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俄國的軍事改革

在兩次華俄戰爭中被打臉的俄國人非常鬱悶,相當鬱悶,異常鬱悶。從俄國沙皇到他的大臣們再到普通的俄國民衆終於在事實面前低頭了,他們承認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俄國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震懾整個歐洲的壓路機了,更不是當年讓拿破崙折戟沉沙的俄國了。現在俄國陸軍的質量甚至連中流都不如,一個剛剛建立了不到10年的國家都可以把俄國人打的滿地找牙。

既然原來的道路走不通了,而俄國又是一個極度依賴軍力的國家,那麼軍事改革就成爲了必然。從沙皇到軍官到普通民衆都認爲俄國陸軍必須改革。什麼你說海軍?好吧,海軍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推到重來。但是具體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麼,俄國人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想法。

其中一部分俄國人認爲俄國之所以失敗是因爲巨大的物質差距和補給差距,首先,俄國和華夏進行的兩次大戰都是在距離俄國中心所在地東歐數千公里之遙的地方展開的,而且還是在沒有一條完整鐵路線的情況下進行的戰役,在他們看來,俄國人只能把自己200多萬軍隊中的一小部分投入戰場去和華夏共和國舉國之力抗衡。這場戰爭的失敗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所以他們認爲現在需要做的是將部隊繼續擴編,依靠絕對的數量優勢來壓垮對手,同時對軍官團進行調整,以便更好的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至於運輸問題,這些人認爲在交通“便利”的俄國歐洲部分,這些問題是不存在的!俄國人完全可以靠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陸軍將德國人活活耗死,更何況西線還有英法盟友。

但是以庫羅帕特金等參加和指揮了這場戰爭的俄國軍官卻不這樣認爲。因爲他們知道在這場戰爭之中,人數並不能表現俄國遠東軍團的力量。俄國人是有兩百多萬的各種武裝人員,遠東軍團論人數不過九分之一左右。但是他們擁有的裝備缺遠超兵員所佔的比例。

“我們在東線幾乎每100人就可以擁有一挺機槍。我們擁有1500多門各種火炮。而在我們的軍隊中,平均每700人才能擁有一挺機槍,而我們所有火炮的數量加在一起也不過5000多門。也就是說,我們幾乎將全軍機槍的7成和三分之一的炮兵都調往了東方。如果說我們每個遠東軍團的士兵手中都能有一支莫辛納幹步槍的話,我們在歐洲的士兵手中至少有三成使用的還是單發步槍。遠東軍團佔整個俄軍中的比重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庫羅帕特金回憶道。

所以這一部分俄國軍官高層認爲如果俄國想要重整軍備的話,那麼前提需要做的不是繼續擴大兵員數量,而是首先提高軍工的產能,提高部隊的素質。這些想法按理說是正確的,而且獲得了包括一大堆政府高層的支持,但是實際上。想要真的實施起來的話恐怕又困難重重。這其中的障礙不僅來源於政府,更來源於外部的各種影響。

俄國政府中的各種腐敗問題和拖沓的效率首先就限制了工廠的產能和效率的提高,以至於俄國軍方方向,從外國購買炮彈居然比自己官廠生產炮彈還要便宜!而讓私營企業生產重武器又存在着重重顧慮。所以尼古拉二世雖然採納了部分意見,但是整個過程卻比較緩慢。俄國的軍工體系在緩慢的更新着自己的步伐。

而來自外界的影響則比較複雜,其中英國人這一次又扮演了一個不太好的角色。如果想要擴大產能,首先就要統一軍隊中各種武器的規格。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知道的事情。俄國人的武器規格和英制是不一樣的,和法國人的公制也有區別。俄國人想要更新自己陳舊的武庫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標準。按理說這一次應該不關英國人什麼事,但是實際上英國人還真摻乎上了。

“俄國政府現在已經很不穩定了,即使有我們的貸款有我們的技術,他們在對抗德國的戰鬥中依然不被看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國已經在俄國政府中埋下了暗樁。戰場上的失利會導致政局的劇烈動盪。而如果俄國屈服甚至加入德奧一方的話,對於我們顯然是災難性的,而爲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認爲英法兩國有必要在俄國埋下自己的暗樁。”在一份英國絕密報告中英國人這樣評價此時的俄國和英法需要做的準備。

而在政局動盪的時候,什麼樣的暗樁最爲保險呢?自然是一支和德國死戰到底決不妥協的軍隊最爲保險!這支部隊必須和俄國舊有的官僚體系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防止被德國人滲透和利用。而這些原因也從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英法要求華夏爲俄國培養陸軍的計劃實施。

而這支新軍隊和舊軍隊中最顯而易見的區別就是,他們使用的武器都是標準的華夏制式武器,其中絕大部分重武器和英國也是通用的,因爲原因很簡單,華夏陸軍的6寸重炮、4.7寸重炮和12磅炮是海陸通用的,而海陸通用的話就代表着和英國海軍通用。就代表着從很大程度上來說,華夏制式和英國制式十分接近!嗯,這個讓英國人很容易接受,而且讓華夏供應這些武器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即使算上運費,華夏共和國生產的武器和彈藥還是比俄國官場生產的便宜!同樣的英國貸款可以武裝更多的軍隊。

爲了讓尼古拉二世支持這個計劃,英國人甚至表示這支部隊的費用和消耗都可以由英法兩國來提供,在英國特使的描述下,這支全盤英法化的部隊將組建成一支精銳的快速機動部隊,以便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到最重要的戰場上。這些軍隊將被編組爲一個獨立的集團軍進行部署和作戰,他們將由沙皇最爲信賴的元帥來指揮。當然,還會有英法陸軍的高級參謀人員來提供“協助”。

