車運費高昂,拿汴梁到西安,1000裡的路程來說,一輛馬車可以運送10-12石左右的物品,每天100裡,要走10天,運費大概是30貫左右。

一輛馬車平均2人,住宿,食用,加上人吃馬嚼的費用,一趟下來,最少是7左右,一些高價值,或者是商業產品,還會更高,一年下來,只要跑上20趟,馬車的投入費用,也就收回了。

當然了,一年不可能連續不斷的來跑的,要裝滿馬車貨物,也不是天天都有,可是針對商會而言,投入一輛馬車,還是相當划算,按照一年50貫的淨利潤,這已經是相當低了,可以在長途販運之中,很快的收回成本。

至於馬的壽命,使用起來愛惜一點的,3歲牙口的馬就可以使用,一般可以持續到15歲,也就是說,一匹馬使用上12年的標準,甚至可以賺回來4倍的收益的。

商人,只要投入一輛馬車,就可以在不停的長途販運之中,獲得穩定的收益,這一點是任何一個人所無法拒絕的,以前馬是有價無市,往往一批馬,出現在市場之中,很快,就被財力大,有門路的人給買光了,遠不是底層的小商人,能夠接觸的。

現在,1萬匹馬的,按照每一匹馬50-100貫的數字來說的話,1萬匹馬按照駿馬,良馬和駑馬三個來分的話,基本上平均差不多百貫,再加上牛的數量,總數非常的驚人。

按照韓琦的估計, 1萬匹馬,5萬頭牛,差不多就是150萬貫左右的收入,這筆錢,一部分,會拿來犒賞三軍,大概是50萬貫左右,足以讓參與到這一場行動之中的所有人都滿意,另外的100萬貫,會用來的建立防禦體系和開發整個靈州的。

當時作爲的四路大總管的他,也不過是擁有30萬貫,現在3倍,在已經形成的西北的體系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建立,裁撤,順帶的,進行開墾的一些前期工作,當100萬貫投入進去的時候,會有多少收益。更別說,當未來1000萬頭牲口,最終的進入到北宋之中,最終會產生怎麼樣的變化,想想,韓琦都忍不住興奮無比。

韓琦並不擔心,這些東西賣不出去的,北宋到底有多麼缺乏大型牲口,這一點,韓琦非常的明白。

打個比方吧,作爲中央禁軍,當時韓琦前來西北的時候,是帶着4個軍,1萬人禁軍,這1萬人,是絕對的主力,包括了最少500匹馬,1000頭牛在內輜重部隊,同樣的,還招募了差不多1萬多名的民夫。

藉助着這些的幫助,1萬人,用了不足40天的時間,從汴梁趕到了西北,這對於禁軍的行軍已經相當快了。

可是普通的軍隊呢?一般弱一點的禁軍,牛馬的總數,可能只有精銳的四分之一,至於廂軍,或者邊軍,基本上,只能夠依靠兩個腳板。

這也是一些部隊,效率慢的原因之一,在運河上面,還能夠藉助着船運的強大,快速的抵達,可是在西北,明明是幾百裡的距離,卻走了一個月的比比皆是,原因就是運輸工具的不行。

精銳的禁軍尚且如此,在關鍵的戰爭之中,都無法改變運輸能力差這一點,更別說其他的商隊。

類似定海軍這樣的特例是少之又少的,趙信在抵達苗家莊的時候,曾經俘獲了幾十匹西北馬,再加上資金充足,出了苗家莊,幾次投資已經獲利超過萬貫,100貫買不到,200貫總是可以的,所以從大名到定海軍,一直都沒有缺馬。

普通的商隊,如何能夠跟趙信相比,更別說是西北的這些,關中平原的沒落,西北的逐步貧困,這是一個根基,連根基都不在了,上層建築怎麼可能很好。

西北大部分的馬,都供給了軍方,保證在西北戰爭壓力下,保證足夠的機動力,能夠留給民間使用的馬,就少之又少,據韓琦所知,在整個西北排的上號的10大商隊,每年的交易額超過100萬貫的,他們擁有馬的數字,也是非常少的。

最大的那個商隊,擁有各類型的馬102匹,最少的那個,只有27匹,這不是普通的小商小販,這是規模龐大的商隊的,他們不是沒錢買馬,是有錢買不到。

當每年可能只有1000匹左右的馬投入到了整個西北市場的時候,其中九成,是會被軍方給帶走,用於補充到軍隊之中,剩下的,再扣除一些貴族和官員,真正在市場上面流通的馬,非常之少,這些馬,在無數商家的競爭之中,那就真的是價高者得了。

在這些大商人第一時間知道了大規模的馬的交易,即將在渭州舉行,在通過他們的渠道知道,這件事情不是騙人的之後,一股席捲整個西北浪潮開啓了。

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
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