這個意見在尼古拉二世看來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爲他認爲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英法不會再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而且這支軍隊還可以節省大量的經費。更爲重要的是,英法比自己還不能容忍對德妥協。此時的尼古拉同樣意識到德國人可能正在自己的宮廷之中尋找“代言人”。所以培養這樣一支能打硬仗並且絕對不會“投降”德國的部隊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俄國的軍事改革在一開始就呈現了“雙軌制”的特點。一方面是舊軍隊的規模繼續擴大,同時增加了軍工生產能力,部分軍品還是擴大在民間工廠的訂購。這些部隊的指揮官依然是舊貴族。整個體系和指導思想依然是俄國舊有思路。這支部隊從數量上來看構成了俄國陸軍的整體。而另一部分則是在英法華夏三國重新打造的新式俄軍。三個各懷心思的國家居然在這個問題上罕見的達成了一致。爲德國“培養”一個永遠的敵人成爲了三國共同的目標。

“這支軍隊除了要徹底隔絕親德勢力的影響之外,還要隔絕俄國國內各種其它勢力的滲透。比如說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或者其它什麼政治勢力,對了,還有沙皇的大貴族們,這將是一支純戰鬥部隊,一支爲了維護協約國和諾曼諾夫王朝統治的純戰鬥部隊。”在英國政府文件中是這樣描述這支部隊的。

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的呢,叫人是一種不會滿足的生物。當在英法華夏等國的幫助下俄國陸軍開始緩緩恢復的時候,沙皇尼古拉二世還是對它的艦隊有些念念不忘,不知道是不是君主們對這些海上的浮動堡壘有一種共同愛好,反正歷史上無論是德皇威廉二世還是尼古拉二世亦或者奧匈帝國的弗裡茨。他們似乎都非常熱衷於建造大型戰列艦。

一方面俄國人聯繫英國船廠看是否能爲俄國建造一批新式戰艦。而另一方面俄國政府則電令依然在東南亞的埃森。讓他和傑里科會面,然後就俄國海軍的未來聽取一下這位未來的英國大艦隊司令的意見。而這一次讓埃森感到相當意外的是,傑里科在私下裡竭力阻止俄國人購買英國新設計的無畏艦。

“聽我說,我的朋友。爲了俄國海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爲了波羅的海的安全。我希望未來的俄國艦隊不要從英國購買戰艦,至少是不能購買英國設計的戰艦。費舍爾這個老眼昏花的傢伙將海軍建設弄的一團糟,我實在無法想象一艘戰艦在噸位不變,火炮擴大1.5寸左右,航速提高2節的情況下。它的防護到地會變成什麼樣子。”傑里科滿含怒氣的說道。

傑里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作爲一個有良心的軍人,作爲一個有大局觀的軍人,他實在是不能看着英國海軍掉坑裡的情況下再看到俄國海軍也掉坑裡!英國人家大業大丟幾艘船沒關係,但是俄國人可不行啊。而且波羅的海太小了,小到了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

“那我們怎麼辦?德奧意三國不可能給俄國提供軍艦,而我對俄國自制軍艦和美國船實在沒有信心。我們的戰艦性能始終弱於對手,這不是一個好的情況。”埃森臉色微微一變。

“其實從華夏購買軍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現在看應該沒問題。爲了節省軍費,華夏海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會大量添置戰艦了,而爲了養活那些造船廠和工人,他們一定會承接外國訂單,土耳其人和德國人已經準備訂貨了,你們也要快點動手。”傑里科看來周圍的人小聲說道。

第379章 尾聲第196章 血戰(一)第1265章 威力巨大之氧氣魚雷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77章 分歧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1070章 交鋒第19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12章 徐傑的輕武器規劃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853章 餘波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1163章 產能問題第708章 崩潰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359章 T字橫頭第821章 準備2第379章 尾聲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135章 第一回合第506章 銀行體系第6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348章 鬆綁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406章 意外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946章 海空大戰第911章 追擊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961章 崩潰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006章 坑隊友?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551章 集團軍規劃第1068章 進軍羅馬?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629章 勝利了?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56章 隔牆有耳第1349章 勝利or深淵?第1448章 歐陸最後一戰第403章 首殺第1003章 爭分奪秒第1277章 虎、豹!第29章 談判正式開始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723章 防禦戰第241章 兵分兩路第307章 大戰略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821章 準備2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216章 終於回來了!第1265章 威力巨大之氧氣魚雷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444章 落幕第1331章 血火藍天1
第379章 尾聲第196章 血戰(一)第1265章 威力巨大之氧氣魚雷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77章 分歧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1070章 交鋒第19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7章 日本海軍實力分析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12章 徐傑的輕武器規劃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51章 北洋備戰進行時第1173章 愁雲慘淡第853章 餘波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1163章 產能問題第708章 崩潰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359章 T字橫頭第821章 準備2第379章 尾聲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460章 遲到的主力艦隊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1135章 第一回合第506章 銀行體系第6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348章 鬆綁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406章 意外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946章 海空大戰第911章 追擊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961章 崩潰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006章 坑隊友?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551章 集團軍規劃第1068章 進軍羅馬?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629章 勝利了?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56章 隔牆有耳第1349章 勝利or深淵?第1448章 歐陸最後一戰第403章 首殺第1003章 爭分奪秒第1277章 虎、豹!第29章 談判正式開始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723章 防禦戰第241章 兵分兩路第307章 大戰略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821章 準備2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216章 終於回來了!第1265章 威力巨大之氧氣魚雷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444章 落幕第1331章 血火藍天1